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44章 四路行营

书名: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字数:5.2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1

楚国和徐国的交手,并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虽然趁着梁郡大胜,陆渊让青玄子杀进了东平郡,拿下了不少府县。

但徐国终究底蕴深厚,在经历了惨败后,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在东平郡这个精心营造的堡垒中,顽强的阻击着青玄子的大军。

最终,等到下雪入冬了,楚军也只拿下了东平郡三府之地而已。

未能克尽全功。

如今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徐国在国内调兵遣将,大肆征兵。

在梁郡丢失的那百万大军,已然全都补了回来。

整个东平郡内,现在已经有百万徐军列阵以待,等着楚军到来了。

作为九州之中,少数几个没被楚国打断脊梁的老牌霸国,这么一个强大对手,陆渊当然是很重视的。

不击败对方,将徐国赶出东平、乐安、青平三郡,楚国就统一不了青州。

因此,对于这个对手,他准备亲自来上。

“希望徐国,能让我尽兴些,别这么快就输了。”

大梁城外的祭台上,向上天宣告了徐国罪行后,陆渊正式宣布开始第三次北伐。

此时眸光望着北方,他眼神带着些兴奋。

作为一个沙场宿将,对于这一统大业上,最后仅剩的几个强敌,自然是有极大兴趣的。

因为陆渊知道,随着自己在统一大业上,一步步前进,今后面对的敌人将越来越少。

等楚国统一了,更是一个敌人都没了。

那时就是长久的和平与盛世,再难碰到几个敌人了。

如今每打一仗,就少一仗。

仅剩那么几个机会,自然让他倍感珍惜,看重无比。

……

东平郡,西昌城。

一月后,陆渊率着中路大军,抵达此城下。

“陛下,您看。

现在整个东平郡的徐军,有一半人都屯驻在这西昌郡城之中,还有十位先天宗师坐镇。

如今我大楚天兵北上,这些徐军深沟高垒,坚守不出,难以奈何啊。”

说话的,乃是此次大军先锋吕国英。

此人原本乃西凉国大将,骁勇善战,摧锋破敌,为雍西之最。

当初楚国和西凉国在河陇交兵,与西凉军大战,就没少吃过这吕国英的亏。

后来西凉国被拖垮,举国归降,这位原本的大敌,也顺势投靠楚国,成了楚军营中的一员大将。

这是北伐,陆渊便让吕国英作为先锋之一,率先杀入东平郡,提前为大军铺路。

“又是一座雄城啊!”

陆渊仔细打量着西昌城,只见城高十丈,周回三十余里,城外全都是沟壑鹿角,连营一片,比之大梁,也只差一筹了。

徐人在这里经营两年,果非荒废,所建甚多啊。

“若是按以往战术,想拿下此城,没有百万伤亡,怕是难有战果。”

陆渊估算了一下形势,不由摇头。

此次中路行营,虽有一百五十万战兵,二百二十万俘虏,近四百万的兵力,可谓雄厚至极。

但中路行营的目标,也颇大。

东平、乐安、青平三郡,都是攻取目标。

若是打一个西昌城,就要死伤百万人。

那后面的东平郡其他雄城,还有乐安、青平二郡,又要如何打?

总不能把这三百七十万人,全都给填进去吧!

如果说打的是大梁,这种有重大意义的大城,那么陆渊为了拿下,倒也确实能不惜死伤。

可这西昌城,不过一郡府而已。

打一郡府,就死百万人,着实不值。

要是打徐国的南都乐陵,那还差不多。

“除了西昌城外,东平郡其它徐军,情况如何?”

陆渊回过头来,问向旁边主管情报的一人。

东郡有百万徐军,如今五十万人聚集在了西昌城,剩下还有一半人,不知分布何处。

“回陛下。”

此人行了一礼,然后答道:“除了西昌城外,徐军在东平郡之地,还分设了两座据点。

一座寿张城,处在东平郡之南,屯有三十万徐军,城中有五位先天宗师。

另一座为无盐城,处在西昌城之东,算是后方。徐军在这里屯住了二十万人,还有三位先天。”

陆渊打开地图,看了看,不由皱眉:“徐军这是将无盐城,当做第二道防线了啊。”

东平郡的形状,大概像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或者说是倒梯形。

去年楚军北上,夺走了东平郡的西部三府。

所以东平郡的西部,已经处于楚军控制之中。

西昌城处在东平郡中部,徐军以此辐射,能够屏蔽中部区域数府之地。

寿张城,则处在西昌城之南,约四百里的区域,临近梁郡和东平郡的交界,算是南部重镇了。

徐军控制此城,能屏蔽西昌城之南,同时阻断梁郡从东平郡西南,向乐安郡前进的道路。

若有楚军想从此路经过,那么城中的三十万徐军,便随时可以出来威胁大军后路,位置极其险要。

可以说,这两城互相呼应,就封死了梁郡方向,楚军前往乐安郡的路。

把东平郡作为乐安郡西部屏障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至于最后一个无盐城,则处在西昌、寿张二城之后,位于东平、乐安二郡的边界,并不直接和楚军的辐射范围接壤。

