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1章 又要上学了

书名:幻梦新朝 作者:祥麟公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2

就在李先与东方明促膝长谈时,王莽心事重重的进了长乐宫拜见太后王政君。

刚踏进太后寝宫,他就是一愣,只见王政君脸上尽是感慨之色,王昭君跪在身前,蝶儿一张俏脸此刻已经哭的梨花带雨,仍在不停的耸肩抽泣。

这时正听王昭君在说:“侄女做个女冠也没甚么不好太后和陛下都尊奉太一,不是一直想在宫中立个道场,又没有合适的主事人,侄女难道不合适太后您常说一人得道,七祖升天就是太后和陛下百年之后升了天庭,身边不也得有个亲近人服侍”

王政君看王莽进来,叹了口气。

“你来了正好,蔷儿这丫头心意已决,不过也算是个办法,谁让她命苦呢,我看就这么办吧这样以后去你府上也就方便多了,我也算对得起你们过世的爹了。”

王莽神色有些黯然,不过此刻朝野局势大变,淳于长倒台,也不会有人再次设计陷害了,遁入空门倒是最好的一个法子。

于是他躬身答道:“全凭太后做主,另外蝶儿的公主府用的是原来富平侯府的老宅子,如今也修缮完毕了,要不就让她们娘俩搬过去,姊姊束发后也可以在那儿修行。”

王政君点点头,可能是因为伤感而有些疲倦,微微摆了摆手。

“就这样定吧,回头我让天子给她预备一下,既然是皇室女冠,道号就叫“昭蔷元君”吧。这是一辈子的事,马虎了我是不依的今儿我也乏了,你们都退吧”

长安城这几日的天气格外的好,东方明每天跑到李记铁铺看看李慕侠的伤势,顺便抓时间给蝶儿打造了一口短刀。

只要一回到听风赏雨楼,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屋子里练功,偶尔有不懂的地方就进楼向丌官梅请教。

一晃过了三天,由于第二天就要去太学报到,太阳刚往西边一转,东方明就回到了听风赏雨楼,刚一进院,楼门一开,丌官梅穿戴整齐,背后背了剑匣,手里提着自己的长剑,走了出来。

东方明看她的样子不由得一愣,问道:“姑娘要出门”

丌官梅点点头,“这几天多谢你了,我伤也好的差不多了,蝶儿刚才来过,说她的公主府修好了,我准备去她那儿住。”

东方明心里忽然升起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过也没有什么理由挽留人家,沉默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也好,姑娘去她那儿确实比在这里方便。”

丌官梅静静的看着他,说道:“你的修行速度很快,出乎我的意料,这几天内观境已经差不多圆满了,就差一个契机就可以破境了。”

东方明挠了挠头,问道:“怎样才能破境”

丌官梅摇摇头说道:“没有一定之规,破境讲个机缘,时机到了你自然会懂。”

“哦,好的。”

不知怎的,一想到丌官梅要走,东方明似乎对修行的事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丌官梅也没挪动脚步,两人就这样站着,气氛有些尴尬。

忽然丌官梅平素冷艳的容颜上少见地流露出一丝少女的羞涩,不过转瞬即逝,她咬了咬嘴唇,轻声说道:“你要是什么时候决定去瑶池当护法,这把剑就可以交给你了。”

东方明敏锐的捕捉到了丌官梅的表情变化,心里不禁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沉默片刻后认真说道:“我现在还有太多的事情不明白,而且武功也太弱,不过我争取很快做个决定。”

丌官梅点点头,终于挪动了脚步,送丌官梅出门的过程中,东方明忽然觉得自己走路的动作都显得有些笨拙生硬。

门槛外,二人相对行礼,然后互道珍重。

夕阳斜照,在听风赏雨楼的院外投下了两人长长的影子,看上去那两个影子仿佛模糊的合在了一处

因为要筹备定陶王世子刘欣的入学典礼,太学停学了五日,今天是重启学门的日子,辰时不到,东方明就起了床,开始梳洗准备。

毕竟是去太学,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他没有再弄混搭风的打扮,老老实实的选了一套黑色曲裾深衣,外披青色鹤敞,包好纶巾,穿了一双青丝履,腰上又悬了一口从李家铁铺精选的佩剑,这才出了听风赏雨楼。

太学在长安城西北七里终南山南麓,元朔五年,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设太学,最初只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刚设立时只有博士弟子五十名。

到了汉元帝时,博士弟子已经达到千人,自从汉成帝刘骜即位后,现在的博士弟子已经增至了空前的三千人。

招收太学生,没有严格的选送条件和学龄限制,既有六十岁以上的白首翁,也有十二岁即显名于太学的圣童,不过大多数还都是弱冠以上的青年。家世背景虽然有各地选送的出身略为贫寒的优秀学子,但大多数还是富户子弟,以及身世显赫的公卿子弟。

太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各有不同,有的直接入朝成为卿相,有的外放地方官吏,有的开馆授徒,也有学而无成白首空归的。

除一些名将、重臣的子弟不靠太学的资格就可以做官之外,朝廷的大部分官员还是来自太学。

太常司有专门接送太学生的马车,不过东方明还是选择了骑上自己的大黑马,单人独骑,直奔北门而去。

此时旭日初升,远眺终南山,气象万千,山峰之前一片清明,而峰顶更是隐身于云端之上,初升的朝阳投射出的光辉,被山崖反射,向世间洒出片片光芒,感觉十分温暖。

遥望前方山峰下若隐若现的太学围墙,东方明的心情骤然变得怪怪的,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穿越过来又要上学,想想就觉得一阵阵头大。

远远看到了太学的大门,车马逐渐开始增多,慢慢的堵在了距离太学两里地之外的地方,前面无数士兵守住了大道口,普通学子哪怕是富家子弟都被赶下了大道,在两旁等候着排队进入,只有公卿子弟的车驾可以直接放行。

望着空旷的大道不让前行,大批等候的学子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颇有些怨言。

眼看着排起了长龙,看架势没有两个时辰都进不了大门,东方明不禁有些焦躁,将马带上大道想看看前面是什么情况。

东方明骑着马刚刚踏上大道,忽然身后传来了一阵密集的蹄声,一百名玄甲骑兵列成两排纵队,拱卫着一个身着龙袍跨骑白马的英俊青年飞驰而来,最前面一个宦官手提长鞭在马上当先开路,一边大喊,一边左右挥舞着粗长的皮鞭。

“闲人闪开定陶王世子到”

由于马队奔驰太快,东方明猝不及防,那宦官已经离他仅有数尺,见有人忽然出现在大道上,那宦官大喝了一声:“兔崽子,要找死吗”

随着喊喝声,那宦官手中的皮鞭已经径直向东方明头顶抽去。

东方明见马队驰来,本想拨马让路,但对方不分青红皂白举鞭就抽,不由得心头火起,他此刻内观境圆满,怎会在意区区一条皮鞭,一伸左手,嘭的一下将鞭梢攥在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1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