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4章 太液池旁的谈话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晚风起,建章宫北的太液池旁涌起丝丝凉意,雏凫幼雁往来于草木之间,紫龟绿鳖游于碧池之内,池边有许多平沙,沙上有成群的鹈鹕、鹣鸪、鸿等珍稀飞禽在悠闲的踱步。

太液池的西边哟一个池称为孤树池,池中有洲,洲上有一株古树,树龄已在千年以上,树干粗达六十余围,望起来重合如盖。

从李记铁铺出来后,蝶儿就被赵飞燕拉着去了椒房殿玩耍,刘骜坚持不用侍卫随行,与东方明一起围着太液池踱步。

此时正好来到这棵古树下,刘骜缓缓停下了脚步。

“寡人其实不愿意住在宫里。”

刘骜站在大树下,仰望着黑黝黝的树冠,感慨地说道:“朕极怀念年轻那会儿,每天微服出宫,认识了李先、慕侠这一帮小弟兄,初时他们也不知道我是天子,每日饮完酒后便击节狂歌,偶尔还随他们打上一架,好不快哉如今朕已过了不惑之年,每日俗务缠身,极少得闲出宫,再难复昔日时光了。”

东方明站在刘骜身旁,看着他略显清瘦的侧脸,心想这些感慨怎么会说给自己听难道这九五至尊困居深宫日久缺个聊天之人

不过刘骜的这番感慨却是让他深以为然,小心的回答道:“陛下说的是,不过陛下身为天子,代天巡狩,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自然少了很多寻常百姓的天伦乐事。”

刘骜负手仰望古树,听完东方明的话,不由全身一僵,继而哈哈轻笑。

“东方先生原来学问见识也是不凡,好个以身许国寡人只盼我大汉江山永固,便如此树一般,枝繁叶茂,万古长青。早年间朕每日凭栏饮酒,歌舞升平,朝廷里的臣子每日都要上书劝谏,只差骂朕是桀纣之君了;如今朕刚开始勤勉了点,他们又开始说政务浩繁,不堪其负,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堵上这帮人的嘴。”

东方明听着刘骜言语里难以掩饰的幽怨意味,心想原来帝王将相们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也是在996和躺平之间做着取舍,忍不住会心一笑。

刘骜说完继续举步前行,走了一段时间,忽然回头对东方明说道:“寡人听说先生通过了天谕阁的评考,只差一关便可入住天谕阁,倒不是寡人想和天谕阁抢人,只是寡人觉得以先生之才,在天谕阁皓首穷经,实在可惜。不知先生可愿意放弃那最后一关考核,入庙堂为我汉室效力只要先生同意,寡人保证,三年之内先生便可晋九卿之位。”

大汉天子对一个布衣白丁如此客气地说出这番话,意义实在非同小可。

东方明能明显的听出刘骜语出至诚,只是刘骜又不知道他和天谕阁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他刚进长安那会儿,或许还会考虑考虑,此刻他的心里千头万绪,对刘骜的提议丝毫不感兴趣,况且丌官梅刚刚伤在崔灵手中,不管是不是刘骜指使,他都不愿意与皇家有所纠葛。

东方明揖手恭谨行礼,搜肠刮肚的想想了词,偷偷看了一眼刘骜的脸色,说道:“草民不过一介布衣,闲散惯了,只求躬耕于山野,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天下。况且草民听说入阁之后可以参详天书,一旦解开天书之秘,也一样可为陛下分忧。”

刘骜停下脚步,目光炯炯的注视了东方明半晌,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昔日高祖开国,身边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天下雄才,而朕欲求栋梁之材却如此艰难,看来朕委实不如祖宗啊”

说完不待东方明回答,继续举步前行,东方明只得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太液湖北面有一座高大的凉风台,台高二十余丈,积木为楼,由于水波渐浸岩石,所以又称为渐台。

刘骜带着东方明缓步登台,凭栏观湖,此时玉兔悬空,建章宫各处华灯初上,好似在周围升起了点点繁星,明月的清辉照在波纹细碎湖面上,就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是被揉皱了的银色锦锻。

湖上不知何时泛起了一片青烟似的薄雾,俯瞰湖中三岛,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刘骜指着湖中央的假山说道:“这太液池方圆十顷有余,湖中筑有象征瀛洲、蓬莱、方壶的三座仙山,据说三山的形态还是昔日瑶池西王母驾临时手绘而成,先生有名师指点,出身不凡,依你看,这世上可有仙人,可有仙术”

东方明想了想,恭谨的答道:“草民才疏学浅,不敢妄言,不过依我揣度,仙道终是无凭,圣人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刘骜看着东方明说道:“先生方才提到天书,若世上无神无怪,寡人治理人间,要天书何用”

东方明一时揣测不出刘骜的用意,不敢轻易开口,只好转头避开他的目光,将视线投到湖中。

刘骜语声悠悠,继续说道:“朕有半部论语,若能善加利用,足以治理天下。”

东方明皱了皱眉,问道:“孔圣所遗论语传遍天下,但不知陛下为何只用半部。”

刘骜没有直接回答,忽然问道:“敢问先生,三纲中,国为民纲何解”

东方明不假思索答道:“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话一出口,他心中一惊,猛觉失言,立时闭嘴不语,背上冷汗涔涔而出。

刘骜微微一笑,“夜半清谈,先生不必拘谨,以先生之才,这半部论语还需朕来解释吗朕大力扩张太学,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之人都为朝廷所用,向天下无知百姓只传半部论语。只要天下百姓逐渐认为我刘氏便是华夏,华夏便是刘氏,我大汉江山何愁不江山永固。”

东方明此刻连额头都渗出了汗珠,低头不语,和一个手握天下大权的皇帝聊这种话题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事,他偷眼看看刘骜,不自觉的想起了刘松仁饰演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心里暗暗打了个寒颤。

刘骜看东方明的样子,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先生不要介意,朕说多了,不过先生既然决意要做天谕阁弟子,听听也是无妨,天谕阁在我朝地位超然,便是朕也需敬让几分。”

东方明本想顺着话题再套问一些天谕阁的情况,不过心念电转,唯恐多生事端,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刘骜略一停顿后,看着他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缓缓说道:“先生可知你要闯的最后一关,入口在何处”

东方明微微一怔,摇头答道:“草民不知。”

刘骜严肃的说道:“那一关的入口在孝武皇帝的茂陵地宫之中,孝武皇帝驾崩后,断龙石一直未封,便是为了等这天谕阁最后的过关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0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