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二十五章 晚来天已雪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观音婢,雉奴离开有多少天了?”

长安城,立政殿。

唐皇李世民正在饮宴,一旁坐着当朝皇后长孙无垢,还有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一个是九岁的晋阳公主李明达,一个是刚刚六岁的新城公主,乳名叫做阿鸢。

“已经一百六十八天了,也不知道雉奴每天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这大雪天的,会不会受冻了……”

立政殿外,飞雪正飘,红梅正浓,一年将尽。

李世民随口问了一句话,没想到又招来长孙无垢这一长串的“唠叨”,无奈地苦笑了一声,尴尬地喝干了杯中的酒。

“观音婢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如今的雉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雉奴了。”

“转过年头都要十三岁了,就他那一身修为,整个大唐朝恐怕都找不出一个人能媲美的,你还用替他操心吗?”

“再说他不是每个月都有写信回来吗?又送来了孙真人最新研制的妙药,你和长乐的‘气疾’也彻底治好了。”

“雉奴这孩子最是心善,大雪连天的,他想到处去走走看看,担心河南道的百姓有冻饿之苦啊。”

李治这小半年来的表现,李世民那是一百个满意。

不仅仅有每个月李治自己写过来的书信,更有不断传来的魏征的奏折,以及“丽竞门”暗中递过来的消息。

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将粮食和衣物亲手送到那些没有劳力的家户中。

甚至跟着孙思邈一起,在洛阳城内坐堂问诊,行医施药,真有困难的患者自然是分文不取,着实救治了不少濒临死亡的病人。

要知道,前世的李治就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现在又兼修文武,身边更是跟着孙思邈这位神医圣手,手到病除简直就是每天的常态。

一时间,晋王李治贤德的名头传遍了洛阳周边,又随着南来北往客商的宣传,逐渐传出了河南道,名扬大唐。

尤其是那些被他救治过,或者收到过李治送上粮食和衣物的百姓,更是在家里供上了李治的长生牌位。

李世民是高兴了,他另外那几个儿子却未必高兴。

魏王李泰的府上,已经为这件事讨论过很多次了,他也想仿效李治的做法,可惜身娇肉贵的李泰又怎么愿意跑到百姓家中去?

最终,还是决定在文人身上做做文章,这也算是他唯一擅长的方面了。

提高文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大唐境内,号召各个州县适当增加官办学堂的数量和规模。

本是攀比之意,无形中竟然推动了大唐文化教育的发展,这也算是为大唐文道昌盛做出了贡献。

“太子殿下入睡了吗?”

东宫,护卫统领纥干承基来到太子李承乾的寝殿前,轻声地问着门口的守卫。

“启禀统领,太子殿下还在饮宴,不过太子已经下过诏令了,任何人不得进去打扰他,统领您看……”

门口的两名守卫对视了一眼,颇有些为难地说道。

“好了,本统领也知道你们的难处,不会为难你们的。不过,里边是谁跟太子殿下在一起呢?方才我看到太子妃带着恒山王殿下,好像进宫去了。”

纥干承基从门缝里向里观望,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本他是太子李承乾的护卫统领,也算是“师出同门”,本该是李承乾的心腹才对。

可是,自从那人来了之后,他已经很久没能单独待在李承乾的身边了。

回想半年前的决定,那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纥干承基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无奈地离开了。

……

“晋王殿下,这乃是您的绝学,我和娉婷姐能学到一二就已经知足了,又怎好全盘接纳?”

看着眼前的“五禽戏”全册,秦怀玉两眼放光,却不好真的就伸手接过。

“拿着吧,你和娉婷姑娘的境界,将来达到‘通神’境界之后,一时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进阶功法。”

“这套‘五禽戏’,已经不是原来那一套了,不知高明了多少倍,若能完全练成,将来达成‘天仙’也未可知啊。”

李治说着,自己都不禁有些感叹。

莫名其妙地昏倒,孙思邈说自己曾经丢失了“一魂一魄”,昏睡了五天五夜,竟然被送到了那个残破的“洛神庙”去求医。

醒来之后,识海中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样东西——一枚青绿色的玉符。

玉符中跳动着一个个金色的字眼,洋洋洒洒,不知刻录了多少文字。

这不是一套简单的功法,更像是修炼的一套百科全书。

从后天境界开始,一直到先天、通神、金丹期、元婴期、化神期、渡劫期、天仙、真仙、玄仙、金仙、太乙、大罗、混元等。

此前,李治只不过在那册“天子望气术”上,看到过这些境界的名字,如今这枚玉符里,却有着详尽的介绍和描述。

玉符中也算包罗万象,比如洪荒以来的各种知名的法宝、武器,各种知名功法的梗概介绍,甚至各种大能的身份来历等等都略有提及。

李治很是纳闷,这玉符是从哪里来的?

