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1章 回长安!上万河东道百姓送行!

书名: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郎君,你快看”

而此时,张顿所在的马车。

李丽质见马车忽然停下,撩起车帘好奇的向外面看了一眼,不由吃惊道。

张顿目光望向车外,登时愣住了。

官道的两边,站满了人。

两边路上的人,没有一个人吭声,而是注目而来。

当看到张顿的脸庞。

灾民们脸庞上掩饰不住的激动。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吭声。

所有人都注视着他乘坐的马车,安静的看着他。

下一秒,所有人都作揖到底。

长孙无忌、杜淹看到这一幕,心中难以名状的震撼。

放眼望去,官路两边站着的百姓,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得来多少人送他们

不会整个晋阳县的人都来了吧

杜淹咂舌道:“长孙兄,看到了没有,这些百姓可是自发来送咱们的。”

“送咱们”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语气复杂道:“要老夫看,这些百姓不是来送你我的,而是来送张顿”

杜淹深以为然点了点头,叹息道:“张顿在河东道做的事,深得人心啊。”

而此时,人群当中,忽然走出一个白发苍苍,手里拄着拐杖的年迈老者。

他被两名年轻人搀扶着,朝着张顿所在的马车走来。

“草民见过张少尹”

看到张顿的脸庞,那名年迈老者神色有些激动,双手作揖,冲着他重重拜了一拜。

“老丈不用拘礼。”张顿走下马车,将他扶了起来,目光从官道两边的百姓身上一扫而过,询问道;

“你们这是”

年迈老者抬起头,眼眶红润,道:“张少尹,你要回长安,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声”

张顿叹了口气,“这不是怕叨扰到诸位吗”

“河东道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若是因为我,而拖累了你们,你让我情何以堪”

年迈老者摇了摇头,双手拄着拐杖,一脸认真道;“话,不能这样说。”

“张少尹,你为我们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河东道的百姓,如今谁不知道,朝廷给我们派来一位好官”

“现在你要走了,若是我们连送你都不送,我们还能称之为人吗”

说着,他扬起苍老的手掌,从袖子中取出一沓书籍般后的纸张,声音诚恳道:

“张少尹,这是我们晋阳县的百姓,联名写的万民表,还请你带回去,帮我们上呈给朝廷”

“里面也没写什么,就是写了张少尹为河东道做的事情,我们无以为报,只能以此聊表谢意。”

张顿沉默了几秒,然后接了过来,拱了拱手道:“多谢了。”

“东西,我会帮你们呈上去的。”

“你们就回去吧。”

年迈老者笑了笑,再次作揖到底,轻声道;“拜别张少尹。”

“拜别张少尹”

官路两边的晋阳县百姓,以及当地灾民们,纷纷冲着他作揖到底,声音洪亮道。

张顿坐回车上,挥了挥手,道:“回去吧。”

说完,他让胡广架势马车,马车登时继续朝着官路的尽头行驶。

李丽质坐在他身边,美眸却一直望着车外,小声道:“郎君,他们好像都没回去。”

张顿瞬间明白了车外百姓们的想法。

这是要为他送行。

张顿有些于心不忍,撩起车帘,对着车外的众人大声道:“诸位,回去吧。”

然而,那些百姓,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跟在马车身后,一步一步的走着。

一路上,张顿的声音,不停的响起。

然而,去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转身离开。

反而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半个月时间,开始只有两千多人,到了关内道的时候,人数已经上万

如此多的人,立即引起关内道各地县衙的目光。

“怎么回事从河东道怎么来了这么多百姓”

关内道洛交郡甘泉县县衙庭院内,一名穿着县丞官袍的中年男子,听到衙役带回来的消息,吓了一跳,急忙问道:“河东道又出事了这些是不是都是灾民”

如今各地谁不知道河东道今年受灾。

尤其是和关内道相邻的郡县,目光一刻不停的盯视着河东道,唯恐那边彻底大乱,灾民涌入他们治下的郡县。

那样一来,他们也得受到牵连。

来报消息的甘泉县衙役赶忙摇头道:“好叫县丞知晓,河东道来的人,有当地的灾民,也有当地的百姓。”

说完,他迟疑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他们,都是来送人的。”

甘泉县县丞愣了一下,“送人送谁”

甘泉县衙役肃然道:“朝廷派到河东道的钦差,京兆府少尹,张顿”

“是他”

甘泉县县丞神色微变,“这个人,本官听说过,之前是不是去过陇县卖书的人”

甘泉县衙役赶忙道:“对,就是他。”

“上万名百姓啊”

甘泉县县丞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此人在河东道都做了什么,竟然能让河东道百姓,如此兴师动众的送他还都送到了关内道”

“听说,河东道因为他,因祸得福。”

甘泉县衙役将打听来的消息,原原本本告知给他。

听完他的话,知晓张顿在河东道治所晋阳县做的事,甘泉县县丞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难怪此人能被陛下委以重任,倒是有两把刷子。”

“这件事事关重大,得赶紧报给杨县令知晓。”

他有些着急,转身就打算往县衙大堂方向走去。

“本官已经知道了。”

忽然,一道低沉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

一名国字脸,年龄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甘泉县县令,神色凝重的走到了庭院中。

甘泉县县丞急声道:“杨县令,这么多人要从咱们县外经过,万一出了事,可不得了啊。”

杨县令摇了摇头,冷静分析道:“那些人都是来送张顿一程,能出什么事”

说着,他看了一眼衙役,说道:“吩咐下去,沿路开粥棚,给那些送行的百姓一口吃的,不要让他们饿着了。”

听到这话,不等衙役应诺,甘泉县县丞登时急了,“那可是上万人啊,得花不少钱”

“糊涂”

杨县令大喝了一声,瞪了他一眼道:“你现在还看不明白帮了那些送行的河东道百姓,就是结交了张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6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