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40章 咸安兵变

书名: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字数:5.3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1

东莱郡,咸安城。

鲜红的鲜血,染透了雪白的积雪,残留的余烬冒着黑烟。

一阵兵甲碰撞声在街面上响起,一队杀气腾腾的士卒就此而过。

几道零星的惨叫声若隐若现,衬托着冬日的寒风越发残酷。

城中最显赫的一座大宅前,穿着青甲的武士已经将其团团围困,大门更是被破了开来,无数武士一拥而入,随即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惨叫声。

更有无数轰鸣爆烈声,还有各种异象出现。

显然,这是有先天宗师在交手。

只是这动静,并未持续太久,片刻过后,里面归于沉寂。

哒哒哒。

这时远处街道,一阵马蹄声而来。

为首一个穿着青色王袍的青年,气势凌厉的跃马而来,到了门前止住。

抬头看了大门上的匾额,上面信王府三个金字已经染了血迹,透露出几分煞气。

很快府内有人得到消息,一个穿着金甲的将军,披头散发,浑身是血的走了出来迎接。

“见过殿下。”

骑在马上的王袍青年,见到这金甲将军出来,连忙也下马回礼,将之扶起。

趁着机会打量了一下金甲将军,只见他身上盔甲,多了几处残损,显露出几个被洞开流着鲜血的可怕伤口。

从那染透了半件衣甲的鲜血,还有那略显苍白的脸色,不难看出,这位金甲将军,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不轻的伤。

见此情况,王袍青年心中流露出几分痛惜,忙关切道:“此次辛苦贺拔将军了。若非将军,孤想拿下我那三皇兄,哪有这么轻松,这都是贺拔将军的功劳。”