徐军在这里设置一座重镇,显然是打定了主意,准备将此城作为西昌、寿张二城后,用来接替的第二道防线了。

不管前线任意一城沦陷,楚军若想长驱直入,杀进乐安,都要面对挡在前方的无盐城。

有着此城在,便能多一个缓冲区域。

给后方的徐国,重新组建大军,继续抵抗的时间和余力。

坚壁清野,层层阻击,这便是徐国面对楚国北伐,所执行的战略了。

他们知道,在正面战场上,自己打不过楚军。

所以干脆就不打了,直接死守,打算拖延时间,用一座座坚城,来消耗楚军的兵力和钱粮。

这是纯粹的国力比拼,就看谁能坚持最久了。

“禀陛下,徐军确实是这个打算。”

专门负责国外情报的皇城外司指挥使郭益寿,这个时候也补充道:“据臣探知,除了东平郡的百万大军外,徐军在乐安郡,也聚集了五十万兵马。

其中有三十万人,六位先天,驻守在其南都乐陵。

另有二十万人,两员先天,则屯驻在乐安郡西南重镇蛇丘城。

蛇丘城距离无盐城,仅有三百里距离,其一南一北,共同控扼了乐安郡西部和西南部四府之地。

如果前方的西昌、寿张二城失守,那蛇丘城和无盐城,就是作为接替的第二道防线。

而乐陵城的三十万大军,则是作为后备,随时准备支援前线两城。”

陆渊闻言,微微颔首。

徐军的布置,果然不出他所料,真将自己控制的青州之地,给打造成了铜墙铁壁。

尤其是在吸取了梁国被迅速灭亡的教训后,更是没有随意分兵,使自己不多的兵力分薄。

而是将有限的兵马,聚集在几个据点之中,使得每一座大城,都有足够兵力防守。

这让楚军想要拿下以上四城中的任意一城,都变得艰难无比。

‘徐国人这是学到了啊……’

陆渊心中暗自感慨,却也感觉棘手。

战争无疑是最让人成熟的。

这两年不仅是楚国在迅速成长,其它各国在吃到亏后,也很快汲取了教训,变得越加难对付起来。

此时打一个徐国,尽让他感觉比打一个梁国,还要难以对付。

这无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要知道,梁国可是中州霸主,原先几乎占据了一整个青州的。

而徐国虽然也号称控制了徐州,但现在的徐州,在寒潮侵蚀下,加起来也只剩下不到四郡之地。

这么一个州,和梁国的青州相比,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徐国这两年,成长的也是极快。”

旁边郭益寿感慨道:“徐人趁着我军北伐梁国的机会,这两年接连夺取了东平、乐安、青平三郡,获得了其上千万梁人。

然后又借着北部青州移民南下,大片领地空了出来的机会,招募了大量残余在徐州的蛮夷之民,又得了数百万人,近十位蛮夷先天。

根据安插在徐国境内奸细的回报,粗略估算,如今徐国之民,加起来约有四千万人了。

此等国力,已胜过了往昔魏国。

放在当今天下,更是仅次于我大楚,可称为天下第二霸国了。”

众人闻言,也是赞同,都有些感慨徐国之运道。

楚国两次北伐,虽然夺取了大量利益。可徐国跟在后头,所获也不少。

根本没费多大力气,就夺了三郡之地,招募了千余万梁人、蛮夷之民,使得国力近乎翻了一倍。

到了现在,以其四千万之人口,常备状态下,足可长期维持三百万大军。

全力以赴之下,五六百万兵马,也不在话下。

尤其是徐国疆域,比起梁国,可是小了许多。

处于楚军打击范围的青州,更是仅有三郡之地,这使得对方,如果想要的话,甚至可以使得三郡区域,都布置到百万兵马来。

只这一点,就比原本庞大臃肿,外强中干的梁国,强了不知多少去。

也难怪陆渊了解了徐国详细后,会深感棘手,引以大敌,要亲自领兵来征讨了。

这么一个敌人,确实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除了东平、乐安二郡外,我听说徐国在青平郡,还驻留了八十万兵马和五位先天?”

陆渊心中细思了一阵后,问道。

郭益寿点头:“确实如此。徐国从梁国手中接手青平郡后,就肩负起了屏蔽唐国的重任。

面对唐国那个见谁咬谁的疯狗,徐国也不敢大意,所以不得不在青平郡保持重兵,以此警戒。

不过今年唐国被郑晋许三国找麻烦,现在四国在豫州打的火热,已经没精力去管青州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东平郡和乐安郡的战事吃紧的话,那么徐国便有可能从青平郡抽调兵马,调来两郡支援。

如果只是维持青平郡,最基本的防御要求的话,只需四十万人驻守,就足够了。

所以青平郡中,徐军应该可以抽掉出四十万大军,还有两三位先天出来,这也是一个不得忽视的威胁。”

陆渊听罢,眉头皱得更深了,继续问道:“那他在后方的徐州本土呢?”

