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7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战火尚未烧到西林县,那种时刻准备着应敌的氛围却越发浓重。

季宣和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这么认为的也不单单他一个人,其他官宦富户不是自发自觉这么做,就是跟在他后面效仿。自家能力越强,保命的几率就越大。如今可不比以往,到处都燃着战火,想穿过战地跑到锦朝安全地带,这样的风险何其大?他们要是有这个能力,就早不在西林县城住了,繁华之地那么多,随便选一处都比西林县要好上许多。

季宣和之前就教过村民制作劣质弓箭和简单的棍棒之类兵器,村民也知道好歹,刀枪之类他们中间没几人能买得起,木质兵器人手一件毫无问题,甚至准备再多都不在话下。

季宣和说是下了指示之后,决定不再督促,任由村民自行发挥,到底不能完全放下,每隔一段时日,就派底下的差役去巡查一番。差役一圈转下来,传回的消息都还不错,至于是不是敷衍,季宣和就懒得管了,自己都不重视自己,没遇到麻烦还好,一旦遭遇什么祸事,因着怠惰而损失惨重,那都是他们自找的,他犯不着为此事担负责任。季宣和只是知县,这种防范盗匪来敌之事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他能预先让人防备就已经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季家下人不少,真正是个人都有与人一战之力的却只有生活在季府中的婢仆,其他诸如田庄铺子中的下人,季宣和没有硬性规定,加之他们平常时候要忙的活比较多,能有闲暇时间锻炼的时候是少之又少。

因此,虽然季家护卫队中以田庄铺子的下人居多,但他们全部人加起来的武力可能还比不上季宅下人。除开精良的装备之外,短时间内训练提升的个人实力明显及不上长久锻炼所能积攒的。光从精气神上,就能将两者区别开来,特别是那些原本就担当护卫职责的护院,更是一个个壮实的过分,气势一开,往那一戳,就能让人感觉到压力。

季宣和自己也是,他从身体好了之后,就没间断过对自己武力的提高,以前县衙事务不多,校场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本身常年处于上位者的气势,加上精壮的体格,还有那来自末世的杀伐果断以及偶尔闪过的漠视一切的眼神,若不小心被人撞见,估计会吓坏小孩子。亏得季宣和已经在锦朝待了十几年,末世中带来的淡漠性子被驱散了许多,要是换成他刚到锦朝时候的样子,不说是小孩子,大人也会被吓得够呛。

季宣和如今已经收敛了性子,给人温和好相处的错觉。其实真说起来,这也不算是错觉,季宣和性子还是不错的,只要不触犯了他的底线,他多数时候只是一笑而过,当然想要他毫无芥蒂地待他们,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不屑于同这些人计较罢了。真遇上事了,那肯定优先照顾对他和善和同他没瓜葛之人。不要认为这是小肚鸡肠,人吗,总归有些脾性,对他不友善,还要让他友善对他们,天下间哪有这么好康的事,季宣和没有直接不管这些人就该是他们的幸事。

季宣和是当官的,和护院不同,奉行以和为贵的原则,他要是老往外散发生人勿近的气息,这就好比不断往外散发光和热的好几百瓦的灯泡一样,太引人注目于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披着一层和善的皮比较容易处事,也更容易迷惑他人,办起事来难度会小上不少。

当然这个度要把握好,光给人和气的感觉也不成,适当的威严那是必须的。时间越长,县衙上下的官差越能认识到,年轻的季知县可是个眼里不怎么容得下沙子的人,妄想在他眼皮子底下为非作歹,那就盼着永远别被他逮到,不然的话,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凄惨的下场。

邵云辰是纯碎的锦朝人,从小碰到的磨难不少,性子有些冷清,最是厌恶那些吃里扒外的背主之人,在对待下人的问题上,倒是他处理起来更加合适。毕竟季宣和曾经生活在讲求平等开放的现代,就算他早已经习惯婢仆的伺候,想要完全像锦朝人那样对待下人,那还真有些难为他,若真这样,他也就不是季宣和了,在现代的经历算是完全被抹灭。这样的事情,只要季宣和还有现代的记忆,那就不大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季宣和之前控制粮食买卖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征兵令下达已经有半月,粮价控制得当,人人都能买到糊口的粮食,加之有差役不断在街上巡逻,至今为止,都还没有发生抢粮的事件。西林县附近几县可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在事态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前,县衙官差是不会管这些的。

