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35章 大梁城破

书名: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字数:5.3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1

真让唐国灭了郑国,让唐楚接壤,那么两国之间,要不了多久,就要爆发大战了。

面对一个控制了一州地盘,并且还吞并了整个郑国的唐国,在豫州的楚军真要对上,那无疑是个极糟糕的事情。

甚至,现在占领的地盘,都要在唐国的打击下,慢慢给吐出去。

这无疑是陆渊不能接受的。

因此,拦住唐国难下的脚步,用郑国当挡箭牌,堵在前面,其实是个相当划算的买卖。

以唐国现在在周边各国心中,那人憎狗嫌的印象,这国家,根本是没法得到各国认同的。

甚至就真的如郑国想的那样。

要是楚国在豫州不搞事了,那么盘踞在豫州的各国,乃至于旁边青州的徐国、梁国,都会联合起来,先灭了唐国这恶心的家伙。

这么一个没有脑子,只知道对外扩张,严重威胁到各国安危的家伙。

已经成了各国腹心之地,最大的一个隐患。

要是不能解决唐国,有这么个威胁在,今后等楚国打来的时候,大伙也就别想着抵抗了,直接投降好了。

唐国成事不足,但给大伙扯后腿的本事,还是十足十的。

因此,唐国必灭,还要早点灭。

这已经成了各国共识。

而唐国吸引火力的这段时间,各国自然就没太多精力,来顾及楚国了。

楚国也能趁此机会,快速灭亡梁国,进而夺取青州,完成北伐大计。

牺牲一个唐国,完成整个计划,这对楚国来说,无疑是件美事。

至于少了这么一个搅屎棍,以后楚国想要统一中州,会因此增强的难度。

那就见仁见智了。

大家都在发展,只是比谁更快而已。

反正陆渊认为,只要能夺取一个青州,自己获得的好处和发展,肯定要强过内斗的各国的。

到时挟整个青州之力,直接横扫过去,各国还不是如同梁、魏一般,灰飞烟灭了。

这就是如今席卷了半个中州后,带给他的底气。

脑海里,将所有利弊过了一遍,陆渊总算有了决断,看向下面的郑国使者,他点头道:“你们的条件,朕可以答应。

不过除了割让海阳郡外,那些出自海阳郡的郑军士兵,你们不能带走,必须留在当地。

这是我的底线条件。

能答应的话,那么和谈就成。

不答应的话,那便继续打下去吧。”

海阳郡的人口精华,就是当地的那些郑国士兵。

所有的青壮,在战争降临后,都被强征入伍了。

这些人,要是让郑国带走了,剩下一堆老弱妇孺,对楚国来说,有什么大用?

唯有留下所有的青壮男子,海阳郡地方,才能继续生产,给楚国提供财税钱粮。

同时。

扣下几十万青壮,也能变相削弱郑国战争潜力,这就是另一个算计了。

下方郑国使者听到这个要求,眉头微皱,这可不在他授权范围内。

不过想到国内那糟糕情况,最终还是咬咬牙道:“可以,陛下这个条件,臣可以代我皇答应。”

说话间,他不由想着,这条件带回去后,皇上估计就要更心痛了吧。

不过再怎么心痛,为了和平,最终也会接受的。

郑国,真撑不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就下去签订国书吧。”

见郑国使者没什么意见,陆渊也没继续抓着不放,达成了共识后,就爽快签订了合作。

两国进行外交,当然不可能嘴上说说。

正式的外交礼节,是需要互相交换国书,在金册上写下内容,然后盖上国印的。

这些事情,就不用陆渊去多管了。

他只是确定一个大方向,后面自有相关官员,去和郑国使者商定细则。

等国书商讨出来了,制成金册,盖上大印,也就正式生效了。

在此之前,自然一切照旧。

所以这位使者,在取得了陆渊首肯后,便也坐不住。

直接行礼告辞,出了大帐,就去寻楚国相关官员,商讨细则了。

才到外面,与前来接洽的楚国官员走了一会,忽然远处大营,传来一阵欢呼。

“万岁!”

“大楚万胜!”

这欢呼由远及近,很快蔓延了整个连营,声势震天,令整个天地都陷入了欢呼的海洋。

“这是何事?”

郑国使者见到这突然变故,不由神色微变。

若不是听着这些动静都是欢呼,他差点就以为楚军营寨中发生营啸,出现兵变了。

附近巡逻的一些楚兵,听见这此起彼伏的欢呼,一个个也有些微愣,但受这气氛感染,也跟着欢呼起来。

在军营之中,人传人的现象,是很普遍、很密集的。

“我去问问。”

负责接待的楚国外交官员,显然对此也有些困惑。

不过听着欢呼,他也知道这应该是好事,所以心中也无什么忧虑,只是见郑国使者一脸惶惶的模样,就主动提议。

叫了一个随从,让他去营中打听。

自己则继续带着使者,朝着商议两国国事的地方走去。

等快到了的时候,先前那随从,匆匆赶来了。

“禀大人,问清楚了,是青玉真人领兵大破徐梁联军。”

随从朝着领路的楚国官员行了一礼,然后汇报细节:“徐梁联军大败,据传斩敌十余万,溃逃者无数。贼敌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大梁的外援,算是彻底没了。

现在青玉真人正统兵追击溃敌,想来不要多久,就会有更大的捷报传回了。”

听到这话,旁边的郑国使者神情一变,眼中闪过惶恐和惊疑。

他不知道,以上这些消息,是不是楚国人特意放出来,准备吓自己的?

