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09章 释儒辩难(下)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就在刘骜正想说些什么时,,有些恼羞成怒的孔光却回过神来,再次开口道:“数百年来,我中华皆以儒为本,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言空言善,又何谈保国安民呢”

“儒家提倡仁爱,仁者爱人也,爱人即为善”焕空闻听孔光的质询,根本不假思索,面带微笑,侃侃而谈:“我佛门所言之善,亦同此理。只要一人行一善,便可有百善千善;一人爱一人,便少鳏寡孤独。善可去恶,人人去恶,可以修身;家家行善,正是齐家,修身齐家去恶修佛,国何愁不治天下又何忧不平呢况且当今陛下英明神武,若能将释、道、儒三道并行于华夏,实乃国家之福,社稷之幸也”

无数言辞如清美莲花,从焕空双唇间流淌而出,殿中红烛映照之下,他一袭月白僧衣,容颜英俊,舌灿莲花之间,风采煌煌然有若神子。

围绕着先前的几个命题,无数前贤经典被他巧妙拆解,变成一张繁复又清晰的罗网,令提问者作茧自缚,更令场间群臣感到震惊无语的是,在这几轮辩难里,焕空竟是全然未提到本门的佛经典籍,而全部用的是儒家观点在见招拆招

在焕空的辩才之下,扬雄、孔光两位大儒只是稍做反击,便陷入了那朵朵莲花铺成的海洋,看不到任何错漏之处,觅不到丝毫还击缝隙,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将那道语言组成的大网织的越来越密,而自己却是毫无还手之力。

群臣的神情愈发凝重,他们这才知道今日己方遇到了怎样不可撼动的一座大山。

太后脸上笑意渐浓,天子的神情却越来越是阴沉。

见东方明已醉,无奈之下,刘骜的目光看向一直沉默着的刘歆。

在刘骜心目中,刘歆是他极为欣赏和看重的一位臣子,刚过而立之年,为人却是低调内敛,锋芒不露,由于少年时曾入山修道,因此还兼通道家黄老之术。为官多年来只是埋头钻研学问,整理易经、山海经等先秦遗留的杂学,连朝务都很少过问,如果说扬雄是以文章名世的大辞赋家,孔光是根正苗红的一代鸿儒,那么刘歆便堪称是一位道家派系的经学大家。

看今夜情形,光凭儒家一派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因此刘骜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刘歆,希望他能用道家学说来扭转局面。

感受到天子的目光,刘歆微微皱眉,他并不擅长这等辩论之事,不过迫于无奈,只好起身向焕空略一拱手,朗声说道:“中华自古以道为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埋首典籍多年,于天竺佛法也略有涉猎,发现天竺典籍中也曾记载昔日释伽牟尼曾经求道成佛,而先秦典籍中也有老子西出函谷,化胡成佛的说法,若是典籍记载不虚,则我中华道统乃为佛之师也,不知大和尚以为然否”

殿上雅雀无声,群臣不安地注视着焕空,不知道他会怎样回答。

焕空沉吟片刻,向刘歆合十一礼,缓缓说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如此,请问这位大人,自然是否比道大呢”

刘歆正色应道:“自然即道,道即自然,二者无分大小。”

焕空微微一笑:“如此说来,人即道,道即天,天即自然喽那么佛道之间亦是同理,来日两教并行于中土,坐而论道,两家互补长短,则可令释道共同昌盛”

这几句辩的极是巧妙,字里行间中仍然未用佛法,只是用道家理论,便将刘歆的佛道本源之争挡了回去。

“惭愧惭愧”刘歆口中虽然说着惭愧,脸上神色却没有丝毫变化,向焕空再次拱手致意后,便即归座,竟不再发问,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天子交给他的任务,至于胜负,却好像并未放在心上。

这一阵再次输了,只不过输的略有风度而已。

焕空微笑落座,殿上群臣沉默看着这位风采照人的高僧,不知该如何言语,包括一旁听得似懂非懂的蝶儿,都觉得后背有些微湿,如此思虑严谨,博学多才却又言辞若锋之人,真是太可怕了,更何况对方用的全部是儒道的理论,最后更是用老子的观点做为定丹之石,群臣哪里还有颜面再去纠缠

太后王政君却是极为开怀,眼见下面的群臣再无人出列,不由的喜笑颜开,不过她的目光迅速地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存在,看着那个仍然在自斟自饮的英俊青年,好奇地向刘骜问道:“那个年轻人,就是你新拜的司空东方明”

这位弄权二十多年的老妇人,似乎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儿子刘骜口中的大才,竟会是一个不通礼数的好酒狂徒。

刘骜此刻脸色变得一片铁青,三位重臣接连被一个胡僧驳倒,让他大为光火,而且看着东方明的醉态,他的心中也是恼怒不已,此刻听母后问话,不由得失了常态,言语中也不再如平日那般客气,提高了声音向下喊道:“东方明”

整个殿里的人,其实大半个耳朵都在仔细听着金阙上的动静,生怕有一时不查。所以当皇帝陛下发话之后,偌大一座宫殿顿时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除了这位年轻的司空大人,依然在敲着案几,嘴里喃喃喊着:“酒来酒来”

“司空大人”眼见东方明的醉态,他身旁的孔光也忍不住压着怒意喝了一声。

似乎察觉到殿里的气氛有些怪异,东方明有些愣愣地抬起头,眼光有些迷乱地四处扫了一扫,但英俊的脸上却透着一份酒后的洒脱狂意。

“何人唤我”

就连坐在太后身边蝶儿,听着东方明这个回应,都恨不得马上把他嘴巴堵上,然后塞进马车,赶紧扔回听风赏雨楼去。

刘骜往下压了压火气,气极反笑:“是寡人在喊你。”

听见寡人这两个字,不论是真醉还是装醉的人都要醒过来,东方明自然也不例外,赶紧起身行礼:“臣臣罪该万死,饮酒有些过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4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