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章 今夕是何年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先有盘古后有天,鸿钧还在盘古前。

斩破混沌开天地,造化洪荒定坤乾。

龙汉初劫魔神隐,巫妖战罢有人烟。

封神过后洪荒尽,三界新启尊昊天。

……

长安城,大兴宫。

“都是一帮子废物,关键时刻一点用处都没有,来人啊,把他们统统给朕拉出去……”

“二哥不可——”

按当下的纪年法,现在应该是贞观十年,李世民登基的第十个年头,三十七岁的年龄,正是男人辉煌起步的好时候。

李世民的皇位,是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而抢夺过来的,登基十年了,依然会遭到不少人的诟病。

而潜藏在民间那些隐太子的拥趸,被有心人利用,时不时还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骚乱。

李世民却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一心想把大唐打造成宇内最强的国度,登基以来,带领着一帮文臣武将,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当皇帝这十年来,很少见到他会有如此暴跳如雷的时候,更何况还是在这庄严肃穆的大兴宫内?

地上一拉溜跪着七八名太医,一个个噤若寒蝉,冷汗从额头上滚落下来,却没有一人敢擦拭的。

别看李世民是位皇帝,而且还不是开国之君,却也不是从小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废材。

十几岁就上了战场,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抛开他皇帝的身份,单单讲带兵打仗而言,在整个大唐朝如今的所有将帅里,恐怕都能排进前三位。

天子一怒,那还得了?

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碾压,李世民多年征战沙场养成的一身杀气,就不是这帮御医能承受得了的。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你的气疾还没好,就该在‘立政殿’里好生歇着,有什么事情叫人唤我过去就是了。”

能够在这大兴宫内叫声“二哥”的,只有当今的皇后娘娘长孙无垢了。

这位不是汉家女,出身鲜卑一族,父亲是前隋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亲哥哥是如今大唐朝的尚书右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垢和李世民幼时就相识了,如今已经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四女,最小的新城公主才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呢。

而长子李承乾,却已经被立为大唐太子多年了。

“二哥,我知道你在为雉奴的事情生气,可是你也不能怪这些太医啊?我已经命人去请孙道长了,等他来了雉奴自然也就有救了。”

长孙无垢一边说着,一边摆了摆手,示意跪在地下的这些太医们速速离去,可是他们却眼巴巴地望着李世民,没一个敢离开的。

“哼,既然皇后娘娘让你们离开了,还都跪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滚——”

即便有长孙无垢求情,也难以消弭李世民心中的怒火。

原来今日午时,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大内太监总管张阿难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告知李世民,他最小的嫡子,年方七岁的李治出事了。

不知何故,一向胆小怕事,甚至都很少离开“丽政殿”的李治,居然自己跑到武库里去了。

听随从的小太监讲,是晋王殿下自己要进去的,说是要找什么东西,甚至都不让人陪同一起进去。

最终,等候在武库门外的小太监就听到了一声惨叫,再进去看时,李治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旁边倒着一柄生锈的大铁枪,枪头上还挂着鲜血,而李治的整个右脑也被鲜血给染红了。

李世民听完后勃然大怒,急匆匆离开“大兴宫”,等他赶到的时候,李治已经被人抬离了武库,就躺在他“丽政殿”的床上,身边还围着几名太医。

止了血,包扎了伤口,甚至连药也灌了下去。

几名太医都信誓旦旦地说,晋王殿下最多半个时辰就能够醒来。

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

喝完药都过去三个时辰了,李治也没有半点儿苏醒过来的迹象。

今日的奏折实在过于紧要,必须当日批阅出来,李世民只好中途才离开的。

不过,每隔半个时辰,他就会让张阿难跑一趟“丽政殿”。

直到掌灯时分,依然没有等到李治苏醒的消息,才发生了大兴宫里的一幕。

此时,李世民、长孙无垢和大内太监总管张阿难,一起来到了“丽政殿”,晋王殿下李治,依然直挺挺地躺在那里。

别看方才长孙无垢为太医们求情时,说的那样深明大义,再次见到小儿子这副模样,长孙无垢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观音婢,要不你先回去歇着吧,朕自己在这里等孙道长来就是了。”

