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4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布料图案越简单,织布速度就越快。普通百姓家拥有的织布机,只能织出最简单样式的布料,即毫无花纹的原始布匹,所谓的熟练工,也是基于此而言。

同等条件下,新式织布机效率有所提高,换成式样繁复的花纹,织布速度明显下降。一分钱一分货,花费的劳力越多,织出来的布料也就越值钱。

一口吃不成胖子,云记织坊织工技艺还不够精湛,能织出两色条格状花纹的布料就已经非常不错。古代没有知识产权,对技艺格外看重,轻易不会传给他人。会一门手艺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同样是织工,一人只会织白板布料,一人却掌握了不少花样,更甚者还会一些独门花色,不用多说,招人的东家二话不说肯定会选择后者。

也是因为这样,季家买到的织工大多数都是极其寻常的普通熟练工,只个别几个会织那么一些花色。这批人在云记工坊待上一段时间后,等他们每人学会几种花样,就算不在季家工作,他们也会有个好去处。到哪里都是这样的道理,技术工总能混一口饭吃。

财帛动人心,现在也就罢了,云记织坊只是织一些简单的花纹,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将布匹放在云记布庄销售,必然会被同行看到,技艺精湛的师傅钻研一段时间,就能破解,继而模仿,并不用担心不正当竞争,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下人看似忠诚,真到了关键时候,还不是优先考虑自己?真正的忠仆非常难得。人性如此,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换成是季宣和,他也未必比他们好上多少。对他有恩,他还能照顾一二,无恩无怨,自然得先顾自己。

况且,季宣和要是真那么不走运成了哪家的奴仆,但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他必然会考虑为自己赎身,想要现代人毫无芥蒂的为奴为仆,无私为主家奉献,这个难度也实在太高了点。

云记织坊织工不算少,第一批布料已经出炉,图样只有三种,都是最简单的两色花纹,配以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堆在一起颇为可观,乍眼一看,很是让人眼花缭乱。

由于是试水之作,每一种花色的布料都只织了几匹。若市场反响好,就加量,否则就淘汰,生产量完全由市场决定。

云记布庄之前出售的布料很是寻常,和其他没有自己织坊的布店几无区别。自从云记织坊新出品的布匹在云记布庄上架之后,生意从最开始的不愠不火,到渐渐聚拢人气,云记布庄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招牌。

有招牌和没招牌,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有了独一无二的布料,云记布庄的竞争力明显高了不止一筹,吸引了不少中小户人家前来选购。

西林县就那么大,客户总量是一定的,你家生意好了,其他家的生意就会差上一些,利润被分薄,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没有织坊做后盾,只单纯开铺子的东家就开始寻求合作,想从云记织坊进货。而那些有自己织坊的东家,待他们找到事情的源头,见是知县主君开的铺子,同行倒是不敢采取卑劣的手段,直接上前买上一些新颖的布料用来研究,云记布庄掌柜明知他们的目的,也不能不卖不是?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长时间,西林县城就陆陆续续开始出现相似的布料。他们也不蠢,完全相同可就直接得罪季家,只是非常相似,有一层遮羞布盖着,季家也不能为此就打上门去,他们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对于此,季宣和同邵云辰早有所料,并未愤懑不平,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平常了,为此闷闷不乐,这日子就没法过了。这里没有所谓的专利,只要你有能力,技术谁学到就是谁的,若不是当场抓住,旁人最多不耻,却没有立场追究。

古人尊师重道,对于偷师的行为很是鄙视,前提条件是偷师被发现,不然,只有敬重的份。读书上如此,其他方面也是一样。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敝帚自珍说起来不那么好听,却很实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真的会发生,现代社会知识开放程度很高,就算这样,都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古代就更不可能了。这也是他们生存的智慧,为了保障自家能过上优越的生活,将技艺捂得死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现代老有人抱怨古人食古不化,导致很多技艺都失传。其实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代又能好得了多少?所谓的专利还不就是同一个性质,真要那么大公无私,现代社会科技早就不知道进步多少了。

真是人善被人欺,季宣和有着自己做人的底线,三年多下来,西林县城但凡有点能耐的都知道,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季季知县并不会对他们出手,这些人也就肆无忌惮地在这个安全范围内行事。

就像此次布料的竞争,同行是光明正大地从云记布庄采买新式布料,一点都不遮着掩着,之后研究成功直接在西林县城出售极其类似的布匹,他们知道季知县办事的原则,只要不越界,他们就能安生开办作坊铺子。如果使用卑劣的手段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反而会受到季知县严厉地打击。有安全的法子,谁都不愿意冒险行事。

这种状况,季宣和也是心知肚明。他没什么不满的,谁有本事谁就上位,只要不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强取豪夺,他不会管,即使争的是他自家的利益,季宣和也不会借机打击报复。若铺子工坊在没人打压的情况下都难以维持,甚或倒闭,那是他自己没本事,怪不了别人。

西林县只是中县,经济并不繁荣,该有的店铺却一样没少,布庄少说也有好几家,云记布庄只排在中等位置。新布上架之后,云记布庄生意一度很是红火,没过多久,仿布陆续出现,布庄生意明显开始回落,比起之前却要好上不少。

