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56章 弃城而走

书名: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作者:明月共举杯 字数:5.0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1

乐陵,皇宫。

“陛下,大事不好,蛇丘城破了!”

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惊呼,一个从西南而来的消息迅速传开,整个皇宫陷入了惊惧之中。

大殿内,收到消息,紧急赶来的朝廷众臣,此时一个个面色严肃,眼神中压抑不住的惶恐。

而坐在上首的徐帝,神情也有些发白:“众卿,楚人攻破了蛇丘城,现在百万大军浩荡而来,直奔乐陵。

沿途所过府县,守军早已抽调一空,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挡不了楚人。

现在楚军旦夕而至,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家拿出个办法来吧?”

众臣听到徐帝所说,心里也是惶恐不已。

谁也没能想到,明明已经往蛇丘城加派了三十万大军,但这城依旧破得那么快,甚至连多撑一月都做不到。

难道这楚军,真就跟传言所说一样,那么的不可抵挡吗?

要不然,一座有五十万大军,两位先天驻守的大城,为何破得如此之快?

是楚军太过厉害。

还是城中守将那般无能?

但,不管众人心中如何去想,也不管他们怎么样埋怨咒骂,守城的两位徐国先天。

城破已经是既定事实,楚军即将到来更是泰山压顶。

不度过这个难关,在场众人都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明天就要成为亡国之人,沦落为楚人的阶下囚了。

这个结局,没人愿意接受。

只是让他们想办法阻挡楚军,一个个互相对视,面面相觑间,都没什么办法。

“陛下。”

这个时候,兵部侍郎赵光逢站了出来,行礼禀告道:“如今乐安郡内,无盐城派了一百二十万大军,六位先天,这路兵马此时正与楚地所帅的楚军主力交手,双方战事正酣,根本无暇顾及它处。

南方战线和东南战线,先前各派了十五万兵马和三位先天,如今和楚军鏖战数月,各自兵马都损失不小,也没有余力顾及它处了。

所以现在整个乐陵郡内,除了城中的几千宫廷禁卫外,已无任何兵马可调。

徐州本土那边,虽然又紧急征召了五十万大军,但命令才刚刚传下去,各地兵马正在集结。

想要大军成行,并且南调下来,最快也需一月时间。

而楚军抵达了乐陵城,也只在旬日之间而已。

想从本土调兵,已是来不及了。”

将事实讲述这里,赵光逢沉默了一下,还是艰难开口:“所以臣以为,为今之见,想要拦住楚军,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为保徐国国祚,为保陛下安危,臣请陛下率领朝堂诸公北狩,返回故都琰城。

徐州本土还有数十万大军,还有铁林公坐镇,靠着大河天险,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季大雪,足以将楚军拦于河南了。

请陛下保全有用之身,率我等于来日再和楚人决战。”

说到最后,赵光逢拜服于地,哀声请求。

旁边重臣见此,都不由痛心垂泪。

当然,也有那刚烈之人,对于赵光逢这种弃都而逃的提议,不由怒目而视,将其视为卖国奸贼。

“迁都北狩……”

徐帝看着下方众人百态,心中也升起悲哀,不甘心的问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豫州那边,唐许郑晋四国,不是已经达成和解,很快就可结盟,出兵救我吗?”

下方徐国内阁首相,一直盯着这个外交事宜的宰相陈寻安,此时站出来回禀:“陛下,我国使者虽已促成四国和解,但四国也不过刚刚停战而已。

其等往年结怨已深,仓促之间,想要握手言和,没有那般容易。

而且各国出兵多少,粮草调集,方略规划,战场路线……

这一系列事情,都需筹备规划,很难立刻派兵来援助我国。

就算能来救援,也不可能是大部队,顶多是数万、十几万的小股人马,面对楚军百万大军,也无济于事。

而且豫州距离乐陵,中间还隔着青平、胶东等郡,想突破这些地方楚军的层层封锁,赶到乐陵城下,也没那么容易。

真想等这些盟友起作用,今秋是不可能了,怕是要待到明年,才有成效。”

虽然当初派遣使者,前往出使豫州四国的时候,徐国内部都对此信心满满,把此策吹成了破楚神计,能挽狂澜于既倒。

但这也只是骗骗底层人而已。

他们这些掌握一国之权的高层,哪个不清楚,事情绝没那么简单轻松。

促成四国结盟,或许能给楚国带来一个强大对手,给他们减缓极大压力。

但要说是什么见效神药,能立刻解决楚军带来的压力和威胁,那也是想多了。

楚军要是真那么容易对付,梁魏赵等曾经称雄天下的霸国,也就不会相继灭亡了。

所以他们虽然对此次出使,保持着不小期待,但也没真的把此当成救命良药,把希望全压在这上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要治病,除了良医良药,还得自己努力自救才行。

援军虽好,但在援军抵达之前,他们徐国还得自己撑住。

先前派出三十万援军,赶赴摇摇欲坠的蛇丘城,便就是自救行为。

但结果,此时也明了了。

这个自救行为,虽起到了一些效用,但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有用。

只是从立刻就死,变成了拖了大半月再死,效果有,但还是救不了命。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听到宰相陈寻安的话,徐帝心中最后一个希望也破灭,绝望之下,精神都有些恍惚。

“陛下,赵侍郎说的不错,眼下情况危急,确实要及早打算,趁楚军没来之前,北狩故都啊!”

