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0章 张顿的“勒石记功”,杀人诛心之计

书名: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房玄龄笑道:“崔家主说笑了,五姓七望之名,天下谁人不知崔家主乃是博陵崔氏之家主,天下人又谁人不晓”

“别人要说对此无能为力,这话我相信,但唯独不信崔家主没有办法。”

杜如晦点头道:“崔家主,长安城的东西两市,超过半数的货物供给,都是五姓七望在背后提供,获利何止是日进斗金,以博陵崔氏的财力,想要帮朝廷渡过难关,还不是崔家主你一句话的事”

见二人捧着自己,崔昭脸上的笑容却收敛起来,双手握着拐杖头,沉默不语。

房玄龄见状,问道:“崔家主有难处”

崔昭沉声道:“房公,杜公,看在你我是一家人的份上,老夫就不瞒你们。”

“也请你们不要瞒着老夫,给老夫一句实话,国库现在缺多少钱”

房玄龄、杜如晦相互对视一眼,随即由房玄龄开头道:“还差一百二十万贯。”

崔昭微微颔首,“我大唐税收,每岁所入端屯匹贯石之物加起来千万有余,国库竟出现如此大的空虚,要么是支度国用之事上没有做好,要么就是天子给地方免了税收。”

“老夫记得去年到今年,受灾的地方不少,天子都给免了赋税,国库空虚,应该是从此处出的问题”

房玄龄拱手道:“崔家主洞若观火,房某佩服。”

“问题出在陛下。”崔昭眯着眼眸道:“陛下却让老夫来承担,房公,杜公,你们觉得这个理能说的过去”

“崔家主误会了。”房玄龄摆了摆手,道:“陛下不是要崔家主一家相助,长安城中但凡能称得上是豪门望族的,房某和杜兄会逐一拜见。”

“陛下的意思,是请长安城的豪门望族,都能捐钱出来,以解决国库空虚之难题。”

房玄龄耐心解释道:“博陵崔氏,乃是豪门望族之首,这也是我们二人先来拜访的原因。”

“还望崔家主解囊相助啊。”

杜如晦跟着道:“陛下更说了,长安城的豪门望族,此次相助朝廷,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家,会在长安城内醒目位置,为尔等立下功德碑,以彰显豪门望族为朝廷做的功绩。”

闻言,崔昭眼眸中绽放出一抹精光,声音都冷了几分:“陛下好计策啊,这一招勒石记功,真打的叫老夫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此计是房公想出来的,还是杜公想出来的”

房玄龄摇头道:“非我二人所想。”

崔昭吐字道:“那此子之才,担得起妖孽二字”

“勒石记功之计一出,无论是博不博一个虚名,长安城内的豪门望族,都不得不给朝廷捐钱了。”

“而且这钱,还不能捐的少了。”

“豪门望族此次捐钱捐的多与少,朝廷都会记在一块石碑上,然后放在长安城的醒目位置,老夫说的没错吧”

看着房玄龄、杜如晦一脸的尴尬,崔昭继续说道:“这钱捐的多了,确实会赢得一个虚名。”

“可是捐的少了,一旦被记在所谓的功德碑上,被天下人看了,骂名就会滚滚而来,扑向捐少的豪门望族”

崔昭拍手鼓掌道:“好,好得很此计妙极,逼的豪门望族进退两难,老夫都不得不佩服”

房玄龄轻咳了一声,“崔家主这是答应了”

崔昭似笑非笑道:“老夫敢不答应吗老夫不答应,朝廷明天立下一块功德碑,上面书写博陵崔氏听闻国难而不捐几个大字,败坏了我博陵崔氏之声誉,这个损失,我身为家主的也承担不起”

房玄龄、杜如晦干笑了两声。

事实上,在听到张顿说到“勒石记功”的办法时,他们就知晓这个办法的厉害之处。

杀人诛心之计

张顿的办法,看似是给那些捐款之人一个好处,实则是逼着豪门望族进退维谷

捐款多了,那自然会博得一个虚名。

可是有人若是不捐款,或者捐的少了呢

捐的少了,功德碑上一定也会如实写上,到时候捐多捐少一对比,天下人看了会怎么想

不捐也不行,如果不捐钱,就像是崔昭说的那样,直接在功德碑上写“某地某氏听闻国难而不捐分毫”几个大字,那此家此姓氏的人,怕是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可若是捐款,多少才算是多

因为功德碑上的字,也大有文章。

给朝廷捐钱,功德碑上只记下捐钱的豪门望族也就罢了。

万一“捐钱多少”后面,再给写个“此豪门望族良田多少,豪宅多少,商铺多少”等等怎么办

那还不如不捐

勒石记功之计最狠的地方,就是想捐钱买个虚名就得承受剜肉之痛,那不是一笔小钱

捐少或者不捐的后果,更是任何一个豪门望族都承担不起的。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长安城所有的豪门望族,包括五姓七望在内,根本没有其他选项。

所以听到崔昭说张顿“是个妖孽”,房玄龄、杜如晦觉得这个说法,放在张顿身上好像并不过分。

就凭他做的那些事。

不会妖孽是什么

崔昭脸色阴晴不定,苍老的双手放在拐杖头上,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好像在内心做着艰难决定。

房玄龄、杜如晦神色淡然,丝毫不着急,甚至拿起茶杯喝了几口。

张顿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几乎无解。

这次要不从长安城的豪门望族手中撬出个几百万贯,二人都觉得没脸回去向李二交差,更没脸以后再去见张顿。

如此好计谋,在他们二人手里办砸,以后脸面往哪放

“房公,杜公。”

良久,崔昭方才抬起头,凝视着房玄龄、杜如晦,说道:“老夫答应向朝廷捐钱,帮助朝廷渡过此次难关。”

房玄龄、杜如晦相视一笑,这个结果,本来就在意料之中。

“但是,究竟要向朝廷捐多少钱,老夫还没有想好。”

崔昭话锋一转,望着房玄龄、杜如晦说道:

“房公,杜公,你们接下来也是要去其他五姓七望府邸,不如由老夫派人将他们请过来。”

“一来,省却了你们的麻烦。”

“二来,老夫想先跟五姓七望的其他几位家主商议一下,究竟该拿出多少钱来捐给朝廷。”

“这样最好。”房玄龄笑了笑,拱手道:“那就有劳了。”

崔昭摆了摆手,然后将老管家叫了进来,当着房玄龄、杜如晦的面,告诉老管家去把五姓七望的其他六位家主叫过来。

老管家应诺以后,离开崔府,约莫小半个时辰,厅堂外响起一道道脚步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