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色莫斯科

作者:涂抹记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65章 援军(下)

书名:红色莫斯科 作者:涂抹记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5

援军(下)

一刻钟之后,果里亚的部队就向占据109团阵地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战斗一打响,待在观察所里的奥梅利琴科就发现了异样,他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扭头问身旁的果里亚:“大尉同志,你们有六七百人,怎么参与进攻的人怎么这么少啊?我大致地数了一下,还不足一百人。”

对于奥梅利琴科的质疑,果里亚淡淡一笑,回答说:“上校同志,敌我阵地之间虽然有不少弹坑和砖石瓦砾,但如果采用密集队形进攻的话,部队会遭受巨大伤亡的。”

看到果里亚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奥梅利琴科不禁有些急眼了:“你们就这么点人,能拿下敌人阵地吗?”

“放心吧,上校同志。”果里亚表情如常地说道:“这是师长研究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进攻战术,从敌人的手里夺回阵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奥梅利琴科听完果里亚的解释后,半信半疑地举起了望远镜,继续观察战场上的形势。他看到进攻的战士并没有拥挤在一起,直着身子向敌人阵地冲锋,而是几个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冒着腰,巧妙地利用各种地形,快速地接近敌人的阵地。

果里亚见奥梅利琴科没有说话,便继续向他解释说:“上校同志,我们战士三人为了一个战斗小组,两名战士在前,组长在后,呈倒三角阵型,每人的分工明确,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没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为了一个战斗群,行动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展开后,战士们根据组长或班长的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

果里亚的话引起了奥梅利琴科极大的兴趣,他好奇地问:“大尉同志,我想问问,你们在战斗时,战斗小组之间如何进行联系?还有,一个战斗群展开后,他们所能负责的正面宽度是多少?”

面对奥梅利琴科的疑问,果里亚耐心地向他讲述:“由于整个战斗群展开之后,正面宽度将达到四百米左右,因此战斗小组之间的联系,采用的是手语;战斗班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哨音来完成。”

看着冲锋的部队,冒着敌人的火力,快速地接近阵地,奥梅利琴科觉得这种战术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便点了点头,感慨地说:“大尉同志,您能告诉我,是谁发明的这种战术吗?我觉得他简直是一个天才。”

果里亚做梦都想不到,传授战术给他们的索科夫本人,对三三制战术也是知之不详,结果搞出的不过是精简版的三三制战术。但饶是如此,这种战术在苏德战场上,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刻听到奥梅利琴科在夸奖发明这种战术的人,果里亚感到了与有荣焉,他昂起头,自豪地说:“还能是谁,当然是我们的师长了。据说他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术,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当时他还是一名排长,可如今已经是近卫师师长。”

奥梅利琴科和索科夫曾在六面街打过交道,对这位救援过自己的年轻师长颇有好感。不过此刻听完果里亚的话之后,他却不解地问:“我前段时间和你们的师长打过交道,可是在战斗中,没见他所率领的部队使用这种战术啊?”

果里亚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了,连忙回答说:“上校同志,是这样的,要想娴熟地使用这种战术,战士们彼此间需要很熟悉,这样在战场上才能形成默契。否则,不光无法利用这种战术消灭敌人,相反还有可能引起混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上次到六面街救援你们时,师长带的肯定是其它部队。”

“你说得没错。”对果里亚的猜测,奥梅利琴科表示了赞同,“上次救援我们的部队,都是清一色的水兵。”

“这就难怪了。”果里亚继续说道:“目前掌握这种战术的部队,就只有师里的缩编团,这都是师长原来的老部队。近卫师的另外几个团,根本不懂得这种战术。”

两人说话间,担任进攻的六连指战员,已经成功地冲进了敌人占据的阵地,和敌人展开了近战。见第一战斗群已经进攻得手,六连长又亲率另外两个战斗群冲上去支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阵地上顽抗的敌人。

整场战斗只进行二十分钟,占据109团阵地的两百多名德国兵,不是被打死,就是被赶出了阵地。就在奥梅利琴科准备打电话向若卢杰夫报捷时,对方却先打了电话过来。师长在电话里急匆匆地说:“上校,集团军司令部刚给我们派来了一个警卫连。我把这个连队交给你,再加上近卫第41师的部队,争取在两个小时内,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

“报告师长同志。”奥梅利琴科等若卢杰夫说完后,立即兴奋地说:“我正准备向您报告,我们在友军的帮助下,已经成功地恢复了失去的阵地。”

“什么,已经恢复了阵地?”若卢杰夫听完奥梅利琴科的话,顿时傻眼了。他知道占据109团阵地的敌人有两百多人,而索科夫只给自己派来了两个连的援军,按照他的想法,除非再加上司令部的警卫连,否则根本就别想夺回阵地。谁知此刻还没有将警卫连交给奥梅利琴科,他就告诉自己说阵地已经恢复了,“上校同志,你知道谎报军情是什么后果吗?”

奥梅利琴科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若卢杰夫说这话的意思,连忙回答说:“师长同志,我说得都是真的。虽说索科夫上校只给我们派来了两个连,但这两个连队都是加强连,加起来有六七百人……”

听完奥梅利琴科的解释,若卢杰夫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对方,连忙重重地咳嗽了两声,以化解自己的尴尬,随后岔开话题问:“友军的伤亡大吗?”

