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24章 对不起,我觉得朝廷给的太少了!

书名: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张顿双手自然垂着,唐俭冲着他使眼色,他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不想理。

他的目光扫视了一眼封德彝他们,叹了口气。

这帮人啊,就每一个理解他的。

爵位官位

自己看得上吗

入朝为官,那也是被自家二叔还有老丈人他们给设计的

爵位别人看重,他自始至终都觉得无所谓。

朝廷真要给他封爵,不管什么爵位他都不在乎,给什么用什么。

可是,别人不能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个爵位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你资历不够,你官职不配,你名不副实,你啥也不是

那自己就得掰扯掰扯了

张顿双手握着木笏,冲着屏风方向躬身微微作揖,语气平静说道:

“陛下,你当真要封臣为开国县伯”

李二重重点头,“对”

张顿缓缓抬起头,认真道:“那臣请乞骸骨”

李二:“”

唐俭:“”

封德彝、陈叔达、萧瑀等百官,霎时懵逼的看着他。

请乞骸骨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道宗、段纶、豆卢宽等张顿的老相识,差点没忍住上去给他一巴掌。

你知道请乞骸骨,是什么意思吗

请乞骸骨,就是老迈了请辞还乡。

你张顿才多大

十八岁而已

这话是你该说出来的吗

李二愣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压低声音特意不让张顿听出他的熟悉嗓音,但语气还是难以掩饰的纳罕问道:

“张爱卿,你这是何意”

张顿抬头认真说道:“臣不想干了”

“”

李二无语看着他,你他娘的,朕是问你这个吗有必要把话说的这么直接吗

不等他开口,唐俭急了,“张少尹,这可是朝堂啊,你可不能乱说话”

张顿摇头道:“我没有乱说话,我是认真的。”

李二揉了揉眉角,尝试着换位思考,换在张顿的角度去思索他请辞的原因。

可是越想,他越窝火。

想不出来啊

没道理啊

朕也待你不薄,都给你封爵了,你竟然还请辞

长孙无忌拧着眉头,直勾勾盯视着张顿。

虽然他看不惯张顿,但也看得出来,这小子有能耐。

换做他是李二,也决然不可能放他离开庙堂。

再换做自己是张顿,面对朝廷给自己进爵,还以十八岁年龄就成了从四品的京兆府少尹,更没有理由说请辞的话。

长孙无忌忍不住道:“为何”

张顿语气淡淡道:“因为下官觉得,陛下不公”

话音甫落,朝堂上霎时鸦雀无声。

满朝文武都呆呆的看着他。

陛下不公

长孙无忌错愕望着他,本以为他会说,因为百官对他有意见,阻挠他得到爵位,所以才心生不满。

怎么也没想到。

他竟然将矛头对准了李二。

李二坐在龙椅上,沉默着不吭声,但是袖子里的手掌,却微微发颤着。

不公

朕还对你不公啊

为了你,朕都强硬压住百官,不让他们阻挠朕为你封爵。

你怎么反而对朕不满

李二感觉火气都上来了,如果时间地点不对,他都想以“张顿二叔”的身份,给他一巴掌。

他没好气道:“张爱卿,你这话何意什么叫朕对你不公”

在众人的盯视下,张顿沉声说道:“敢问陛下,臣在河东道做的事,是否做得好了”

李二有些不解的看着他,“那是自然。”

张顿抬起头,又问道:“有多好”

“”李二目光幽幽看着他,“朕让人宣旨的时候,圣旨上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你在河东道做的事,上解朝廷之急,下忧百姓之忧,可谓是极好,换做旁人去了,也做不到这个地步。”

张顿摇头道:“陛下,你没说到点子上。”

“张少尹”封德彝忽然开口道:“你究竟想说什么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一些”

“好,那我就直白的说。”

张顿看向封德彝,竖起一根手指道:“我在河东道,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灾民提供竹具编织之法。”

“但由于河东道有人阻挠我做事,毁掉了河东道之地的所有竹林,导致竹具编织之法进行不下去。”

“如果没有他们阻挠,河东道灾民的问题,能提早一个月解决。”

“为什么因为百姓们学了竹具编织之法,编织出了竹具,就能直接运到河北道贩卖,得到的钱银,足够解了河东道之难。”

“第二件事。”

张顿竖起第二根手指,继续说道:“因为编织竹具以贩卖之办法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我在河东道又开设作坊,以便造纸作书。”

“造纸得来的利润,是编织竹具之法的数倍,而作书出来的利润,是数十倍之多,这在关内道已经得到印证。”

“第三件事。”

张顿竖起第三根手指,淡淡道:“就是我帮河东道的灾民,赎回了他们的田地和屋宅。”

封德彝眉头一挑,“所以呢”

张顿反问道:“封密公,你觉得我做的这三件事当中,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意味着什么”

不等封德彝开口,张顿继续说道:“意味着的,不单单是解决了河东道的安置灾民问题。”

“同时,还给河东道留下了两个敛财办法。”

“只要河东道那边,按部就班的依照我规定的事情来做。”

“那么,河东道日后就能凭借着编织竹具之法,和造纸作书的作坊,得到巨帑。”

张顿淡淡道:“到时候,整个河东道给朝廷每年带来的赋税,就能多达数百万贯之多”

嘶闻言,文武百官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一个河东道,就能每年为朝廷多带来数百万贯的赋税

李二听的也愣住了。

要知道,整个大唐每年征收的赋税,总共加起来也就数百万贯而已。

若是因为张顿,整个河东道能每年多给朝廷提供几百万贯的赋税。

那这功绩,可谓泼天大功了

唐俭呆呆的看着他,许久回过神来,差点从地上蹦起来,激动道:“张少尹,你是认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6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