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七章 邂逅灯火处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第七章邂逅灯火处

“陛下,皇后娘娘还在等您一起去赏灯呢……”

立政殿,御书房。

大内太监总管张阿难已经来催促第三次了,李世民依然伏案在写着什么,时不时抬起头,缓解一下有些酸痛的脖颈。

“阿难,那件事情,还是没有结果吗?”

李世民冷不丁问道,终于舍得放下了手中的御笔,抬头看了看天,月亮早就升起来了。

“陛下,臣无能。等臣赶到现场的时候,那个叫‘耗子’的早就气绝多时了,现场唯一值得怀疑的就是那封信笺,可是……”

“好了——”

李世民打断了张阿难的话,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张阿难就是这样的回奏,如今依然还是原封不动的说辞,李世民不想再重复听下去。

一封信笺,却只有信封,里边空空如也。

你要说信封上有毒吧,可是连续换了三个仵作,连半点儿可疑的蛛丝马迹都没有检查出来。

“陛下,其实您要想查个水落石出,直接让‘百骑’抓人就行,老奴相信总能撬开他们的嘴的,毕竟……”

张阿难是知情的,至少说他自己就能将嫌疑人的范围缩小到几个人,只是看到了李世民那面无表情的脸,吓得把后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阿难,你跟朕也十几年了吧?你能想到的,难道朕想不到吗?”

“横竖都是那几个逆子罢了,哎,玄武门的事情才过去多久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报应到朕的儿子们身上吗?”

李世民没有恼怒,更没有发火,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个张阿难,那是对自己百分百的忠诚。

张阿难能斗胆说出那番话,恰恰就证明了他没有私心的。

“玄武门”是整个贞观朝的大忌讳,李世民可以说,张阿难却不敢接茬。

“可是,雉奴到底妨碍到他们谁了?一个才七岁大的孩子,他们就能如此狠心地下黑手吗?”

李世民也是经历过夺嫡过来的,争龙之路、不成即死,都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当年又何尝不是九死一生啊?

“陛下,老奴还是觉得,此事不管是哪位……恐怕都是手底下的人擅自做主的,未必就是想除去晋王殿下,或许是栽赃,或许就是想让陛下和皇后娘娘心疼……”

见到李世民有些落寞的样子,张阿难组织了一下语言,轻声地说道。

御书房里再次陷入了沉静,天上的月亮,却绕进了一片黑云里,房间里的光线猛然暗了很多。

“说起雉奴,他这半年的变化倒是挺大的啊,大得让朕都有些不敢认识了。”

想起自己的儿子李治,李世民的脸上,没来由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

这个孩子最近的表现越来越好了,只要待在宫里,每日都会到“立政殿”来,给李世民和长孙无垢问安。

平日也没什么不良嗜好,就是总爱往秦府跑,不过每次回来,几乎都要带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最多的是送给两个更小的妹妹,或者送给长孙无垢,当然,有时候也会想着李世民他这个当爹的。

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富有四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却时不时也会为李治带回来的小玩意儿而感动。

除了自己的寿辰,其他的那些儿子们,几时会想起来给他这个皇帝老爹送礼啊?

总之一句话,只有在李治身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当爹的,而在其他儿子那里,他却只是一个皇帝。

“陛下,说到晋王殿下,老奴觉得他现在似乎已经能够修炼了,只是老奴发现他依然还是‘天漏之体’,这个就令人费解了。”

李世民带着李治到秦府拜师,却被秦琼婉拒的事情,张阿难也是知道的。

虽然,张阿难的武功境界比秦琼要低了一些,但并不表示他的眼光就会差。

纯粹的锻体之术,即便张阿难没有专门修炼过,但是也能肯定绝对不是李治现在这个状态。

“好了,雉奴的事情就到此结束吧,朕也不想再追究下去了,无论是那几个小子中谁做的,朕都希望他们就此收手。”

“至于,雉奴的体质和修行问题,咱们就不要插手了,前有孙道长的建议,后有秦叔宝的护持,朕相信自己的儿子。”

前后折腾了半年,也没能有一个水落石出,对此事李世民也有些乏了。

对于李治这个儿子,他不愿意给他更多的压力,习文也好、练武也罢,随他去吧,一辈子做一个闲散的逍遥王爷不也挺好吗?