这位金甲将军,名叫贺拔元,乃是昔日周国名将贺拔胜之子。

作为名将之子,贺拔元从出生开始,就备受周国上下关注。他成长经历上,也是得到了赫拔家和整个周国的大力培养。

故而在三十年纪,借由着玉蟾道的资助,就顺利突破到了先天之境。

恰在这时,魏国南侵,周国面临着亡国之危。

贺拔元顺理成章的,就追随父亲走过道路,入伍从征,开始了沙场生涯。

十余年征战下来,贺拔元从开始的稚嫩一步步成长,迅速成为了一位老练的沙场悍将,并取得了数次辉煌大胜,开始扬名于列国之中。

可以说,这份天资,无愧于他名将之子的身份。

而周国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对于贺拔元的培养,就更加上心了。

不仅委以重任,而且还把自己仅剩不多的神血灵丹,供给给贺拔元,让他继续修炼,朝着先天第二境突破。

为的,就是想培养出第二个名将来,用于挽回周国的颓势。

只是天不假年。

周国到底已经是油尽灯枯,仅剩的一些资源,哪怕精力培养贺拔元,也没能让他在最后的时间内,顺利突破到第二层。

这样,指望他挽回周国败局的事,那就更是个梦幻泡影了。

所以当周人兵败,魏兵攻克河阴城,彻底灭亡周国的时候,尚在成长中的贺拔元,自然而然的也随着国破家亡的命运,开始流离失所起来。

最终辗转数年,贺拔元来到了梁国,在经过几次接触后,便投入了一直向自己示好,不断进行拉拢的周国六皇子,被封为睿王的梁明玉门下,成了对方的客卿家臣。

而对于这位向自己投靠的周国大将,睿王梁明玉也很是看重。

原因无它,贺拔元实力高强尔。

对方到底是受到了周国倾力培养的大奖,哪怕那时周国已经落魄了,快到了亡国边缘,但那到底也是曾经天下第三霸国的底蕴。

虽然因为周国早亡,贺拔元没来得及成长为先天第二境的高手,但接受了十几年培养,他在先天的路上,还是比那些普通宗师多走了那么大半步。

距离第二境的门槛,也就隔了那么薄薄一层而已。

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准二境宗师来看了。

自己门下多了如此猛将,作为有志于皇位的梁明玉来说,自然是喜不自胜。

在贺拔元投来之后,立刻就大加示好,不断封赏。

随后接触了数月,确定了对方忠心,更是引为心腹,与他相商大事。

而贺拔元也投桃报李。

在得了这位睿王殿下看重后,就主动请缨,帮对方去拉拢其他周国灭亡后,逃到梁国的那些先天宗师。

而梁明玉对此,也极其重视,大力支持。

于是数年之间,周国投入梁国的五位先天宗师,就成了睿王门下的核心力量,形成了一个小派系。

受到周国故交的簇拥,贺拔元在梁明玉这边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更加被委以大用。

为了奖赏对方的功劳,同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嫡系,在招来了许多故国同乡后,梁明玉就开始效仿周国故智,培养贺拔元,准备将此人磨砺成自己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得了睿王的支援,当时还是天下第一霸国的梁国,许多资源就开始向着贺拔元身上倾斜。

当初他中断了的先天第二境之路,也正是重新展开。

这样磨砺了十数年,终于在五年前,服用了睿王赐予的数十枚灵丹后,贺拔元终于厚积薄发,一举突破了先天瓶颈,成了第二境的宗师。

不过那个时候,梁国正是如日中天,而梁帝也是身强力壮,距离退位,还有不知多少年的功夫。

底下各个皇子,虽然已经开始争夺皇位归属,有了夺嫡之争的苗头。

但有一个年富力强的父皇压着,总归还是控制在小范围内的,谁也不敢出格。

这种形式下,暴露出贺拔元的实力,虽然能为自己加强不少筹码,但效果也就那样了。

反倒还会因此,招来不少同样有夺嫡之念的兄弟忌惮,甚至还有可能是他父皇的忌惮。

毕竟,这可是一个先天第二境的宗师,已经算是名将预备役了。

对于一国来说,一个名将的分量,不亚于百万雄师。

要是父皇以两国大义为名,直接向梁明玉索要贺拔元,那他是给是不给?

所以,真要细究,不仅得不到多少好处,反而隐患极大。

鉴于此点,梁明玉以便引长下来贺拔元突破的消息,而是准备将其当做一个底牌暗手,留在关键时刻,再拔剑出鞘,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而这时机,很快就到来了。

