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01.将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都焕然一新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意识到在女儿面前失态,朱元璋连忙背过身去,擦干净眼泪,又缓了片刻,才哑声问道:“最后呢?”

“最后……元朝以他的妻女威胁,他也没有屈服。”

“临刑时,文天祥尤为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在向南方跪拜后,他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马蓁蓁讲到最后,心中亦是不好受。

父女两个沉默无言的一起坐了一会儿,朱元璋才开口:“他的遗体,可还能寻到?”

“能的,文天祥就义之后,有数十位江南义士,冒死去帮他收敛遗体,终归葬于故乡富田村东南二十里的鹜湖之原。”

朱元璋像是这才放心下来。

他点了点头,又叹道:“如此人物,当称忠烈。”

“嗯,以后的朱大帅会给他赐谥号的,就是忠烈。”马蓁蓁顺手揪了一根小草,边捏着玩边顺嘴说道。

朱元璋一怔,之后便笑了起来。

他道:“那便好。”

这也是他会做、而且该做的事情。

又是片刻的沉默,像是在哀悼那已经枉顾的魂灵,也像是在向无数先烈致敬。

之后,朱元璋站起身来:“我先回军中了。”

“爹,修路的事情,你帮我看着点。”马蓁蓁还记得。

她的生意,还要做到外地去呢!

朱元璋点点头,走的时候,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马蓁蓁深吸一口气,起身去找马氏。

进门,就听到她二哥鬼哭狼嚎的声音:“哥、哥!我错了,我错了!别按了,别按了啊啊啊!”

简直是一瞬间将她从沉痛情绪中拉回了现实。

马蓁蓁探头看一眼,只瞧见她大哥的背影。

瞧那姿势,应该是在按着他二哥上药呢。

她扬声喊了一嗓子“娘!”,马氏从屋里走出来:“怎么了?”

“娘,等路修好,我能不能跟着一起去看看?”马蓁蓁目露希翼。

她还未离开过应天呢!

马氏一口回绝,但看马蓁蓁有些难过的模样,又劝道:“等你再长大一些,不然娘也不能放心啊。”

马蓁蓁心道,好吧,反正那路要修通也得一两年,到时候求求她娘,或许就能去了。

算算时间,还有三年张士诚也要完蛋了,实在不行她等上三年也好,到时候朱元璋登基,南方太平,她也可以多去逛逛。

马蓁蓁掰着手指算着,粮食方面,今年应天已经大规模开始种植土豆,而且是在开荒的田地上种植的,相当于这些收成全是额外的。

经济作物,种植棉麻桑树的百姓也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她的厂子一直在大量收购着,百姓们不怕收获了卖不出去,便也格外勤快。

水泥修路,巩固城墙;武器研新,保家卫国。

马蓁蓁这几年的举动,已经将整个应天城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都变的焕然一新。

再加上朱元璋的接连胜仗,如今应天的百姓走在街上,精气神都好了许多。

这一年,元朝内部动荡,无暇来管朱元璋;

张士诚裹足不前,只顾在自己封地吃喝玩乐,越发没了和朱元璋一争天下的气势。

如此环境,让朱元璋加快了收拾陈友谅遗留的脚步。

同时,他也没忘记收拾张士诚,从四月开始,徐达便又开始进攻庐州,到七月时,终于将庐州拿下。

是年,朱元璋陆续攻克两湖、江西原陈友谅所属地。

第二年二月,张士诚将李伯升以二十万人反攻诸暨,李文忠大破之。

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攻取长江以北张士诚辖区,闰十月,取泰州;十一月,围高邮。

等到1365年结束的时候,张士诚已经被朱元璋赶出了长江以北。

东吴龟缩在江杭一带,但张士诚却像是依旧没看明白自己的处境,甚至还想占据着半壁江南,与朱元璋分江而治。

朱元璋岂能容他?

大地主吃掉小地主,获取更多的土地,自古以来都是这般。

朱元璋也直接用实际行动告诉张士诚,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地主存在,而且这地主还不是你张士诚。

*

朱元璋在前面打仗,马蓁蓁便勤勤恳恳跟在后面做后勤。

什么,打下庐州了?

马蓁蓁马上派一队人去把庐州城墙加高一丈,再用水泥浇灌加固。

然后便是应天到庐州的水泥路,款宽宽敞敞的修起来!

每朱元璋打下一座城,马蓁蓁的人肯定很快就到。

收拾城中道路,建立公厕,推广堆肥之法,修筑城墙,链接与应天的马路……

朱元璋觉得,自己手下那么些兵将,甚至都不如马蓁蓁的施工队管理城镇的好使。

而不过两年时间,职业技术学校便毕业了一批人才。

这些人在学校里学的便都是真本领,一出校门就投入到各处岗位,干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便也为学校做了一波宣传。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包括马蓁蓁的几个兄弟。

朱标不必说,如今刚十岁的他,已经成了众人赞扬的君子,也将吴王世子之位牢牢坐住。

朱元璋有时候领兵出征,朱标便能坐镇应天,在宋濂等人的协助下竟也能慢慢适应下来。

这其中,自然有马氏和朱小二的功劳。

如今朱小二瞧着比他大哥还要高一些,一手弓箭几乎百发百中。

他当年开始炼体是为了学习火铳,可如今却又觉得,一把弓便已经足够。

七岁的朱小四和六岁的朱小五如今也已经很让人省心——当然,主要还是朱标管的好。

马蓁蓁有时候都佩服她大哥的精力,每日读书做事,还要管着弟弟,竟还能晨起跑步打拳……

虽然马蓁蓁整日里也很忙,但她自觉相比较朱标来,还是差了一些。

很快,便是1365年的除夕。

提前半个月便休息了的朱元璋坐在廊下,看这几个孩子嬉闹着将烟花放上天空,便笑着握紧身边马氏的手,与她相视一笑。

马氏很是理解他的心思:“准备好了?”

“是,徐达早就等着了。”朱元璋笑笑,语气也不知道是叹息还是希望,“总算。”

将陈友谅生前所占领地一一收回,又整理清楚,一边还将张士诚赶出很远。

朱元璋一直也没闲着,但他做的一切,都也为了明年的这场战争。

握着马氏的手,朱元璋目光灼灼:“等打完张士诚,我们就……”

话没说全,但马氏明白他的意思。

交握的双手微微用力,马氏轻轻点了下头。

1366年,朱元璋率领他的全部精英部队,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帅,讨伐张士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5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