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三章 优缺点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磁感视觉的各种缺点中。

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就是磁感视觉细胞存在视角问题,毕竟地球是存在曲率的,加上地形阻隔,很难监控远距离的低空区域和地面海面。

另外磁场视角中,存在层叠现象,随着距离的延长,层叠现象会越发严重,这会干扰到磁场信息的识别精度。

李青叶根据勾股定理、地球曲率、地球半径之类的数据,已经计算出了磁场视觉的极限监控距离。

如果将监测站设置在海拔高达大约一百米的位置,那可以监控到30公里半径内的地面和低空区域。

不过中高空和外太空,倒是可以无限延伸。

限制磁场视觉在中高空和外太空的观察距离的的因素,其实是超算对于磁场层叠现象的解析能力。

按照之前上百次中高空测试的数据来看。

使用目前最强的超算(浮点运算力为每秒2亿兆),以及最全面的磁场层切式解析技术,最远可以解析出3.6亿公里以内的磁场信息变化。

当然,3.6亿公里的极限距离,对于目前人类的战争需求,其实是不具备实用性的,这只能用于天文项目的科研。

实际的实用监测距离,就是地面和超低空30公里以内、中高空5000公里以内、外太空3.6万公里以内。

李青叶为了弥补磁场视觉系统在地面和超低空的监控距离不足问题,还专门开发了一套曲率视角补偿系统。

所谓的曲率视角补偿系统,就是利用磁场波动会向四面八方产生磁感线的特性,配合超算的暴力解析,锁定隐藏在地球曲率下方的移动目标。

通过这个技术,大概可以锁定半径300公里以内的超低空、地面和水面移动目标。

当然,如果可以将磁场视觉监控站布置在高海拔地区,那对于超低空、地面、水面的监控范围将进一步扩张。

例如在海拔1000米的高度,那直接就可以观测到100公里以内的超低空目标,使用曲率补偿系统之后,可以提升到1000公里以内。

对于吕宋群岛而言。

寻找一些高海拔的区域,设置磁场视觉监控站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一来,阿美利卡就算是打算通过超低空突袭的方式,使用无人机或者战斗机突袭吕宋群岛,只要敌机在进入一千公里的范围内,就必然会被察觉到踪迹。

如果要进一步增强监控强度,李青叶也想到了强化方案。

那就是采用飞艇,让飞艇装备磁场视觉监控设备,漂浮在吕宋群岛上空的平流层中。

在平流层观测地面,地球曲率的影响将被压制到最小,超低空直接观测范围可以达到半径700~800公里左右,加上曲率补偿系统,将提升到2100~2400公里的极限。

另一个强化方案,这是将磁场监控设备安装在潜艇上。

磁场监控设备和被动声呐非常像,并不需要发出电磁波,就可以监测到周围的磁场变动。

潜艇携带磁场监控设备,可以进一步扩大吕宋群岛的警戒范围。

或者将磁场监控设备安装在大型飞机上,这就是预警机的范畴了。

有了这方面的技术,智人公司在雷达监控方面的短板也被补上了。

李青叶在这个研究所忙碌了一整天。

磁场视觉的精密度,一方面取决于超算的计算力,另一方面就是李青叶此时正在进行的工作——磁场视觉细胞中的磁感蛋白搭配组合。

鸟类和昆虫的磁场视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和它们的需求有关系。

毕竟作为自然演变出来的生物,鸟类和昆虫并不需要几百公里以上的磁场视觉范围,这也是为了减少它们的脑部细胞的负担。

而智人公司需要的磁场雷达,显然是需要具备远距离的超视距视觉。

李青叶和一众助手不断组合出全新的转基因磁场视觉细胞,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样品。

精度越高,就意味着探测到的磁场波动会越精细,可以监控到的目标就越准确。

目前在几百种磁场视觉细胞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可以看到一个硬币大小的物品,其移动时产生的磁场波动,不过这种精度有效距离仅有7.2公里。

磁场视觉细胞制造出来的磁场雷达,对于各种移动目标、金属目标的精确都非常高。

这是因为金属战机、战舰之类的人造产物,本身存在大量的金属成分,磁场波动非常明显。

特别是在环境磁场相对单调的天空和海洋上,在磁场雷达的监控范围内,只要战机和战舰一移动,磁场雷达就会立刻锁定其位置。

哪怕是海底的潜艇,在高海拔的大型磁场雷达面前,只要靠近150公里左右,基本是藏不住的。

更何况智人公司现在已经在太平洋和锡兰洋的海底,暗中布置了大量的海底光缆和监控节点。

随着时间推移,要潜入智人公司的控制区,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李青叶并没有刻意追求完美,现在初代的磁场雷达,已经陆续秘密装备了。

直到傍晚,他才趁着晚餐时间,抽空查看了一下子飞鱼公司、青叶航空的发展情况。

飞鱼公司的各种无人机技术发展得非常快,目前已经发展出二十几个型号的无人机,以及4款实用的巡飞导弹。

他翻了翻平板上的内部文件。

飞鱼公司并没有和青叶航空那样走运载火箭、洲际导弹的路线,而是继续在无人机、巡飞导弹领域深耕下去。

目前保罗和方柏设立了一个新的项目——鱼鹰巡飞导弹。

其实这个项目非常简单,那就在雄鹰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气动布局、增加自动驾驶模块,然后将一部分有效载荷转变成为内置的航空煤油油箱,最后只有保留1吨左右的载弹量。

经过魔改之后的雄鹰战斗机,变成了最大航程1.2万公里,载弹量1吨的鱼鹰巡飞导弹。

李青叶一眼就看出了方柏等人的想法。

显然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造,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智人公司获得一款具备实用性的洲际导弹。

而1吨的载弹量,明显就是为了B43氢弹弹头准备的。

青叶航空那边的运载火箭、洲际导弹,是打算采用水晶海绵内胆为核心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虽然通过外勤部,从阿美利卡、露西亚那边“借鉴”不少技术,但第一次设计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青叶航空,目前还是陷入了难产之中。

从青叶航空近期的科研日志来看,液氧甲烷发动机至少要等待到22年的下半年,才有可能完成原型机的改良和定稿。

因此飞鱼公司的折中方案,对于智人公司非常重要,至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洲际级别的战略投送力量。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感谢书友“羿落千秋”、“昆临远山”、“Tigerhill”、“书友20200203194656738”的打赏!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3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