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113、朱元璋的布局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马蓁蓁:????

什么鬼?

为什么写好的日记还会消失?

而最后一行消失之后,系统显示提交成功……

马蓁蓁不明白,为什么那一句不能写?

难道是,关于明年的事情,时间太过遥远,不许出现在日记中?

那好吧。

不过若是朱文正不能被调任洪都,洪都的建设怎么办?

若建的不牢,明年陈友谅打过来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啊?

马蓁蓁愁了半天,忽然一拍脑袋——她傻了啊!

她有水泥啊!

该巩固的巩固,该送到城池预备着的就去预备着啊!

马蓁蓁拟了个小计划,准备等朱元璋在家得空的时候去找她爹聊聊。

这水泥也不能只用在应天城的城门建设上,别的城市也可以用啊!

甚至马蓁蓁可以给朱元璋拉出来一个名单,那些城市以后还会面临外敌的进攻,倒是可以先准备起来。

一份小小的计划书很快成型,而同时,系统给了她有用度评价:四颗星。

而且还有成长空间。

马蓁蓁呆住了:“什么?”

怎么就,四颗星了?

一个历史上发生,如今却没发生的战事,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马蓁蓁想不明白,翻开自己刚刚提交的日记又看了一遍,还是不懂。

与此同时,朱元璋缓缓从地上站起来,蹙眉沉思。

一旁的刘伯温已是见怪不怪,甚至因为每次朱元璋忽然叩谢老天后都会做出一个别人想不明白、但事后会被证明是很有用的决策。

如今不只是他,与朱元璋相处较多的近臣都感觉,朱元璋是有些不同寻常之处的。

随时随地下跪叩谢老天,或许就是他保持不同寻常的原因。

大家都接受的很是良好,也都默契配合——这种时候,不要说话,事后也不要询问。

只是马氏从前不知,如今只见过两次,难免还在疑惑中。

又等了片刻,刘伯温见朱元璋还是没说话,温声开口:“主上?”

“嗯,伯温,你来帮我拟几道令……”

朱元璋沉吟着,缓缓说道,“调胡美,携其外甥及部下,立即前往湖广,一切听从徐达调遣。”

刘伯温一愣,又马上躬身应道:“是。”

“调徐达,暂停战事,携大军回洪都。”

刘伯温这次愣神的时间更长,完全不解:“主上,这?”

为何是两道完全相悖的命令?

“调洪都城都事万思诚、知府叶琛回应天,另外使朱文正同赵德胜、邓愈,共同镇守洪都。”

刘伯温更不明白了:“主上,既然徐将军已经要回洪都了,为何还要另外遣人过去?”

“徐达回来,总归还要再走,以后洪都就交给文正了。”朱元璋沉吟着说道。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刚刚天启在播报关于朱文正坐镇洪都时,似乎语气与以往都不太相同。

仿佛,故意加大了音量,是在提醒他一般。

但当真是提醒,或者是他的错觉,朱元璋也不知道。

他却问自己,若洪都当真沦陷,之后再换将领,他会让文正去吗?

答案是会的。

旁人看文正,或许觉得纨绔,甚至有些不着调,但朱元璋确实知道文正是有着军事才能的。

他只是年纪还小,有些收不住心罢了。

那既然自己也有此意,与天启相同,那为什么不这么办呢?

难道非得等到事情发生了,无可挽回又无可奈何了,再换人么?

朱元璋也不愿让徐达带着那么多人回来溜一圈,但他需要震慑一下现在的所有降军。

不管是从陈友谅处来的,还是张士诚原本的将领,甚至是元朝归降的,或许有异心,或许暂时没有。

但朱元璋不想再一一解决了。

他需要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就算想叛乱,也难以成功。

他,朱元璋,拥有强大的兵力和绝无所有的优势,能提前预知这些人的蠢蠢欲动。

为什么洪都没有按照天启中所言的时间发生叛乱呢?

朱元璋觉得很简单。

因为金华和处州的叛乱没成就被他压下,因为不管是张士诚还是陈友谅都被他打的嗷嗷叫,因为就算是元朝来攻也只有夹着尾巴逃走的份儿。

所以原本应该叛的康泰和祝宗没敢妄动。

朱元璋却不能放心用他们。

他准备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开始叛乱的机会。

与天启中所言一致,他要夺了他们的兵权——而且不知是康泰和祝宗的,他连胡美的兵权也不想留!

且看看这些人,还会不会叛吧。

若还叛,那还有好戏看呢,毕竟徐达被他召回,两相相对,只怕那康泰还回不到洪都城,就会被徐达按住吧!

但若他们真的被吓到,不敢妄动,那便让他们跟着徐达,过上一段时间看看再说。

朱元璋思索着,在桌案前反复踱步,忽然之间他站住了脚,之后猛的一拍桌子:“水泥!”

刘伯温:“啊?”

来不及和他解释了,朱元璋出门上马,奔驰回家。

可惜他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马蓁蓁回到了山上。

马氏倒是有些惊讶:“怎么这会儿回来了?不是说最近军中很忙?”

朱元璋坐在她身边,片刻后却忽然又唤了个亲兵进来,让他回去告知朱文正一声,明儿一早过来吃饭。

“叫文正来做什么?”马氏更不明白了。

朱元璋先“嗯”了一声,半晌后才将自己刚刚的考量和下达的命令一一说出。

马氏到底陪伴他多年,比刘伯温更能明白他的想法,只是:“胡美要反?你如何得知?”

“不是胡美,是康泰。”朱元璋抿了下唇,却是说道,“有人密信告知与我。”

“这般么。”马氏却是想起,大年初一的时候,马蓁蓁说的那句话。

她叹了口气,这一年着实是不好过,内忧外患,似乎永无停歇。

大军巡视边境,也是展示军威,很是应当。

“一举将他们全都吓住,免得一而再再而三的,个个不安分。”马氏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半晌又松懈下一口气,忽然笑道:“你说,明儿我问蓁蓁要些水泥,那小守财奴能不能问我要银子呢?”

马氏愣了一下,也笑起来。

她一边笑一边摇头,还要逗逗朱元璋:“那可说不定哦,不过她最近挣了不少银子,或许会,大方一回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