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0 第30章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待季宣和夫夫吃完早饭,邱伯将他从周管事一行人中打听到的消息一一告知两人。

季府并没有什么变化,至少面上还是老样子,至于内里,周管事只不过是刚提拔上来的新管事,他知道的不多。

得到了想知道的消息,季宣和便不再过问。他暂时没心思管这些,接下来他还得去听甄老夫子讲课,一切等上完课再说。

今天上午两堂课,第一堂课讲,第二堂课学琴。甄老夫子依旧活力十足,他在学堂上侃侃而谈。季宣和课后不怎么碰书,上课时还是挺认真的。四书五经都是他以前没学过的,一切和什么都不会的蒙生没有什么区别,都需要从头学起。

季宣和也是迈过高考大桥的人,应试上自有独到之处。他将不明白的地方标注下来,当堂询问甄老夫子。季宣和不清楚其他先生如何教学,甄老夫子开的课上,他只讲半堂课,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琢磨。

这也是季宣和课后可以不再摸书的原因,需要背需要记的当堂就记住了,实在有些难的地方,他才会在下了学堂后再下下工夫。

一旦认真听讲,时间便一晃而过。用过可口的午膳,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惬意地窝在自个小窝里,继续讨论关于昨天季府送的份例比以往次一等的问题。

拟礼单之人出差错的可能性,在季宣和看来并不是很高,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很大可能就是季府或者说是季宣和母亲的私产收益不高,克扣公中来填补自己的口袋,他这一份也只是顺手而为。

月例银子都是固定的,目标太过明显,不好克扣,其他的衣衫之类能做的文章就多了,好坏差距悬殊。

只要季府没出事,其他的,季宣和并不关心。

从去年季宣和年满十岁开始,他和邵云辰的月银都涨了,季宣和每月八两,邵云辰每月五两。一年下来,两人光月银就能得156两。有来有回,从季府得的份例增多之后,季宣和夫夫回送的年礼也变多,不管季府中人能不能看得入眼,至少他们尽到了自己的心意。

“宣和,沈清齐山两人年纪大了,是不是得给他们配个媳妇?”邵云辰看着季家包括庄子铺子在内所有下人的花名册,皱着眉头思考如何配对的问题。

“先去问问他们的意思,若有那个意向,你就帮他们找一个,若没有,那就先搁着。”季宣和也知道沈清齐山两人都二十五六了,锦朝在这个年纪还未成亲的男子并不多。

沈清齐山之后,季家年纪最大的未成亲男女就属即墨,翻过年就十七岁,已经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

即墨领了这个差事,很快就办完事回来向主子们汇报结果。

“少主君,奴才问了,沈护院和齐护院期期艾艾磨蹭了好一会才说,他们俩愿意凑一块过日子。”即墨一进屋就带给季宣和夫夫这么一个重磅消息,两人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锦朝允许男男婚配,季宣和他自己也是娶了男的,但他从没想过这两人会混到一起。平时沈清齐山的举止一切正常,一点也看不出两人间有暧昧。难怪年纪这么大了,主子没发话,他们也不着急,原来都在这等着。

邵云辰醒过神来后,脸上带起了笑意。这下好办,既然有现成的,那就不用他费神了。

“邱成,去叫你爹你娘过来。即墨,去把沈清齐山找来。”说完,邵云辰披上外衣,去钱匣里拿了十两银子,来到外间等候。这事季宣和没有插手,他就待在处于内外间当中的隔间里。由于隔间门没关紧,他能听到外间隐隐约约的说话声。

沈清齐山能当上护院,两个人的身板都很壮实,沈清个头更加高壮,当问道谁娶谁嫁时,居然和段妈妈想的不一样,邵云辰也一样想反了。最终齐山娶,沈清落户在齐山的户籍上。

如今已是年根下,季家下人只要忙活年节就成,人手还算充足。邵云辰将五两银子递给邱伯,让他给两人置办聘礼嫁妆,另五两就给沈清当作压箱底的银子。

嫁人一方总是要吃亏一些,邵云辰只能在银钱上补贴一二,其他就看沈清自己了。

接下来的日子,忙完份内事之后,段妈妈就带着几个女孩子开始给沈清齐山两人置办衣裳鞋袜以及被套之类,棉被要等到年外再找匠人才能现弹。

家具之类都是现成的,只要重新上下色就成,其他缺的一些小物件就得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再进行置办。