郭益寿道:“在徐州本土,徐国还有四郡之地,千余万之民。又因徐州和旁边的唐国荆州、赵国冀州接壤,因此也需重兵驻扎。

故而在徐州本土上,还有七十万徐军留守,大约五位先天坐镇。

论起实力来,也是不差的。”

西昌城,五十万兵马,十位先天。

寿张城,三十万兵马,五位先天。

无盐城,二十万兵马,三位先天。

蛇丘城,二十万兵马,两位先天。

乐陵城,三十万兵马,六位先天。

青平郡,八十万兵马,五位先天。

徐州本土,七十万兵马,五位先天。

陆渊在心里面盘算着徐国家底:‘这几个地方兵力,全都加起来,就是三百万兵马,三十六位先天宗师了。

这徐国家底,果然肥了起来。

我这中路行营,除了靠着分身,在先天顶层战力上有点优势外,其它地方都比不上徐国啊。’

算明白了这些账后,陆渊心中已经有了明悟,那就是徐国不可强取。

就以对方那三百万的常备兵马,真要自己一座城一座城的强攻过去,那真是再多人,也不够死的啊。

自己要真这样做了,那才是中了徐国的计,落到了对方圈套中。

徐国估计就是想这样,跟楚国耗下去,一点点的将楚国拖垮。

毕竟,对方占据着防守优势,有着坚城依托,足可和楚军形成一比二,乃至一比三的伤亡比。

也就是死一个徐军,就要搭上两三个楚军的命。

想耗干净对方三百万人,楚国就要先死个七八百万人。

可以徐国底蕴,对方死了三百万人,还能再拉出三百万人来?

那时,楚国还要继续,再搭上七八百万人来吗?

为了一个徐国,死上一千五六百万人,几乎一个霸国的人口了,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陆渊虽然可以支付,但并不认为值得。

‘所以在这面战场上强攻,是不行了,得从其它方面想想办法。’

他心里计较着,然后问道:“南路行营那边,现在战况怎么样了?”

郭益寿回道:“回陛下,黄玄真人率领的南路行营,此时已经兵分两路。其中黄玄真人率领主力,带着那位梁国林秋皇帝的梁军,北上东莱郡,此时已经为了咸安城。

另外,黄云真人率领偏军,杀进了胶东郡。

在胶东郡归降林秋皇帝的五十万梁军,三位先天帮助下,已经赶跑了该郡内支持咸安皇帝的梁军,控制了整个胶东郡。

现在黄云真人已经留了一部兵马,坐镇胶东郡,自己则率着大军,正准备赶往咸安城,汇合黄玄真人的主力了。

而胶西郡那边的燕云庆,在手下大部兵马失控后,在开春后,也尝试着想要收回来,率着兵马,前去攻打那些叛军。

但没打多久,就收到了咸安城的求援信。

现在燕云庆,不得不放下胶西郡,带着他那二十万人,回援咸安了。

所以现在的胶西郡境内,已经处在亲近我大楚的三十万梁军,两位先天。还有一部分处在中立的二十万梁军,一位先天控制之中,算是无主之地。”

郭益寿将现在的梁国局势,整理汇报出来。

陆渊听完,立刻用神念沟通自己那几个分身,交汇信息后,确认没多大差误,不由微微点头。

相比于自己这边的硬骨头,先前已经被拆解分化的梁国,无疑就是个软柿子。

此时楚军稍稍用力,便支离破碎,不堪一击。

照这情形,可能过个两三月,就能灭了这个昔日的天下第一霸主了。

“传令,中路行营大军分出五十万偏军,七位先天大将,以青阳子真人为帅,领兵马经山阳郡,杀入胶西郡。

统合当地倾向于我军的三十万梁军,逼降另外中立的二十万梁军。

等拿下整个胶西郡后,就地以偏军五十万楚军,五十万梁军,十员楚国、梁国先天大将为主干,组建乐安行营,青阳子为行营总管。

乐安行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上乐安郡,攻取徐国南都乐陵,牵制徐国的乐安郡大军。”

了解了梁国局势后,陆渊立刻发布命令。

旁边有负责传令的官员听了,立刻领命书写诏令,用印过后,传给他确认无误,就立刻去传旨了。

而陆渊在发布完这条诏令后,也跟着发布第二条。

“令黄云率领的五十万偏军,还有收降的五十万胶东郡梁军为主干,组建青平行营,黄云为行营总管,下辖十位先天。

青平行营负责攻取青平郡,用以牵制徐国在清平郡的八十万大军。”

“是。”

先前写完诏令的官员,连忙又再次书写。

陆渊见此,满意点头。

徐国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只靠他中路行营一家,那是撞破头也打不下来。

但自己背后有整个楚国,又何必只靠一个中路行营。

既然一个行营不好打,那就直接来三个。

徐国在青州不是有三郡之地吗?

那正好,一路行营攻打一郡,看他扛不扛得住自己这三路大军。

就说能扛住。

别忘了,在东莱郡,楚军可还有一个南路行营的。

那路行营,也还有八位楚国先天,两位梁国先天,一百万楚军,二十余万梁军,以及二十万梁军俘虏的。

这份实力,同样也不弱。

等打完了咸安之战,南路行营随时都可以抽调出来,加入徐国战场。

陆渊就不信了,集合四路行营之力,今年还打不下一个徐国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