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57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新皇登基一般都会大赦天下,这次三皇子靖王上位也是如此,只是他颁布的这项优惠措施却不能完全执行,他的政令在很多地方都无法通达,那里完全就是由王爷、封疆大吏或拥兵自重的将帅统治。

这种情况在仁泰帝在位期间还能被压制住,新皇上位却完全暴露出来。最后锦朝还能不能延续就要看各位皇子最终谁有那个能力夺取这天下。不然换成其他人上位,那锦朝就气数已尽,不过也不能排除皇子们谁也奈何不了谁,形成群雄割据的情形。

新皇的年号已经确定,正式施行却要等到明年,如今沿用的还是仁泰帝的年号。

锦朝有强于周边国家的国力,经过诸子争夺皇位的纷争,再也不能拧成一股绳。从那一刻开始,锦朝势力分散,外人可能不晓得,身为锦朝勋贵官宦的上层人士自是非常清楚。

总的来说,三皇子登基前,也许投靠他的人并不算多,现在他登上了皇位,他就成了正统,支持三皇子的人就多了。这很正常,支持正统的人总是占据多数。

“娘,云辰跟着宣和在甘肃,这可怎么办是好?”潘明杰忧心忡忡,“那里是安王的属地,坐上皇位的却是三皇子,不好办啊。”

“明杰,咱们老家在陕西,要不你明年开春借着祭祖的名义,去老家看看,再给族里捐点银子,然后借着此名义绕道甘肃去看看你外甥他们?”潘老太太这几年生活顺心,又有外孙孝敬的滋补品养着,身体倒是还算硬朗,如今家人都在身边,老太太也就只有外孙可惦记了。

“好的,娘,做人不能忘本,要不是外孙夫夫,宏力哪有官做?我们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过。”潘明杰读书不行,为人却不迂腐,心中自是有一杆衡量做人底线的称,他转过身定定地看着坐在他下手的儿子,“宏力,你没意见吧?”

“爹,您怎么会这么想?儿子的为人您还不知道吗?”潘宏力表示自己被冤枉了,很是无辜地看着他父亲。

“宏力啊,这事先不要告诉孙媳妇,不是祖母不相信她,而是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毕竟孙媳妇还有娘家一大堆人,万一不小心漏了口风,被有心人盯着就不好了。”潘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道,“对外就按照刚才商量地做,明杰,你只带信得过的人去,至于路上的安全,要么跟着商队走,要么请镖师护送。这事一时急不来,别到时候外孙没见到,你自己倒是先出事了,云辰知道会愧疚的。”

“知道了,娘。现在出行没有以前那么安全,商队都是好几家一起走的,我会留心,一定找到可靠之人再跟着他们一起走。”潘明杰说到这,好似想起了什么,“娘,宣和在康平县的田铺都被他娘派人给收了回去,这事我实在没立场出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强抢外甥他夫夫的财产而无能为力,真是惭愧。”

“明杰,这事不怪你,现在季大夫人大女儿成了皇妃,她还有什么顾忌?季大夫人一早就看不惯宣和,不然怎么会小小年纪就将他分家出去?”潘老太太来康平县城前并不知道外孙郎君遭遇的事,来了之后自然会从外孙那旁敲侧击,知道季宣和自小体弱多病,还有着妨碍六亲的名头,季大夫人脑子想左也并不奇怪,这样的事在锦朝可不少见。并不是每个母亲都愿意为子女牺牲,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要自己日子过得舒畅了,其他的诸如子女,不过是她们过好日子的筹码。

这种事情在皇宫里最为常见,那里亲情相对外面来说,要淡薄许多,大家族也不予多让。

“再说,千百年来,母子之间的事,就算已经分家,那也是家事,旁人插不了手,别说我们只是宣和正君的外家,就算是文家来了,也没立场管。”潘老太太自是清楚症结在哪,语气平和,似是认为这样理所当然,仔细注意,当能听出蕴含其中的愤懑。只是潘老太太也知道,这事上她潘家想为季宣和出头就像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宏力,诸位成年皇子是不是都顺利回到了封地?”

“祖母,应该是的。”潘宏力作为县丞,经营了几年,也有一些来消息的渠道。

“宏力,你有能力就争取当个知县,想再进一步就缓缓,起码得等文昌帝坐稳了位子再表现自己。”潘老太太知晓自己的孙子沉稳有余,魄力不足,不过她还是提醒了一句,“明杰,你认为如何?”

