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9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季宣和只是给予优惠政策,开荒的指令并非强制性。再好的策略,一旦带上强迫的意味,那味道就变了。那些事关西林县百姓安全的事,季宣和还能统筹一下,坚决要求下面人执行,像这种目的是好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都不能确定的事,他强行替人决定就有些多管闲事了。

现在可是战时,保不准什么时候仗就打到家门前了,响应的人并不多。季宣和一开始准备的那些荒地数量充足,所有愿意去相应地方开荒的西林县城百姓全安排妥当后,还剩下不少。既然已经决定开荒,季宣和自然不希望看着大面积土地闲置,他让差役到离荒地最近的几个村庄传达他的意思,凡有意者都同城里百姓一样的待遇。

村民佃田种的人很多,他们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就这样的小小愿望,想要满足却是千难万难。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里附近的荒地早就被开垦一空,剩下的不是土质实在太差,就是离村太远。敢于拖家带口,破釜沉舟搏一搏的人真心不多。单户人家独自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安全系数太低,没几人敢冒这个险。

如今季宣和给了村民机会,处于最底层穷的响叮当的农户再不抓紧机会,那还真就该当他们穷困不堪。农闲时节,本就有闲置劳力,战事一起,在家闲的没事干的壮劳力就更多了,一大帮人共同开荒,那热火朝天的场面看了就让人热血沸腾。

有组织和没组织还真不能比,一排排简易茅草屋拔地而起,随后捡石子开地松土轮番上阵,荒地上忙活的众人充满了干劲。这可是为他们自己忙活的,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他们自己了。

季宣和坐在红枣背上,看着农户辛勤劳作,脸上笑意不由加深了几分。南方之所以繁华富庶,说到底还是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口,西林县就算将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和同样面积的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气候土质决定了一切,谁来都改变不了。但季宣和能让现有的西林县百姓过得更好,这就足够了。

季宣和将四个开荒点全都逛了一遍,见没什么不妥,就打道回府。他只能给百姓指点一条明路,至于他们会不会随后跟上,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强按牛头喝水的事,季宣和不会干。春耕早就结束,现在这个时间开荒并不怎么合适,且人选也和他当初设想的不太一样,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能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无论中间出了怎样的岔子都没有关系。

季宣和原本打算是分流大村子的农户去开荒,谁想烽火起,城里百姓的生存问题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不然若是和平时期,城内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比农户要高一筹,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只好调整方针,优先处理城里糊口都困难的百姓。

平常时候,县衙的救济能按时发放,现在可不成了。很多百姓都藏粮入户,有能力的不愁吃穿,没能力的在粮价高涨的现在,能买得起的实在不多。需要救济的人数太多,县衙的救助只能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无底洞是怎么都填不满的,季宣和索性停了救济。实在困难的百姓,就到村长那里登记,由里长每隔一段时间上报县衙,经县衙统一安排,以工换粮。

六月,阳光开始变烈,照在身上不止是暖意,还带了一丝炎热。农户下地的时间自动调整,大中午的,已经很少能看到田间劳作的身影。打仗打的就是消耗,国力越强,战事就能拖越久,从这点上来说,文昌帝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同样的,占据富庶之地的颓势也由他接手,富贵迷人眼,繁华之地的士卒和边关将士一比,明显就弱了几分。好坏参半,如何平衡两者还真是个麻烦事,端看文昌帝的能耐如何。

打仗才一个来月,一些与战事相关的物资就出现了缺口,供给渐渐跟不上消耗。这样的情况不独独出现在安王的封地,包括文昌帝所属的锦朝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西林县最开始猎物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渐渐消失不见,猎物总量就那么多,闲置壮劳力一窝蜂涌向外围的山林,多次扫荡之后,野兽不是退往深山,就是被捕猎一空,疯狂一阵之后,百姓又得重新寻找生计。

到了此时,季家庄子和西山庄子养殖的大量牲畜,重新有了销路。虽说与战前不能相比,至少销量没有减少太多。战时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已经不错了,别的不能强求太多。西林县土地比较贫瘠,种植牧草却还算合适,对于这两个庄子而言,养殖家禽家畜的收益占的比重不小,肉类能够全部卖出那是最好不过。

