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93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门房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季宣和同邵云辰很是重视。至今为止,门房处轮值的人,还没出过差错,消息都能及时传达给各个主子。

作为官员,很少有人后宅像季家那么干净。没有妾侍,就少了很多纷争,官夫人们很是羡慕,却也半点没辙。这些事情主动权都掌握在各家老爷手中,若他们自己不愿意,谁还能强迫他们去纳妾不成?男人没几个不乐见其成,特别是那些出身寒门的,一旦被外面的花花世界侵染,能经受的住富贵繁华考验的没几个,乍然之间富贵,人很容易迷失在其中,甚至会比官宦富户出身的官员更加变本加厉。

入仕前没娶妻的还好,娶了贫家妻,出身寒门的官员,选择的道路则多种多样,有始终如一的,也有抛弃糟糠的,更甚者,连带原配所出的孩子一并舍弃。

巧的是,应州府府衙正六品以上官员,没有一个出身贫家。这还真是凑巧,一般,府这一级别,通判以上官员,多多少少都会有几人出自寒门。正六品以下官员人数众多,倒有好几个来自寻常百姓家。

季家不比旁的人家,季宣和并不将邵云辰限制于后宅,若没指名道姓,谁在家,下面人就会将收到的请帖送至谁手上。

邵云辰手里拿的这个就是,钱家请的是他们夫夫和甄老夫子,邵云辰接了也就代表着季宣和接下。官员家下的帖子,通常都比较精美,邵云辰把外面的贴封拆开,里面的帖子如同他之前收的一般无二,色彩明亮,不是纯粹的红,一看就知道不是嫁娶这样的喜事,却也差不多了。

“钱家老太爷六十大寿!”知道事情始末后,邵云辰很快开始着手准备。寿礼都是有规格的,季宣和当官十载,这样的事情碰到过不少,邵云辰上手很快,如今已是驾轻就熟。

季宣和作为上峰,备礼就不用那么讲究,只要合乎规格就成。人情往来都是有例可循,邵云辰秉照以前那样备礼。在锦朝,六十岁已经能称得上长寿。生活条件不好的,四五十岁就去的比比皆是。官宦富户人家吃好喝好,相对旁人寿命要长一些,能迈过六十大槛的并不算稀奇。

家里有长寿的老人,但凡家里条件允许的,就是桩喜事。反之,在那些寻常百姓家,就不见得了。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说是尊老爱幼,实际上能做到的并不太多。

锦朝注重孝道,敬重老人这一点上比之现代社会来说,好的不止一点半点,饶是这样,却也阻止不了子孙私下里嘀咕唠叨。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家里有个年迈体衰的老人要子孙照顾,白天有忙不完的活,还要抽空照顾老人小孩,时日长了,一点龃龉都没有的,那实在值得世人称道。

‘孝’之一字,端看人们如何认为。有人将它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有人随大流,有人却不以为然。选择哪条路,就收获哪条路上的果实,是好是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很难感同身受。

安王最初的属地只比甘肃大一点,占领锦安郡之后,就不免要启用原先的部分官员,不然,安王连基本的配套班子都拿不出来。钱通判就是应州府被安王攻占后,留用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在应州府还有不少,多数都是品级不太高的。

像这些官员,升官的难度要比季宣和这样,原本就出自安王属地的官员要大上许多。亏得是锦朝内战,不然,城破之后,官员就是第一批被处置的,能不能留下一条命来都还是个未知数。同样,因为是内战,守城一方也没有几个有与敌军同归于尽的勇气,尽人事听天命之后,若还是不成,也能在城破后安心为敌方办事。

应州府城当初就是这样,被安王的兵士占领之后,城池破坏程度不高,季宣和接手后,很快就缓过劲来,要是没有战时繁重的赋税,百姓们的日子不至于过成现在这样。

时间过得很快,如今已是初冬时节。应州府城气温日渐降低,小冰河时期还没有过去,城里的温度与江南一带类似。听老一辈人说,原先应州府气候不错,冬天气温五度以下的时日不多,现在吗,就别指望了,最冷的时候,天天都是零度以下,持续的时间还不短。

最开始,邵云辰有些不大习惯。不管是康平县,还是西林县,都有地龙火炕供热,冬天窝在房间里,压根就不用担心会冻着冷着。应州府城则不同,这里不兴起炕,使用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床,也没有铺地暖,取暖只能用火盆,一不小心,就可能受寒着凉。

亏得邵云辰年富力强,常年锻炼,又有季宣和取自写手系统的好东西养着,他才没有水土不服。这点上,季宣和同甄老夫子都比邵云辰要适应良好,没办法,两人都有过在南方生活的经历。甄老夫子在南方书院里待了十几年,怎么在这种情况下过日子,他心里有数着,虽年老,身体却健硕,小小的环境变化,还不至于让他不适。

