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六章 新人换旧人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恭迎陛下回宫——」

这是一个有风有雪的日子,李治等人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自从誓师西征,又到天庭走了一遭,时间就过去了大半年,好在不是一无所获,不仅从天庭讨来了大量的修炼资源,更是替孙悟空把紫霞仙子拐了回来。

「众卿平身,这大雪天,就不要在外边站着了,都到‘大明宫"中去吧——」

离开了大半年,即便有太子殿下监国,有些事情还是要李治亲自处理的,至少把把关过目一下也是好的。

李治先让哪吒、孙悟空和紫霞仙子去了青龙坊的府邸,两位兄长各自有一套独立的院落,虽然比不得天庭府邸的高大上,却也极尽人间之奢华。

这些凡间的富贵之物,李治向来不是太在意,只是这些年来大唐风调雨顺,国运更是蒸蒸日上,新扩建这四处街坊,工部可是挖空心思,使出了浑身解数。

大唐修行之人颇多,长安工部数百人,修为最差的也到了「金丹」期,如此大的扩建规模,耗费不少工期却没多长,更不会出现劳民伤财的现象。

后宫众人也在迎接之列,李治只是简单地打了声招呼,让她们先去「丽政殿」太上皇处等候,就急匆匆带着诸位文武到「含元殿」去了。

「含元殿」,原本只有大朝会才会启用,到了李治这里就彻底改变了规矩,什么时候需要了直接就来了。

原本李治留在长安的时间就有限,这好容易回来了,谁知道哪天又转身离开呢?

因此,百官之首的房玄龄,暗中命人去通知长安城中凡五品以上的文武,皆到「含元殿」朝拜。

现在的大唐,疆域早已今非昔比,恨不得大半个南瞻部洲都给覆盖了,当然了,北俱芦洲的「天狼山」自动划为大唐的属地。

就连海外「瀛洲岛」,如今也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是作为大唐帝君的海外行宫所在,房玄龄甚至还派出工部修为最高的数十人,不远数万里前往「瀛洲岛」给李治建宫殿。

用房玄龄的话说,既然那里是帝君的「道场」,就不能太寒酸了。

为此,特别派出了大唐最为著名的建造大师,年近百岁的闫立德一同前往,亲自设计、督造。

老闫头绝对是当今建造一脉的大拿,却只有「筑基期」的修为,为了保护这位特殊的人才,太上皇李世民可没少私下里赠送益寿之物。

这道未免有些太远了,避免出现意外或者颠簸太甚,德妃娘娘敖凌通告整个南瞻部洲的水系,特意让闫立德等工部数十员大匠,从水道前往东海。

船是东海派的大船,操船之人也都是东海水族,安全、快捷绝对到位,见到大唐臣工如此阵仗,妖圣白泽也不得不亲自回去主持大局。

术业有专攻,建造方面有闫立德把控,白泽得负责给找材料啊,当然了,一应所需自然是东海龙宫大包大揽的,白泽也只是对接而已,难道还真让他自己满世界找去吗?

「陛下,臣房玄龄请辞——」

李治端坐在「含元殿」之上,文武分列两厢,满满当当的,恐怕得有数百人吧?

「房相为何如此?您老是大唐的三朝元老了,朕是什么性子您也知道,若是没房相坐镇长安,这大唐焉能有今日之繁盛?——」

李治没想到,文武到齐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是房玄龄的请辞。

要说这房玄龄吧,真论年龄长了李治近五十岁,如今已经百岁出头了。

他是万万比不得李治的,李治修炼有成,容貌始终停留在二十来岁,房玄龄却连「金丹期」都没达到。

此人一心扑在大唐政务之上,尤其是大唐被李治「折腾」的,早已

脱离了凡俗的范畴,房玄龄处理起来就更加的耗费心力了。

「呵呵,陛下过誉了,老臣以微末才学,能够先后侍奉我大唐三位帝君,已经是殚精竭虑了。」

「况且老臣年岁过百,精力早已不如壮年,如今大唐蒸蒸日上,人才辈出,老臣也该歇歇了。」

「得太上皇恩典,他老人家在‘丽政殿"给老臣留了个位置,今后老臣就跟着太上皇修行去了。」

对于李治的褒奖之词,房玄龄也坦然受之,哪怕整个「含元殿」上,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微词。

没办法,人家的功劳、苦劳、辛劳都在那里摆着呢,为大唐鞠躬尽瘁了七八十年了,论功绩还真是无人能及的。

「也罢,既然房相想休息一下,朕也就不勉强您了。从今日起,房相同药师公一样,晋为‘特进"。」

「房相为大唐操劳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为公却导致自己修为不前,朕自然不能薄待了您。」

