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5章 太学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山名终南,巍巍乎起于沃野之间,直指苍穹;

殿名太学,荡荡乎兴于红尘之内,传颂千古。

经过方才一场风波,学生们开始逐渐进入太学,儒生们似乎受到什么感染,逐渐停止了交流,并非是感受到什么压抑和气势,只是因为发自心中的尊敬而沉默。

朝阳光辉的照耀下,太学坐落在一片由青青草甸铺成的丘陵缓坡之上,起伏不定如同绿色的波涛,太学大门向南而开,正对着远处高耸入云的终南山,正门前两株五人合抱的千年古松,立式峥嵘,虬枝百结,昂首向天,恰到好处的烘托出太学的清雅淡泊之气。

蝶儿仰着俏脸,在马上好奇的东张西望,偶尔回头看看远处那片被云遮雾锁了大部分容颜的终南山,再看看身边的东方明,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笑的眯了起来,满是开心。

开心了没多久,听王莽说自己要去天子和皇后身边,不能和东方明一起,不由得撅起了嘴。

三千余名太学生们进了太学,在一处宽敞石坪前整齐的站好,在太学博士官的指挥下分组,每人面前放了一张小几和一方跪坐用的木枰。

如此众多的学生站在石坪之上,竟是丝毫不显拥挤,可以想象地方何其宽敞。

石坪上方是太学的主要建筑,隐于花树淡雾之中,石坪正中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其间,汉代建筑本身极为高大,笔直的甬道如同一把利剑,直插高处,显得极为大气。

太学大殿之前,搭了一个九丈高台,台上放置着一张大香案,案上摆好了孔孟二圣的画像。

场中的太学生们一个个屏气凝神,没有人左右交头接耳,都翘首以待,等着天子和皇后的出现。

石坪四周忽然响起一阵中正庄严的宫廷雅乐,随着音乐声音,天子仪仗缓缓进入太学。

十八名羽林骑当先开道,成两列纵队,手中持有九种礼仪兵器,分别是矛、戈、戟、钺、刀、枪、剑、棍、盾,两两相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显得威严肃穆。

后面是两辆三马双辕的前导礼乐车,一辆车上竖着一面建鼓,一个彪形大汉手持鼓槌立于鼔旁;另外一辆车上挂着青铜錞与青铜铙,两名鸣金手站在车辕处,合着两侧的奏乐,敲击着节拍。

礼乐车后,天子的六驷之乘缓缓出现,六匹万里挑一的高头健马拉着一辆华盖高挑的双辕马车,刘骜一身龙袍,端坐车上,左侧是皇后赵飞燕,右侧是昭仪赵合德,司礼掌印宦官崔灵亲自驾车,顺着甬道直奔高台。

刘骜车驾之后,是王莽的驷乘之车,王莽身边坐着掌管太学的光禄大夫兼太史令刘向,由刘歆驾车,缓缓通过。

最吸引的学子目光的反而是第三辆车,同样是一辆驷乘之车,华盖之下,左边是一身龙袍俊美无双的刘欣,右边是英气勃勃明眸善睐的蝶儿。

刘欣显得容光焕发,方才在太学门口的风波似乎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左右环视,顾盼自雄,还时不时看看身旁的蝶儿;只是蝶儿似乎很不乐意和这个娘娘腔世子同乘一车,嘟着嘴把头扭向一旁,一双妙目眼波流转四下打量,直到看到了站在学子前排的东方明,娇美的脸上才算露出了一丝笑意。

随着后面文武群臣的鱼贯而入,祭祀大典正式开始,经过半个时辰左右的繁琐礼仪舞乐后,先宣布了世子刘欣和公主蝶儿的入学决定,随后刘骜才带着皇后和群臣缓缓登台,净手拈香,祭拜了孔孟二圣,这才在高台上落座。

太学的鸣钟被清脆击响,三千名在院中站立的太学生这才纷纷跪坐在面前的木枰之上。

汉成帝刘骜看着石坪上这些俊朗潇洒的儒生学子,在自己的注视下纷纷跪坐,捻着颌下墨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身旁的赵合德看着刘骜神情,微笑着娇声说道:“恭喜陛下,天下英才皆入我汉室彀中。”

闻听此言,刘骜愈发高兴,不由得哈哈大笑。

赵飞燕见妹妹抢了刘骜欢心,黛眉微蹙,不过马上换上了笑脸,也未说话,只是笑颜如花,转脸望着刘骜,眼神里满是爱慕敬仰神色,如玉笋般的柔夷轻轻握住刘骜的右手。

刘骜看着身侧儿女,两旁文武,无数帝国日后栋梁,不由大生满足之感,忽然间他想到一事,皱了皱眉,转头向崔灵问道:

“天谕阁的几位祭酒到了吗”

崔灵凑到身边,低声说道:“诸葛祭酒和清瑶祭酒到了,不过他说不便出面,正在后殿拟定题目。”

刘骜点了点头,抬眼看了看远方直插云雾之中的终南山,若有所思。

这时有黄门官出列,宣读了一道让众学生瞠目结舌的决定。

本次祭祀大典每位学生写贺文一篇,但是在写贺文之前,先答两道算题,一炷香时间内做完题目者可以直接进入承儒殿面圣。

学生顿时一阵议论纷纷,他们自幼所学,都是儒家五经典籍,汉武帝废黜百家,虽然数科不在百家之内,终归也属于旁门杂学,今日祭祀圣人大典,不先写贺文,竟要先做算题,实在让人不解。

东方明倒是心才真正的头大,他肚子里那点散装的古文,看贺文都费劲,更不用说写一篇了。

不一会儿,有侍从自后面搬来了一打打的简牍,铺放在众人面前的小几之上,又将算筹递上。

等众人看完简牍上的两道题目,石坪上顿时响起一片哀鸿遍野之声,很多人干脆搁笔不答,只等一炷香后写篇贺文完事。

高台之上,刘欣和蝶儿面前也放了两张几案,两人就在刘骜身前答题,

蝶儿只看了一眼,就把笔放下了,嘟着嘴只盼着大典快点结束。

过了良久,刘欣似乎有了些想法,提起笔来,填饱墨汁,开始演算。

东方明此刻在石坪之上拿起简牍仔细观看,只见上面有两道题。

第一道是一道九宫格填数,行列斜线相加等于十五,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就不是个事儿,东方明不假思索,迅速填好,再看下一题。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东方明挠着脑袋看了半天,光是翻译题目花去了他半柱香的时间,总算搞懂了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优质稻子3捆,普通稻子2捆,劣质稻子1捆,能碾39斗米;

优质稻子2捆,普通稻子3捆,劣质稻子1捆,能碾34斗米;

优质稻子1捆,普通稻子2捆,劣质稻子3捆,能碾26斗米。

如果有优质稻子、普通稻子、劣质稻子各1捆,各能碾多少米呢

翻译完成,东方明长出了一口气,他不会用算筹,招手叫过一个侍从,要了两张空白简牍,开始列方程计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0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