“是啊,要是等楚军抵达,我等想走都走不了了。”

“大徐千年国祚,可不能灭亡在我等手中,北狩宜早不宜迟啊。”

这时下方众多臣子,在得了首相亲口确认,知晓现在已无半点挽回机会后,一个也纷纷开口。

没人想放弃眼前基业,灰溜溜的跑回老家。

但局势如此,由不得他们不逃。

被众多大臣如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嗡的叫了许久,徐帝也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看到那一个个神情畏惧的臣子,心中就是极大的厌恶。

国难当头,这些人一个个只想保全自己性命,就没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国殉身的。

‘都是些国之蛀虫,都该死。’

徐帝在心中暗骂,顿感无力,叹息一声后,看向宰相陈寻安道:“陈相,势不可违,既如此,为保徐国,便北狩吧。”

说话间,他心都在滴血。

这几年来,徐国本土的百姓全都迁到了青州,这可是三千多万人口啊。

留在本土的人,经过数轮征发男子从军,大量精华人口南调,此时怕不是连八九百万人都不到了。

现在放弃南方的精华,灰溜溜的逃到北边去。

纵然能苟延残喘一时,但靠着北边留下的那些个老弱妇孺,徐国真能振兴吗?

怕不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步入已经灭亡的赵国后尘,消亡在蛮夷的人潮之中了。

要知道,徐国收编徐州本土的蛮夷,可才不到一年时间。

原先徐国强盛,那些蛮夷为了生存,所以选择了投靠徐国,贡献出来人口兵马,为徐国所用。

可现在徐国遭受惨败,那些投后的蛮夷也在南方战场中,损失惨重。

大败之下,利益受损,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威慑,怕不是那些刚刚投靠的蛮夷,瞬间就要造反。

才刚刚安定的徐州之地,也立刻要动乱起来。

本土八九百万人,一半都是蛮夷。

这些人乱了,本土能好到哪去?

想到这里,徐帝心中一紧,也顾不得哀叹青州的丢失了,连忙道:“除了北狩之外,南部和东南部防线,那里的兵马也别守着了,立刻让他们撤回来,跟着一起北狩。

还有此时站在控制之中的地方百姓,让他们跟着一起迁移回去。

这些人口留下来,只会便宜楚人。

我等返回徐州本土后,想要反攻回来,也许足够兵马,这些都少不了百姓提供。

无盐城那边也是。

趁着蛇丘城的楚军还没把他们后路截断,也立刻让那边的大军后撤。

让他们不用来乐陵城了,直接原地渡河,返回徐州。

趁着还有些时间,趁着楚军还没反应过来,能撤走多少人,就撤走多少人吧。

这些都是我们来日反攻中州,保全徐国的资本,要尽量保留下来。

哦,对了,青平郡那里也是。

该地我军还有百万兵马,控制区域也有百余万民众,这些都不要给楚人留下,通通撤走。

楚人不是想要青州吗?

朕给他,只不过给的是个空架子,人都没了,数千里赤地,让他们慢慢去恢复填充吧。”

明白事不可为之后,徐帝就开始清点起现在的家底,想着尽可能减少损失了。

现在这个乐安郡内,徐军数量,大约还在一百三十万左右,先天宗师还有十二人,这股力量已然不弱了。

正常来讲,以此想要守住一郡,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徐军不弱,楚军更强。

面对楚国两路行营,以及还有一路正在赶来的行营,徐国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只是想要保命,也只能弃家而逃了。

“臣遵命,稍后便会安排,让各地兵马撤离。”

陈寻安听到吩咐,立刻应下,然后为难道:“只是这些地方,楚人步步紧逼,几路兵马想要顺利撤离,恐怕没这么容易。

而且几百万人,想要把他们撤回河北,所需船只也是个天文数字。

以国中拥有的船只数量,想要将所有人撤走,怕是要忙碌到入冬,大雪冰冻了河面,才能勉强做到。

这期间,楚军绝不会坐视,肯定会加以阻拦干扰的。

最后能撤走多少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徐帝张了张嘴,最终叹息:“尽力而为吧。”

殿下众臣,闻言尽皆啜泣。

一股亡国的悲哀,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许多人心里都想着,这大徐,怕是真不行了。