玉符里的内容,倒是有很多跟自己固有的认知是相同的,李治就只当是闲来无事的消遣,凭借着如今的过目不忘,一一印记在脑海中。

李治不禁有些好笑,林林总总这么多,能都是真的吗?

玉符的后半部,却是实实在在的两套功法。

一曰“沧溟诀”,共九层,竟然是能够直通大罗的顶级功法?

二曰“天地剑诀”,却是一套剑法,共计十式。

问题是,前世的李治,也算是资深的老书虫,翻阅过无数修仙炼道的书籍,还从来没见过有“沧溟诀”和“天地剑诀”的名字。

“天地剑诀”他暂时没敢修炼,开篇清楚地写道。

“天地剑诀,未达天仙境者勿练——”

好嘛,这玩意还要什么“天仙境”?

如果真存在“天仙境”,自己有命没命能达到那个境界,还尚未可知呢。

倒是那套“沧溟诀”很对李治的口味,“沧溟诀”共九层,步入先天境界就可以开始修炼。

识海中多了这枚来历不明的玉符,李治也没大惊小怪,毕竟丹田上还悬着那柄诡异的小枪呢。

再内视一番之后,才发现无论自己的经络、筋骨,还是神魂,似乎都强大了许多?

一系列的变故,很是让李治好生消化了一番,甚至还特意在后宅闭关了数日。

之后的日子里,隔三差五的,李治就会到洛阳周边转悠一下,了解灾民的疾苦,或者凭借自己的身份和便利,解决一些灾民的安置问题。

洛阳如今是整个河南道最大的城市,受灾的百姓有不少人逃亡至此,依着洛阳本地的官府,最多搭建粥蓬管上几顿吃喝,最终还是要礼送出境的。

李治却不以为是,硬是命令洛阳的官府和军队出面,在洛阳城东和城南,陆续新建了几十个村落,用来安置逃难而来的人。

这个消息一出,各地的难民更是蜂拥而来,李治正好聚一地而赈之,最终洛阳下属生生多出了三十多万人。

更多的时间,李治却是用来修炼的。

虽然玉符来的有些诡异,他也不再多想,只要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李治都愿意去尝试。

短短三个月,李治就练成了“沧溟诀”的第一层。

丹田中原有的液态黑白能量团,如今更加的凝实,表层已经开始固化,在高速运转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黑白参半的圆球,有黄豆般大小。

这是什么啊,金丹期吗?

李治有些郁闷,就算是金丹期,自己体内怎么就形成了一颗“阴阳丹”呢?

李治还发现一个问题,自从修炼了“沧溟诀”,自己居然也能够吸纳太阳之力了。

淡金色的太阳力,一丝丝入体,不断地洗刷“阴阳丹”的阴面,而夜晚的月华之力,却是在不断滋养“阴阳丹”的阳面。

如此一来,这颗“阴阳丹”的成长,已经逐渐开始依赖上日月之光,空气中灵气带来的增长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一层境界的“沧溟诀”,让李治的实力倍增了十倍不止。

而原来那本“五禽戏”的册子,在他修炼成“沧溟诀”一层之后,竟然凭空增加了数页文字。

或者说,是“沧溟诀”的修炼,带动了他“破妄金瞳”的晋级,才能看到原来没能发现的文字。

难道,这才是“五禽戏”的完整版吗?

