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零九章 冲击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另一边。

经过两年多的产能扩充。

新吕宋造船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年700~800万载重吨位的造船产能,从各种内河小船,到载重10万吨级别的运输船,都可以自己生产。

特别是今年,由于新材料的应用,加上可以自己生产的精密零部件和大型燃气轮机,造船厂基本已经实现了零部件的96%国产化。

除了一部分电子设备之外,其他零配件基本都可以自己生产了。

其实电子设备方面,造船厂也只是用在民用船只上,军用船舶都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之类,并没有使用进口的电子设备。

而作为当前全球的造船三剑客,南高丽、华国、东瀛,现在已经高度重视吕宋这个新崛起的造船势力了。

比如此时的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

这三家南高丽的造船巨头,也是全球造船厂中前十的存在,特别是现代重工,更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虽然吕宋的造船产能还不足南高丽的五分之一。

可现代、三星和大宇并没有轻视新吕宋造船公司,相反,他们此时已经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以生产LNG运输船为核心业务的三星重工。

三星重工的副社长朴晓英,正在巨济岛的造船厂。

不过他这一次并不是来考察造船的,是来到其中一个船舶技术研发部门中。

朴晓英看着眼前的气瓶:“这就是吕宋人研发的特殊储气材料?”

“是的,副社长。”LNG项目的总工程师李畅泰表情凝重的回道。

其实自从智人公司在吕宋推出含有水晶海绵的储气瓶之后,很早就引起了各方的注意,特别是相关的企业。

由于吕宋是一个群岛国家,那些试图走私含有水晶海绵储气瓶的人,都被钓鱼之后,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吕宋。

因此这项技术虽然很多势力都知道其存在,但是却一直没有获得样品。

直到前段时间,智人公司在暹罗和大马建立了合资公司,才导致一部分气瓶被走私出去。

三星重工也就在这个时候,才通过走私渠道,拿到了水晶海绵的样品。

李畅泰继续说道:“副社长,这种特殊的储气材料,每立方米可以储存五百多千克的甲烷,也就比液化天然气稍微低一点,但是这并不是关键,最关键的地方是这种材料不需要维持低温,或者高压。”

朴晓英又不是小白,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也就是说,对方的储气运输成本会低于我们的LNG船?”

“是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李畅泰非常肯定。

作为LNG船的总工程师,他太清楚LNG船在运输过程中的难题了,那就是必须不间断的维持低温和密封。

一旦无法维持低温,那一整船的液化天然气会会迅速膨胀。

此时LNG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气,将气化的天然气释放到大气中;要么等待膨胀的天然气,将整艘船炸上天。

而这种不间断的低温液化运输,必须配备专门的制冷设备,普通的制冷设备根本没有办法使用。

专门的超低制冷设备,可以在超低温环境下,不变形的殷瓦钢储存罐,精密的监控系统,配套的发电配电系统(至少准备两套)。

另外LNG船的生产,还要面临一个专利问题。

别看南高丽、华国的各大造船厂,在LNG船市场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他们不一定可以赢利。

朴晓英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一清二楚,他们三星重工在LNG船上的利润也就订单价格的5%左右。

以一艘造价2亿美刀的大型LNG船为例子,三星重工一艘船才赚1000万美刀。

然而三星重工却要向法兰西的GTT公司,支付1000万美刀左右的专利费,这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一艘LNG船都要支付相当于订单价格5%左右的专利费。

这笔专利费还不得不支出,毕竟GTT公司的天然气低温围护系统技术,就是当前LNG船的核心技术,任何船企要造LNG船,又要在全球营运,那这笔钱只能乖乖缴纳。

现在当另一条技术路线摆在眼前,难怪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船企会如此重视了。

“李总工程师,那种储气材料可以仿造吗?”

“抱歉,我和材料实验室那边讨论了半个多月,材料实验室那边表示无法大规模量产。”李畅泰表情有些沮丧。

朴晓英眉头一皱:“为什么无法大规模仿造?是使用了特殊原材料?还是稀有元素?”

但是李畅泰接下来的话,却让朴晓英的心拔凉拔凉起来:

“从材料分析结果来看,这种储气材料是一种生物纳米结构形成的新材料,如果是实验室级别的复刻,我们可以造出相类似的纳米结构,问题是无法量产,特别是低成本的量产。”

朴晓英回忆了一下商业调查部门的情报,发现吕宋、洪沙瓦底、暹罗等地的应用场景,确实可以看出这种储气材料的生产量非常大。

智人公司生产的储气材料,不仅仅应用在甲烷运输船上,还有港口和各个城市的大型甲烷储存罐、甲烷发酵厂的大型储存罐、汽车的车载储气瓶、火力发电厂的大型储气罐、居民日用的小型储气瓶、应急发电的储气瓶之类。

如此庞大的生产量,如果生产成本太高,显然不会这么快投入商业应用之中。

“以我们在实验室仿造的储气材料,其的生产成本大概在每立方米273万美刀左右,哪怕是大规模生产,每立方米的成本也很难降低到50万美刀以下。”

听到这个成本,朴晓英直接死心了。

按照LNG船十几万立方米运输量,如果要改用新型储气材料,那大概需要二十万立方米。

别说每立方米50万美刀了,就算是每立方米5万美刀,三星重工都玩不起。

他们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亏本生意。

储气材料如此高的仿造成本,注定了三星重工等一系列造船厂,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自己仿造储气材料。

但朴晓英却看到了巨大的危机。

现在新吕宋造船公司的甲烷运输船,已经在东南亚和锡兰洋成群结队出现了。

根据国际船务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吕宋海运公司旗下一共有173条甲烷运输船,虽然绝大部分都是两用运输船和排水量2万吨左右,但其总吨位已经突破了530万吨。

更何况在朴晓英看来,那种两用运输船的威胁度反而更加高。

毕竟三星重工生产的LNG船,去西亚运输天然气的时候,去的时候肯定只能空船过去,空船前往目的地,那在这五六千公里的路程上,基本就是在空耗。

而新吕宋海运公司的船只,却可以运输大量商品过去波斯湾,然后再运输甲烷回来。

这相当于一来一回,都处于运输过程中,不存在空档期,加上不需要低温围护系统,成本又下降了一大笔。

难怪朴晓英会如临大敌,新吕宋的运输成本优势太明显了,必然会对LNG船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三星重工在LNG船的业务,迟早要完蛋。

其实三星重工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来三星重工计划在今年九月份裁撤掉在华国的明州港三星造船厂,现在却提前到了七月份,因为造船厂的业务少了一些。

朴晓英左思右想了半天,还是决定联系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企业的负责人,讨论一下如何应对新吕宋的威胁。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0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