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58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吃饱喝足就容易犯困,季宣和顺应自己的需求,携着邵云辰,稍微休憩消食之后,便洗漱一番躺在软绵暖和的被窝中酣然入睡。

一夜好眠。

翌日是个大晴天,又正好是季宣和的休沐日,他便带着邵云辰去查看自己在西林县的产业,也许这些产业将是他唯一来钱的途径。

想起落在康平县的田铺,很可能将不再属于他,不说邵云辰,就算是季宣和都有些肉疼。那里不仅有他自己筹办的田铺,还包括文卓成置办给他的,不知道现在还能有多少完好?

两地相距太远,季宣和对康平县那边的家业真是鞭长莫及。就算有二舅和邵云辰外家帮扶,碰上这与朝堂争斗相关的,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对于康平县的家业,季宣和已经不抱希望,就当它们不曾存在过。如此一来,西林县这边仅有的一些田铺就得好生经营。

之前邵云辰打理的很是不错,却一直没有扩大家业,只守着这些田铺,够他们一家在西林县开支就成。毕竟谁都没想到局势会如此风云变幻,连累季家遭受了无妄之灾。

云记杂货铺和云记布庄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所赚也有限。季家工坊因着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时不时会设计一些新奇样式的手工艺品,不仅在西林县有了些名头,连在临州府城也有固定的客源。

西山庄子每年的出产,粮食是不卖的,直接下发给县衙官差,至于他们怎么处理,季宣和管不着。计入县衙公产的那部分粮食则都存在县衙粮仓中。这些粮仓是后来划分的,不是原来那些存放税粮的粮仓。

因着西山庄子开垦才是第三个年头,到如今才将季宣和他们这些官员垫付的银钱还清,再加上每年救济贫困人家,储存在粮仓中的粮食并没有预想中那么丰厚。饶是如此,百姓们收到了实质的好处,县衙还能有这么多存粮,要是让其他县官员知道了,不知道得有多羡慕。

县衙有钱,做事就不用束手束脚,很多事情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如此下去,西林县只会越来越好。没看见有了西山庄子之后,西林县百姓冻死饿死的大为减少吗?你说为何还有人遭此不幸?西林县怎么说也是个中县,县衙就那么多差役,不可能全部都派往村子,总会有疏漏或来不及的时候,也不能全怪他们。

这事季宣和他们这些官员已经在想办法处理,要真正处理好此事,必然要将部分权利下放给村长,里长和差役监督。只是这些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季宣和不是一言堂,村长的任命不由他负责,都是各村自己选举推荐。这么一来,村长的人品就良莠不齐,季宣和还真不放心将救济钱物交由他们负责。搞不好,最后这些东西没落到穷困人家手里,反倒肥了他们的腰包。

有鉴于此,季宣和只有等差役打探清楚之后,才能将部分救急物资放心交给他们负责。

别看救急物资不多,放在农村,那也足够引起村民眼红。多数村民日子也就凑合着过,能有更好的日子过,谁会不愿意?人多,是非就多,很多事情,就连官员都无法插手。家族的权力还是挺大的,某些地方当地官员都不能涉足。

一旦插手,很可能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有时候就是这样,明知道这么做不好,有人去破坏,却等于是挑战整个地区的习俗,挑战当地人的权威。没有一定的威慑力,官员轻易不会去打破这个平衡。

之前,季宣和初来乍到,自然不好大动干戈。如今三年下来,他的地位已经很是稳固。季宣和也是看明白了,只要他不做有损安王利益的事,估计安王都会放任他自由作为。

确定这点就好办了,现在甘肃完全在安王的掌控下,只要季宣和不犯安王的忌讳,估计任他怎么折腾都能安然无恙。季宣和这么笃定并不是凭空臆想,这是他三年来仔细观察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季宣和只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能管理的也就是西林县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既然地方有限,那么精益求精是必然的。不然,像西林县这样土地并不肥沃,物资也不算丰富的中县,季宣和不做根本性的变革,很难让西林县从一个穷县变成一个富县。

之前季宣和只是按部就班,做些力所能及惠民之事也就罢了。现在情况有变,这回他是真有可能在西林县长久待下去,将自己管辖的西林县打理妥当很是必要。这还算好的,若是安王被剿灭了,季宣和都不知道他要何去何从。