这是季宅几年来第一桩喜事,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说沈清齐山两个当事人,就连季宣和夫夫以及甄老夫子都满面喜色。

爆竹声声辞旧岁,年三十就在人们的期盼中准时到来。

今年季宣和同邵云辰商量后,决定季家上下一起吃席,也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季宣和夫夫同甄老夫子三人一桌,剩余十二人分两桌,七个男人一桌,五个女人一桌。

为了这顿饭,绉氏段妈妈忙活了一整天,才整出像样的席面。季宣和那桌就不用说了,其他两桌菜肴也很是丰盛。除了邱伯之外,其他人可是难得吃到这样好的饭食,一个个都敞开了吃,特别是年纪小的那几个,吃得肚子都溜圆。

这里时兴守岁,季宣和夫夫同往年一样,只守到子时正,稍后吃了几个饺子做宵夜,便再抵不住睡意,沾床就倒。

大年初一,季宣和是被前院孩子闹腾的声音吵醒的,不然他还能再睡一会。隔了一个院子,中间还隔着门,声音竟然还能传进季宣和耳中,可见声音有多大。

季宣和起来时,旁边的被窝早就凉了,估摸着这会儿邵云辰正在前院招呼村里的孩子。

邱成听到声响,确定季宣和醒了,忙端了热水进屋伺候。

季宣和接过温热的棉帕子,拭了拭脸,紧接着是刷牙漱口。望着邱成端水而出的背影,季宣和莫名感叹,邱成也大了,再不是当初那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

这一天是季宅唯一开放前院的日子。满村的小孩子最快乐的就是这一天,只有这天上午他们才能拿到往常吃不到的零嘴。杨家埠几个地主家是所有孩子们最乐意光顾的,这几家的干果零食最好,接下来是村子里的富户,就算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孩子们也会意思意思走个过场,东西他们是不会拿的。对于地主家和富户,孩子们倒是拿的毫不手软。

在这一天,再是吝啬的人家,也得咬牙切齿,拿出价格不贵的花生瓜子来招待小家伙们。

季宣和用过早膳,来到前院堂屋时,孩子们还没有散去。他看到其中混着几个穿戴特别好的小孩,估计就是那几个地主家的孩子。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不管穷富,一样挨家挨户拜年拿果子。

准备干果糕点的事情都由邵云辰负责,季宣和拿起其中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有花生瓜子这些杨家埠各家最常准备的,也有糖果蜜饯糕点。

邵云辰打发走又一批孩子,坐在季宣和边上,看他对零嘴感兴趣,笑着开口道:“杨家埠是个大村,光孩子就有好几百个,每年咱们都要准备几百个油纸包。今年咱家准备了五种不同的方案,只是油纸包都是一样的,拿到哪种就看孩子们的运气。”

邵云辰随手拆开一包,很是乐呵:“看,我的运气比你好啊,拿到了价格最高的油纸包。”

季宣和拿过油纸包一看,确实,邵云辰的这一包有桂圆荔枝,还有其他一些,都是不常见的零食,虽说每种只有一个,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好物。

杨家埠只有三岁到十二岁的孩子才有这个福利,年纪不符合要求的都很自觉,不会去赖这么点子东西。不然有哪家熊孩子过界了,他们的家人可是会被其他村民鄙视的。

季家就季宣和最小,也只有他还在这个年龄范围内。可惜,季宣和是成年人心智,他从来没参与过这项活动。往年季家还有符合要求的孩子去吃回来,今年干脆就一个都没有了,感觉有些亏啊。

油纸包不大,东西也不多,可耐不住数量多啊。几百包东西,少说也得花个二三两银子。季家给的大方,孩子们都愿意上门,拿到好的,他们就会咋呼出声,拿到一般的,也会唉声叹气,叹完了立马又变得生龙活虎。