谁都不傻,顾客的心敞亮得很,店铺掌柜伙计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掩盖不了其他几家模仿云记布庄的事实。这些都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实际的利益。虽说是模仿的,仔细看来,花纹还是有所区别,再加上配色不同,改头换面之下,也就成了新式布料。类似的质量,相似的价格,可以买到不同的布料,云记布庄的顾客回流到其他布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钟情于云记布庄的顾客,不是借着地利之便,就是不屑于购买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仿品的翻版布料。云记布庄总算有了自己忠实的顾客,只要云记布庄一直维持这个势头,这部分顾客就不会轻易流失。

西林县其他几家织坊也有着自己的织匠师傅,大多数织匠并没有多高的学识,匠人出身,能识文习字就已经非常不错。读书人心气高,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农工商地位渐次降低,后三者地位相差不大,与士之间却相当于隔着一条沟壑,想要跨过去并不那么容易。没有人不向往成为士,所以愿意放下身段,从事工匠职业的学子少之又少。

对设计者来说,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见解,想要创造新的图样谈何容易?由于种种限制,大多数织坊布匹花样的更新比较缓慢,很可能一年半载才会出现一两种新式布料,技术差一些的甚至一年没设计出新料子也属正常。

仿制总比创新简单,织匠设计也许并不在行,辨识简单的花纹图案却不在话下。云记织坊的兴起,带动了整个西林县棉麻布料的多样化,布料的整体消费也上了一层楼。

在仿品还没出来前,西林县城有几家布店看中云记布庄的新式布料,同明掌柜商谈进货事宜,并最终签订了契约。仿品出来之后,西林县城的订单就开始减少,被其他几家织坊分流了一部分。这样的情况季宣和同邵云辰早有预料,两人很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状。

会来云记布庄采买的都是一般的铺子,那种铺子开到府城的大商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货源,棉麻只是附带,经营的多是绫罗绸缎,自是看不上这点利润,定位不同,云记布庄对他们的冲击有限。

云记织坊刚起步,生产能力不足,西林县城同行消化能力同样也不大,下的都是小额订单。收了定金之后,若不能按时完成,就要照契约赔付,不然织坊很可能毁于一旦。不讲信誉的事在锦朝商人之间很少发生,这边的人很看重诚信,越是年代久远的店铺越守信。

正因为信誉对店铺来说很重要,就有人专门设圈套对付竞争对手。不能按时完成大额订单,作坊就得赔付大量银钱,不陪,作坊也就不用开了。赔款之后,作坊元气大伤,竞争力度自然下降好几个档次,也就没有资格同出阴招的商户唱对台戏。这样的事情防不胜防,就看接招的人能不能禁得住高额收益的诱惑,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

有了几笔小额订单,云记作坊算是正式开张。作坊刚成立,还没什么名气,想要坐等客户上门显然不现实,西林县城同行的订单不足以支撑云记织坊的运转,往外销售成了必然。

原本海鲜干货作坊的销售人员就有了用武之地,让他们去采买棉麻原料也许不行,拓展销路却是没问题的。虽说隔行如隔山,对销售人员来说,这点体现的却不甚明显。他们只要重新掌握所售布料的优缺点,就足以胜任这个职务。想要培养能说会道、善于推销的人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能用则用。

商人都很精明,季宣和作为西林县知县,在西林县早就站稳脚跟,他们敢明着上,暗地动手脚却是不敢的,他们又不是活得不耐烦,吃饱了撑的才会和知县老爷对着干。

有着这么好的外部条件,云记织坊除非自己作死,不然很难亏本倒闭。事实上也是这样,云记作坊一步一脚印,很快在西林县城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作坊布匹生产量的提高,销路开始逐渐向周边县镇辐射。

“报,大人,上面下了征兵令。”

季宣和拿过文书仔细阅看,表面平静无波,内心却如汹涌的波涛,翻滚不休。锦朝传信不畅,外面在打仗,若没有官府传信,很可能腹地区域还被蒙在鼓里,丝毫没有紧张感的进行着日常生活。

现下就是如此,征兵令已经出现,估计外面就算没打起来,也已经不远,不然消息泄露,被文昌帝抢先,那安王就失了先机。季宣和相信安王不会连这点都想不到,据他猜测,很可能是多个王爷联手行动。王爷们自己也清楚,论单对单,谁也不会是文昌帝的对手,先联手将他拉下马,至于成功后如何应对其他兄弟,那是以后的事,先度过眼下的危机才最重要。

文昌帝手脚不慢,该清算的差不多已经清算完,剩下的就是如季宣和那样低品级的官员。能从兄弟间脱颖而出,文昌帝手段可谓是高明。大部分脱离他掌控的官员,等文昌帝空出手来应对时,就已经将家眷全部转移,家业却不是一时半会能脱手的,对于这些官员的财产,文昌帝自是全部收缴。而少部分来不及转移的家眷,文昌帝都将他们扣押,也算是对他们的威慑。以后起了战事,有人质在手,他们也得顾忌一二,弄不好,能让这些官员武将反水,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不过。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