……

“晋……九公子您看,那边的人那么多,一定有好看的花灯,咱们也过去吧?”

已经快三更天了,长安城里看花灯的人潮依然不减。

李治跟着也就看一个稀奇,连看了几处之后,就不愿意往人多的地方挤了。

一行六人,除了李治和秦家两位兄弟之外,还跟着三名彪形大汉,他们是一门三兄弟,跟秦家一样,也住在怀德坊。

他们的老爹如今驻守在边关,家中当家主母管的严,今日难得有这么一次夜出的机会,就到秦府寻了秦家两兄弟一起出门了。

“处默兄,咱们要不还是回去吧,虽然没有了宵禁,总不能耽误明日的晨练的。”

秦怀玉看了看天,月过中天,这一行人随着人流,已经彻底跑到南城来了,眼看着前边就到曲江池了。

“哈哈,我说怀玉啊,你担心什么,左右你才十一岁,真出了事自然有你大哥在前边顶着呢。”

被称为“处默兄”的这位还没说话,旁边站着一位,长相几乎是跟那处默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壮汉笑答道。

“处亮贤弟,你就这么当面把为兄给豁出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秦二伯的脾气,他要发起火来,我们哥俩都逃不过不去的。”

秦怀道说道。

到底是当大哥的,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弟弟,当面被这三个黑厮欺负吧?

李治却没有说话,就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这三个活宝。

没错,这三个膀大腰圆的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卢国公程咬金的三个儿子,依次为程处默、程处亮和程处弼。

程处默和程处亮是程咬金的前妻孙氏所生,一个今年十七岁,比秦怀道年长一岁,一个今年十五岁,却比秦怀道小上一岁。

而老三程处弼,却是程咬金的现任妻子崔氏所生,今年刚刚十三岁。

按理说这三个小子那不是一个娘生的,应该有些差别才对,模样和秉性却都随了程咬金,不得不佩服老程家基因的强大啊。

“这样吧,眼看就到‘芙蓉苑’了,自从这园子被赐给四哥之后,寻常想进去一次都难,咱们索性就逛了芙蓉苑再回去吧。”

这一行六人,就数李治年龄最小,个子也最低,半晚上下来他倒成了这六人的主心骨。

关键是,别看其他五个都比李治的年龄大,论起猜灯谜的本事,那哥五个绑在一起都不是李治的对手。

一路下来,李治猜中了不少灯谜,也赢得了十数盏花灯,李治最喜欢的是那两盏小大公鸡的花灯,做的惟妙惟肖的。

贞观十一年是丁酉年,李治打算把这两盏灯带回去,分别送给晋阳和新城两位小妹妹。

既然李治说话了,众人也就不再争执,程氏兄弟却心中窃喜。

“芙蓉苑”那么大的地方,而且那里可不是赏灯、猜谜那么简单,现在这个时候,贩卖各色小吃和酒水的也有不少。

很多彻夜不归的人,也会呼朋引伴,早早占据芙蓉苑里的亭台楼榭,实在找不到地方,索性就席地而坐。

文人就在那里吟诗作对、把酒临风,一帮大老粗也能在那里吹牛打屁、评长论短。

一行六人正往里边走的时候,突然,走在最前边的程处默停住了脚步。

“那个……诸位兄弟,咱们要不还是换一个方向吧,那里,那里也有很多好看的花灯。”

程处默说着,扭头就想往右手边走去。

“处默兄,你这是怎么了?我看这边才热闹吧,离着多远就听到有喝彩声了,一定有好玩的。”

