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9 第29章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宁庄就在季宅后面,邱伯没走几步就到了庄子。如今地里活少,三家庄户都在庄子内忙活,看着倒是挺热闹。

“爹,邱管事来了,您快去迎迎。”张庄头儿子眼睛雪亮,邱伯还没进门他就看到了。

张庄头忙放下手中的旱烟:“邱管事,这个时候来是?”

“明天要送一批土豆红薯进城,我先来看看,你让人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就得走。”邱伯没有废话,直接说明来意。

今年收的都是土豆红薯,邵云辰不打算存进自家地窖,等交了田税之后,就让庄户们将剩余的土豆红薯都收进庄子内的地窖。粮仓只是过度,真正存粮的都是各种地窖。不说季家,整个杨家埠都是如此情况。

这也就是北方干燥,南方挖地窖的很少。那边雨水充沛,一个不慎粮食就容易发霉,还不如搁在屋内来得便捷。

这一次邵云辰要求的数量只宁庄就够了,邱伯就没再去安庄。他让张庄头给李庄头带话,等交完田税就将土豆红薯存进地窖,哪天要用了再搬。

季宣和拿着写有邱伯打听出来的各种铺子行情的本子,一条一条看着。他手里只有一半铺子,另一半铺子邱伯还在探听之中。

就季宣和手头的银子,成本太高的他买不起,他主要看的也就是眼前这一半铺子,其他铺子都比较高档,连房带货本季家很难吃下,他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成。

邱伯能打听到具体收益的只有和他相熟的一些铺子,其他大部分铺子都只探听了个大概。饶是如此,邱伯花费的心力也着实不少。让季宣和自己来,估计他连门道都摸不清。为此,邵云辰赏了一些织有暗纹的细棉布给段妈妈。

段妈妈是个识货的,她知道这样做工的棉布比普通的绸缎还要昂贵,只给邱成邱霜一人做了一件外衫,其他都当作压箱底的好料子存放起来。为此段妈妈还遭了邱伯的埋怨,怎么他这个大功臣没有,儿女反倒是一人一身?

段妈妈不为所动。邱伯作为季家大管事,面子工程自然要做好,他的待遇可是季家下人中最好的,绸缎衫都有好几件,哪还能少了他衣服穿?

看着五花八门的铺子种类,季宣和好悬没看花眼。粮铺首先被排除,他家在康平县城没有后盾,遇上灾荒年就容易遭人惦记,他可不想季家被人盯上。珠宝首饰他没那个本钱,也没有货源,排除。……将一些显而易见季家或无能为力或可能带累自家的铺子都去掉,剩下他有能力经营的仍然为数众多。

筹备铺子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的,季宣和没有急于下决定。他还在考虑是不是开个工坊会更加划算?

杨家埠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怎么就没人打海产品的主意?季宣和很是不解。不说远的,杨家埠距离京城还不到三百里,快了一天多就能到,再龟速六天怎么也能走个来回,将海鲜运往京城利润可不低。

就这个问题季宣和问了邱伯。

“少爷,上次老太爷过寿,我们带的海鲜干货能在云州府城顺利卖出,那是因为量不大,又是一次性生意,不会和当地的商户形成竞争,不然哪能那么容易?商户们会联合起来抵制。要长期做生意,零卖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将货物批发给他们。这样一来,利润并不是很高,做这种生意的商人就少了。来康平县城进海产的商人倒是不少,他们从这里贩货回去,再回当地贩卖,二舅老爷出外行商也是这个道理。”

邱伯将自己所知道的又过了一遍,接着说道:“出自京城和云州府城这样繁华城市的商人来一趟康平县城,做的是两头生意。他们带一些时新的玩意过来销给本地商户,再采买便宜的海鲜产品运回城里,赚头不小。我们这样来自小小县城,借着地利之便,捎些海产进京这想法不错,但想要再捎回低价时新物事可就难咯,没有门路连卖家都找不到。不过少爷若想做这门生意倒是没问题,咱们可以让二舅老爷帮着牵线搭桥,货源是能找到的。”

