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9.文人会面,老朱掺和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一刻钟后,朱元璋连滚带爬的上了马背,从宅子里疾驰而去。

马氏叉着腰站在后面,气呼呼道:“还总与我说读了多少书了,险些便要识人不清!这般做实事的人才还不赶紧好吃好喝的留下!再敢胡乱敷衍我要你好看!”

“阿娘好威风!”马蓁蓁站在后面鼓着小巴掌,帮她娘呐喊助威。

马氏一昂头,回身揽住马蓁蓁肩膀:“还不如我们蓁蓁懂得多呢,回头咱们再一起笑话他。”

“爹小时候又没读过书,如今也忙,以后让他有时间多读书就好了,总不能比大哥学问还差吧。”马蓁蓁也忧心忡忡道。

笑话不是目的,总归要有进步才好。

马氏若有所思了片刻,郑重点点头。

从这日起,马氏也压缩了理事的时间,每日坚持看书。

她原就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本觉得已经嫁人生育,自然相夫教子最为重要,如今被马蓁蓁一语点醒,倒是觉得读书也是要紧事。

*

好在朱元璋虽然不太识人,有李善长和刘伯温帮他筛选。

这会儿,叶襄和两个徒弟已经被安排好的住处,正在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叙着话。

刘伯温便带了几人过来。

彼时,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几个月之前刚刚被胡大海奉命“请”来应天的。

见到叶襄,叶琛便笑着唤了一声“族叔”。

两人都出自水心村,又是同一学派,相见自然分外亲近。

“如今我与三益兄同为营田佥事,主管农税,请族叔助我。”叶琛也知叶襄似乎遭到了怠慢,直接拱手说道。

他口中的三益便是章溢的字,此时章溢也笑道:“请叶师助我。”

叶襄尚未来得及推拒,便听到一阵由远而近、且速度飞快的马蹄声。

众人惊讶,往门口看去时,却正好瞧见朱元璋勒马停下。

“主公。”四人齐声唤道。

叶襄也跟着站起身来,他身后两个徒弟则表情有些紧张,还带了些无措。

毕竟之前与朱元璋会面,介绍自己时,朱元璋似乎并不太在意的模样。

而且时候也并未如何安排他们,只让人给准备了住宿,并未说及其他。

两个徒弟年轻,却也从不自轻自贱,只遗憾觉得被人请来的、和自己投奔而来终归不同。

他们只盼着等一个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也将自己的才识展示出来。

朱元璋上前扶起刘伯温四人,很是礼贤下士的模样。

随后,他又看向叶襄,竟是一抱拳,弯腰行礼道:“是某孤陋寡闻,怠慢了先生。”

也是他蠢了,明明叶琛在前,他却一时没反应过来,只下意识觉得这位老者应是学识渊博之人。

等再看向叶襄的两个徒弟,朱元璋目光灼灼:“你是姓陈?止斋先生陈傅良的陈?”

大徒弟有些茫然的跟着拱手:“在下陈兴……”

“你姓薛?艮斋先生薛季宣的薛?”朱元璋又问另外一个。

小徒弟也不解:“是,在下薛宗纯……”

“哈哈哈哈!原是你们!”一句话说的很是相熟的样子,以朱元璋脸皮之厚度,才不会觉得尴尬。

他哥俩好的上前一边一个搂住两人的肩膀拍一拍,又对着叶襄赧然道:“是某浅薄无状,险些慢待了几位。”

这是回去之后又想明白了什么?

叶襄师徒三人又惊又喜,那边刘伯温亦是松了一口气。

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学派人物,朱元璋真慢待了叶襄三人,只会让他更难办——还得想法子周旋。

尤其看在叶琛的面子上,总得为叶襄谋些实职。

这会儿朱元璋却像是忽然开窍了一般,不仅拍着叶琛的肩膀与他说起永嘉学派,说的头头是道,还对叶仕以及陈兴、薛宗纯的祖先都甚是推崇。

几人谈兴越发浓厚,不知不觉说到天黑。

刘基提议道:“主上,时辰不早了,臣去看看晚膳……”

“哎呀,今天一定要和诸位大儒一起吃啊!对了,前段时间我女儿做了个什么火锅,如今夜晚风凉,正可以一试!”

朱元璋手一挥,叫了人去准备。

如今牛羊肉难得,军中更是少见,便是大帅要,也只得了不大一块。

好在之前马蓁蓁让家里厨子做了个什么火锅底料,这会儿煮开来也香气四溢,便是涮点儿青菜也好吃的紧。

一群人整吃吃喝喝,高谈阔论,好不乐哉。

朱元璋虽然草莽出身,但这些年南征北战,也深深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便是学问做的不如几人,却也算见多识广。

恰是此时,李善长来了。

他很是自来熟的开门见山:“听闻主上与几位大儒在此论道,臣在家中实在坐不住,只愿来沾染一二分的才气。”

“你是奔着沾染香气来的吧。”朱元璋笑道。

锅中肉片翻滚,才刚刚熟透,他李善长便到了。

刘伯温几人都朗笑起来,叶襄师徒却因为是第一次见李善长,犹豫着起身不知该怎么招呼。

巧的很,又有人来了。

来人脚步轻快的很,人未至,声先到:“爹!爹!娘和妹妹让我来看看你!”

朱元璋一愣:“标儿?”

“爹!”正是朱标推门进来了。

稚童脸蛋圆圆,进门对着朱元璋行礼后,还晓得团团一拱手,冲着其余人道:“学生有礼,参见诸位大儒。”

这些读书人,最就是见才心喜,看朱标小小年纪却不卑不亢,举止有度,显然被教养的很好,便都很喜欢。

“标儿怎么来了?”朱元璋好奇。

朱标不好说是他娘和他妹妹怕他爹在一群文人面前丢脸,偏他娘又正好身体不舒服,才让他来的。

他只能说:“听闻来了很厉害的夫子,妹妹说,让我来学习一下。”

“哈哈哈哈哈!你小子,来的倒是好时候!”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朱标肩膀,打的他一缩脖子。

但朱元璋心眼子多多啊,马上想到朱标已经五岁,虽然也寻了先生启蒙,可那老秀才,又如何能与在座的几位比?

他已经揽着朱标的肩膀挨个介绍开了:“这为李善长李伯父,你是认得的。”

朱标点着小脑袋先打招呼:“李伯父。”

父子二人却都没察觉,这声“李伯父”,却实在让叶襄三人目瞪口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