各县情况不同,粮商抬价程度也就不同。个别县城情况比较严重,粮商们很是精明,粮价涨了,涨的幅度却在百姓们承受范围内,没涨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真要是那样,但凡知县不是个蠢的,就会出面管制,治下民心不稳,治安混乱,对官差也没好处,在事态还能控制之前,没有哪个官员会傻的将自己的管辖之地弄得民不聊生。

安王早有争皇位的心思,对于自己的封地管理比较严格,一些蛀虫早就被他以各种借口给打发了,留到现在的不说能耐有多强,至少也不是那等不辨是非、不分轻重之人。尽管应急能力有好有坏,最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各县局面尚在控制之内。

季宣和也不见得比他们厉害许多,能长久担任一方父母官的,没有一个是蠢笨之人。造成如今这样的状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季宣和有先见之明,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西林县县衙官员上下一心,只要是有利于西林县的命令,季宣和一声令下,底下官差就倾力而为。有着这么强势的县衙,商户哪敢不配合?

况且,季宣和很有分寸,不会说要将大户们的钱粮给贡献出来,只正常的粮铺限价限量卖粮,还在粮商的承受范围之内。何况这样的事情在草原部族来袭之时就发生过一回,一回生二回熟,如今粮商和差役操作起来那是驾轻就熟,两方都有了默契,配合起来毫无生涩之感。

季宣和也没有什么都管,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还是百姓们自己说了算,不然,管得太宽就要惹人生厌了。

季宣和看着手中的册子,嘴角不由自主向上弯了弯。有意思,真是有意思,他只在西林县全县范围内传达了自组护卫队、自备兵器的建议,没成想百姓们执行的如此彻底,人手一件还不足,连备用的都给准备好了,这西林县百姓也太可爱了,还真有点全民皆兵的感觉。

别小看这些木质兵器,只将前端削尖的木矛也不可小觑,趁人不备,能轻而易举的要人性命。季宣和有些想不明白,你说要是在没有防备之下,被敌兵突袭,那样手无寸铁还说得过去。外面都对战很久,还一点没有准备,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铁器买不起,难道连简单的木矛都备不起吗?

季宣和不是武将,前线的消息若非上面特意交代,否则不会传到他这儿,可想而知,他能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他只能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来猜测大致的情况。战事已经延续半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西林县周边的县镇都还安然无恙,想来战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至少安王还尚能应付。

将士参与打仗,后勤供给就得靠季宣和这样的知县乃至知府。比起将士,地方父母官的负担也没能轻松到哪里去。战事刚起没多久,赋税就提了一成,特别是粮税,不能用钱银代替,其他的商税之类也有着硬性规定,很多税款都要直接上交实物。

打仗期间,物价不可避免飞涨,西林县城就算有季宣和调节,到了后来,粮价还是以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不涨不行,周围县镇的百姓都大量屯粮,粮食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粮商的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供给跟不上,粮价自然是如同云霄飞车那样,只见高不见低。要是西林县城粮食不跟着涨,其他县的百姓就要跑来西林县城买粮了,大量外县百姓入境,季宣和也不能赶他们走,这么一来,西林县将不得不背负起这个沉重的负担,季宣和哪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粮价被迫跟着涨,季宣和也不是没有留后手,他跟西林县城的粮商谈妥,到时候真到了城内百姓出现粮食缺口的时候,就是粮商们发挥效力的时候,不用付出多少就能赚来城内百姓的好口碑,他们也乐见其成。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农户们的日子比起城内百姓反而要好上许多。农户平日虽辛苦,一年到头忙个不停,赚到的银子没几个,生活比不上城内百姓那么光鲜,但有一点是城内百姓比不了的,那就是存粮。只要家里尚有余钱的,粮仓地窖里就堆满了粮食。城内百姓则不然,他们能有几个月的存粮就不错了。西林县又比较特殊,在季宣和主张下,粮商限价限量售粮,城内百姓就是有钱也没地方花。

穷则变变则通,屯粮一事也和此差不多。季宣和这么一通整,导致不少百姓成群结队跑到附近县镇采买,无形之中压榨了其他县镇百姓的生存空间。等季宣和知道此事时,他静默了一会,就丢开不管。

生活本就如此,就算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也同此次事情一样,剥开表面的光鲜,内里一样蕴含着残酷的现实。你家生意好了,其他人家的生意就要变差,一个人的富裕,很可能要牺牲很多人,真正共同富裕,这么理想化的梦想很难实现。人的生存就是这样,最终体现在人与人的竞争上,谁都无法避免。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