“娘,此法甚为稳妥,如此正好。咱们家小业小的,不合适卷进朝堂争斗之中。”潘明杰很有自知之明,他和儿子都不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还是少做为妙。

西林县,县衙大堂。

“方主簿,那几个几乎被屠戮一空的村子,你重新整理一下他们的户籍档案,抽调一些愿意前去定居的农户在那落户。”季宣和从案牍上抬起头,吩咐边上的方主簿。

“大人,下官正有此意。”方主簿在季宣和手下做了三年事,对他的行事方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抢先一步就开始安排此事。

季宣和对此不甚在意,揣摩圣意也许会遭圣上忌讳,他一个小小七品官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只要不是把他从里到外都研究的透彻,他无需为此介怀。

方主簿也是确定季宣和不会为此生气,才如此说的。不然他在主簿位子上坐了那么多年岂不是都白干了?要是这么没眼力见,估计他早就回家养老去了。

西山庄子建成之后,真是好处多多。原来西林县县衙经费不是很充足,冬天在县衙办事,也就只有知县县丞这些上级官员有足够的炭火提供,其他下级差役,哪有这么好的待遇?通常都是很多人挤在一起烤火。

现在吗,县衙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炭火虽说不是尽情用,至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抠抠索索,冻手冻脚的事再没发生过。

这些都是季宣和上任之后才有的福利,西林县一众官差嘴上不说,内里是知道好歹的,特别是那些地位不高的皂隶,对季宣和更是感激在心。

新皇自登基之后,对于不在他控制之中的州府,他便不再往下拨款。如今甘肃一众官员的薪俸都是安王下发。这么一来,甘肃实际上已经和独立小国没什么区别,当然其他和甘肃处于相同境地的州府也同甘肃一样。

这也不怪文昌帝如此作为,不管他发不发官员俸禄,那些地方都已经脱离他的管束,发了也是白发,只是能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不过文昌帝他不愿吃这个亏,哪有他出钱给别人养官员,养兵士的道理?

这一决定有利有弊,文昌帝这么做,那么将彻底把脱离他掌控的地方官员将士推向各地的实际掌权人,想要再夺回这些地方就不难么容易了。好处也并非没有,官差的薪俸和养一支军队的费用非常庞大,少了这么一大堆负担,国库就不会吃紧。毕竟不管文昌帝发不发俸禄粮草,那些地方的赋税都是不会上缴给他的。

新皇登基的消息也许安王他们都要尽量拖延,像这么给自己长脸的事,安王他们岂能不大肆宣扬?

季宣和看着安王派发到县衙的薪俸,感叹真是变天了。

安王没有做出改变,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办。这对季宣和他们来说,什么都没变,只是换了个顶头上司罢了。

可恰恰是这一点,才是最不容易令人忽视的。

文昌帝这么做倒也不是没有额外的好处,这么一动作,完全就是让各地掌控者自立为王,相互合作的情况大为减少,方便他各个击破。端看谁动手快,谁不为眼前利益所惑,相互间形成利益集团。毕竟只有抱团了,才能对抗大势力的吞并。

今年好冷,季宣和不由想到。从暖和的县衙大堂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这么短短一段路,季宣和就感觉到了沁骨的凉意,这个冬天百姓日子难熬啊。

救济一早就发放下去了,不会让人日子过得有多舒服,但至少勉强糊口,熬过寒冷的冬天应当没问题。

“宣和,今晚吃火锅,东西已经准备好了。”邵云辰帮着季宣和掸去身上的落雪,脱下厚厚的斗篷挂在架子上,邱成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情形,对于抢了他活计的邵云辰那是视而不见,尽自忙着别的事去了。

“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季宣和到锦朝十几年,对于吃还是同以前一样上心。经历过末世之后,这个习惯他大概是改不了了。

“邱伯刚买了鲜鱼,这个时候鱼可不好买,趁着新鲜吃,味道正好,我就让段妈妈调了半锅鲜鱼汤底料,另一半锅则是香辣羊肉汤底料。这边鱼少,肉却是不缺的。”邵云辰将鸳鸯火锅的盖子打开,一股浓郁的香味直冲两人而去。

鱼汤火锅清淡鲜美,羊肉火锅*爽口,吃火锅吗,放开吃最是畅快。季宣和将邱成他们都打发下去,两人吃起来就不用再有所顾忌,一时间两人那是吃得酣畅淋漓。季宣和同邵云辰都是风华正茂,对食物需求量很大,一大锅火锅下肚,热气从四肢百骸升起,最是舒爽不过。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