就在今年八月,大梁陷落,他那位前半生英明神武,这两年才遭受重挫的父皇。

更是在楚兵围城之下,没能逃出来,与大梁城一起,沦陷在了楚兵之中,被那位楚帝亲手击毙。

这对于梁国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难以想象的噩耗。

梁国永远的失去了一位能力强悍的皇帝,先天第二境的宗师,更少了一个灵魂人物,使得梁国一下子分裂开来,不再是一个统合体。

可对于睿王这样,有志于夺嫡的皇子来说。

虽然也忧虑父皇死后,梁国日益衰颓的国势,但心里面的激动兴奋,也是掩盖不了的。

头顶上的父皇没了,梁国的地位空了出来。

而先前父皇年富力强,也一直没有确认太子,似乎是想坐视几个儿子夺嫡,从中选出一个最有能力的人来,让他带领梁国在这大争之世中,继续前进。

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

在这种乱世,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是根本没能力领导国家存活壮大的。

但这一切的根本前提,是能保证皇位的有序传承,能保证上面那个皇帝活得足够久,足够安全。

然而楚国的突然崛起,打破了这一切。

在梁帝还没来得及确认继承人前,他就已经先死了。

他这一死,底下那十几位皇子,便就人人都有资格继承皇位了。

当然,这只是法理上的有资格。

实际上,这些年夺嫡之争,那些普通的,平庸的,没有能力的皇子,早就被刷了下去。

真正崛起而出,有资格夺嫡的,也就只剩下大皇子泰王,三皇子信王,六皇子睿王,十皇子诚王。

这四位皇子,要么自身能力出众,要么背后母族强大,要么就是得了皇帝宠爱,总之各有各的优势。

而身为睿王的梁明玉,在几个兄弟之间,其实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位了。

大皇子乃嫡长子,法理上最适合继承大统,所以国内一些老派保守的大臣,都更愿意支持他继承皇位。

三皇子的母亲,是国内一个先天将门的嫡女,靠着这个身份,三皇子直接就拉拢了一批梁国本土的先天大将支持。

然后他又娶了国内一位文坛泰斗的嫡女为妻,一下又拉拢了大量的文官势力支持。

文武两边都有人脉,三皇子的信王集团,便就成了梁国最大的一个派系势力。

十皇子诚王,只是因为年纪幼小,和相貌最似梁帝的缘故,得了皇帝看重。

在这种皇权最大的体制中,有皇帝支持,自然而然的就有最大优势,所以也有了几分夺嫡希望。

而后诚王更是凭借着这个优势,以及自己母亲出身丹鼎道的身份,拉拢到了丹鼎道这个仙门支持,实力瞬间膨胀,成了夺嫡的热门人选。

唯有六皇子梁明玉自己,是靠着个人能力,一步步慢慢崛起。

最终凭借着拉拢到了贺拔元,以及对方背后的周国残党势力,这才有了些声势,被视为有资格夺嫡。

但这点实力,相较于其他几位兄弟,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巅峰时的梁国,可是有六七十位先天,其中第二境的宗师,都有好几位的。

与之相比,周国区区五个第一境的宗师,实力虽然不错,但比起整个梁国,也不值一提。

前面那几位皇子,虽然代表不了整个梁国,可他们背后代表的一部分梁国势力,哪个不能拿出十几个先天来?

梁明玉和几个兄弟相比,没有丝毫优势,除了贺拔元等人出于外来抱团的缘故,愿意支持他夺嫡外。

梁国内部根本没人看好他,就更别谈投靠效力了。

甚至因为他参加夺嫡的缘故,还受到了其他几个热门皇子的敌视打压,这些年吃了不少冷板凳。

就比如,贺拔元等梁国先天,明明实力不错,也都是沙场宿将,可在梁国之中,就一直不得重用。

别说掌握前线大军,控制兵权了。

就连朝堂地方上的紧要官位,也没拿到一个。

也就是贺拔元,在梁明玉的努力运作下,谋得了一个东莱郡都尉的官职,能够掌握郡内三万郡府县兵,总算是有了那么点兵权。

可相比于其他皇子党羽,掌握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兵权来说,区区三万人,还是地方兵,却又显得那么不值一提了。

