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八章 开通和垦殖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4月1日。

地球的另一边。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东侧,一条平行于苏伊士运河的运河,此时已经完成了复线和拓宽。

其长度比苏伊士运河略长,单线宽度为了550米,深度为25~45米,足以容纳30万吨级别的巨轮通过。

这条运河的开通,立刻迎来了一大批大型运输船的光顾。

尽管欧盟和海湾国家非常警惕智人,但苏伊士第二运河真的太香了,不仅仅通航能力非常好,而且通航费用也比苏伊士运河低一些。

欧盟虽然和沙地、犹大国达成一致,要修建一条全新的输油管道。

但以他们的基建速度,哪怕是咬紧牙关,也需要三五年才有可能完成,更何况欧盟、犹大国、沙地王国都各怀鬼胎,项目可以快速落地那才见鬼了。

至于阿美利卡在犹大国境内搞的死海运河,同样至少需要四五年,甚至十几年时间。

现在两条苏伊士运河,才是西亚和欧洲海上交通的核心。

不过对于智人公司而言,苏伊士第二运河的重要性,其实比不上在埃及境内的北部运河、南部运河。

毕竟智人和欧盟的贸易比较少。

如果哪天欧盟敢瞎比比,智人甚至敢直接截断苏伊士运河。

这也是欧盟为什么咬着牙,也要搞陆上输油管道的原因,因为智人和欧盟没有太多贸易,关闭苏伊士运河,对智人没有任何损失。

埃及在智人的全面进入之后,运河收费也不再是支柱产业了。

现在埃及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和矿产、纺织、养殖业和非洲东北部贸易中心。

新的三艘巨犀开渠船抵达埃及,除了两艘负责挖掘苏伊士运河,一艘挖掘南部运河,剩下的两艘都在红海行省的沿海平原挖掘海水渠道。

目前红海行省的海水稻田面积,已经多达42万公顷,其中四分之一已经插秧了。

洪库港周边。

许英诚正带着需求部的工作组,前往第一垦殖点。

沿着宽度130米左右的海水渠道,客轮向第一垦殖点缓缓航行过去。

调查组组长卡迪尔,拿着望远镜看着两岸一望无际的稻田,很难想象在四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万里黄沙。

卡迪尔转过头笑着问道:“许经理,这边应该会有鸟过来吃稻米吧!会不会引发生态问题?”

靠栏杆上,嚼着口香糖的许英诚摇了摇头:“不用担心,我们在周边设置了信息素驱逐装置,那些鸟感受到特殊信息素的刺激,会自动远离这里。”

“原来如此。”

说完之后,卡迪尔继续拿着望远镜浏览周边的景色。

不远处上百台类似于气垫船的大型插秧机,正在泥泞的海水稻田中作业。

为了补充这边的土壤有机质,在稻田平整过程中,还会添加大量有机肥作为底肥。

而每一次收割之后,也会将割下来的稻草统一送有机肥发酵厂发酵,再拉回来还田,确保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程度。

只要进入种植阶段,很快这些稻田的有机质积累,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大概两个半小时之后。

客轮来到了第一垦殖点的小码头。

这里其实就是洪库港的附属城镇之一。

从码头下来,卡迪尔看到了整齐的房屋和街道,以及正在忙碌的员工,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

周边8万公顷左右的稻田,以及2000公顷的海产养殖场,都是这小城市在负责营运的。

整个城市人口并不多,就是一个小镇级别,大概只有八千多人口,大部分是海田农业的员工。

卡迪尔转过头:“许经理,感谢带路,我们就先忙了。”

“不用客气,顺路而已。”

许英诚和卡迪尔告别之后,便继续搭乘客轮向北而去,他此时要过去的目的地,是第二垦殖点。

同时他也在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有运河还是不够的,运河运输货物还可以,但客运却太慢了,这不利于总公司的战略。

他看着河网密布的稻田区,建设地面高速公路和铁路之类,也不符合这边的情况。

毕竟总不能每过一条海水渠道,就建设一座五十米高的架空桥吧!

因此地铁成为最佳选择。

这种大农业区未来肯定是地广人稀的状态,各个小镇和主城市的距离,就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

原因非常简单,智人公司不希望出现乡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乡镇天然具备封闭性、宗族性、排他性、保守性、腐化性。

如果不解决各个小镇和主城市的交通,哪怕智人的员工流动性再好,也很难遏制乡镇的变质。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摧毁乡镇的孤岛特性,让其和主城市一体化,变成主城市的一个街区。

智人全力搞城市化,就是为了扼杀乡镇孤岛,避免因为长期的孤岛生活,导致形成“本地人”这个概念。

许英诚非常理解总公司的担忧,抱团取暖是人类的天性,他就是吕宋许氏家族出来的。

大家族的存在有利有弊。

在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大家族抵抗各种灾难的抗性比普通人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大家族内部的那一套,有时候又会衍生出各种问题,甚至为了家族利益,而抵抗管理。

现在规划中的各个新城市,都不会设立乡镇,只有附属的街区,就是为了减少大家族、保守势力的生长土壤。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许英诚的客轮终于抵达了第二垦殖点。

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之中的小镇,距离洪库港有103公里,刚好就是半小时交通圈之中。

智人内部设定的半小时交通圈,就是高速地铁可以在半个小时内抵达的地区。

目前智人的高速地铁平均运行速度为241公里每小时,半小时就是120.5公里。

也就是说,以后建成地铁之后,这些垦殖点与洪库港之间,必须保证在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往返两地。

如果超出半小时交通圈,那就不能纳入洪库港的管辖范围,而是要交给其他城市,或者新设城市。

单独存在的孤岛型小镇,除非是特殊的秘密基地,不然是不允许出现的。

许英诚在第二垦殖点逛了一圈,没有发现太多问题,主要是一些刚刚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过来的移民,和东南亚移民之间的沟通问题。

其他的建设、配套设施、日常管理之类,智人内部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就算是管理能力再差,只要照本宣科的执行,也不会出大问题。

他考察了这里之后,赶紧回去打报告,要求总部批准洪库港建设高速地铁。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1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