季宣和做主开荒的那四块荒地给了余下百姓们指引,这回不用季宣和多说,有这个意向的百姓临近几个村一起,凑足一定人数,就开始前往最近的荒地开荒。都六月了,现在开荒只能种一些蔬菜,要种管饱的粮食,也就土豆这些根茎植物尚能有一些收获。

因为已经过了春耕期,这一年就没算在免税的三年中,算是给开荒百姓的一点福利。季宣和看着简略地图上的一块块荒地,不由苦笑几声。荒地再多,那也要有足够的人来开垦,人口不足,那就只能看着它们继续荒着,这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如何还是如何,光想是没用的。

锦朝已经够好了,工具比季宣和记忆中的要高级一些,人均耕田亩数还算可观。可就算如此,抛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大面积荒地是如何也无法解决的,要是能吸引人口来西林县定居那就好了。

有人才能发展,在做不到人人能吃饱喝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三年多来,季宣和看似延续着以往的政策,实际上改变不可谓不大。这些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促成,都掩盖在一件件平常事务中。都说了人才是根本,西林县人口逐年增长,这是季宣和给西林县带来的最大贡献。现在人们还无所觉,时间长了之后就能感觉出来。

那年外族入侵,同样是遭遇敌兵的几个州县,人口损失最小的就是西林县,之后最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并且人口还能比遭兵祸前略微增长的就只有西林县。西山庄子的建立,水库的建成,乞丐几近绝迹,最大程度避免了兵祸……桩桩件件,无一不吸引着附近州县贫困百姓前往西林县安居乐业。也是因为人口比较充足,季宣和才想着让百姓去开荒。

亏得锦朝资讯不发达,延时效应非常厉害,加上西林县只不过是比以前好上一些,还没好到让人们趋之若鹜的程度,这才没引起大批百姓的涌入,要真这样,那就得罪其他州县的官员了。

护卫队武装逐步到位,那些手艺好,被军队征召的工匠,闲余时间都用来给护卫队制作兵器,农具什么的基本交给他们的徒弟打制,算上之前的库存,顶过这段时间,待将护卫队的兵器武装到位,工匠就有空继续制作农具了。

除了这些工匠之外,因着季宣和能制作良弓,季家学了这门技艺的下人不在少数,很多弓箭都出自季家人手上。季家人不能白干不是?不一定收钱,至少自己提供材料,包他们制作弓箭时间段内的饮食是免不了的。

其他兵器都是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拿来糊弄人的木矛之类用来偷袭防卫还成,战场上正面相对就过于落后,很容易被人轻易斩断,每人配备趁手的兵器非常有必要。

看着校场上排得整整齐齐的一列列护卫,季宣和不由豪情万丈。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常混迹军中,豪迈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列阵出发的时刻,号角吹响,战鼓咚咚,很容易让人热血上头,血脉喷张,豪情顿生。光五百多人全副武装就有这种气势,可以想象几万人几十万人聚在一起,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护卫队不是正规军队,兵器可以让工匠制作,铠甲却是不行的,西林县的工匠们不会,只好每人一套藤甲将就一下。护卫队岂止是没有怨言,他们摸着崭新的装备,一个个都透着喜色。真要为了这些让他们当兵,那他们肯定没几人会乐意,像现在这样,不用当兵也能穿戴齐一套和军中制式装备无差的护卫装,能忍住不向其他人炫耀都算是克制的。

好装备不是摆着看的,每人一身藤甲、一张弓,再加上一把长兵器、一把贴身短刃以及数量不少的马匹,光这些就花了好大一笔银子,亏得费用由大户们各自分担,要是让季宣和来筹备,估计将他的家底耗干了也不一定能拉起这么一支护卫队。

兵马不是那么好养的,就算是青云卫所,平均战力可能还不及季宣和这支护卫队。只要时间长了,护卫的战力得到加强,那这支护卫队就真正属于精兵一列。如今吗,光有其形,气势还不足,尚不能与精兵相提并论。

校场上竖着一排靶子,一支支箭矢有序地射在上面。护卫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不说射的有多准,至少很少有人会在静止靶上脱靶。每个人擅长的兵器都不一样,不可能人人在弓箭上有天赋,那些天赋太差的,只能训练近战兵器,弓箭却也没有放弃。毕竟就算射击准确度不高,若敌对方人数众多,只要他们大致方向不差,那就有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