每年此时,必少不了甄老夫子。老小孩老小孩,这词安在甄老夫子身上很是贴切。看他和孩子们玩得开心,季宣和也不去打扰他。

趁着邵云辰一个不注意,季宣和将一颗剥好的干荔枝塞进他嘴里,吓了邵云辰一跳,见是季宣和,才不紧不慢地咀嚼着,甜甜的滋味从嘴里泛开,直暖到心里。

再不舍得,干荔枝就那么点,很快就被邵云辰吞入腹中。有道是礼尚往来,邵云辰也趁没人注意到,喂了颗果糖给季宣和。

谁想被甄老夫子看了个正着,揶揄道:“这都成亲多少年了,还像新婚夫夫那样如胶似漆,羞不羞啊,小心带坏孩子们。”

邵云辰再怎么沉稳,也挡不住为老不尊的先生拿这开玩笑,脸上瞬间染上红色。

季宣和可不是小孩子,哪能见自己的枕边人被先生如此欺负?忙进行还击:“甄夫子,您都多大了,还能同小孩子们玩到一块去,莫不是您还没长大?”

“臭小子,有你这么跟先生说话的吗?”甄老夫子听着自己最小的学生跟他胡闹,他也没生气,乐呵呵地坐到一边喝茶吃点心去了。

邵云辰听着季宣和同甄老夫子两人耍嘴皮子,过了好一会工夫,脸上的热度才消退下去。让他像刚才那样给季宣和喂食,他却是说什么都不敢了。再如何,也得等到只有他们两人的时候才能这么做。

接待完最后一批孩子,已是日上三竿。

季宅的大门只有今天是从早开到晚,其他时候都是大门紧闭,旁人想进季家见识一番都找不到机会。

大年初一,除了孩子会上门,剩下的只有小一辈给长辈亲戚拜年,非亲非故,无事不会轻易登门。

季家在杨家埠没有亲戚,佃户也不会在这一天拜访。招待好孩子们后,季宣和夫夫就彻底清闲下来。

本来开门炮是要季宣和放的,邵云辰知道他不在乎这些,天还没亮就起床,代替一家之主放了几个爆竹和一挂鞭炮。只有做完这些,孩子们才会进门。

邵云辰睡得晚,起得又早,吃过午饭消了消食,就爬上炕开始补眠。季宣和倒是睡饱了,他看着邵云辰睡得昏天暗地,困意不断涌上来,反正也是闲着没事,他干脆脱了衣衫,陪着邵云辰一起去会周公。

去年遭了灾,杨家埠村民日子过得有些紧巴,给孩子们备下的零嘴也没有往年好。孩子们眼睛利着呢,谁家有好东西,一忽儿就全都知道了。

有大方的,自然就有手紧的,就算富裕如地主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杨家埠两百多户人家,一家一家走下来,那也是个体力活。为了得到拜年礼物,孩子们费点力气那是心甘情愿。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家都如季家那样给孩子人手一个油纸包,不少家境一般般的,那真是手快有,手慢就无。毕竟杨家埠孩子太多了,就算准备的全是在过年期间算是最为廉价的瓜子花生,对这些农户来说,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秦老二家。

“孩子他爹,你看这是孩子拿的东家的拜年礼,都是好东西。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多少零嘴,这些就给孩子们留着吧。”秦老二家的把油纸包打开,让当家的看了一眼,又重新给包上。

“行,这些你看着办吧。”

秦老二分家没多久,东西自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去年年成很差,他家粮食都得算计着吃,孩子们哪里有零食吃?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今儿个大年初一,东家给的他就不管了。孩子们收到的其他拜年礼,还是要收起来的,往后还得招待亲戚。他家给村里的孩子们准备了几十斤花生瓜子,那也不是个小数目,只好拿自家孩子收的拜年礼填补上这个空缺。

对于杨家埠的多数孩子来说,拜年礼不过就是左手进右手出的事,他们只在中间过了过眼瘾。大多数孩子都很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不会死拽着拜年礼不放。

秦老二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小的正好在收拜年礼的年龄段内。

最小的二娃听了他娘的话,乐得差点没蹦起来:“娘,这个真的归我了?”