季宣和听了邱伯的阐述,一想也是,杨家埠村民多是没什么见识的百姓,又没什么门路,很多人估计连康平县城都没有出过,要想他们有那个魄力跑到几百里外去做生意,真有些为难他们。

起了这个念头,季宣和就开始盘算事情的可行性。杨家埠是渔村,会制作海鲜干货的人很多,季宣和也没打算弄什么独门秘方,只要质量过关,味道不差,就算是大众口味,这生意也做得。

既然不是独家配方,那竞争力就不是很强,销路就得好好筹谋一番。京城有二舅,云州府城有季府,二选一,季宣和想都没想就选择了京城。要知道季府有他娘在,他最好不要出现在她视线之内,免得徒生波折。

季宣和心中有了打算,开铺子他也没完全放弃。若海产品工坊真能开起来,那么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开个配套的海产品铺子。至于是将铺子开在康平县城赚点微薄的利润,还是将铺子开到京城,他还没想好。这方面还是二舅有经验,等常管事回去时顺便捎封信给二舅,问问他的看法再做决定不迟。

这些天常管事也是尽心尽力,一等季宣和夫夫有空,便开始向他们灌输各种实用知识。季家没有多少值钱的物品,等常管事说完理论,只要两人上午没课,便带着他们进康平县城,逛各种高档次店铺,一边看,一边给他们介绍,短时间内季宣和夫夫满脑子充斥的都是这些物品知识。

时间飞逝,一转眼就到了常管事卸任的时候。常管事与季宣和夫夫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他临走前,邵云辰让邱伯准备了一份礼,和季宣和一起亲自送他到大门口,直到看不到人影才回屋。

常管事只身骑马,没有拖累,行程很快,不到两天就到了京城。

一见到自家爷,常管事很是乖觉地拿出季宣和夫夫送给他的礼物,等文卓成过目后他才能安心收下。

“你那是什么小眼神?既然是宣和给的,你就收下吧,放心,我不会和你抢。”文卓成看着自己得力的管事一副小媳妇样,就眼皮直跳。有了好东西,大外甥肯定第一个送他,他哪会这么没皮没脸和一个管事争抢?

常管事正了正脸色,心内却不以为然,真有自家爷看中的,不用抢他也得双手奉上不是?

文卓成没再说话,撕开信笺,认真看起大外甥的来信。看完后,他将信重新装回信封,食指扣着桌子,冥思一会后,开始提笔回信。一时间,书房变得非常安静。小厮都被打发走了,磨墨的活只能由常管事顶上。

有了决议,信很快就写完。文卓成用火漆封好信口,让人送到京郊庄子上,那里有可靠之人文思专门负责给季宣和送信。

这次天公不作美,文思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雪。好在文思有准备,头上戴的皮帽往下翻,脖子和耳朵就都能盖住,脸上围上围巾,再披上厚披风,风雪就被阻挡在外。只要路上不积雪,就不会影响到他的行程。

这场雪一点都没耽搁文思赶路,他一到季宅,就敲响大门,李仓将他引到堂屋。邱伯接过信,让人热茶热水好生招待着,自己则去后院向季宣和禀报。

二舅的回信和季宣和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步调得调整一下。他打算先开设海产品加工作坊,康平县城的海产铺子也要同步跟上,京城的铺子则要缓一缓,银钱有些吃紧,得等一切步入正轨之后再进行下一步。

文思休息一天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回信回京复命。

已经入冬了,渔民出海频率降低,这个时候不是开设作坊的最佳时机。季宣和耐心十足,不会有了想法就着急忙慌的想要立马实施,也不会因着心里搁着事就夜不能寐。

冬季是万物养生的好时候,杨家埠冷清了不少,人们大都不爱在冷风里闲逛,窝在温暖的炕上是他们一年难得的享受。

季宣和本就不是跳脱的性子,宅在家里他没有一点不适。邵云辰性子也沉稳,又比季宣和大几岁,也非常适应这种和大姑娘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