但听着此时都还没彻底平息的欢呼,说是假扮出来的,也就太假了。

只是为了吓自己,没必要动员几十万大军。

郑国使者还是很有逼数的,知道自己并不值得楚国如此大动干戈,就连他背后的郑国也不值得。

那么消息没错,一切就是真的了。

可正是因为是真的,才让他感到心头惶恐。

梁国虽然落魄了,但底蕴摆在那里,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国,至今还站在各国第一梯队。

徐国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老牌强国,这些年跟着魏国混,在天下也打下了偌大名声。

可现在这两个在郑国眼中,实力强悍的霸国,联合起来,却败给了楚国。

哦,不,败给楚国也没什么奇怪的。

从去年开始,天底下败给楚国的国家,多了去了。

但此时徐国和梁国败给了楚国,这带来的意义和对天下局势的改变,就实在太大太大了。

首先大梁,这是肯定保不住了。

而徐国,这次出兵百万救大梁,也是早就传遍了各国。

郑国使者在出发前,就听闻了此事,当时心中还颇有期待。

想着如果徐国能救下大梁,让楚国受到挫折,导致战局不利。

他自己这次出使,或许能取得不错进展,让镇国少付出些代价。

可谁能想到,自己才刚到的大梁城下,这两国联军就这么败了?

‘这些竖子、废物,这才打了不到一月吧,结果就败了,真真烂泥扶不上……’

这使者心中想要痛骂出声,可突然想到,自己这边貌似也没好到哪去。

新郑城,同样没守多久,就丢给了楚人。

真算下来,撑了一年多的大梁,比他们强的多了。

一念至此,本来还想抱怨几句的使者,心中顿时浇了盆凉水,再也没什么埋怨的念头了。

梁国、徐国败了,还是在这么个关键时候。

楚国取得了大胜,这形势自然不同。

看着旁边笑盈盈望着自己的楚国官员,郑国使者心中生出悲哀。

‘楚人赢了,那么先前许诺的条件,还会算数吗?他们会不会得寸进尺,狮子大开口,讨要更多好处……’

他生出这个念头,越想越觉得可能。

“使者,这边请,我国各部的官员都等着呢。”

带路的楚国官员,自然看出了徐国使者心中的些许想法。

可他没有说什么,作为楚国一份子,楚国越强大,他的好处就越多。

眼下不就多了一个多要好处的机会嘛。

至于郑国怎么想?

区区一个战败之国,丧家之犬,谁在乎呢!

“是,我这就来。”

郑国使者感受到了氛围的变化,扯着嘴角强笑了笑,然后迈着沉重的脚步跟上。

就仿佛在他背后,压着整个郑国的命运一样。

接下来,注定是一场节节败退的唇枪舌剑,自己要为整个郑国的未来奋斗。

……

正当大营内,楚国各个官员,在想着怎么尽可能盘剥郑国的时候。

刚刚接见完使者的陆渊,自然也收到了大军取胜的消息。

甚至有着分身神念联系的他,比所有人还要更快知道。

然后。

意识到总攻时机已到,陆渊没有丝毫犹豫,亲自点起了大军,就直奔大梁城而去。

在徐军抵达后,前后派了数波接应大军出去,鏖战大半月,这大梁城内,早就空虚无比。

整个城中上下,守军也不过五万余人了。

若是陆渊想的话,其实随时都可以拿下此城。

但还是那句话,没意义。

他起兵北伐,想夺的不是一座大梁城,而是整个中州,整个天下。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梁城这个有着象征意义的据点,显得颇为重要而已。

但再怎么重要,也不过一座城池而已。

在现在这个时候,夺下大梁城,对楚军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反而会多出城内近百万的平民,多出近百万张口。

这些沐浴在天子脚下的梁国子民,一个个都与梁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益绑定的不知有多深。

若要形容的话,那就是一个个都是忠君爱国的良民。

尤其是在经过接连的征发后,城中可谓户户都出了男丁,连番大战下,家家都有人死在了楚军手中。

楚军与城中的梁人,那可是有着杀夫、杀子、杀父、杀兄、杀弟的血海深仇。

这么一层关系下来,想指望城中的人,对楚国有什么好印象,有什么好态度,那绝对是多想了。

楚军这个时候进城,肯定会面对许多麻烦。

比如暗地里的偷袭,层出不穷的抵抗,那些梁国余孽的刺杀等等,都是免不了的麻烦。

还有围了那么久的城,城内早就乏粮缺粮了,这近百万张嘴,也需要楚国去救济。

若是进城,那可不就是一边要忍受着梁人的反抗,一边还要捏着鼻子去给他们送饭,这不纯纯冤大头吗?

可要是不这样,难道还能屠了整座大梁城吗?