“嗯,这包是你拿到的就归你,另外一包是大丫的。二娃,大丫,你们记得要和大娃一起分着吃,别忘了啊。”秦老二家的反复叮嘱了几回才放两人离开,“东西自己收好,别拿出去,万一被人抢了,你们就该回家哭鼻子了。”

“唉,咱家还好,去年总算还有些收成,省着点,吃到今年秋收没问题。你看,咱村有几家自以为懂得多,不肯浪费粮种,现在可不就抓瞎了。”一年到头难得休息,忙完一天的事物后,秦老二家的便和当家男人说起了闲话。

秦老二话不多,过了半响才开口:“东家见识广,咱家以后跟着东家的步子走准没错。”

秦老二家的:“东家仁厚,去年替我们交了一半田税。咱村大地主没有,小地主倒是有好几个,和东家一样为佃户交田税的也就那么一两家,其他几个地主家可都是什么都不管的。咱家田地不多,佃的田地可不能出差错,失了这么好的东家,想再找就不容易了。一个萝卜一个坑,那几个为人不错的地主,田地可都佃出去了。”

……

下午没人打扰,邵云辰这一觉睡得很是踏实,直到半下午才完全清醒过来。季宣和本就不缺觉,睡了半个多时辰就再也睡不着。炕上躺着很是舒服,季宣和睁着眼睛却不想起来。他想起很久没了,看着边上邵云辰还在酣睡,便将心神沉入写手系统,开始查找自己喜欢的。

联邦文网上百家齐放,因着所处环境不同,热点也不同,季宣和却也能在上面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他在榜单上找了一篇排名还不错的点进去,滋滋有味地欣赏起来。好久没有,季宣和一口气将公众章节看了一半,还待再看,见邵云辰已经醒来,剩下的只能等以后有时间再说。

年节就在欢乐地气氛中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元宵节。

元宵节这一天是分水岭,过了元宵节,年味就彻底散了,这一天也是店铺开门营业的最晚时间。一般的铺子大年初十左右就开门做生意,有那么几家晚的,元宵节的生意也是必做的。

元宵节这一天人头攒动,季宣和不爱凑这个热闹。主子们都不动身,下人们也只好守在家里。今年季宣和来了兴致,这下好了,他这一动,季家大半人都跟着要去。

亏得季家有两架马车,装得下这么多人,不然还指不定有人得急成啥样。

元宵节这一天不宵禁,做生意看热闹的人比比皆是。

季家马车行到官道上没多久,就超过了好几拨人,可见城里人流量得多大。

季宣和他们到达康平县城时还不晚,他打算先到季宅休息一会,等到夜□□临再去看灯猜谜。

季宣和夫夫来康平县城季宅居住的时日不多,屋子得好好收拾一番才能住人。打扫清理没主子们什么事,季宣和同邵云辰坐在刚被擦洗过的椅子上,脚边燃着炭盆,手上捧着杯热茶,周围是忙碌的下人,两人自成一片天地。

夜色慢慢降临,季宣和拉着邵云辰准备出发。他们到时,街上人群已经摩肩接踵,季宣和紧紧拽着邵云辰的手,生怕被人挤散了。沈清齐山护在两人身边,人挤人的,不注意很容易出事。

季宣和怎么说也跟着甄老夫子学了好几年,普通灯谜还难不倒他。没过一会,他就赢了两个灯笼,一个是宫灯样式,一个就是现代最常见的大红灯笼。邵云辰挑了宫灯提着,季宣和就只能将就着拿了红灯笼。

既然是元宵节灯会,又怎能少了灯笼?提溜了一会灯笼,季宣和就将灯笼给了邱成。他果然不适合这种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没一会就失了兴趣。倒是邵云辰小心地呵护着手上的宫灯,生怕被别人给挤烂了。季宣和看了顿时心情飞扬起来。

元宵节除了欣赏各种花灯之外,还能看各种表演,有皮影戏、舞狮子等不少花样。那边更加热闹,人是里三层外三层。季宣和看着层层叠叠的人群,只能在外面干瞪眼。

齐山很有眼力劲,主子想看热闹,他眼神示意沈清,两人护着季宣和夫夫,愣是从人海里辟出一条道路。到了前排,季宣和呼出一口气,总算没那么拥挤了。

这里是元宵节最热闹的地方。台子上正有人在唱戏,咿咿呀呀的,季宣和听不清他们在唱什么,只觉得嗓音不错,唱功韵律皆可,其他的他就不懂了。听着周围人群大声喊好,想必这幕戏唱得挺不错。