“不大,”奥梅利琴科是亲眼看到了整个战斗过程,听到若卢杰夫的问题,便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他们只伤亡了不到三十人,就重新夺回了阵地,并把占据阵地的敌人打死了大半,剩下的都灰溜溜逃走了。”

“我的上帝啊,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若卢杰夫觉得奥梅利琴科的汇报,让自己有点接受不了,他心里暗暗想,如果要攻占一个被两百多名德国兵占据的阵地,自己至少要付出五六百人的代价,而索科夫的部队只伤亡不到三十人,未免太天方夜谭了吧。为了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又接着问:“他们是怎么打的?”

见自己的师长想了解友军的进攻战士,奥梅利琴科正在考虑是否应该详细汇报时,忽然听到观察所外面有人在高喊:“你们的指挥员在什么地方?”

听到喊声,奥梅利琴科顾不上向若卢杰夫汇报,而是扭头冲着门外问道:“是谁在外面?”

“是我,”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穿着便服,提着手枪的中年男子,狼狈不堪地闯进了观察所:“我是扎利茨曼。”

奥梅利琴科看清楚来人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副厂长同志,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敌人冲进了四号大楼,我们的人死伤惨重。”扎利茨曼一把抓住了奥梅利琴科的手臂,情绪激动地说:“上校同志,您快点派人去救他们,否则就来不及了。”

“什么,敌人冲进了四号大楼?”奥梅利琴科吃惊地问:“副厂长同志,你们在那栋大楼里不是有三百多人吗?”

“没错,我们是有三百多人。”扎利茨曼哭丧着脸说:“可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工人,面对敌人的进攻,他们根本挡不住。敌人突破我们在楼外的阵地后,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就冲进了大楼。我是在十几名工人的保护下,才从楼里突围出来的。”

四号大楼在109团阵地的东北面,是一栋五层楼高的建筑物,里面有图书馆、档案馆、食堂,以及负责全厂电话通讯的总机。

奥梅利琴科显然是知道了解四号大楼情况的,他抬手抓住了扎利茨曼的一只手臂,着急地问:“总机的那些姑娘们撤出来了吗?”

在捷尔任斯基工厂里,有两套通讯系统:一套是军用的通信系统,用于师与师之间,师部与团部及下属单位进行联系;一套则是工厂内使用的民用通讯系统,不光可以联系厂内的各个单位,甚至还能作战部队进行联系。有些部队进入新的防区后,在军用通讯系统还没有敷设完毕前,都是使用现成的民用通讯系统,确保通讯畅通的是待在四号楼里的几十名女接线员。

“没有。”扎利茨曼摇摇头,满脸痛苦地说:“姑娘们所在的机房在三楼,虽说目前还在我们的手里,不过我觉得也支持不了多久了。上校同志,我求求您,快点派部队去救她们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奥梅利琴科得知总机的女接线员们有生命危险,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赶过去救援,可是他此刻却是有心无力,只能把求助的目光转向旁边的果里亚,用商量的口吻问道:“大尉同志,您能派部队去救援四号大楼吗?”

扎利茨曼此刻才发现在观察所里还有一位陌生的指挥员,虽说他只是大尉军衔,但奥梅利琴科上校和他说话时,却是陪着小心,扎利茨曼立即猜到此人没准能帮自己解决难题,连忙转向果里亚,苦苦哀求:“大尉同志,求求您,快点派部队去救那些姑娘们,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该死的德国佬杀死我们未来的母亲。”

果里亚既然知道四号大楼危在旦夕,自然不会见死不救,连忙问道:“副厂长同志,我想问问,四号大楼在什么位置,您能派一个人给我们当向导吗?”

“四号大楼就在北面,距离这里大概七百多米。”为了解救那些被困在四号大楼里的女接线员们,扎利茨曼决定豁出去,他拍着胸脯对果里亚:“大尉同志,我可以亲自给你们当向导!”

见扎利茨曼自告奋勇,果里亚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副厂长同志,我想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和楼里取得联系,了解一下那里的战斗情况如何。”

“对啊,副厂长同志,”奥梅利琴科附和道:“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一下楼内的情况如何?”

“我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和楼内取得联系?”扎利茨曼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目光在观察所内四处寻觅:“你们这里有电话可以和总机取得联系吗?”

奥梅利琴科所选择的观察所,原来是一个调度办公室,虽说电话已经被倒塌的建筑物砸烂了,但原来的线路还在。叫来一名通讯兵,把一部电话机接在了电话线路上,便可以和四号楼内的总机通话。

扎利茨曼对着话筒大声地说:“喂!我是扎利茨曼,是谁在和我通话?”

“我是科马尔科娃,副厂长同志。”电话里传出了一个年轻的女声。

“楼里的情况怎么样了?”扎利茨曼紧张地问道。

“敌人已经占领了二楼,”科马尔科娃有些慌乱地回答说:“他们刚刚试探冲上三楼,但是被守在楼梯口的民兵击退了。”

“科马尔科娃,你听我说。”扎利茨曼得知敌人已经占领了二楼,并随时有可能占领三楼,显得越发慌乱:“立即带姑娘们转移到五楼去,我会尽快带人去救你们的。”

“副厂长同志,我刚刚看到情况紧急,已经命令姑娘们先转移了。”科马尔科娃等扎利茨曼一说完,又继续说道:“如今总机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值班。副厂长同志,您快点带人来救我们吧,我想守在楼梯口的民兵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听到科马尔科娃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扎利茨曼的眼圈红了,他对着话筒大声地说:“放心吧,科马尔科娃,我马上带人去救你们。你转告守在楼梯口的同志,一定要挡住敌人。再过半小时,不,二十分钟,我就会带人救你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58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