这可是百万人啊。

虽然不是不能这么做,但真做了,楚国的名声也就彻底臭了。

而且百万人口,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无论是用来提供气运,还是拿来生产钱粮,那都是极大的收益。

先前随便消耗炮灰,那是为了减少地方的不稳定因素,同样也是确实有着这么个需求。

所以陆渊才放弃了几百万人口。

但眼下的大梁城,里面只剩下一些老幼妇孺,没多大威胁,自然也就没必要做的那么绝了。

这些梁国的良民,改造改造,还是能够吸收消化的。

先前,因为上述种种麻烦,陆渊暂时不想进大梁城。

可眼下,梁徐百余万联军都败了。

那这一切,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决定大梁城归属的,从来就不是城中那五万守军,也不是那百万百姓。

而是城外的百万联军,是东路行营那边的任城郡战场,是正在准备重组的阳夏行营。

这一个个方面战场上,楚国不断积累的优势,梁国不断消磨的实力、潜力,才是决定大梁归属,决定梁郡归属,决定中州归属的重要因素。

只要各处战场上胜了,积小胜而累大势,那么哪怕梁国在大梁有再多优势,在失去了整个天下后,也保不住这么一座孤城。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陆渊从围困大梁以来,就一点都不着急夺下此城。

眼下不就是吗?

在郑国求和,任城失守,徐国大败后,哪怕大梁还在梁国手中,对方也已经大势已去了。

不仅大梁保不住,就连后面的山阳郡也保不住,甚至连剩下的青州之地,也保不住多久了。

青州,至此,大局已定了。

……

楚军一直都处在准备中,随时都做好了北上支援青玉真人,或者攻打大梁城的准备。

因此当陆渊的命令下达后,十万大军立刻就整装待发了。

不仅是十万兵马,军营内还留守的先天宗师中,也有八人,随着他一起出动。

经过这接连不断的大战,在楚军的长久打击下,大梁城内的梁国先天,折损可谓惨重。

原本大梁城内,有十位先天,后面谷熟三府沦陷,又逃回了两位先天,这便有十二位了。

当打了近五个月,这十二位先天,在历次战斗中,已经损失了八位。

剩下四人,又有两人去接应徐国大军了,现在下场,估计也不怎么样。

所以城中只剩下了两位先天,其中就包含了梁帝。

陆渊亲自出手,目的自然是奔着,直接留下这两位先天来的。

尤其是那梁帝,作为梁国核心,如果能趁此机会杀了对方,就能让梁国中叔短暂瘫痪。

后续就算梁国内部,能重新选出一位皇帝来,在这之前,一段时间的混乱,也是免不了的。

而趁此机会,楚国便能更进一步,大占好处了。

有着这么一份便宜在,所以他才亲自动手了。

不然让分身和其他人去办,以梁帝先天第二境的实力,对方一心想逃的话,还真不一定能留下他。

也就只有陆渊常规大宗师的战力,才能说一定能逮住对方。

这不。

当楚军围向大梁的时候,城中的梁人,也收到城外联军惨败的消息了。

于是剩下的一些守军,立刻军心涣散,许多人直接就弃城而逃了。

所有人都清楚,在百万援军都败了的情况下,大梁城,是肯定守不住了。

等楚军杀来后,城上一些还在坚守的梁军,也彻底放弃了抵抗,直接开门请降了。

没费多少力气,楚军就进入了大梁城。

在这大势之下,所谓的天下第一城,也不过如此。

入城之后,第一要务,自然是搜捕那些梁国的高官公卿了。

这些人,才是梁国的统治核心,是梁国的基石架构。

在这个超凡末世的尾巴上,不管是武力,还是人才,都是由这些人提供的。

有着这些人,才有了梁国。

只是入城片刻,等楚军都进入皇宫了,也没能找到梁帝。

“陛下,臣等搜遍全城,也未能发现梁帝,还请陛下降罪。”

负责此事的一位先天将军,不由赶来请罪。

“没找到?”

陆渊听到这话,眉头一皱。

他是可以肯定的,梁帝绝对还在城里。

因为在得到前线大胜的消息后,自己就第一时间分派先天宗师,把他们安插到大梁城各个城门方位,提前就封死了外逃的道路。

梁人获得消息的速度,肯定是不如自己快的。

而有先天宗师盯着,哪怕是梁帝这种高手,也别想瞒过同为先天的其他人,悄无声息的出城。

所以此时找不到对方,不是对方消失了。

而是他们躲在了城中某处。

这样想着,陆渊运转功法,法力汇聚于双眸,一点灵光闪过,城内所有人的气运,顿时映入了自己眼帘。

既然肉眼找不到人,那就找对方的气运吧。

作为一国之主,梁帝的气运,比起普通人,那个真如灯光比之萤虫,耀目无比的。

没有修行过特殊功法,进行遮掩,想找出对方来,对于修习气运之道的陆渊来说,那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找到你了。”

站在城楼上,环顾城内一圈,当扫过城东南一角后,看着那里如同火炬的气运,陆渊眼神一亮,嘴角露出笑意。

下一刻。

一道赤红之阳升起,他化出外身,朝着东南气运所在坠去,势不可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