看着长孙无垢的模样,李世民没来由的一阵心疼,更加有些恼怒那些太医的无能。

“陛下,老奴方才尝试着给晋王殿下输了点儿内力进去,可惜也毫无反应,奇怪的是那些内力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寝殿里只有李世民、长孙无垢和大内太监总管三人在,张阿难低声地说道。

听到这话,李世民就是一怔。

要知道,这位张阿难可不是普通的大内总管,其在隋文帝仁寿年间已任事,唐高祖武德年间,参秦王李世民幕府,从平诸雄,功勋卓著。

到了贞观年间,历任谒者监、内给事,封汶江县侯,累左监门将军,如今快六十岁了,一身功力已经到了“先天”巅峰,距离“半步武道通神”也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几个在这里说话,躺在床上的李治也听得清清楚楚的。

其实,李治早就醒过来了,奇怪的是他就是睁不开眼睛,说不了话,浑身上下也动不了。

只能听到周围有来来去去的人,声音有男有女,还有的声音他却分辨不出来是男是女?

其中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很是甜美,李治一直想睁开眼看一看,这样甜美的声音到底配了一副怎样的相貌?

只是,她嘴里总是“雉奴”、“雉奴”的叫着。

李治心里有些好笑,没想到这位陌生人也会跟自己开玩笑啊。

李治的老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他的名字是小学老师给取的,叫“李志”,希望他志存高远。

当年给他上户口的时候,办事员写了“李治”二字,问老爹可是这个名字吗?

他哪里认识字啊?

只是听着“李治”跟“李志”也没什么区别,从此之后就没有了“李志”,而只有“李治”了。

为了这个名字,上学和工作之后,没少被人善意地开玩笑,叫他“雉奴”也是其中一种。

只是这些人说话,怎么有这么浓郁的陕西口音?

又是太医,又是奴婢,还有皇上和晋王?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治觉得很累,从骨子里累到心灵那种。

中医本硕连读毕业,工作了三年,也抗疫了三年,一朝放开之后患者激增,就连他所在的中医科病房,都住满了病人。

虽然李治才二十七岁,却已经当上了他们科室的副主任。

一是凭借过硬的医术和文凭,二是他们科室原来的老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在那次援鄂的“战疫”中,永远地离去了。

李治从小就喜欢中医,更喜欢研究华夏流传下来的养生之法,比如“五禽戏”、“八段锦”或者“太极拳”。

常年坚持下来,不仅让他很少生病,更是练就了一身不俗的“本领”,他总是跟别人炫耀说,他找到了“气感”。

可惜,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只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不过倒是羡慕他有一副挺拔的身材。

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连续工作了两天一夜之后,终于还是病倒了,也累倒了。

“孙道长,您终于来了,快请来看看雉奴吧——”

都到二更时分了,一名仙风道骨的道人,才走进了“丽政殿”。

“嗯?皇后娘娘,您今日做了什么事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进来的老道,先给迎上来的长孙无垢行了礼,当他抬头之时,却愣在了那里。

这位孙道长不是旁人,正是大唐大名鼎鼎的神医孙思邈,京兆华原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据说生于西魏大统七年。

这样算来,今年已经九十四岁了,看起来却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步履轻盈、满面红光。

“孙道长,不是观音婢有恙,是雉奴受伤了,昏迷大半天了还没醒过来。”

见到孙思邈进来,李世民也急忙起身过来迎接。

这位孙道长也算是皇宫里的常客,除了时常去给太上皇李渊诊治,更多地是给长孙无垢治疗气疾。

而这几年,似乎才十岁出头的长乐公主李丽质也患了气疾?

更是让长孙无垢心疼的不得了,连李丽质跟她侄子长孙冲的婚事,都因此而向后推延了。

“陛下……这,您的命格怎么也……”

孙思邈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是人间的帝王,到嘴的话急忙又咽了回去。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心忧小儿的伤情,也没注意到孙思邈的怪异之处。

孙思邈的心里却像开了锅一样,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多念了几句“无量天尊”。

“怎么样?雉奴何时能够清醒过来?”

