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07章 释儒辩难(上)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孔光捋捋颌下长须,微笑道:“每年冬至赐宴,原是成例,可今年却是有些不同,这乌孙来的焕空和尚似乎来者不善啊,只怕是存着削我儒家面皮的心思。”

东方明这才知道这位乌孙国师法名叫做焕空,好奇地问道:“何以见得”

“这大和尚不远万里,来长安弘法,听说已经将老太后说得心动,准备在让他在长安修建寺院,可咱们陛下素来尊奉儒道两家,太后碍于陛下面子,不好直接传旨,于是借今晚赐宴的机会,要让这大和尚做释儒之论。”孔光像给自家晚辈解释一般,细细说道。

东方明皱了皱眉,抬头望向焕空和尚。

焕空此刻正襟危坐,并未食用面前的酒菜,目光平静,偶尔抬头打量一下汉朝文武。

东方明正看着焕空如剑一般的双眉,极巧的是焕空也正好向他望了过来。

两道目光像闪电一般在宫廷的空气中劈到了一处。

焕空目光炯炯,精足、气聚、神凝。

自从在甄龙谷金字塔中领教过东方朔的百年一眼后,东方明对于他人的目光便极为敏感,只这一眼,便知道这位乌孙国师的武道修为亦是不弱,只怕还在自己之上。

片刻之后,东方明示弱般低下头,解嘲似的轻轻咳了两声,不愿过分引起对方的注意。

他现在的文化水平在宫玲的指导下有了点进步,可也只是比穿越之前强了少许,勉勉强强能看懂那些晦涩的官样文章,与此刻殿中的这些大儒们还相去甚远,尤其是身边的孔光,乃是正经八百的孔子后人,凭东方明这点文化底子可不想卷进今晚的释儒辩难之中。

酒宴在继续。

方才开宴,刘骜领了一樽酒。

群臣又起身向太后敬了一樽酒。

随后赵飞燕、赵合德姊妹也与群臣饮了一樽酒。

酒已过三巡。

东方明不知道是是什么原因,也不用人劝酒,自己一樽接一樽地喝着。其实是因为这些宫中的御酒对他这个现代人来说,度数太低,喝着酸酸甜甜,最多算是酒精饮料,但在旁边诸官的眼中,司空大人喝酒的模样着实有些凶猛,身旁的孔光忍不住皱眉提醒道:“东方大人,不要喝多了,万一殿前失仪,可是有欺君之罪。”

东方明知道孔光是在好意提醒自己,这里并不是自己的听风赏雨楼,而是在未央宫中,自己的身份也不是酒客,而是个臣子。不过东方明心中自有计较,为得就是躲开一会儿的辩难,于是暗暗将逆运澄心诀,将酒意逼至脸上,眼眸里顿时多了一丝迷离之意,压低了声音说道:“不瞒司徒大人,我初次在宫中饮宴,实在是有些紧张,还不如赶紧饮些酒,也好放松一些。”

孔光看着他醉态已显,似乎听不清自己说话,只好摇头苦笑。

不醉酒难,装醉更难,这是东方明此刻最强烈的感觉。

席间气氛渐趋热烈,不时响起觥筹交错之声,只是殿武都守着臣节,不敢直视最上方的那位老妇,以及老妇身旁的天子与皇后。

东方明装醉之余,偷眼用余光向上看去,今天是他第一次看见这位掌权二十余年的皇太后,从对方眉眼皱纹里,似乎还能嗅到当年这老妇的手段与坚硬的心,虎虽老病威犹在,她在最上方坐着,就连当今天子刘骜都显得老实了许多。

此时,一直与汉成帝刘骜轻声交谈的太后王政君,唇角微绽笑道:“宫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刘骜瞥了一眼依旧法相庄严的焕空,知道母后的意思,环顾群臣说道:“众位爱卿暂且停杯”

群臣顿时噤声,大殿上一片雅雀无声。

“这位是乌孙国师焕空大和尚”刘骜对着殿下群臣说道:“不远万里来我长安弘扬佛法,虽然我天朝深受儒家教化,寡人却也不愿灭了这丝善缘,今日趁此家宴,诸卿可与这大和尚坐而论道,辩一辩我大汉境内是否需要这佛法。”

与后世民间的通俗称谓不同,身为佛门弟子,如果不是高僧大德,是万万当不起“和尚”二字的,至多只能称呼比丘或是沙弥。今日刘骜称他大和尚,显然对这位乌孙国师并未失了礼数。

“善哉善哉陛下能动此一念,已是功德无量。”焕空起身合十稽首。

刘骜微笑道:“寡人本欲直接传旨令你弘扬教法,又恐我朝中群臣不服,今晚就有劳大和尚好好给他们讲讲你那佛法的妙谛。”

殿下群臣知道刘骜的心思,天子就算允许这位焕空和尚在中原弘法,也绝不希望己方输了今晚的这场辩难,因此大家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全落在了大司徒孔光身上。

一来孔光乃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当之无愧的的儒家正统;二来以孔光司徒的身份,也正适合做今晚辩难的领袖。

孔光见众人都望着他,也知道自己当仁不让,不过自持身份,不愿抢先发难,于是轻咳了一声,向下首的扬雄使了个眼色。

扬雄乃是当世辞赋大家,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此刻为太学之首,天禄阁主事,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了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称得上是此刻汉朝的第一才子。

只是扬雄为人清高耿直,前些年他与天子刘骜前往甘泉宫,感慨于宫殿奢侈,劳民伤财,作了一篇甘泉赋讽刺刘骜铺张,刘骜一怒之下,撤了他在朝中的差事,命他在太学专司研究学问。

此刻见孔光看他,明白司徒大人这是让他来打头阵,微微点了点头,起身向焕空施了一礼,朗声说道:“大和尚请了,我中华尊儒道数百年,算得上崇本溯祖,而你那佛法自天竺而来,非我中华所有,何能为我所用请和尚指教。”

扬雄方才一直在留意这位焕空和尚,见他虽然风仪出众,洒然脱俗,却是十分年轻,他身为当世大儒,心下不免轻视了对方,这番话从道统本源上大做文章,也是存了速战速决之心。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