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四十四章 猴王保唐僧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九郎,这?——”

听到方才那叫声,唐僧和李治的坐下马“踏踏踏”在原地直打转,不敢向前更不敢向后,唐僧惊得急忙抓紧了缰绳。

李治却心中明白,这是那位要登场了,心中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至于那两匹胯下马的表现,在李治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那位是谁?

曾经掌管天庭数十万匹天马,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弼马温”,连天马都归他管,言出自带法则,更何况区区两匹凡马?

“族叔,方才不刚刚说到那位神猴吗?您看,山脚下不就是吗?”

原来,他们方才跑的一路坦途,却不是平地而是在半山腰。

准确地说,低头向下大约三十丈处,才是“两界山”真正的山脚,而那神猴正压在山脚处。

“他……他怎么叫我师父?”

方才那喊声何其之大,唐僧自然听得清清楚楚。

“哈哈,族叔何其执迷不悟也?您有疑问,大可上前去问那神猴,侄儿我又能从哪里知道呢?”

相处月余,唐僧似乎已经习惯了李治的所问必有所答,而到了这个地方,李治反而谨慎了起来。

一个刘伯钦都能将他完全看穿,随意一个举动就能让他大境界突破,这里是什么地方?

恐怕三界中,有不少的大能都会关注于此,自己岂能不低调行事?

“也罢,那咱们就上前去问问吧。”

唐僧也来了兴致,或许是前几天陆续遭遇了妖怪和猛兽,反而对意料中出现的神猴,没有了太多的恐惧。

二人循着山间小路往下走,不多时,就来到了压着神猴的山脚。

“师父、师父,你怎么才来啊?观音菩萨十多日前曾经来过,说你三五天必至,怎么就耽搁了十来天啊?”

一看到一身法师装扮的唐僧,那神猴就知道,面前这位大和尚一定就是观音菩萨口中的唐三藏了。

唐僧和李治来到距离神猴不到一丈处,两匹马死活都不愿再向前,二人只好下马徒步而来。

李治仔细打量着山脚下那个不断晃动的猴头,说实话,心里有些许失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即使在后世也被万千人推崇的美猴王吗?

只见他只露出一头、一臂和半个身子在外边,尖嘴缩腮,金睛火眼。

头上堆满了苔藓,却不知抹去,耳中滋生了薜萝,亦不曾清除。

鬓边少发更多的是青草,颔下无须却有一层绿莎。

眉间有土,鼻凹藏泥,指头粗短,手掌笨厚,尘垢余多......

怎一个狼狈了得?

“阿弥陀佛,你就是那神猴?方才为何却唤我做师父?”

离得近了,唐僧看到神猴这幅模样,竟也不敢靠得太近,若不是李治随在一旁,都未必敢开口问话。

“敢问法师,您可是受东土唐皇差遣,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神猴难得控制了一下自己的心神,看着唐僧问道。

“不错,贫僧唐三藏,正是受唐皇所差,前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不知神猴如何得知?”

“哈哈,那就没错了,您就是我的师父,我就是您的徒弟。”

“我乃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困压于此处,已经过去五百年了。”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了佛祖旨意,去东土寻访取经之人,十数日前,她来此处告知我,取经人已在来路。”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前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西行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李治就在一旁听着神猴的自述,虽然这些内容他大半早已知晓,但亲耳听到的时候,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渴望、辛酸和小心翼翼。

“阿弥陀佛,既然你有善心,又是观音菩萨所遣,我自收下你就是了。可是,我一路行来未带斧凿,如何能救你出来?”

唐僧闻言,满心欢喜道。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更何况还是这样一位神猴,有了他的加入,岂不更有把握到达西天?

“师父勿忧,这山顶上有一道如来佛祖的金贴,你上去将它揭去,我就能出来了。”

“族叔,方才我确实看到山顶有金光闪闪的物事,我扶您上去吧?”

看着眼前略微陡峭的山顶,从此处爬上去,怎么还不得需要一个时辰?

就唐僧这凡人之躯,李治都想不明白他怎么能上的去?

“也好,神猴在此稍待,贫僧去去就回——”

李治先行将两匹马赶远一些,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不想让这两匹坐骑在此丧命。

唐僧那匹白马有自己的宿命,他可不会相信,能有神明去保护自己那匹大黑马。

“两界山”不知其高,李治不敢动用法力,纯粹靠着肉身的力量,一手搀扶着唐僧,一手攀着可手的山石、藤蔓往上走。

有几处陡峭之处,李治甚至都是半携着唐僧在爬行,临到山顶了,竟出现了一片略微平整的开阔地。

眼前正有一处突出的方石,上边贴着一条金贴,果然金光万道,瑞气千条。

唐僧似乎毫无感觉,李治看了一眼那金贴,仿佛全身都被禁锢住了,丝毫动弹不得。

这份威压,何其之强也!