说完这句话,李治右手一抬,九枚白莲虚影打出,尽数没入房玄龄的体内。

紧接着,李治又调动少量灵力之水,一遍一遍洗刷着这房玄龄的筋骨、窍穴、脉络。

就在这「含元殿」上,李治如此施为,就是想让在场这数百名文武大臣亲眼看一看,他李治是怎样对待大唐功臣的。

也就盏茶的功夫,李治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再看房玄龄,丹田之中金丹已成,看那架势随时都能破丹为婴。

一头花白且悉数的头发,如今全然乌黑,腰板也直溜了,脸上的皱纹踪迹不见,已经同他身旁的魏征状若同龄,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的样子。

「老臣多谢陛下再造之恩——」

说实话,房玄龄各方面都挺好,唯独在修行一途上......那就不能叫做普通,简直就是差劲的很。

也许,老房命中注定只能享受人间富贵吧。

可惜,他却遇到了李治这样的人,一个完全无视「天意」的人,逆天改命的事情,他可是打小就在做了。

「房相不必多礼,这本来就是您该得的,此‘心道"、‘体诀"二功法,您还是要好生修炼一下,即便不求上阵厮杀,好歹也能多活个千儿八百岁的。」

又是两道白光闪过,没入了房玄龄的识海之中。

「狄卿,既然房相想休息一下,从今日起,你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起来,就将姚崇和宋璟都招回长安吧。」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吐谷浑改称的「青海道」,还是吐蕃改称的「藏西道」,如今都走上了正轨。

虽然在繁华程度上,远不能跟大唐腹地相比,该做的基础架构是搭起来了,剩下的无非是靠时间的积累而已。

再把姚崇和宋璟这样的大才放在那里,多少有些大材小用的意味。

房玄龄请辞,魏征早在去年就退居二线了,而在军方之中,李药师、秦叔宝、程咬金,早早地就住进了「丽政殿」。

或许是在修行上李世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更喜欢在这些老臣子面前「卖弄」,也愿意带着这些老臣子,一起追求更高的境界。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李治上位这几十年,却一直还留用贞观朝那些「老臣」,如今终究还是要更新换代了。

「永徽」一朝,今后的文臣将以狄仁杰为首,辅以姚崇、宋璟二位,这三人怎么也能支撑百余年吧?

他们不像房玄龄那样,本身的修为就很不错,如今的狄仁杰甚至都已经突破到了「太乙玄仙」境界。

事实上,只要他们三个愿意,恐怕一直都能够主持着大唐的朝

政,好让李治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

当然了,这也取决于李治什么时候「累」了,也想过过太上皇的瘾了,就会让李沉香来继位。

而沉香太子呢?

这几年来,监国和当皇帝也差不了太多,反正他老子是那样一个「懒人」,又不害怕自家太子篡位夺取,爱揽事就多做点儿,不爱揽事好歹下边有那么多能干的臣子呢。

军方的实力同样强大,秦叔宝是去陪伴太上皇了,现在职位最高的大将军要数薛仁贵了。

紧接着还有苏定方、裴行俭、侯君集、秦怀玉、罗通、程处默、程处亮等等,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强,却总是无用武之地。

是的,对于骨子里好战的将军们来说,不能够上战场厮杀,那就是无用武之地。

可惜,照着现在这个趋势来看,大唐的将士们想上战场还真的有些难。

就拿最近的一次西征来说,那抽调的都是「玄仙」级别以上的人,即便如此,到了灵山脚下也是打酱油的主啊。

事实上,灵山一战对整个大唐的军方来讲,挺受刺激的。

征调的时候,可着大唐选,也才选了几百人而已。

那几百人见识了天兵天将,见识了杨戬的一千二百草头神,见识了猪八戒麾下的千余天河水军精锐之后,才知道什么样的军队能够派上用场。

于是乎,大唐的诸路大军,已经整整大练兵了半年了。

兵在精而不在多,几位军方大佬开了几次碰头会之后,又报请了监国太子李沉香的批示,将整个大唐军队裁撤了一半,仅保留二十万左右的规模。

当然了,裁撤的过程是漫长的,总不能不教而诛吧?