秦怀玉到底是少年心性,往年也曾跟大哥一起出来逛花灯,只是每次爹爹都严令他们,子时之前必须回去。

这次,还真是沾了李治的光,秦琼只说让他们两个听从晋王殿下的安排,他什么时候想回去了再回去。

众人左右望望,高下立判,的确是秦怀玉说的方向,也就是他们现在走的正前方,大约十几步之处围拢着一伙人。

没办法,程处默也只好随着众人往这边走,不过他已经不再打头了,而是灰溜溜地跟在这几位的后边。

原来,那里有着一座较大的亭子,亭子里摆放着一些座椅,中间还有一个石桌,正中央坐了两位稍稍上了年龄的老文士。

说是上了年龄,其实也不过四五十岁,像是被请来的评判、裁决之人。

亭子前边有一片开阔地,一左一右也摆着两溜长条的桌案,桌案上摆放着几套成色还算不错的文房四宝。

旁边展览着已经写成的诗文,也有一些正在苦思冥想的文人墨客。

周围还围拢着不少人,男男女女的都有,三三两两地围坐一处,一个个正在那里评头论足,或者纯粹在看热闹的也不在少数。

再往两旁看,更是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有散发着香味的美食、美酒。

据说,但凡能够猜的出一灯谜者,场中的酒肉管够,又是吸引了一大波跃跃欲试的人。

良辰美景、才子佳人、佳肴美酒,人间极乐、不外如是?

“诸位,还有没有写好的诗词再呈上来了,如果没有的话,某家就要宣布,长孙公子这首‘咏上元月’为今晚的夺魁之作了——”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高声地叫喊着,手中还挥舞着一张写满字的纸张。

“处默兄,原来你是认出他们来了才掉头他去的啊?就他们这几个人,你不至于害怕成那样吧?”

离得近了,秦怀道也认出了亭子前边那几位,都是长安城里的公侯子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扯着大嗓门正在吆喝的那位,正是谯国公、右骁卫大将军柴绍之子柴令武,那么他口中所说的长孙公子,自然就是现任中书令、赵国公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了。

旁边那几位,秦怀道也认识,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已故尚书右仆射、莱国公杜如晦之子杜荷等。

“哼,谁怕他们了,不就是会写几句酸诗嘛,有本事跟俺老程到马上去较量较量——”

话说这程处默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怨气,还是曾经在长孙冲面前吃过瘪,每每见到他就有些头疼,恨不得转头就走。

要说场中那几位不学无术,多少有些埋汰人,不过还真的是有些文不成武不就的架势,唯独那长孙冲是个例外。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被长孙无忌当成接班人来培养,无论是文才还是武艺,在年轻一辈中也算是佼佼者。

今年十七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而且众所周知,李世民最疼爱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已经默许给长孙冲为妻了。

在大唐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亲上加亲,没有人会去反对这门表兄妹之间的结合。

只是,这两年李丽质的气疾突然犯了,长孙皇后想多留她两年,好好调理一下身体,二人这才迟迟没有完婚。

如今的长孙冲,还在太学里读书,也是整个太学里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受到一众太学博士的推崇,连当今最负盛名的一代文宗孔颍达,都曾经当面称赞过他。

年少多金、仪表堂堂、文武双全、家世显赫……

这所有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无论走到哪里,长孙冲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三小姐,这位长孙公子好才情啊——”

亭子里边,竟然有一位女子被邀请在座,她的旁边还站立着一名俊俏的丫鬟。

原来,这偷跑出来的一主一仆,居然也逛到了“芙蓉苑”?

一旁的长孙冲听到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表面上却还要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

“云儿姑娘过奖了,今夜如果不是有幸在此遇到三小姐,恐怕本公子还做不出如此佳作呢。”

长孙冲谦谦公子、温润如玉,他的一番谦辞,自然又赢来了一番周围人更多的称赞,却让在座的这位三小姐脸上一红。

她常年在山上居住,接触的成年男子也屈指可数,不是冷冰冰的二哥,就是他那些长相奇特的部曲。

而远远望见的那些世人,不是虔诚之辈,就是利欲熏心、有所牟求者。

看到长孙冲那毫不遮掩的火辣目光,三小姐又怎能抵挡的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仙凡无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3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