连识海中正在对练的黑白少年,都被迫停下了手中的长枪,赶忙屏息凝神、盘坐在地,尽全力调整自己的内息。

“唵、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字。

唐僧赶忙紧向前走两步,双膝跪拜。

“弟子唐三藏,特奉唐皇旨意西天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

唐僧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又恭恭敬敬地冲着金贴,拜了三拜。

一阵香风飘过,方石上的金贴迎风即起,直向西方而去。

“师父,你们快快下山,走的远一些,俺老孙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出来了——”

金贴刚刚离去,压在山脚下的神猴就感觉到了,强忍着心头的兴奋,再次大声喊叫道。

金贴一去,李治也恢复如初,只是浑身上下如同水洗一般,连骨头节都有些酸疼。

这……这是何等的力量啊?

李治的心中充满着震撼,更加坚定了他变强的决心,只是他把这份情绪隐藏的很好。

就方才唐僧拜帖那片刻,李治就能感受到,有数十道神识扫视过自己,吓得他更是收敛了所有的法力,尽可能完美地去展示他的“天漏之体”。

上山容易,下山难。

等到唐僧和李治再次回到山脚下的时候,唐僧的僧袍都被划破了好几处,右手掌更是隐隐有鲜血渗出。

“师父,你们快快再走远些,俺老孙马上就要出来了——”

唐僧无奈,顾不得上下山的疲惫,在李治的搀扶下,向藏马之处奔去。

等他们走的足够远了,耳轮中就听到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轰——”

就如同天塌了一般,顿时方圆数十里之内,鸟兽奔逃、飞沙走石。

李治顾不得暴露自己的实力,赶忙在他和唐僧身旁,暗暗生出一道防护的气墙。

“师父,哈哈哈,俺老孙终于又出来了——”

一道响彻天地的呼喊,那神猴就已经到了唐僧二人的近前。

此时才发现,神猴直立着的身高不及常人,也就跟如今十三四岁的李治相仿。

许是岁月太久,身上的衣衫早就破旧不堪,还满身的渍泥。

“阿弥陀佛,方才你自称‘老孙’可是姓孙?不知你是否还有名号?如果没有为师当送你一个。”

看着神猴“楚楚可怜”的样子,唐僧忍不住伸出手,替他摘去头上的杂草。

“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悟空?倒也合乎我宗派的禅意,既然如此,为师就再给你起一个诨名,就叫做‘行者’如何?你这模样活像一个头陀。”

“多谢师父美意,那俺老孙以后也叫孙行者了——”

神猴似乎有些不习惯唐僧这样的关怀,一眼又看到了身侧的李治。

“师父,这位小哥是谁?好奇特的相貌!”

孙悟空双眼闪烁,“火眼金睛”之下,自然也能看清李治的根本。

“悟空,此乃为师的一个族侄,听闻为师西天取经,就跟着一起出来走走,也算是增长一些见闻,九郎,还不过来见过……”

唐僧稍一犹豫,不知道李治跟孙悟空之间,应该如何称呼。

“九郎见过大师兄,在刘伯钦大哥处,小弟就曾听闻过大师兄的威名,没想到竟然跟您做了师兄弟,小弟荣幸之至!”

李治还没等唐僧为难,就赶忙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与孙悟空见礼。

“哦,你也认识刘伯钦大哥?那就更不是外人了,不过这‘大师兄’之称是如何论起?”

孙悟空听李治说起认识刘伯钦,顿时就把他也当做了自己人,只是不理解为何一开口就称他为“大师兄”。

“这个……您是族叔收的第一个徒弟,更年长于小弟,叫您一声师兄那是理所应当的,至于大师兄嘛,以示尊重而已。”

李治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自己也太不小心了,习惯性就脱口而出了。

如今在场这二位,无论是唐僧还是孙悟空,可都不知道后边还会不会再收徒弟的。

“大师兄,您看您是不是略施法术,清理一下这满身的风尘?你我身材相仿,如果不介意的话,稍后可以换上小弟的衣服。”

三个大男人站在这里,孙悟空更是近乎赤裸,看得李治都有些眼晕。

“嘿嘿,让师父和小师弟见笑了。”

孙悟空也不再追究李治言语之中的漏洞,急忙丢给自己一个“洁身咒”。

片刻功夫,孙悟空浑身上下变得清清爽爽,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

在阳光的照耀下,浑身的猴毛金光闪闪,倒是颇有几分“美猴王”的味道。

“大师兄好本事,这么好用的小法术,大师兄可否传给小弟?”

李治赶忙从自己的包裹中,取出一套武士服,甚至还带了一双靴子。

说是李治自己的衣服,却是新近购买的几套,他一次还没有上过身。

“多谢小师弟,你如果想学那还不简单?像什么‘避水诀’、‘避火咒’、‘隐身术’等小法门,俺老孙这里有的是。以你目前的功力,修炼起来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

孙悟空接过李治的衣服穿戴整齐,他活了这么多年,更是经历过各种大场面,见识过各种牛鬼蛇神,眼睫毛恨不得都是空的。

谁是虚情谁是假意,那是一眼就能看得七七八八,在他看来眼前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师弟,似乎对他格外的亲近?