雪依然在下,院子里积了薄薄一层。白天烧地龙,晚上烧炕,作为主子的季宣和夫夫从来不担心会被冻着。

杨家埠不算很北,晚上最低温度却也能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比京城要冷一些。临海渔村享受了靠海带来的好处,自然也得承受其弊端。夏天可能遭受台风,冬季带着寒意的海风四处呼啸。村民出门走一趟都得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然海风很容易吹裂皮肤。

季宣和跟着甄老夫子念书已经有好几年,就算不是很上心,该会的他也都已经会了。有时想想,季宣和都觉得他当初会以码字为生还真挺神奇的。

季宣和从小到大擅长的都是理工科,文科他根本不感兴趣。不过他爱,大学还未毕业时他就尝试着写,写着写着也算是写出了点名堂,至少写文赚的钱除去日常开销,还能有不少富余。

后来毕业了,季宣和顺势当起全职作者。每天写完当天的份,其余时间多数都花在茫茫海中。还没等他潇洒几年,末世突然降临,他的时间几乎为零。也正因为这样,季宣和才能这么快就适应锦朝如此慢节奏的生活,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一旦生活不稳定,的爱好首先就被放弃。

季宣和刚到锦朝时,空闲的时间一大把,迫于身体不中用,只能看些游记,听邵云辰讲故事八卦消息解闷。现在他身体好了,却苦于没时间。上午要跟甄老夫子上课,下午是有时间,但他不能老走神吧,那样也忒没劲。为了不引起邵云辰的注意,他就索性舍了,专心享受起如今称得上平静祥和的生活。

季宅如今总共十五人,除去甄老夫子和他自带的书童甄书,再刨除季宣和夫夫,共计下人十一人。按说只服侍两个主子,这些人手尽够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邱伯时常需要去县城巡视铺子,还负责采买。段妈妈负责缝制季宣和夫夫和甄老夫子的衣裳鞋袜,偶尔下下厨。邱成即墨身为贴身小厮,上午跟着主子们旁听,其他时候也需要两人随侍在侧,没事时还要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邱霜和竹意作为季宣和夫夫的贴身丫鬟,包揽了季家其余人的针线活。绉氏负责一大家子的灶上活计,她的女儿莲悠给她打下手,丈夫李仓干些粗活,闲了就在门房听候。沈清齐山是护院,每天训练不能间断,还要负责照料马匹。

这么算下来,尽然没有一人能够闲着,不少时候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季家就五个女人,其中三个还都是未成年,洗衣这活太过繁重,邵云辰看了几回,就将单身男仆的中衣外衫包给了佃户秦老二家的,这事由段妈妈管着。

季宣和夫夫连同甄老夫子三人的衣衫主要由莲悠清洗,绉氏闲了也会搭把手。

因着人手不是很足,下人的职责就没有那么明确。要真像季府那样分为厨房、针线房、浆洗房……,季家不知道需要多少下人才能各行其职。

季宣和看着自家的状况,再想着红楼梦里富贵人家一大家子几百个下人伺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锦朝要想过得舒适,一个主子最少也得配五六个下人。一个主子只有一个下人的,那这下人的差事就很繁重,估计从早到晚,都甭想有清闲的时候。

季家下人看似权责不甚明确,倒也乱中有序。

季宅被季宣和夫夫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事多由邵云辰处理,季宣和偶尔发表下自己的见解,两人有商有量,颇为相得益彰。

季宣和同邵云辰都是男人,两人中必有一人需要掌管家事,邵云辰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职责。锦朝男子出嫁的并不少见,由男子掌管家宅,锦朝百姓已经司空见惯,并不会有人非议。

锦朝男女比例失调,男性约占总人口的六成,女性生育率却很高,这也是为什么锦朝人口不减反增的缘故。

尽管不少男子会嫁人,婚前教育与待嫁女仍有所区别。能呼奴使婢的富家子弟也就罢了,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会掌家理事已经足够,琴棋书画厨艺女红不过是消遣,会了能为自己增色不少,不会也不会有人苛求。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出嫁男最重要的是帮忙干活,能承担起小半养家重任的更佳,会不会洗衣做饭那都是其次。

一般父母俱在就分家的情况不多,一大家子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有的是姑娘媳妇帮着做饭洗衣,出嫁男本就在这上面没有优势,犯不着还要在劣势项上同女性争个高低。

长辈们心里明白着,出嫁男能顶多半个壮劳力,个别一些比当家男人还要强壮能干,他们哪会放着长处不用,尽盯着出嫁男的家务不放?

