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章 意外收获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三天后。

吴刚看到勘探组反馈回来的质谱检测报告,终于弄清楚七区地下有什么东西了。

其中3个钻点的岩芯中,检测出了磁铁矿成分,而且这并不是单纯的磁铁矿,而是含有钛钒的磁铁矿。

另外还发现了钼和铼。

他并不是地质和采矿专业的新人类,因此迅速向总部汇报了这件事。

铁矿的发现倒是次要,而铁矿伴生的钛钒钼铼,才是这一次勘探中的重要发现。

不到了两天。

上百名专业的地质勘探、采矿的专业人员,就秘密出现在隆格朗山航天基地的七区中。

带队的矿物学家翁学海,现场勘探之后,又根据周围的地形和山脉走势,再次定了12个钻点。

吴刚非常关心这一次勘探:“翁博士,你认为这一片矿区的潜力如何,会不会影响到航天基地的建设?”

“初步来看,那三个发现矿物的钻点中,储层都在450~570米之间,矿层厚度在60~70米左右,面积大约是50万平方米,单凭这一片区域的铁矿石,就1.5亿吨左右。”

“这么多?”

“就是品位低了一点,三个点的样品品位只有34%左右,勉强算普通铁矿吧!而且埋藏位置太深了。”翁学海有些无奈的说道。

另一个采矿专业的工程师巴康笑着摇摇头:“翁博士,这方面你倒是不用担心,公司有技术解决超深地层的采矿和选矿问题。”

翁学海似乎也听到了一些内部消息:“就是你们前一阵实验的生物侵蚀技术和流体沸腾抽取技术?”

“是的。”巴康点了点头。

他就是该技术测试的带队工程师。

翁学海看了一眼地形图:“如果要使用伱们的新技术,那就必须采用斜井,以周围的地形,估计这里的平地都有些不够用。”

闻言吴刚已经知道对方的潜台词了。

那就是让航天基地尽快调整方案,毕竟铁矿可以不开采,但是那些稀有金属,肯定是要开采的。

他直接向俩人说道:“我会尽快调整基地布局,给采矿腾出足够的空间。”

而一旁的巴康却摇了摇头:“吴基地长,暂时别调整先,你们先做其他工作,我们需要勘探出矿层的大体分布区域,免得到时候你们又要调整。”

他之所以阻止吴刚,主要是因为新式采矿技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容易在地下形成大面积的空洞,然后导致地面塌方。

这就要求矿层上方和周围一两公里之内,最好不要有建筑物存在,避免因此被波及到。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新式采矿技术只能使用斜井,而不能使用垂直井的原因。

就是为了避免采矿场直接建设在矿层上方。

吴刚眉头一皱:“巴康工程师,那这种大规模采矿,会不会影响到发射场那边?”

巴康看了看地图:“从目前矿脉的走势来看,只有七区的一部分存在矿脉,而靠近发射场那一边,并没有发现矿层,两地直线距离在3.6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到时候开采的时候控制好规模即可。”

这其实也是新式采矿技术的优点之一。

传统地下采矿技术,不仅仅需要挖掘矿道,还要注意排气通风、排水,特别是超深矿脉,这些辅助设施必须非常到位。

而采矿排水会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周边地下水的水位会收受到影响。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周边地面沉降。

新式采矿技术并不需要矿工下去,而是通过生物侵蚀地层,将地层变成细小的颗粒物,然后注入水和空气,让地层变成泥浆流体,再使用抽泥设备,将地层中的矿泥抽上来。

在这个抽泥过程中,还会继续在另一边,向采矿地层注水,以维持地层的水位平衡。

当然,这种采矿还有另一个缺点。

那就是在喀斯特地貌中,需要注意地下暗河、溶洞,避免转基因细菌无法精确腐蚀采矿地层。

不过在超深矿脉中,地层由于被经年累月的重压,基本都是相对致密的岩石层,地下泄露问题倒不会太严重。

特别是这一次新发现的隆格朗山钒钛磁铁矿,地下的地层都相当致密。

智人公司开发出超深层采矿技术,其实也是环境导致的。

要是智人公司有澳洲那种露天大铁矿,谁会去开采超深层矿脉,还不是目前四个控制区内,都没有太过于突出的金属矿。

因此只能另辟蹊径,一边使用生物富集技术,从海洋中提炼一部分需要的资源。

另一边,则要深度挖掘本土的矿产潜能。

目前全球各地对于非贵金属、稀有金属,其实都只开采露天矿、浅层矿。

特别是华国之外的地区,通常不会开采地下五百米以下的矿脉,主要是开采成本太高,没有经济性价比。

而东南亚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别说五百米了,就算是地下一百米以下都很少见。

洪沙瓦底的采矿技术在东南亚各地,也只能开采最表层的富矿。

因此开采深层矿,就成为了智人公司实现资源自给的另一个手段。

别看现在表层和浅层没有发现大矿,但是只要向下挖掘,肯定存在很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深层矿脉、超深层矿脉。

甚至如果技术足够强大,什么稀有金属和黄金之类,在地幔和地核中有一大堆。

前提是可以开采得上来。

地幔地核的资源,智人公司暂时不敢想,但是地表到地下一万米之间的地层,智人公司却非常有想法。

至少新式采矿技术,开采地下两三千米的矿脉,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开采成本也不会太高。

现在制约新式采矿技术推广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保密问题。

另一个则是勘探,毕竟钻一个地层成分分析井,所需要的费用,会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第一个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解决,毕竟智人公司一天不登顶,这些技术就必须保密下去。

但是第二个问题,近期却获得了解决。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生物侵蚀技术上。

具体操作也非常简单,直接用非常细长的超硬质顶针,通过炸药发射,直接插入地层中,形成一条细长的通道,紧接着微通道中注入一定的侵蚀细菌即可。

这个技术可以开出超大口径的钻井,就算是超深井,用这个技术一样可以轻松挖掘到两三千米的深度,而且成本非常低廉。

航天基地这边是技术还没有来得及更新换代,而地质和矿物勘探队那边,现在已经用上了这种新技术。

另外这种技术也可以搭配绿伞系统,不需要进口大型的钻井设备,就可以开出超深井和超大井。

毕竟大型钻井设备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大规模进口不划算,也容易被外界分析出在大规模采矿或者采石油。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