孙思邈已经给李治号了一刻钟的脉,却始终沉默不语,没有给出一个说法,长孙无垢就在一旁急切地问道。

孙思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李治,这个孩子他也曾经见过不止一次,虽然七岁了,却是长孙无垢最小的儿子,时常被带在身边。

“陛下,皇后,你们确定晋王殿下受伤了吗?”

孙思邈一边说着,一边竟然动手去解李治头上包着的纱布。

一层一层的,外边还有星星点点的血迹,越往里却变得更少了,等孙思邈彻底将纱布取下之时,哪里还能看到李治头上的伤口?

“这个——”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可是亲眼见到,那包扎的太医们手上还沾满了鲜血,李治换下来的中衣都被鲜血浸透了一大片。

“难道是祖上保佑吗?”

看到如此诡异的事情发生,李世民也顾不得一国之君的架子,撩衣服跪倒在一旁的香案前。

李唐对外一直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更是将道教定为大唐的国教,全大唐境内都给予道人极高的地位,皇宫中每一处宫殿都设有老子李耳的牌位。

“可是,雉奴为何还不醒过来呢?”

看到儿子的伤口不存在了,长孙无垢当然高兴,却更焦虑李治为何依然昏迷不醒。

孙思邈犹豫了片刻,在心中默默掐算一番,得到的也是李治被利器所伤的结果,可是伤又在何处啊?

“陛下,像晋王这种情况,老道也从来没遇到过,或许可以试一试老道的‘水火金针’。”

水火金针、刺探阴阳,阳则破境、阴则转阳。

“可是,雉奴他乃‘天漏之体’,文武两道都无法修行,他能扛得住道长的‘水火金针’吗?”

孙思邈的“水火金针”,李世民可是亲眼见识过,就在去年,凭借着“水火金针”,硬是把秦琼从死神那里给拉了回来。

不过,秦琼自此也就卧床不起,算是在苟延残喘了。

李世民的这几个儿子,虽然目前年岁都还不大,却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三子李恪天生神力,才十六岁就已经到了“暗劲”大圆满境界,随时能突破到“化劲”。

四子李泰,别看体态丰腴,却从小爱好文道,更是得到了朝中数位大儒的青睐和真传,如今十五岁的年纪,已经到了“德行”高阶,跟老三相比也不遑多让。

太子李承乾的修为却有些神秘,那是太上皇李渊亲自安排的,就连李世民自己,也不清楚儿子到底修行的是什么。

只是每隔半年的教考,李承乾总是能够游刃有余地力压了老三、老四一筹。

唯独这个李治,打娘胎带的“天漏之体”,什么也无法修炼,为此背地里也被一众兄弟姐妹笑话。

这也是李治为何从小胆怯,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原因之一。

“放心吧,老道这里有本门的‘护心丹’一粒,就算晋王身体再怎样的虚弱,有此丹药在也足以保他无虞。”

孙思邈嘴上这样说,心里还是有些心疼的,“护心丹”炼来不易,关键是有几味药材极为难找,他自己也就剩下这一颗了。

这“护心丹”对于修文练武之人,在大境界突破时有奇效,不仅能提供突破时需要的大量能量,更是能保持灵台的一分清醒。

如今,却为了施展一次“水火金针”,用到了李治这位不能修炼的人之上。

孙思邈说完,从随身瓷瓶中取出一粒白色的丹药,轻轻放进李治的口中,瞬间就看不见了,真正的入口即化啊?

然后两枚金针出现,一枚冒着热气、闪烁红光,一枚冒着寒烟、或蓝或白,飞速地插进了李治的左右太阳穴。

良久……

“雉奴、雉奴你醒了吗?”

看着李治慢慢地睁开了双眼,长孙无垢急忙围拢了过来,一声声呼唤道。

“你是谁?——”

“我在哪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1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