杨家埠算是周围村子中最为富裕的,村子里娶男子的比例比其他村子要小。越是穷的村子,越是需要壮劳力支撑门户,娶男子的现象也就越多。对于贫穷的人家来说,娶男子的花费比娶女子的费用更高,毕竟满足这些要求的男子足以顶门立户,若不是太穷,谁家舍得让自己优秀的儿子外嫁?当然本就喜欢同性的男子不在此内。

果腹都有难度的百姓中,长子娶男子的现象比较普遍,然后底下弟弟娶个姑娘,待几年后从中挑上一两个侄子过继,这日子就能过了。

季宣和的生活虽不至于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却也过得养尊处优。若不是他有着成年人的心智,这样安逸的生活真能将他养废了。怪不得多数家族富贵个几代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些绵延几百年不倒的世家,必然极重规矩。家族大到一定程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在穿越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羽绒衣羽绒被都已经出现。羽绒一个处理不好,会有很难闻的味道,羽绒制品也不好清洗,还容易漏毛。因着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羽绒制品又贵,锦朝百姓们盖的多数都是棉被。店铺里卖的羽绒被价格昂贵,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消费的。

羽绒被还好,看着挺美观,颇受富贵人家的青睐。羽绒服则不然,直筒样式并不受人欢迎。羽绒服更多出现在寻常百姓家,自家积攒个几年,就能给老人小孩做上一两件。他们不在乎样式,也不在乎味道好闻与否,漏毛就更加无视了,要的就是保暖的性能。

邵云辰嫁妆不多,除了一些笨重的家具,就被子最多,棉被羽绒被都有好几床。现在季宣和盖的就是一床蚕丝羽绒被,被面上绣了大朵大朵的连茎带叶的荷花,振翅欲飞的蜻蜓,看着颇为漂亮。

季宣和靠在床头,手上拈着一枚白子,好整以暇地看着坐在对面的邵云辰冥思接下来该如何落子。冬日天黑得早,季宣和他们不用早起,晚上便有大把的时间。这日季宣和没有早早上床去和写手系统联络感情,趁着难得的闲暇,决定与邵云辰在棋盘上厮杀一番。

下围棋是个脑力活,季宣和却是将它当作休闲玩乐。他的棋力不如邵云辰,却胜在一个‘快’字,随心所欲,想到哪下到哪。都这样了,季宣和自是不会在乎输赢。两人一个下的随意,一个认真对待,居然没人因看不惯对方而跳脚,看着反而异常和谐。

今夜接近月中,月亮偏圆,冰冷的月光洒进窗内,没有一点温度。窗外覆着薄薄一层雪,反射的月光照亮了小半个夜空。如此夜晚,走夜路的人有福了,不用担心摔了碰了。

‘啪’一声脆响,将季宣和跑远的思路给拉了回来。季宣和看了看棋盘,棋局已到中盘,局势有些紧张,趋于白热化。他难得纵观起全盘,发现邵云辰这一子下得极为精妙,难为他想了这么久,心思确实没白费。

又下了几个回合,季宣和丢下手中的棋子,主动认输:“又输了,想赢你一盘可真费劲。”

“那是你不用心,你动真格的话,我想赢你也没那么容易。”邵云辰对两人的棋力非常了解,只要季宣和收起娱乐的心态,十盘他也得输上个三四盘。

“那样太费脑子,白天学习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就已经够累了,晚上不正该让脑子清闲下来?”看着时辰不早,季宣和边说边收拾棋子。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我已经习惯了,一碰棋思维就自动高速运转。”放下棋子后,邵云辰舒展开身体,随即加入收拾棋局的行列。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后,房间内重又复归平静。

