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47.养大臣太费钱啦!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爹!我要和你谈谈!”

马蓁蓁进门就先说道。

她其实是有些害怕的,这么说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

朱元璋也是刚闲下片刻,闻言笑着抬头:“哦?谈什么?”

“爹,我就直说了,你觉得普通人家一年多少银子能过活?”马蓁蓁问道。

朱元璋沉吟片刻:“十两银子总够了吧?”

“……一家人?”马蓁蓁不敢相信。

朱元璋还给她算呢,大米现在便宜的很,一两银子能买到四百斤。

每人每天能吃多少,一年十两银子,足够养活自己、老娘、老婆和三个孩子了。

马蓁蓁:……

十两银子,一年,养六个人。

好好好。

是,能活着,但是这样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想吃饱也饱不了,想饿死也饿不死的。

“可是人活着不只要吃啊,衣食住行,哪样不用钱?难道爹想让你的官员比在我工厂打工的工人都缺钱吗?”马蓁蓁问道。

朱元璋还很振振有词:“工厂那些人是在帮你挣钱啊!”

“……官员也是不可或缺的啊!”马蓁蓁真的头疼。

说起这个,朱元璋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可是我没钱啊!你知道有多少官员吗?我都不敢算……”

马蓁蓁:……

好,没事,她有钱。

挣钱不就为了发展国家的吗?

马蓁蓁咬牙切齿:“我多给你交税。”

“哦,说起这个商业税……”朱元璋沉吟起来。

朱元璋从前并不喜商人,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一是因为他从小就是个穷人,经商的富户在他眼中就是只会压迫人的恶魔;二来,是他的几个对手,张士诚、夏国珍之流都是商人,这让他对所有商人都没好印象。

当初叶襄来的时候,说的那套什么应该赞扬行商,一切为了得到利益的言论,就让朱元璋不太喜欢。

但毕竟人家学派如此,又是众人称赞的大儒,那会儿底气还不太足的朱元璋便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后来,他女儿成了商人……

还是富商……

作为既得利益者,朱元璋再说什么痛恨商人的话,未免有些吃相难看了。

不过,这个商税,却是可以定的高一点。

尤其是原本张士诚领域下浙东那一片,现在一提起他来还都说个好,呵,那边赋税再加三成!

对于商业税,马蓁蓁无所谓,但是:“爹可以设置阶梯式的。”

“什么叫阶梯式的?”朱元璋来了兴趣。

马蓁蓁给他解释:“就是……收入越高,交税越多。”

马蓁蓁和他详细说了一下,说的朱元璋两眼冒光,这时候倒是觉得富户越多越好了。

最好都富裕成马蓁蓁这样,然后将一半的收入都交给他,嘿嘿嘿。

因为深知朱元璋和马氏都是节俭的人,马蓁蓁出钱也没什么,她是真怕历史上那般,想在朱元璋手下做清官,就要过乞丐般的生活。

反贪官是应该的,但至少也该先给足了人家生活保障呀!

马蓁蓁又劝:“又不是每日吃饱了米面就算了,若人人都只吃饱就再不花银子,我那些东西又卖给谁去?”

“我卖给他们,挣了钱,上交一半给你,你再发下去,他们继续买……”

“这样银子才能流通起来,大家生活富足,岂不是越来越好?”

马蓁蓁劝了又劝,朱元璋才终于将官员的俸禄定高了些。

原本朱元璋定的俸禄,正一品900石,从一品750石,而后根据官职品阶降低而递减,最低的从九品俸禄为50石。

一石粮食,大约是六七百文钱,虽然这般看起来月俸还不错,但等过几年,朱元璋会直接给人降到一个月87石。

那时候正一品大员,87石粮食的俸禄,而且还只能拿到手一半,换算到后世的人民币,一个月到手还没五千块钱。

正一品啊,这是正一品啊!

每每思及此,马蓁蓁就觉得眼前一黑。

尤其是这些官员挣的钱还不只是供着自己花,总要养着家里老小一群,怕是再厉害的再精打细算的主母也没办法。

在马蓁蓁的劝说下,最终俸禄定为正一品1200石,从一品1100石,往下每降一级便降50石,到从九品俸禄便是300石。

朱元璋一直在摇头叹息:“太多了,太多了啊!”

“这般官员生活富足,若还伸手拿赈灾银子,打公家的主意,那爹如何惩罚都不为过。”马蓁蓁笑道。

朱元璋想想也是,但:“哎,我还是觉得花这么多银子养这么些人,太亏了。”

他状似无意的叹道,“一品官,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马蓁蓁目瞪口呆。

好家伙,给一品大员定的工资高一点,他为了省钱,都想直接空缺这个位置?

马蓁蓁服了,皮笑肉不笑的坚持道:“就这些!以后只许升,不许降!”

“好吧,好吧。”朱元璋叹气,又看一眼马蓁蓁,欲言又止。

马蓁蓁心中警铃大作,倒是想起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案可是后世都有名的案子,牵扯人员之广,被杀人数之多,实在惊人。

而究其原因,除了胡惟庸这人确实不行之外,或许只是因为朱元璋想撤销“丞相”这一制度。

虽然也被他得逞了,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不仅废了丞相一职,还连同整个中书省都一起端了。

权力被直接分到了六部,加强了专制皇权。

嗯,然后朱元璋就成了古今第一勤奋皇帝。

后来吴晗先生计算他的工作,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短短八天,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四百二十三件事,看两百份折子。

而纵观洪武年间,朱元璋干活最多的一天,直接批了一千六百多件奏折,简直是使不完的牛劲。

……所以也能理解朱小二和朱小四像谁了。

马蓁蓁略有些头痛的看着朱元璋,开口道:“正一品满朝上下也没几个,还有兼任,不怎么费钱吧?”

“哪里就没几个了!”朱元璋大惊,掰着手指给她数,“宗人府要五个!还有三公,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这么多呢!”

马蓁蓁:“……宗人府原就是皇亲国戚兼任,而其他,爹,我没记错的话,三公(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是李善长、徐达和常遇春,而左右丞相也是李善长和徐达吧?”

满打满算,一共四个人!

朱元璋“哦吼”一声,又笑起来:“其实吧,这个,这个……”

“这个丞相制度,爹不想要了,是吧?”马蓁蓁一针见血的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