季宣和来到锦朝之后也一直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生活他却一点不陌生,这都拜他前世所赐,没受环境半点影响,季家人都将之归功于他身体倍儿棒的事实。既然旁人都这么认为,季宣和也就默认下来,有现成的借口,他才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

钱通判家不在府衙官邸里,他在应州府城经营多年,早在外面置了宅子。战时出于安全考虑,重新搬回官邸,战火消停之后,没过几个月就又迁进了府衙外的宅院。

钱老太爷大寿正日子那天,人来人往。钱家扎根应州府城有些年头了,交好的朋友故旧不少,加上亲戚,这人数自是少不到哪去。

正宴是在黄昏时分,季宣和这样在府衙中当值的官员,到的是最晚的一拨。邵云辰作为内眷,半下午就出发了,他是出嫁男,虽归为内眷,在旁人家后院行动,需要讲究的规矩就比女眷要多,为了省却麻烦,他就同几个同样是一家主君的男子坐在一起,闲谈聊天,也颇为凑趣。

出嫁男比较特殊,女眷那桌能上,男宾酒桌也能入,当然好事不能都让他们给占了,在两边规矩上都有限制,算是处于女眷和男客之间,各有各的妙处。

近段时间府衙事情不忙,到点,官员们都准时下衙。应州府只是一个下府,官员比起西林县是要多上不少,比起京城这样的王城,却是一点可比性都没有。也因此,只要不是两府交恶,同僚们都很给面子的都到场给钱老太爷祝寿。

钱老太爷笑眯眯地看着底下给他拜寿的子孙,脸上是红光满面。钱家底蕴不是很厚,自从他儿子发迹之后,他的日子是越过越顺畅,和老妻两个做伴,老友们能活到他们夫妻两个岁数的可也没多少。就算当初安王派将领攻占了应州府城,在儿子的周旋之下,也没让他惊着,他还是好好地做着他的老太爷,老天爷没有薄待了他。

在子孙恭贺献礼之后,寿宴很快就开席。

为了免去尴尬,主桌就坐了钱老太爷几位老爷子,甄老夫子也在邀请的行列,他自是上了主桌。季宣和他们另摆了一桌,他官职最高,很自然就坐了两个主位中的其中一个。正常情况下,一桌只有一个主位,季宣和比较特别,他官职高,年纪却小,每逢他出席的宴席,通常一桌设两个主位,他占据一个,主人家占一个,免得他独坐主位,显得喧宾夺主。

这样的事情,大家早就见惯,一点也没感觉哪里别扭,神色都显得很是自然。酒过三巡,喝了一肚子汤汤水水,季宣和有些憋不住,他招呼候在边上的仆妇,让人领他去更衣。

男客都在前院吃酒席,钱家不是那种院子套院子的大宅院,也就比季府稍大些,却也不是那种能一目了然的。大多数屋舍门前,都有遮挡,省去了来客随意窥伺。前院走动的人不少,像季宣和这样出来放水的宾客就有好几个,只是大晚上的,虽有烛火照明,却影影绰绰的,稍远一点,就不太看得清。起初他一点没在意,领着知乐跟着前面领路的仆妇走。

院子就那么大,很快就到了客房处,季宣和正准备推门而入,蓦然间,他听到房内有丝轻微的响动,就留了个心眼,望了眼领路的仆妇,看她神色一切正常,就装作醉意上头,转道向边上的房间走去,发现有人,又往旁边走了几间,才找到一间空着的客房。仆妇没有说什么,眼看都是空房间,她就没有阻拦,季宣和很轻易就走了进去,让知乐在边上给他守着。

季宣和解完手,心中很是畅快。他见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还当以为是自己多心了,正嗤笑自己,放松的拿香皂清洗双手,猛然间,一声尖叫穿透耳膜,灌入季宣和耳中,吓得他差点扔掉手中的香皂,匆忙间净手完毕,欲带着知乐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带路的仆妇也很乖觉,趁着还没多少人注意到,领着他们避开众人的视线,从边上绕路进了大堂。

这还没完,隔了一分钟不到,又传出一声尖叫,比刚才那声还要大声,这还真没完没了了啊。季宣和五感灵敏,听出前后两声不是来自同一人,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且两声都是年轻女子的声音,内里龌龊可想而知。第一声尖叫虽凄厉,却能听出来有所压抑,以及其中不可令人忽视的诧异,第二声则完全像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算得上是有备而来,就为了等这一刻。

前院除了婢仆之外,可是连个姑娘的影都见不到。作为丫鬟,若不是出了大事,不至于在众多宾客面前尖叫出声。想得深远一些的,弄不好认为这出声之人是哪府的小姐,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大家族内里肮脏事不少,也不差这一件。

季宣和脸色黑了黑,他耳力好,第一声尖叫就是来自他原本要进的那间客房,第二声出自其他客房。这要是他进了那间房,现在他岂不是成了大家围观的笑话。他虽不清楚发生了何事,猜也能猜到不会是什么好事。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