由于听不懂,季宣和就开始东张西望,想看看有什么他感兴趣的。感觉身边很安静,季宣和才发现邵云辰看戏看得很认真。喜欢听戏?这里太闹腾了,以后多带他去戏堂子里看,那里环境好,坐着一边吃喝,一边听戏,倒也是好享受。

只是那样龙蛇混杂的地方,让邵云辰一个人去,季宣和不是很放心。邵云辰是出嫁男的身份,比普通男人更容易惹来是非,还是由他带着比较令人安心。

既然邵云辰喜欢,季宣和就没打扰他。反正元宵节到哪都是人潮拥堵,戏台最前排还空一些。只是看戏的话,这个位置就不太好,得老仰着头,看久了容易脖子酸。

看完一幕,邵云辰才将沉浸在戏中的思绪给拉回来。他有些不好意思,竟然一看就看了好久。

“走吧,这里环境不好,下回带你去戏堂子里看。”季宣和拉着邵云辰挤出拥堵的人群。

灯谜猜过了,戏也看了,季宣和有些饿,便找了家露天吃食铺子开始吃宵夜。

元宵节自然要吃上一回元宵,季家一行人每人点了一份元宵。季宣和只要了一小碗,统共就五个。甜腻的东西,他不怎么爱吃,吃五个意思意思正好。

邵云辰吩咐即墨去边上的摊子买了几碗饺子馄饨,他和季宣和的口味很像,两人都喜欢吃咸味的饭食。

看着放在眼前的大碗馄饨,季宣和推开刚吃完的元宵,面上不显,心里却乐滋滋的。

吃饱喝足,几人休息了一会,开始撤离。

元宵节上做小生意的摊贩很多,这一天的生意能顶上平时好几天,脑子稍微活络点的都会支上一个小摊,赚点针头线脑也好补贴家用。

大冷天的,季宣和身上居然还沁出了汗。闻着身上沾染的各种味道,连季宣和都有些受不了。亏得他没有洁癖,不然岂非得难受死?

两人都要洗澡,邵云辰让季宣和先洗。夫夫之间没什么好客气的,季宣和除去全身衣物,光溜溜地踏入澡桶中。

季宣和不习惯下人伺候洗澡,擦背都是由邵云辰接手。

锦朝有香皂、精油,却没有沐浴露,邵云辰给季宣和背部打上香皂,搓起泡再上下左右仔细搓揉。这样的一套动作,邵云辰做来那是轻车熟路,早就已经习惯成自然。做完这些,剩下的就不用他管了,季宣和会自己动手。

时辰有些晚了,两人没打算洗头发。

季宣和快速洗完澡,换上干净温热的衣衫,坐在炕边等候。轮到邵云辰时,方才的一切又来了一遍,只不过这回换成季宣和帮邵云辰擦背。

当一切重归宁静,已是子夜时分。两人窝在同一个被窝里,手搭在彼此的腰间,仿佛互相拥有了对方。室内一片静谧祥和。

翌日等两人起来时,邱伯他们已经分头行动,去定制沈清齐山两人的成亲用品。这些事不用季宣和夫夫操心,两人决定去看看铺子。

季家两个铺子都在正月初十那天开门营业,今天是正月十六,客流量都还不错。特别是杂货铺,上门买东西的人很多。一个冬天过去了,元宵节走亲访友顺便出来采买的着实不少。

云记布庄那也围了不少人,趁着手头还有点闲钱,花上一些也无妨。再晚一些,钱搁手里久了,恐怕就舍不得花了。

云记布庄经营的是中低档次的布料,多以棉布麻布为主,一尺价格从几文到几十文不等。越便宜的布销量越大,也因为便宜,卖出一大堆也赚不了几个钱。

邵云辰没有嫌弃低价布利润薄,他家布在康平县城很是寻常,自是能赚一点是一点。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