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4章 朝议!李二力挺,如何封赏张顿!

书名: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再者,张顿还干了一件恨不得朝堂百官之心的事。

那就是担任追缴欠款的钦差大臣

害的他们所有人,现在都身背巨债

每每想到此事,众人打人的心都有了。

嘎吱

就在此时,宫门忽然打开。

一个身穿蓝色宦官袍服的小太监,手里抱着拂尘,扯着嗓子道:“朝议时间已到,请百官入朝觐见”

文武百官不再多想,赶忙手持木笏,鱼贯而入太极宫。

来到太极殿。

文官位于左侧,五官位于右侧坐下。

“陛下驾到”

没过多久,在一个中年太监扯着嗓子的喊声中。

李二头戴乌纱,身穿一袭龙袍,脸上难以掩饰的笑意,从侧门走了进来。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纷纷手持木笏,声音洪亮的冲着李二躬身作揖到底。

“众爱卿免礼平身。”

李二坐在皇位上,笑吟吟的扬起双手虚扶了一下。

等到百官站直了身子,他才缓缓开口道:“三个多月前,河东道的事,你们都知晓了。”

“朕派去河东道的三位钦差大臣,将河东道的内情,已经彻查完毕。”

“不日,他们就要回来了。”

李二收敛起笑容,目光从他们脸上一扫而过,沉声说道:

“河东道发生的事,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

“天灾无情,朕也不能怪谁,然则人祸,朕就不得不严惩”

李二冷哼了一声,道:“河东道连月大旱之事,若是派去的御史,和大总管能如实上奏朝廷,也不至于河东道出现这么大的乱子,出现这么多的灾民”

“我大唐立国以来,到如今还是百废待兴,突然出了这么多的灾民,朕心怎能不痛”

“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李二声音冷冰冰道:“此次酿成河东道人祸之罪魁祸首,监察御史孙学,河东道大总管府吕子涛,秋后处斩”

“大总管马元规,长史吕子臧,办事不利,理应严惩,然则在朕派去三位钦差期间,他们能务实做事,加之河东道那边,还离不开他们,对他们的惩治延后。”

“等到河东道彻底稳定下来,马元规除去大总管之职,吕子臧除去长史之职,至于对他们如何安排,吏部那边拿主意。”

说完,他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问道:“朕的话,谁有异议”

文武百官纷纷躬身作揖到底,声音洪亮道:“陛下圣明”

李二嗯了一声,“朕派去河东道的三位钦差,不日就要回来了。”

“这一次河东道百姓能没有生事,就是因为他们”

“此次朝议,就是议他们的功”

李二语气一顿,脸上露出笑容道:“众爱卿现在就议一议,如何封赏他们吧。”

听到这话,文武百官相互对视了一眼。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封德彝。

封德彝身为密国公,更是两朝大臣,他的话,最是有分量。

封德彝想了想,抬起脚步,缓缓走了出来,躬身作揖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李二看着他,面大微笑道:“封密公,那就由你先说吧。”

封德彝直起身子,肃然说道:“正如陛下所言,此次派去河东道的钦差大臣,办事得力,才让河东道免于人祸。”

“臣以为,御史大夫杜淹,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应大为加赏”

“至于如何加赏,陛下乾纲独断”

说完,他再次躬身作揖道。

李二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提到了杜淹,提到了长孙无忌,偏偏没有提张顿

李二盯视着他,吐字道:“封密公,你是不是漏了一个人朕派去河东道的钦差,共有三人,你为何不提张顿”

封德彝低着头不卑不亢道:“陛下,三位钦差当中,杜公乃是御史大夫,长孙公乃是吏部尚书,二人都位居三品,服紫袍,挂金鱼符。”

“而张顿,年龄未及加冠,官职也不过是京兆府的少尹。”

“说一句直白的话,此次前往河东道的三位钦差当中,他张顿,也是听命行事罢了。”

面对李二的盯视,封德彝面不改色,语气平静道:“在朝堂上,他听命于陛下,在外自然听命于杜公和长孙公的,故而臣以为,他不值得一提。”

李二眼眸眯了起来,目光直勾勾的看着他。

好利的一张嘴。

三言两语,就把张顿的功劳,快要抹去了

如果张顿不是他派去的,如果不是知道张顿的能耐,如果杜淹、长孙无忌不是将张顿在河东道做的事如实秉奏。

恐怕,张顿的首功,就这样没了

李二冷笑了一声,“封密公,朕记得,张顿抓过你儿子,也得罪过你吧”

封德彝摇了摇头,神色困惑道:“陛下之言,臣有些听不懂。”

“那朕就说些你能听懂的”李二缓缓站起身,双手负在身后,冷声道:“你之所以不议张顿之功,就是因为他得罪过你,抓过你儿子,所以你记恨在心,故意如此,是也不是”

封德彝正气凛然道:

“臣之所言,句句都是秉公而论,绝无私心请陛下明察”

李二淡淡道:“如果是秉公而论,那就好办了。”

“据杜卿和长孙卿上呈的奏折,此次他们在河东道做的事,皆出自张顿之手。”

“朕觉得,张顿应该居于首功。”

说完,他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吐字道:“朕今天,在这里就把话挑明了。”

“今日朝议,议的不是加封杜淹,长孙无忌,要议的是如何封赏张顿诸位爱卿,你们听明白了吗”

文武百官沉默不语,李二也不在意,看着封德彝继续说道:

“封密公,你说秉公而论,那朕问你,河东道之事,张顿居于首功,如果要封赏的话,该如何封赏”

封德彝拧着眉头,属实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如此袒护张顿。

想了许久,他才躬身作揖道:“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李二没有再看他,而是望向百官,问道:“你们也和封密公一样,要朕乾纲独断吗”

文武百官纷纷作揖道:“请陛下乾纲独断。”

“好,那朕就乾纲独断”

李二冷哼了一声,道:“朕要给张顿封爵”

听到这话,文武百官猛地抬起头,震惊的看着李二。

封爵

他张顿才多大年龄,就要给他封爵

“陛下”

封德彝急了,“是不是有些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6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