每隔一个月,举行一次全唐范围内的大练兵,淘汰掉一定的人数,预计通过一年时间,完成唐军最后的整改。

同时,在整个南瞻部洲范围内,设立多个招兵处,岂不就得是「筑基」期的,相当于数十年前的「武道通神」了。

反正就二十万的名额,五年也好,十年也罢,军方大佬们卡的是最低线,最起码练到「筑基」期吧?

最低线的上限就无所谓了,天兵天将那么多,可都是从「天仙」起步的啊。

「体诀」是军中最为流行的功法,这个是皇后娘娘杨婵亲自拍板的,战力固然重要,对大唐帝君的忠诚才是第一位的。

见惯了天庭各方的尔虞我诈,杨婵可不希望大唐也出现那样的局面。

好在李治这一辈人中,老二李承乾多年未入大唐,老三李恪早就成了李治的死忠分子,老四李泰......活着就挺好了。

其他的诸位兄弟,文武有道的,也能被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真是完全不学无术的,只要自己不瞎折腾,绝对能够保一个数十年富贵人生。

到了下一代,好吧,现在也不过只有两子三女而已,五位妻子倒是人人不空,最小的女儿乃是长孙娉婷所生的李百草,如今也两三岁了。

就这样的儿女结构,还争个什么?让李敖霆跟李沉香去争吗?

如果不是李治的「懒散」和满朝文武的「督促」,李沉香自己都不愿意去打理朝政之事。

二皇子李敖霆就更没兴趣了,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行之上,尤其是见识到大姐李离洛的「厉害」之后,他变强的心思就更急迫了。

......

「众卿,朕前些时日到天庭一行,大天尊赏赐了不少修炼资源,除了赏赐给此次西征将士之外,盈余的可入国库,今后就作为年度优秀臣工的奖励吧。」

「此事由狄卿全权负责,会同薛大帅和燕统领一同核定,每年表现优异的臣工,文武各取前十

名即可。」

修行之人越来越多,普通的金银财宝、美舍良田,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修炼资源和功法,甚至于神兵法宝就是他们下一步的追求。

可惜,李治自己也「穷」啊!

是时候让「瀛洲岛」上的云中子,多多炼制一些宝贝了,哪怕是最普通的「后天灵宝」,赏赐给文武大臣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另外,也快到年关了,朕要在长安城为朕之拜兄,‘齐天大圣"孙悟空和紫霞仙子举办一场婚礼。」

「咱们长安城也好久没热闹了,就来一次臣民大联欢吧,此事狄相要作为年关前的头等大事对待,就放在五日之后的小年吧——」

这又是一桩喜事,西征灵山的诸多细节,早已随着大军的回转,传遍了长安、大唐,乃至于南瞻部洲。

而房玄龄又命人暗中刻意引导,将李治等人的战绩夸大了不少,尤其是李治四兄弟会斗如来佛祖的比斗。

房玄龄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你佛门的灵山不是被魔族给占领了吗?我大唐帝君率军灭绝了魔族,替你们佛门光复了灵山。

这一个丢失一个光复之间,孰强孰弱还分不清吗?

房玄龄当然是不会明说如来佛祖的「坏话」,那毕竟是佛门的世尊,即便是在大唐,也有着相当崇高的位置。

佛门信徒更是遍布大唐,乃至于整个南瞻部洲。

可是,「防人之口甚于防川」,若是百姓们「自发」的维护自家帝君,说几句「过分」一些的牢骚话,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已经过去大半年时间了,不仅帝君李治,就连杨戬、哪吒、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甚至牛魔王等,都在大唐百姓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

尤其是李治那三位拜兄,如今都已经被请进了「唐君庙」,在配殿之中享有自己的神位。

「陛下请放心,臣等必然会为大圣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届时也一定会举城同庆、万民共欢——」

大唐如此强大,如此富有,而当皇帝的李治却从来不贪图享受,不少文武百官甚至大唐百姓都「颇有微词」了。

好容易李治给大臣们提一次要求,狄仁杰又岂能不竭力满足他呢?

「另外,年关过后,朕还会离开长安,大天尊另有要事相托,到时候还望众卿倾心辅佐太子监国。」

出征「域外天魔」之事,李治是万不会在这种场合说的,也没那个必要,就算是说出来了,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对于李治的这个表态,倒是没怎么引起众人的关注,反正他自继位以来,留在长安的时间就没多少天。

好在太子已经长大成人,就是李治天天都在外边飘着,也不会影响到大唐的发展,无非是到「唐军庙」中祭拜的人多一些而已。

李治自己的决定说完,剩下的就是六部有司各部主官的「年报」了,都是由几位相国核定过的,李治也就耐心地听了一遍,顺便口头嘉奖一番而已。

......

