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172.说了那么孩子气的话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朱元璋打赢胜仗回来,马氏心情变好,马蓁蓁兄妹几个也越发好过了。

甚至整个应天城都洋溢着一股其乐融融的感觉,之前马氏大刀阔斧的改革,此时全被胜利的愉悦冲散。

马蓁蓁的茶楼也重新开张起来,这次管着的,是马氏从老宅选出来的人。

也是她身边跟了多年的老人了,姓季,算是老宅的副管家。

马氏原本不想动老宅的人呢,但如今想想,也没必要抓着那仨瓜俩字不放,甚至放一些空子给后宅那些无所事事的女子也不错。

又正值七月收获的季节,土豆这一季大丰收,亩产震惊了整个军营中的人。

据说,就连刘伯温都顶着大太阳赶去了田地边上,高兴的胡须都捋断了几根。

“亩产千斤……”朱元璋在饭桌上,说的唾沫横飞,“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桌上摆着的不少都是土豆制菜,几个孩子最喜欢还是炸薯条,再配上马蓁蓁特地让玉腰制作的番茄酱,连朱标都沦陷了。

小六手里也被塞了一根薯条,正吃的嘴边全是红色的番茄糊糊。

“种子够了,可以分给百姓们一起种起来。”朱元璋叹道,又问马蓁蓁,“这就可以再种一季吗?”

“种吧,等天冷时候正好能收,到时候再告诉大家怎么挖地窖,可以将土豆存储的更久一些。”马蓁蓁算了算时间。

土豆真是个好东西,几乎不挑季节。

朱元璋像是终于放下一个重担,又长长舒了一口气。

马氏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又对着马蓁蓁粲然一笑。

这一声叹气,加上这一笑,让马蓁蓁更觉得自己还有责任,搞出来更多高产粮食。

她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日记系统有啊!

想做出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她不能,但是日记系统可以啊!

好久没认真写日记的马蓁蓁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轻咳一声:“爹,娘,你们还有什么喜欢吃的东西呀?”

她给他们找!

她给他们做!

马氏笑起来,像是她说了多么孩子气的话,朱元璋也笑道:“什么都爱吃。”

他生于贫困,长于战乱,哪里轮得到他来挑食物,只有食物挑他的份儿。

马蓁蓁也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轻轻应了一声:“好哦。”

那便让她来给他们更多的尝试,让他们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切吧。

如今,朱元璋已经打败了陈友谅,很快,张士诚也会败在其手下。

到时候,朱元璋再无人可挡,大明朝初建,天下安稳,她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

马蓁蓁想的出神,当晚,回房后的朱元璋也正在与马氏说起类似的事情。

“现在小明王已经下旨封赠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如今陈友谅已死,我也可以放心称王了。”

朱元璋与马氏说着,语气便不由自主的飞扬起来。

马氏真心为他高兴,她也没说自己之前多么担心,只问道:“你今年,还有什么打算?”

“总要修整一番,陈友谅的那些城镇还要人去接手管理。至于张士诚,不急。”

朱元璋心中自有谋略,“张士诚主要靠他那几个兄弟,现在张士义和张士德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张士信,呵,不值一提。”

“那就是个纨绔,除了吃喝玩乐,哪儿还有别的脑子?张士诚将大权交给他,就算咱们不去攻城,用不多久,东吴也要被他搞坏了。”

马氏只大略了解过这些,但她相信朱元璋的决定。

朱元璋继续笑道:“只是这次论功行赏还未开始,我还在犹豫。”

“论功行赏,有什么好犹豫的?”马氏不解。

朱元璋却是笑起来:“按理说,这次陈友谅倾巢而出,六十万大军围困洪都城近三个月,能守下来,基本都是文正的功劳。”

“对,那孩子不错,你要好好奖赏他。”马氏道。

朱元璋却道:“我便是在犹豫此处,他到底是咱们的义子,若封赏太过,是否也有些不合适?与他一同守城又负伤的将领不知凡几,我觉得,文正还是继续守在洪都便很好。”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马氏便也不再说什么。

她与朱元璋的想法类似,朱文正是自己人,何必在意一时的官位高低。

日后等朱元璋称帝,难道还能短缺了他不成?

夫妻俩人又絮絮说了片刻的话,才要睡下,朱元璋就听到许久没听过的【叮叮叮】声。

他立刻起身,对马氏道:“我去如厕。”

说完,也不等马氏什么反应,飞快跑到外间跪下。

却也是巧,今日马蓁蓁思来想去,却是写的朱文正。

【如今朱元璋大约还未来得及论功行赏,但在历史上,却因为这次的封赏,牵扯出一系列的后果。】

【守卫洪都,朱元璋的侄子兼义子朱文正应是首功。】

【但就是一个小小的纰漏,让朱文正后面背叛朱元璋,直接投奔了张士诚。】

听到这里,朱元璋手指握紧,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朱文正……会背叛他?

对,以前天启似乎就说过,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他的亲侄子,为什么还会背叛他?

【据说,朱元璋封赏诸将时,还专门问了朱文正,想要什么奖赏,有什么要求,要做什么官儿。】

【但朱文正没好意思直接要啊,他还很有大将风度的一摆手,说,以义父咱俩的关系,我还要什么封赏啊,你先封别人吧,我怎么都行!】

【朱元璋一听,哎呀,这和他想的一样啊!大家都实在亲戚,也不用客气!】

【而且文正这孩子还自己提出来了,多好,都不用他再暗示了。】

【还得是他老朱家的孩子,识大体,顾大局,还很会为别人着想!】

【他当了真,把好职位都给了其他人,继续让朱文正留守洪都。】

【这让朱文正郁闷的。】

【他也就是客气客气啊!谁知道,朱元璋还当了真了?】

【这难道不应该互相推拒一下,他说不用不用,朱元璋说要的要的,然后他再说真不用的,但朱元璋还非得给他,再夸一夸他的功劳,说一些“你万万不能推拒”之类的话。】

【谁能想到,朱元璋一个推拉来回都不走,直接就拍了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7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