但在去年开始,楚国北伐,梁国一败涂地,西部六郡之地,一口气全都丢给了楚人。

而支持三皇子信王势力的将门,大多就出自那边,所以西部沦陷,信王的势力顿时受到重挫,不少派系中坚的先天大将,都陨落在了楚国的第一次北伐之中。

受此打击,信王的势力,瞬间沦落到和梁明玉一个层次了,夺嫡希望大大减少。

反倒是梁明玉这边,因为贺拔元成了东莱郡都尉,在去年唐人入侵青州,大军进攻东莱郡的时候。

负责东莱郡防务的贺拔元,在此期间坚决抵抗,数次打退了唐人的进攻,又动员境内百姓,组建民团,布置了数道防线,有效的拦截了唐军的入侵,坚持到了燕云庆大军来援。

同时在此期间,因为出色的表现,还受到了燕云庆这位梁国第二名将的赞赏,上书梁帝,为贺拔元请功。

在战后,因为燕云庆的支持,同时也因为梁国确实损失惨重,急需大量新鲜血液弥补,以增强大军实力。

于是贺拔胜被提拔为青平总管,负责统率青平郡内的三十万梁军,抵御东北部的唐国。

而其他几个周国先天,也借此时机,或被提拔为了东莱郡的都尉,接替了贺拔元的职位。

或被安排进了青平、胶东两处边境之中,执掌了一部分大军的军权。

睿王一党的势力,算是崛起了,能控制四五十万的大军。

当然,梁明玉实力虽然膨胀了,但比起大皇子和十皇子,依旧差了许多。

大皇子的实力,深耕大梁,凭借这大义名分,大梁附近百余万大军,都能看作对方势力。

十皇子则凭借着母族丹鼎道的势力,在山阳郡,以及附近的胶西、任城、营陵数郡,有着极深的影响力。

而这一片区域,恰好就是燕云庆控制的,梁国南部防区的范围。

所以南部防区的近两百万大军,过半都被十皇子一党控制。

甚至凭借的影响力,那两百万兵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影响利用。

与这两位相比,六皇子睿王,依旧差了许多。

可这不巧了吗?

今年楚国第二次北伐,大梁直接陷落,不仅梁帝没逃出来,那位大皇子泰王,同样跟着也死在了城中。

对方势力控制的百万大军,也被楚军逐个歼灭。

泰王一党,直接就被楚国扫平了。

而十皇子诚王,对方最大的靠山丹鼎道,就位于山阳郡内。

而城王一党,影响最大的南部防区,也在今年的会战中,被楚国的东路行营打的大败,损失了百余万兵马。

不仅任城郡丢了,就连丹鼎道所在的老巢山阳郡,也直接丢给了楚国。

对于当初那个不怀好心,坑害算计自己的丹鼎道,陆渊可没多少好印象。

以前甚至还公然撕破脸,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

这次北伐之后,对方更是不像苍龙道一样有眼色,眼巴巴的就跑来投降了。

所以打下了山阳郡后,陆渊就直接下令,让大军围剿丹鼎道,准备灭了这个仙门,震慑天下。

给其它残余仙门看看,和楚国作对的下场。

面对楚国的铁拳打击,在这两年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精锐弟子的丹鼎道,又怎么可能是对手。

在不断的围剿中,丹鼎道大量弟子被杀,只有少部分精锐弟子逃了出来,彻底投入了十皇子门下。

但没了山门,损失了大量精英,剩下一些人,纵然精锐,又还剩多少实力?

所以,大皇子和十皇子的势力,也在这次楚国的北伐中,被摧毁的一干二净。

与那三皇子一样,只剩了小半实力。

而三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被梁国的最大敌人,给打的大残。

后面再回顾一圈来看,势力最大的,竟然就成了原本不起眼的六皇子,睿王梁明玉。

又恰在这时,青平郡因为交割给了徐国的缘故,所以该军的三十万守军就撤回了后方,准备调往山阳郡。

可还不等赶往驻地,前面就传来了大梁覆灭,任城郡被夺的消息。

于是这三十万人,也就只能暂时停留在东莱郡和胶西郡之间,在这里稳固大局了。

等剩余的两国高层汇聚,决定在东莱郡咸安城,重建帝都,再立朝廷中央后。

贺拔元控制的三十万大军,一下竟成了中央区域,实力最强的兵马。

甚至就连新帝都所在的东莱郡,以及东莱郡后面的胶东郡边军,军权都被睿王一党控制者。

这天赐良机,对于一直挣扎在夺嫡末尾的梁明玉来说,怎么可能放弃?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就在入冬后十月,趁着那三位皇子刚刚逃到咸安城,立足未稳,实力大残的时候。

梁明玉发动兵变,让贺拔元领着三十万大军入城,直接对三位兄弟展开了屠杀。

经过一夜血战。

靠着先天第二境的实力,还有雄厚大军,三位皇子的残党,终于被荡平。

大皇子,三皇子,十皇子被杀,追随他们回来的五位先天宗师,也或杀或擒,帝都咸安的局势,进入落入睿王的掌控之中。

梁国的天,变了。

而咸安兵变的消息,也迅速随着北境寒风,在无数城中探子的传递下,朝着周围扩散,流进了各国高层耳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