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球模型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埃及。

戈壁城。

在移民邮轮抵达了这里的同一时间,一架凤凰客机也在傍晚着落在该城市的附属机场中。

翁学海和几个地质部的同事低调地下了飞机,然后一行人入住专门给内部员工使用的员工酒店。

匆匆在酒店的餐厅吃了晚餐后。

他们在酒店的茶厅包间中,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这一次的任务。

“布朗,你们那边的磁点解析技术靠不靠谱?”

卷发的布朗文森特信心十足地回道:“放心,只要立体磁场探测器布置完成,我们就可以解析出每一个地层的成分和结构。”

翁学海看着笔记本电脑投影出来的全息地球,有些不放心:

“按照你们要求,地表至少要每80平方公里设置一个磁场探测器,另外还要海底、高空、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的磁场探测器,这个规模非常大。”

另一个光头研究员则提醒道:“我们境内倒是问题不大,关键是其他地区只能通过近地轨道的磁场卫星,可以搜集到的数据明显不够全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布朗有些无奈的耸耸肩。

这一次地质部的任务,名为[地球模型]。

所谓的地球模型,其实就是为了研究整个地球的地质活动,为了研判火山、地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科研项目。

比起传统的地质科研,这一次智人地质部的地球模型,将引入各种新技术,包括磁场探测、重力探测、地下核爆震波探测、超深层钻探。

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球模型,用于预测地震和火山。

其中磁场探测非常重要,因为智人地质部的地震研究所,已经在吕宋群岛、马来群岛、喜马拉雅地震带,搜集到了大量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板块应力与地磁的变化规律。

但凡板块要释放应力,周边的地磁场就会出现明显的突变。

而智人在东南亚本土的磁场雷达非常密集,也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浅层地表磁场数据库,只要磁场出现一点风吹草动,磁场雷达就可以检测到异常。

正是基于这种严密的磁场监控,地质部成功预测了东南亚地区的273次地震、3次火山喷发、其中地震预测准确率为86.4%,火山喷发预测准确率为100%。

这个准确率已经是非常高了,而且并不是爆发前的几分钟内检测到,而是可以提前好几天。

因为板块应力导致的地磁突变,并不是一下子就瞬间突变的,而是有一些前兆,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到达顶峰。

其实这种探测手段,是智人的研究员借鉴了动物,特别是鸟类的磁场感应能力。

很多人都会发现,在地震爆发之前,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鸽子迷路、禽畜惊慌、老鼠搬家之类的现象。

这其实就是动物察觉到周围地磁场的突变,特别是依靠地磁导航的鸟类,更是会因此而到处乱飞。

以往人类没有办法察觉到这种细微的地磁场突变,也很难根据动物的行为做出准确判断。

但研发了磁场雷达的智人,却可以通过这种细微的磁场变化,加上超算的分析,察觉到地磁场的异常变化。

经过大量的地震数据积累,地质部终于建立起一整套的地震预测系统。

东南亚本土已经基本可以避免突发地震,特别是突发大地震。

因为突发大地震的磁场突变前兆太明显了,反倒是那些5级以下的地震,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产生误判。

这一次地球模型项目,就是要将东南亚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球范围。

但磁场雷达是智人的核心机密之一,当初就是靠着磁场雷达的精确性和隐蔽性,智人才可以力压阿美利卡。

因此磁场雷达肯定没有办法布置到全球各地,只能依靠近地轨道和高空飞艇的磁场雷达,建立一个粗糙的地球模型。

当然,智人的控制区肯定是非常精确的,另外就是靠近智人控制区的地区,以及非洲中部地区,也可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震火山监测系统。

反倒是对智人严防死守的列强们,只能监测一个大概。

对此地质部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想法,毕竟对方不允许智人的飞艇入境,难不成为了所谓的“大爱”,主动公布磁场雷达技术,或者将设备卖给对方?

显然智人公司没有那么傻,一众管理层也不会同情心泛滥。

当然,地球模型项目可不仅仅是为了检测地震和火山,还有其他一些目的。

布朗负责研究的磁点解析技术,就是为了将磁场解析精度提升,通过各个方位的磁场雷达交叉监测,实现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全方位解析。

这个技术有什么用?

这也是翁学海这个地质与矿物学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通过这个技术,可以精确锁定地下的各种资源,减少野外钻探和找矿的难度。

另外通过对地层的成分和结构的精确探测,还可以分析出板块运动、断裂构造、地层应力、岩浆房压力、地下水网之类。

从而让人类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地质活动。

布朗和翁学海等人过来埃及,就是为了研究埃及周边的一个特殊的地质构造——努比亚含水层。

努比亚含水层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东北部,面积大概也2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位于地下500米以下的页岩层中,富含庞大的淡水资源。

这里也是全球仅次于南极冰盖的第二大已知淡水储存库,储存了16~35万立方千米的淡水,是目前人类地表水总量的1.3~2.9倍左右。

但这种地下水的开采,却存在一些未知的风险。

本来地质部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直到前段时间,为了建设埃及航天城,对于哈里杰绿洲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下勘探,并是周边布置了四十多台磁场雷达,这才发现了一些问题。

哈里杰绿洲区之前一直在抽努比亚含水层的地下水。

隔壁的利比亚,更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制定了一个大人工河计划,从努比亚含水层抽取大量的淡水,输送到地中海沿岸。

大量地下水被抽走之后,努比亚含水层的水位在逐年下降。

虽然沙漠地区不用担心地面沉降的问题,但地下水大规模减少,还会产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地层应力改变,从而影响周边的断裂构造稳定性。

比如墨西哥地区,智人的地质部通过磁场数据的分析,发现其大量抽取地下水之后,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地层,会变得更加不稳定起来,容易诱发地震。

很多地下水都是几万年,乃至几百万的漫长岁月积累下来的。

而近现代以来,人类的活动对于地质年代而言,又太过于激烈了。

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只用了几十年就可能下降几百米,这种变化就仿佛一个人被划开了大动脉,地壳一下子没有办法缓过来。

现在北非地区对于努比亚含水层的开采,立刻引起了地质部的高度重视。

虽然没有停止开采地下水,但使用海水淡化技术替代了一部分,开始逐步减少当地的地下水开采量。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2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