一念至此,众多繁杂心思,就涌上了来。

在这艘大船沉没之前,诸多丑态,正慢慢上演。

而徐国,也在沉船之前,做着最后自救。

乐陵的各项旨意,在皇帝重臣的推行下,迅速的传了出去。

前线各路兵马收到后,悲愤绝望之下,也为了活命,立刻开始了动作。

留下部分兵马断后,主力趁夜逃离,尽可能的甩开楚军。

南方和东南的两路徐军,再留了两三万兵马,虚张声势后,六位先天大将率着二十万主力,连夜就逃回了乐陵。

然后这些人作为乐陵守军,成为新一道防线。

根据计划。

他们将在这里坚守到最后,给后方各路兵马的撤离和百姓的迁移,争取足够时间。

相比于乐陵这边小心翼翼的撤离,无盐城倒是简单许多。

那边徐军的实力,除了先天宗师方面,比楚军差了些外,其它实力是要强过楚军的。

因为有着优势,所以那边的人想要撤走,就简单很多了。

大量兵马直接开始往后撤,然后再大河南边的渡口,直接登上紧急赶来的船只,往着河北而去。

闻讯而来的楚军想要阻拦,直接就被列开正式的徐军拦住,双方列阵而战,谁也不输谁。

打了几次,陆渊也察觉到徐军士气,在绝地求生之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

又见到几次交手,自己这边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付出了不少损失。

明白归师勿遏,也改变了决策。

最终下令,放弃了积极阻拦,只是在外围做些骚扰牵制,尽可能的迟滞对方的撤离速度,为其它几路大军赶来争取时间。

同时在得知了徐军有迁移百姓的举动后,派出大量游骑,深入徐国后方腹地进行骚扰,不让对方图谋得逞。

而徐军忙着撤离,一个个也没太多精力顾及这些,大军撤退虽然进展较为顺利,但迁移百姓的想法,却差不多宣告破产了。

至于青平郡那边?

那里徐军占据的优势更大,楚军别说阻拦对方撤走了,就连阻拦对方迁移百姓,都收效甚微。

好在徐军控制的区域,也就百万人口。对方就算全部迁移了,损失也不大,还在陆渊接受范围之内。

对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尽可能拦截外,听之任之了。

徐国战场,就这样随着蛇丘城的突破,迎来了惊天逆转。

徐人已经放弃了乐陵,楚国距离统一青州之日,为期不远了。

……

正当徐国人筹备着逃跑计划的时候。

刚刚促使徐人做出是想决定的青阳子,也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新动作。

蛇丘城破,守军出降,通往乐陵的西南大门,轰然打开了。

此时已经是八月,距离十月入冬降雪,仅有不到两月的时间了。

所以夺下此城之后,乐安行营总管青阳子,并没有浪费时间。

而是直接在破城当天,就下达命令,大军即刻北上,一刻不停,直接向着乐陵城开拔。

至于蛇丘城,除了留下两位先天,十万楚军,用来坐镇这个新得的重城,顺便看押投降的三十万徐军降卒外。

自己则继续带着四十万楚军,和完成了整编的六十万降卒,以及营中的九位先天和那位徐国投降的先天,向乐陵而去。

先前为了抵抗楚军,整个乐陵郡内的地方兵马,甚至于成年男丁,基本都被征召入伍,送到前线参战去了。

蛇丘城身后两个乐陵郡的地方府县,也因此变得极为空虚,沿途十数座城池,都没有任何军事力量把守。

面对浩荡而来的百万楚军,更是连抵抗都没有。

大军一到,城中官员要么弃城而走,要么开城投降,轻松至极的就拿下了。

仅仅花了十天时间,楚军就攻取了这两个府,一路行军四百里,然后抵达了乐陵城下。

沿途所过,都没碰到任何一支徐军。

甚至就连乐陵城外,也没看到徐人的任何防御工事,除了外城街道上一个个大开房门,已经提前被迁徙走主人,看不到一个百姓的房子外,连半个徐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唯有那高高的乐陵城头上,能看到一个个神情紧张,但数量稀薄的徐军守着。

这座徐国的南都,前所未有的虚弱着。

空旷的原野上,原本的繁华已经不在,天地陷入了肃杀。

青阳子领兵来到城外,带着麾下部将,观望着这座期待已久的徐人帝都,眼神冷冽。

“总管,探骑已经回报,城外诸多街道村落,所有徐人百姓都被迁走,除了城中守备的徐人外,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

身后有人收到消息,匆匆赶来汇报。

“全都空了,看来那些徐国君臣,是打定主意,要跑回老家了。”

听完汇报,青阳子微微点头,然后看着远处城头,冷笑道:“不过想靠着区区一座死城,就拦住我,也未免太想当然了。

传令,大军先扎营,同时四面围困乐陵城,不要放走一人。

既然城里这些徐军想要留下来,那正好,一个也别想逃了,跟着这座城陪葬吧。”

下完了抵达后的第一道命令,又看了乐陵城一眼,青阳子转身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