这种感觉靠装是装不出来的,不仅仅是亲近,更多的却是崇拜,真心的想跟他交朋友那种。

事实上,对孙悟空李治完全就用不着去装,那可是自己儿时的绝对偶像啊!

“阿弥陀佛,九郎这套衣服倒是合身,可惜却非佛家法衣……”

“嘿嘿,师父这有何难?”

孙悟空轻轻一个转身,再看时之前那套武士服已经不见了,身上的正是跟唐僧所穿一个款式,只是颜色偏向金黄。

“大师兄,您这已经算是出家了,不知道刘伯钦大哥拜托我带过来的美酒,该不该再送给你?”

这时,李治又从马匹上取下两物,一个是那条硕大的熟牛腿,一个赫然正是刘伯钦让带过来的酒囊。

“嘿嘿,大哥倒是好手笔,连这等宝贝都能出手,只是不知道是给俺老孙的,还是送给小师弟的?”

孙悟空上前去一把夺过酒囊,“吨吨吨”一阵狂饮。

“好酒,好酒啊,自上次大哥来过之后,俺老孙有多久没这样痛快地喝过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看着眼前二人,一个举着酒囊狂饮,一个更是抓着牛腿狼吞,唐僧只好无奈地转过身去。

今日是孙悟空的脱难之日,更是在此被压了五百年,虽然唐僧不是很清楚真正的原由,却也能体会到他的几分压抑和凄凉。

因此,见到孙悟空狂饮的模样,唐僧并没有拿出师父的架子,去呵斥或者阻止。

恐怕唐僧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居然会站在孙悟空的角度去想问题,或者说,他居然无形中多了一份“柔情”?

“大师兄,你方才说什么‘宝贝’,在哪里?”

除了一条熟牛腿,就是一大酒囊美酒,看着孙悟空如此豪饮,李治不会觉得这酒就是宝贝,哪有宝贝是这么狂造的?

“小师弟,我发现你也修炼了眼部神通,可惜境界太低了,还看不出宝物的幻化,你来看——”

说着,只见孙悟空将手中的酒囊向前一托,顿时偌大的酒囊竟变成了一枚白玉扳指?

“这是?……”

李治有些不解。

“此物叫做‘储物戒指’,大哥也不算小气,出手就是一个中级的‘储物戒指’,这么秀气的外表看来不是送给我的。”

“酒俺老孙喝完了,戒指小师弟你就收下吧——”

孙悟空一甩手,那枚白玉扳指不偏不倚地,戴在了李治的左手拇指之上。

“这‘储物戒指’中的禁制已经化去,小师弟逼出自己一滴精血进去,它就成为你的了。即便被人抢了去,除非你死了或者对方境界远高于你,否则轻易打开不得。”

有孙悟空这样一位大佬在,李治这个修仙小白,倒真是能少走不少弯路。

……

西去的队伍,由一行二人变成了一行三人。

李治看到孙悟空徒步而行,自己索性也从黑马上跳了下来,跟孙悟空走在了一起,只让黑马驮着那些行李。

要说李治带的行李远比唐僧讲究的多,为了避免露宿荒野,他可是实实在在带了一顶行军用的小帐篷。

如果愿意挤一下,勉强也能够睡下两个人。

现在好了,有了手上这枚“储物戒指”,李治已经在幻想着,到了下一处城池,可以肆意采购一些粮食和瓜果蔬菜。

滴血认主之后,李治就可以将自己的神识外放到“储物戒指”里,好大一片空间,足有三间房大小。

唯一的缺憾,就是无法在这里存放活物,当李治将这一点说出来的时候,立马遭到了孙悟空的白眼。

“小师弟啊,你还想存放活物?那不就成了一方小世界,或者随身携带的福地洞天了吗?你还真敢想啊!”

李治听完,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点儿小过分,不过,要真有那样的物件该多好啊。

唐僧西行是需要苦修的,他可不是,他只是跟着一起来旅游的。

唐僧依然端坐在白马之上,望着马前走着的二人低头不语,若有所思。

“族叔,您不会还在生气吧?要我说大师兄根本就不用守那些清规戒律,什么不能喝酒、不能吃肉的。”

“有句话您没有听说过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修佛修的是心,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完全可以‘以肉代菜、以酒代茶’的……”

孙悟空有很多的名号,其中两个最为著名,一个是之前的“齐天大圣”,一个是后来的“斗战胜佛”。

在李治看来,他更喜欢那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甚至有些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至于“斗战胜佛”嘛,那还是真正的美猴王吗?

“阿弥陀佛,九郎,你哪来的这些歪理?又岂能如此曲解修佛?”

听到李治的“歪理学说”,孙悟空一阵惊奇的赞叹,甚至还兴奋的原地翻了两个跟头。

唐僧却哭笑不得。

他深知自己这个“族侄”并非不学无术之辈,相反“文道”早已超脱了大儒境界,每每说出惊人的话来必有深意。

难道,他这次的“歪理”也不是随口而说的吗?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9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