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25章 今日,政事堂议事!

书名:我在大唐当驸马 作者:喝茶泡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唐俭沉思着道:“别说是你,我也纳闷,你这么年轻,就参知政事合不合适。”

“但你我就是再多想也没用啊”

唐俭肃然道:“毕竟,这是陛下给你的赏赐你立了这么大的功,让陛下很满意,陛下是有心提拔你,难道你不想”

“你就是不想,也没用了。”

说着,唐俭重重拍了拍张顿的肩膀,说道:“张县令啊不是,张少尹,明天百官不上早朝,但是,参知政事的大臣们,会去政事堂议事,你明天可别忘去了。”

“老夫回去了啊。”

说着,他一边摆了摆手,一边对着张顿说道:“等你在政事堂议事完了,你再来京兆府也不迟”

张顿嗯了一声,将他送到县衙外,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

“先生,”胡渠荷好奇的看着他道:“你何故唉声叹气啊,你现在可都是宰相了”

张顿瞅了她一眼,道:“要是你当就好了。”

胡渠荷莞尔道:“奴家哪能做宰相,能陪在先生身边修习,奴家就知足了。”

张顿扬起手掌,在她脑袋上敲了一下,在胡渠荷吃痛声中,板着脸道:“你要有抱负,知道吗”

胡渠荷脸庞一红,道:“好的先生”

“明天啊。”

张顿抬起头,望了一眼已经暗淡下来的天空,再次叹了口气。

总感觉,明天政事堂议事上,不太那么顺风顺水啊。

毕竟,这一次追缴欠款,把文武百官都得罪了。

尤其是那几位国公。

想必,他们也应该都在场。

到时候他们发难怎么办

再者,就是胡渠荷。

张顿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女弟子,也不知道去政事堂,能不能把她也带上。

“渠荷,明天”

张顿沉吟了一下,道:“你现去京兆府等我,我先去政事堂看看。”

本想着把她也带上,但是想了想,他觉得不能这么着急。

去京兆府任职京兆府少尹,唐俭肯定没有意见。

但是,带着胡渠荷去政事堂,恐怕那些宰相,意见会不小。

等明天去了先问问。

如果那些宰相没有意见,再把胡渠荷带上也不迟。

“好的先生”胡渠荷重重点了点头。

当天夜里,张顿和胡渠荷一块回到醉仙楼,胡广兴奋的连吃了三碗饭,为他庆祝。

当晚张顿睡觉都在思索,胡广连吃三碗饭,是他饿的,还是他认真的。

而夜里,房玄龄府邸,灯火通明。

厅堂内坐着不少人。

房玄龄,杜如晦都在,李靖,李道宗,段纶,豆卢宽也在。

六个人喝着酒,一声不吭。

许久,房玄龄方才开口说道:“诸位,都别光喝酒啊。”

说完,他看向了李道宗。

李道宗想了想,然后拿起筷子,夹着菜放入口中。

“”房玄龄盯视着他,如果眼神能杀人,李道宗已经死了不下十次。

他娘的,让你别光喝酒,意思是让你多吃菜吗

房玄龄懒得理他,看向了杜如晦,以及李靖,段纶,豆卢宽,沉声说道:

“明天早上,政事堂要议事。”

“这次和以往不一样,克明兄说了,会多一个人。”

“而此人”

房玄龄一字一板道:“就是认识咱们的张顿”

“诸位说说,该怎么办”

“横不能明天去了政事堂,被张顿认出来吧一旦他认出咱们,陛下那边,身份可就瞒不住了。”

话音甫落,厅堂内再次寂静无声。

李道宗也不吃菜了,嘟囔道:“陛下也是,明知道张顿认识咱们,还非要让他参知政事,这不是坑他自己吗”

“问题就在这里。”杜如晦叹了口气,“陛下那边的意思,就是张顿必须要参知政事,必须要参加政事堂议事,但是,也让咱们务必瞒着张顿,不能让张顿知道陛下是他二叔的事。”

豆卢宽拧着眉头道:“瞒别的事,咱们还行,但这件事怎么瞒的了除非,张顿去不了政事堂”

“你的意思是”

李靖眉头一挑,用手刀在自己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豆卢宽瞪了他一眼,“这是个好办法,你去办”

李靖干笑着道,“老夫就开个玩笑,你认真什么”

豆卢宽冷哼了一声,给你十个胆子,你敢伤了张顿真要那样做,还不知道谁伤谁呢。

房玄龄看着他们,大感头疼道:“诸位,现在不是闲聊的时候,咱们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有办法。”

“办法,倒不是没有。”段纶忽然开口说道:“想要不让张顿认出咱们,咱们明天不去政事堂,不就行了”

“老夫也想过。”房玄龄嗯了一声,说道:“但是,一次两次还行,横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段纶摇头道:“先把这次熬过去再说,然后咱们再想办法。”

房玄龄沉吟着,扫视了其他人一眼,问道:“你们觉得呢”

杜如晦、李道宗、李靖、豆卢宽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点了点头。

“段尚书说的不错,能瞒得住一时,就先瞒住一时。”

“是啊,能瞒一会是一会,实在瞒不住了,就到时候再说吧。”

“反正也没别的办法。”

房玄龄思索了几秒,道:“那就先这样办,明天政事堂,咱们就都告假”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当晨钟的声音,响彻长安城的各个坊市,百姓们纷纷出门。

张顿也换好了京兆府少尹的官袍。

官袍是昨天晚上送来的。

不得不说,朝廷办事效率很快。

张顿低头看着新官袍,官袍呈紫色,穿在身上,感觉就是和万年令的官袍不一样。

和胡家父女说了一声要出门,张顿便坐着马车,来到朱雀门外。

朱雀门里,便是太极宫。

太极宫,又分皇城和皇宫。

三省六部十二司都在皇城中,政事堂,也设立在皇城,位于中书省和门下省。

今天,政事堂议事的地点,在门下省。

此刻门下省内,很是冷清。

因为今天不用朝议,所以还得一会儿百官才会过来。

张顿顺着小吏手指的方向,来到政事堂。

政事堂并不大。

和万年县县衙大堂差不多。

里面摆设着十几张几案,几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

以及一个人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52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