西林县城本就不如康平县城繁华,经历了被草原部族围城和新皇上位,甘肃与其他地区来往减少之后,大冬天的,看起来比之前更是要萧瑟几分。

季家工坊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工坊众人都在堂屋和几间专门开辟出来上工的房间里做活。除了太小没有动手能力的孩童之外,其他稍大些的孩子学艺之余,都要参与手工艺品的编织。

季宣和不可能养一群大少爷大小姐出来,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还是要做的。不过孩子越小,学习的时间越长。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没有哪个会没有眼色的耍闹脾气。

季宣和开季家工坊,最初的目的是让他们打探消息。现在工坊日益壮大,如今这个目的并不是唯一,却也没有被放弃,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听到任何消息还是会上报给齐山。

消息有多重要,在小秋被拐的时候就得到了工坊众人的认同,就算季宣和要放弃,估计工坊众人也都不会同意。

季家工坊众人都是自由身,不过都和季家签了契约。老人青壮年和孩子的契约区别很大,季宣和拟定了不同的契约,老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契约是由季家养老,那么每个月只根据他们编出的成品总价值给他们发放一定的月例银子,三餐和疾病诊治都由季家包了。第二种契约则是正常的雇佣,该给多少银钱就给多少,其他的季家一概不管。

青壮年则签的都是十年的活契,一种是只付银钱,其他季家什么都不管。一种是在季家上工期间,季家什么都包,只是这么一来,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就很少了。

孩子则与以上两类人完全不同。季家负责养他们到成年,到时候他们无偿为季家干十年活,当然每个月基本的月例银子会给他们,身无分文可不行,时间久了会闹大矛盾的。

待十年满后,何去何从,由孩子们自行选择。愿意留下最好,季家从不亏待人。不愿意留下也行,强扭的瓜不甜,不用担心季宣和会报复他们,他不是这么小心眼的人。

这些契约是后来才拟定的,最开始,季家工坊也等于无偿照顾他们,后来人多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消耗,何况季家并不是家大业大,负担不起庞大的开销,订立契约不过是顺势而为。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得选择,要么不进季家工坊,只要进了就得签唯一的契约。

而老人和青壮年都是有选择的,多了没有,至少也是二选一。最早一批季家工坊人都是乞丐,他们遍尝生活的艰辛,毫不犹豫就选了依附季家,能保障他们正常生活的契约。后来人也是很明智的都如此选择,毕竟能进季家工坊的不是乞丐,就是流浪汉,无家无室的,一个人很难存活下来,和工坊众人生活在一起,不仅热闹,还很有安全感。

季家工坊青壮年不多,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编织手工艺品正合适他们。三年下来,工坊人员不少,第二进院落已住了大半,看起来倒是充满了人气。

白天众人都集中在几间有地暖的房屋内上工学习,晚上则各回各房,劳累一天,躺在暖暖的炕上,浑身舒泰,这日子跟以前简直不能比。

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过,谁都不想再回到从前,露宿街头,三餐不继。想想那时的生活,工坊众人不由打了个寒颤。

别看季家工坊不是老就是少,人多负担大,季家却没在这上面赔钱,反而是盈利的,并且盈余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收益已经快赶上季家两个铺子。

看过季家工坊,季宣和同邵云辰又查看了云记杂货铺和云记布庄。因货源都很普通,两家铺子收益自也不会有多好。季宣和对此并没什么不满,两家铺子定位就是如此,想赚出花来,本就不大可能。

不过,比起同档次的店铺来说,季家这两个铺子还是要高出一筹的。季宣和是西林县知县,带来的隐形好处并不是没有,店铺生意比别家红火一些很容易理解。

“宣和,铺子什么的都还好说,田庄我们再买一个吧。那两个小田庄已经不够季家众人吃喝,这两年要不是有西山庄子分到的粮食供应和杨家埠庄子运送过来的粮食,估计咱们家就得买粮食吃了。”邵云辰最关心的还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只有粮食充足,做起事来才不用有所顾忌。如今杨家埠粮食可能断供,他不得不为以后考虑。

“嗯,买个大一些的。家里银子不少,之前只是没想过要在这里安家,置办的田铺也就只够一家人吃喝。现在情况变了,再买一个田庄就非常有必要。”季宣和也甚是赞同。古代吗,没有粮食在手,就没有多少底气,估计一遇上灾年,就得忍饥挨饿。当然,季家有钱,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但粮食还是越多越好。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