长夜慢慢,正是好眠的时候。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很快又到了年根下。

“宣和,今年府里怎么还不来送月例?再晚些就来不及了,我们要不要先送年礼给季府邵府?”邵云辰看着村里年味越来越浓,想着再等下去,恐怕要耽搁送年礼的时间。

“再等等,这么些年都按时送到,今年应当是晚了一些,不大可能被遗忘在脑后,不然前面做的岂不是白费了?”季宣和也不是百分百确定,他只是按照惯性思维猜测他娘的动静。

季府祖先出过能人,为子孙争取到了一个实爵和虚爵。传承到季老太爷这一辈,实爵品级已经降到正五品。季大老爷也就是季宣和他父亲能承继到的只是个从五品爵位,再传四代等爵位降到从七品之后爵位就该没了。

锦朝爵位设置和季宣和所知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不同,这里封爵最高的是超品,接着是正一品、从一品……一直到最末等的从七品而断,总计十五个品级。前三品称为国公,分别为一等到三等国公,正二品到正三品称为侯府,从三品到从四品称为伯府,之后没有相应的称呼,一律以爵位品级相称。

看着似乎能传承很多代,其实不然。不是每个爵位一获封就是最高级的超品,更多的是伯府以下,传不了几代就没了。与锦朝官员数量相比,拥有爵位的人数实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季家得的实爵和虚爵品级不同,实爵到了季老太爷这还是正五品,虚爵就是正七品。如今季宣和继承的是最末等的从七品虚爵。

季老太爷赋闲在家,季大老爷则在外为官。季府明面上是大夫人当家,实则暗里老夫人还抓着一部分至关重要的权利不放。

只要季老太爷还在,季宣和该得的月例和其他份额,如何拖也不会拖到明年。

正如季宣和所料,季府送份例的仆从过了腊月二十才姗姗来迟。这回来的不是孟管事,听新来的周管事所说,孟管事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时间走一趟杨家埠。

这位周管事是新提上来的,还处于对主子派给他的任何差事都兢兢业业对待的时段,即使面对的是眼前这两位好几年前就被分家出门的二少爷二少主君,他也很是恭敬。

年根下,官道上积雪被清理干净,路面却有些湿滑,马车行进不快。周管事到季宅时,已经是黄昏时分。邱伯核对好物品后,便安排周管事一行人在前院住下。

一朝皇帝一朝臣,带队的是周管事,底下随行之人也换了,全都是新面孔,季宣和一个人都不认识。

“宣和,今年的份例不如往年,银子数目照常,其他不少物品都降了一个档次。”邵云辰拿着礼单阅看,一一核实送到的货物。

“我看看。”季宣和接过礼单,又找出去年的礼单,一对比,发现字迹相同,应当是同一人所写。既然礼单没问题,而送到的物品和礼单所写相吻合,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一切都正常,季府就只送了这些,要么拟礼单的人参与其中,以次充好。

从周管事身上看不出什么,季宣和陷入沉思。他同那些被家族放弃的子弟不同,只要他愿意,他能随时登季府的门,想见季老太爷也不难。拟礼单的是同一人,之前都好好的,他犯不着为这点东西得罪季宣和,最大可能就是大夫人给的东西就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季府有困难?今年各地都遭了灾,季府产业损失一部分是必然的,但也不至于如此。还是说他母亲看他不顺眼,府中今年收益减少,就将他和邵云辰的份例给降了一等?

有了疑问,家里又正好有知晓季府状况的周管事等人,季宣和让邱伯去套套话,旁敲侧击,看看季府是否还安生。

翌日一早,将送给季府邵府的年礼装车,邱伯在一边作陪,直到送周管事他们到村口才疾步返回。

前院堂屋,火盆烧得很旺,炭火偶尔爆开,映得四周都染上了火红色。今天季宣和同邵云辰直接在这里用早膳。两人起的较晚,这个时候邱伯他们早就进过膳食。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