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4章 求贤之道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初冬时节,长安城中的未央宫在城中最高处默然静立,宫前有昔日高祖刘邦率领萧何、张良等重臣亲手栽下的槐树,数百年的生长时间,让这些老树已经成长的极为粗壮高大,可如今已经入冬,叶子已经掉光,光秃秃的树枝已然无法再遮掩住那巍峨的宫殿群,更无法压抑住天下政治中心传出的那股阴暗肃杀的气息。

宫中最雅致之处乃是皇后的椒房殿,随着一场冬雪过后,殿前树木上最后残存的几片枯叶也飘落在地,在泥土中渐渐腐烂变黑。

容颜清矍的大汉天子刘骜,轻轻握着皇后赵飞燕温软的手,看着殿前的凋敝的树木,轻声叹息说道:

“树木要经千百年风雨方能参天,我大汉立国二百多年来经历无数了场战争,牺牲了无数名臣良将,才有朕如今的天下。当初留侯张良、酂侯萧何力排众议,建立天谕阁,广纳世外之人,就是为了能解开天书奥秘,让我大汉江山永固,一统万年。天谕阁传承至今,已历数代,如今天书已失,若是朕今日再与天谕阁反目,如何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一番心血,我身为大汉天子,日后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历代先皇”

赵飞燕若有所思,将娇小的身子轻轻依偎在他身畔,眉眼顾盼之间自然而生妩媚娇柔之意,轻声劝解道:

“为了一个虚无缥渺的传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历代先皇此刻于地下也未必就不后悔,此刻天书失窃,未必就不是天下之福,至于天谕阁,既无天书,天谕阁留之何益,他们多年来未建寸功,却藐视皇权,也该整治一下了。”

刘骜缓缓蹙眉,轻叹说道:“其实寡人也不在意什么天书,也早有取消天谕阁之心,只是阁中那些人确是世间奇才,若能为朝廷效力,则我大汉中兴有望,朕这些年不动他们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就像你们姊妹,虽然是学宫出身,只要知错能改,朕不也一样既往不咎,而且朕也希望稷下学宫的能人异士能为朝廷出力,朕现在最忧虑的,就是身边没有良臣贤才。”

赵飞燕微微低头,心头涌起了一丝感动,轻声说道:“我姊妹令陛下为难了。”

“联乃天下之主,宽恕了自己的皇后和昭仪,又有什么为难的”

刘骜长笑一声将她揽入怀中,抬臂指向殿前远方隐隐露出的群山,说道:“如今太后虽然放权,可这天下江山还有诸多掣肘,自孝武皇帝后,诸侯王室又开始蠢蠢欲动,可惜朕身边没有陈平、张良等名臣,所以这次天谕阁只要愿意为朝廷效力,朕也一样既往不咎。”

赵飞燕看着身边男人熟悉的侧脸,忆起这些年来他对自己姊妹的宠爱与保护,又想起妹妹赵合德与刘欣的私情,眼眸里掠过一丝惭愧,幽幽说道:“陛下准备如何处置刘欣”

刘骜低头在她脸颊上轻轻亲了一口,展颜笑道:“身为我大汉皇族,风流一些又算得什么大事朕若不风流,又怎会遇到你不过他这次确实有些孟浪,蝶儿那丫头身份特殊,非比寻常女子,合德也是胡闹,就算想玉成此事也应该先和朕打个招呼”

听着这话,感受着刘骜的软款温柔,赵飞燕眼中的愧意更浓,心中暗叹一声,心想妹妹的魅惑之术果然了得,只是前日在刘骜面前一番哭诉,便让这个天子完全没有怀疑她与刘欣的私情。

刘骜忽然有些恼火地说道:“朕现在最生气的就是李先,朕与他相交多年,视他为股肱心腹,他救了蝶儿后,为了不带她来朕这里,反而跑去了终南山,难道与他多年的君臣情谊还及不上一个刚结拜的兄弟等他回来朕一定要问问他”

赵飞燕抬头问道:“天谕阁那几个祭酒武功全都深不可测,随便一个恐怕都不在崔灵之下,若他们不服管束,朝中此刻并无什么良将,就只能派重兵镇压,他们虽然难敌大队人马,可脱身却并未必是什么难事,放虎归山,遗祸无穷,陛下准备怎么处置”

刘骜冷哼了一声,放开怀中的赵飞燕,负手说道:“本来朕也头疼此事,可刘欣这孩子从小在蓬莱剑阁学艺,蓬莱剑阁中高手如云,这次我调定陶王入京,剑阁也派了八位高手下山,昨日已经先行抵达长安,刘欣昨晚带他们见过朕了,难得他们都愿为朝廷效力,朕便让他们暂时加入了崔灵的肃杀组中,有他们相助,足以应变。今日辰时,朕让长水校尉甄丰,射声校尉甄邯点了三万羽林骑,配合崔灵的肃杀组封锁了终南山出山之路,明日我准备让王莽带着李慕侠去传达朕的意思,让那东方明来宫中见朕。”

赵飞燕一惊,问道:“蝶儿与王莽的关系陛下不是不知,李慕侠又是李先的弟弟,倘若他们徇情私纵又当如何”

刘骜微微一笑,说道:“正因如此,才必须要他们去,这样乃能显示朕的恩德,况且我深知李先的为人,他闯荡江湖多年,义字当先,傲上而不忍下,见李慕侠前去,必然感念朕的一番心意,反而会帮朕劝说天谕阁诸人;而王莽为人刚直守礼,循规蹈矩,虽然此事刘欣有些过分,但纲常在上,他又是太后的亲侄子,如今大司马王根的性命只在旦夕之间,司马之位就摆在他眼前,正好用此事试探一下他的忠心。”

赵飞燕看着刘骜,做出仰慕爱恋的神情,轻声道:“陛下雄略,不亚于高祖和孝武皇帝,只是天谕阁乃是留侯张良所创,不知朝中其余重臣可有异议”

刘骜闻言深深长叹了一声,感慨地说道:“天谕阁之事极为隐秘,朝中众臣知道的人本就不多,能知道此事的寥寥数人也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哪有什么意见给朕,除了刘向、刘歆父子竭力劝阻外,再无一人说话。”

他仰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喃喃说道:“朕也知道这法子不是求贤之道,可不如此也别无他法,但愿那东方明能不负朕望,带着天谕阁诸子投效朝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67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