又是两个月的修炼,对于“五禽戏”的运用,李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已经完全可以用来对敌了。

而且,每每施展各种禽戏,李治那种化身为彼物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李治终于看清了孙思邈的境界,竟然也是“金丹期”,而且不像自己这样的金丹初期,孙思邈已经步入了金丹后期。

自己在“五禽戏”上有了进境,自然也不能忘了孙思邈这位最初的赠与者,“五禽戏”严格来讲本来就是人家的。

孙思邈自然是千恩万谢,他虽然是前辈,又是金丹后期的强者,却也不敢小瞧李治这位“天漏之体”。

十三岁不到的少年,听长孙丫头说,已经是文武双“通神”了,如今刻苦潜修了小半年,孙思邈根本就看不透李治的境界。

准确地说,在孙思邈的眼中,李治依旧只是一个略显魁伟的少年郎罢了。

秦怀玉和长孙娉婷,作为李治身边最为亲近之人,李治同样也没有忽略他们。

“沧溟诀”暂时不便外传,“五禽戏”却可以拿来授予他们,原本李治就分别传授过他们一戏、两戏的。

见李治如此慷慨,让秦怀玉和长孙娉婷感动不已。

在他们眼中,这“五禽戏”就是李治的傍身绝学,如今竟然愿意合盘而出,同他们二人一起分享。

这是多大的恩惠和信任啊?

“晋王殿下,怀玉今日在此立誓,此生定惟殿下之命是从,如违此誓,怀玉不得善终也——”

秦怀玉推辞不过,单膝跪地,高举双手,从李治手中接过记录着“五禽戏”的册子。

而一旁的长孙娉婷,也早已两眼噙泪,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长孙娉婷比秦怀玉更懂得后续功法的重要性,她本身就是名门出身,身怀绝学,更听说过为了一本武学秘籍同门相残的事情。

不过,与李治此刻给出的“五禽戏”一比,似乎自己门派中,最高深的武学在“五禽戏”面前,也显得不过尔尔了。

……

隆冬时节,天降大雪。

在洛阳郊外转悠了一整天的李治,天色欲晚的时候,他们一行三人来到了洛水旁的“洛神庙”。

如今的“洛神庙”,与半年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李治感念自己在“洛神庙”中的奇遇,又对那位传说中的洛神钦佩不已,就借着大量流民入洛阳的机会,以“以工代赈”的方式,重修了这座“洛神庙”。

说是重修,其实跟完全新建也差不多。

如今保存下来的,除了原来“洛神庙”所在的地皮,就只有“洛神殿”中那座洛神娘娘的塑像了。

重修之后,“洛神庙”分为前后两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正中还是“洛神殿”,供奉着洛神娘娘的塑像,左右却更增加了一间配殿,而后院则是用来住人的。

李治自然不便在此居住,特意从洛阳的道观中,请了一位道长,带着他的两名小道童。

还是孙思邈亲自推荐的,其人也精通岐黄之术,在洛阳周边小有名气。

“洛神庙”和“洛神殿”的匾额,都是李治大笔一挥写就的,一手潇洒的“柳体”——也许今后应该被叫做“李体”了——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更有他金丹境界的加持,字字浩然正气,挂在那里就能正清远近、诸邪辟易。

而在“洛神庙”的另一则,李治还特意让人修建了一套院子,小院不大,也是两进,各有三五间瓦房。

背靠洛水,院中种有松竹,尚有移植过来的两株红梅,题名“碧洛居”。

建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治偶尔也会来此小住,留有几名护卫照看着,兼顾着一旁的“洛神庙”。

今日,李治三人又一次来到“碧洛居”,秦怀玉的马匹上,还带着两只肥硕的兔子和两只山鸡。

虽然他们如今的境界,根本就无需这些食物来充饥,毕竟多少年都这样过来了,还是舍不得那份口舌之欲。

“九公子,您到房中稍待,我马上就把这兔子和山鸡给炮制出来——”

跟了李治半年多,秦怀玉不光功夫和境界增加不少,连伺弄伙食的水平也长进了。

倒是心灵手巧的长孙娉婷,始终学不会厨房那一套勾当,李治戏言她就是一个有口福之人,不必自己亲自下厨。

少时,碗盏杯盘,炖鸡烤兔,红泥火炉,透香烧酒。

“九公子,奔波了一天,喝杯酒暖一暖吧,来,我敬您——”

秦怀玉给李治和自己各满了一杯,长孙娉婷却倒了杯热茶,在另一侧相陪。

出门在外,三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完全就像朋友一样围席而坐。

“哈哈哈,晚来天已雪,能饮一杯无?山野之人途径于此,不知此间主人,可否容老朽进去饮上一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