「父皇、母后,雉奴回来了——」

好容易等到臣工们做完汇报,李治才得以离开「含元殿」,甚至都没来得及等一等儿子李沉香,自己就先跑了过来。

「你啊你,都多大的人了,还是被三圣皇共推的‘人皇",竟然跟个孩子似的——」

一看到李治进来,长孙无垢就站了起来,一手拉着最小的孙女李百草,亲自将拜倒在地的李治扶了起来。

「哈哈,儿子在外边是‘人皇",在您和父皇面前,那可是‘人子"的!小草儿又长高了,快让爹爹抱抱——

李治也随势站起,却又将长孙无垢手中的李百草给抱了起来。

小丫头过了年就三岁了,一出生就是「天仙」修为,这么小的年龄还不懂得修炼,这修为却从来没停止增长,如今已经到了「玄仙」境界。

听说在渡「天仙」、「真仙」和「玄仙」雷劫的时候,头顶自动出现了一口大鼎,小丫头就坐在地上吃着宫里的糕点,轻轻松松就渡过了雷劫。

那出现的大鼎,别人不识得,长孙娉婷可不会陌生,甚至都有些「嫉妒」了。

那居然是「地皇」神农的「神农鼎」啊!

「神农鼎」,又称「造世鼎」,上古十大神器之一,与「伏羲琴」、「轩辕剑」并列,是圣皇神农昔日炼制百药之古鼎。

虽说原本是后天炼制的灵宝,却因为积聚了数千年灵药之气,又炼出过无数灵药解救万千苍生,最终后天返先天,成为了「先天功德灵宝」。

不同于「伏羲琴」和「轩辕剑」的攻击属性,「神农鼎」最强的就是防御,其超强的防御力丝毫不亚于那先天五色旗,对付区区「玄仙」雷劫自然不在话下。

「你就是爹爹吗?草儿都已经把你的模样忘记了,看起来跟太子哥哥差不多大啊,怎么能是我们的爹爹?」

到底是两三岁的孩童,即便有着不俗的修为,这心智还是「正常」人的心智啊。

「哈哈,那草儿就多看看爹爹,别再忘爹爹的模样了。」

对于这个女儿,李治还真就没怎么相处过。

出生的时候,他没能在旁边陪着,第一次见面已经一岁多了,然后没等几天就西征灵山去了。

如今孩子眼看都要三岁了,哪里能认识他这个老爹呢?

李治一边有些「愧疚」地抱着小百草,一边暗中查探小女儿的修为。

果然,这小丫头的一身法力更倾向于木属性,看来她得到的传承不是长孙娉婷的,而是直接来自于圣皇神农那里。

出生之时,旁边就摆放着「百草经」和「功德百草尺」,「百草经」没入了小百草的识海,而「功德百草尺」则化为一枚发簪,斜插在小百草的发髻之上。

「爹爹,火灵姐姐会喷火,草儿觉得很好玩,又能帮助娘亲炼药,可是火灵姐姐说她没办法传给别人,您能教教草儿嘛?」

火灵,即为「太阳真火」之灵,原本跟着李治的,后来「太阳真火」进一步演变成一种神通之后,火灵就能独立脱体而出了。

因为长孙娉婷觉醒了记忆,时不时会炼制一些丹药,李治就让火灵跟随了长孙娉婷。

想必小百草是见识过火灵的「喷火」神技,少儿心性才会有此一问。

「那叫做‘太阳真火",爹爹自然可以传授于你,只是你能不能学会爹爹可就不敢保证了。」

李治的神通有很多,对于他的儿女以及弟子们,李治从来不会藏私,恨不得都倾囊相赠,可偏偏就没一个人全部都能学会的。

这就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也不是勤奋不勤奋的问题,似乎只能用「缘分」来形容。

比如,阵法修行最好的,就是大弟子白素贞,「破妄金瞳」修行最好的,就是李敖霆,那小子早就修炼出「花」来了,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在小看他了。

可惜,偏偏这「太阳真火」,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继承下去,倒是敖凌从中得到启发,强化了自己的火系神通。

......

「哇,好可爱的小火苗啊——」

一道晦涩难懂的符文,被李治慢慢地输送到小百草的识海之中,那是「太阳真火」由灵物演变成神通之后,李治自行归纳出的法

门。

也就顿饭的功夫,小百草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睛骨碌碌转动了几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然后......然后就看到,小百草捻着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竟然跳动着一朵小火苗。

她......居然真的炼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4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