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四章 梨花赴吐蕃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4

「薛将军,我等是前来破阵的,如今趁着白统领挡住了敌军的主将,我等不如趁机杀散敌将亲卫,攻入‘白虎大阵如何?」

白罴和吐蕃丑脸将军的厮杀,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时辰,二人从地上打到空中,又从空中打到地上。

虽然在境界上,白罴比对方略低了一个小阶,却凭借着一套霸气的「弑神枪决」,降魔宝杵反而略微占了一丝上风。

这个时候,太阳就有些往西转了,薛丁山抬眼向「白虎大阵」中望了望,火灵依然被高高悬挂在那里。

那随风摇曳的身影,让薛丁山也顾不得许多了,将手中的方天画戟一摆代替军令。

「弟兄们,前边就是‘白虎大阵,此阵杀气极重,尔等要保持阵型,禁军在内、‘丽竞门一众在外,跟紧了——」

到了这个时候,害怕已然毫无意义,至于说打道回府那自然不是薛丁山的风格。

军令一下,薛丁山胯下龙驹马一个突前,就率先杀奔了过去,而老薛家出来的十八名死忠亲卫,环绕在四周紧紧相随。

「杀——」

眨眼之间,薛丁山就率队撞上了那丑脸将军的五百名亲卫。

没有了他这名主将指挥,区区一名副将两马一错蹬,就被薛丁山的方天画戟给挑了。

「啊,唐军太过厉害,我等快逃啊——」

丑脸将军不是吐蕃之人,而他所率领的军队却是地地道道的吐蕃人,前些日子薛丁山这支唐军的战绩和威名,早就传遍了吐蕃军营。

一个照面就干掉了自家的副将,而主将又不能亲自指挥,你让这五百亲卫该如何行事?

「穷寇勿追,先破阵要紧——」

薛丁山一口气斩杀了百余人,看到自己一方的阵型有些散乱,甚至个别「丽竞门」中人,杀得兴起已经脱离了队伍。

虽然心中着急,表面上却是不能带出来的,短短几个月的军旅生涯,倒是让薛丁山成熟了不少。

所谓的「白虎大阵」,就是依托有利地形排摆出来的法阵,其中既有军士的埋伏,也有诸多机关陷阱,更有基于法术之上的水火风雷,以及洪荒猛兽。

之所以取名为「白虎大阵」,则是因为该法阵更具有攻击性,一旦破阵之人进入其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攻击。

当然了,但凡是基于法术的,必然要有人来操控,而法阵的威力也同样与操控大阵之人的修为深浅有关。

这个「白虎大阵」,本来该是那位丑脸将军在主持着,只是现在他被白罴牵制在外,倒是给薛丁山破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白虎大阵」的入口,开在一处矮山的阴侧,金乌转西,不仔细看都不太容易发现这个入口。

薛丁山一马蹚翻就闯了进去,「白虎大阵」固然凶险,薛丁山却也没有让他人替自己试阵的习惯。

「少爷,这第一道关卡小人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如果小人所料不差,在那匹密林当中,应当藏有不少弓箭手。」

刚刚进入大阵,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密林,就在薛丁山等人前方百步之处。

大阵中的光线要比外面暗了许多,密林中鸦雀无声,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恰恰因为如此,才让人感觉到一丝毛骨悚然。

「区区小计,何足挂齿,来人,火箭伺候——」

那匹密林看起来也没多大,充其量有几百根树的规模,却正挡在他们的去路上。

薛丁山可没打算去死磕,听骆先生授课之时曾讲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与其冒险闯过去,不如直接以火焚烧。

如今的

「丽景门」,早已在李治的谋划之下,被训练成了懂修行的特种兵,八十三人几轮火箭齐射,那片不大的密林顿时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哈哈,少爷果然高明,如果密林中藏有吐蕃贼子,这把大火足够将他们烧成灰烬的——」

时间不大,果然听到了密林深处一阵大乱,甚至有「嗷嗷」的嘶吼声。

看来,这里边不仅藏有吐蕃兵士,居然还有野兽存在啊。

「将军,怎么起风了?——」

一场大火在密林中燃烧,唐军这三百来人则一副隔岸观火的架势,就等着大火烧尽之后,再越过火场,继续向「白虎大阵」深处挺进。

可是,正当那密林烧了一半的时候,居然没有发现对方救火,而是刮起了阵阵邪风?

薛丁山可不会相信,这阵风是偶然起来的,既然是人为的大阵,自然会有人在把控。

「不好,速速屏住呼吸,这风中有毒——」

薛丁山站在队伍的最前端,看到那大火之上泛起一层层黄色的烟尘,借着这阵阵邪风向着自己这一方飘了过来。

「勇叔,命人速速开出路来,本将先去斩杀那弄风之人——」

紧急关头,容不得半点耽搁,薛丁山纵身飞离了龙驹马,手中的方天画戟频频向前扫出。

轰——

轰——

轰——

密林也好,大火也罢,都随着薛丁山这一戟又一戟的横扫,被轰裂为齑粉矣。

「小娃娃,有点儿道行啊?加大风力,纵然你能够逃过一死,难道你身后那些兵将也可以吗?哈哈哈,爷爷还真就不信这个邪——」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操着一口生硬的大唐官话。

前方烈焰翻腾,浓烟滚滚,薛丁山却不敢耽搁,如果真如那人所说,恐怕他身后这两百多士卒真就要葬身于此了。

薛丁山的修为可能弱一些,奈何几乎一身的宝物护体。

无论是太岁盔、天王甲,还是朱雀袍和水云鞋,那可都是「后天灵宝」级别的防护型灵宝啊。

能够集中出现在一个「天仙」后期之人身上,这就算是放眼整个三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没办法,谁让人家的两位师母后台阔绰呢,一个是东海龙宫,一个更是「娲皇宫」啊。

有这四件宝物护身,区区凡火焉能奈何得了薛丁山?

听声辨位,薛丁山倒提着方天画戟,就杀奔了过去。

他很清楚,方才那个声音就应当是放风之人,更可能也是此间的守阵者,只有彻底斩杀此人,才能打通眼前的阻碍。

「弟兄们,薛主将已经不畏艰险、身先士卒,难道我等还会贪生怕死吗?敢死之士,随我来——」

被薛丁山称为「勇叔」的那位,今年有四十来岁,追随薛仁贵多年,他这条命都是当年薛仁贵从战场上给救下来的。

如今看着自家的小少爷就这样不管不顾地冲进了火海,可把这位「勇叔」给吓坏了。

周遭想找到水是不可能的,他们这些人中,又没有人会喷水的神通,只能就地攫取泥土,向着密林的大火抛洒过去。

好在这三百来人都不是庸手,即便是简单的刨土之事,做起来也是飞沙走石、叹为观止。

一炷香的功夫,竟被众人填出了一条坦途,直透密林。

「杀——」

通道已成,「勇叔」却没看到薛丁山的影子,只好率众继续前进,却遭遇了一个千人队的重骑兵。

重骑兵,在大唐却不常见。

一则大唐的优质战马不多,要想打造一支重骑兵,无论对于战马的耐力

还是爆发力,都有着严苛的要求。

二则大唐四周的敌人,多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动用重骑兵却无计可施。

当然了,大唐也不是完全就没有重骑兵,当年李世民麾下纵横沙场的「玄甲铁骑」,就是难得的重骑兵。

眼前这队重骑兵更是夸张,连人带马,除了骑手的两只眼睛露在外边,其他各处都被包裹在甲胄之中。

「用钝器和长兵器的兄弟们,攻击那些战马的马腿,打折了它们的马腿,这些重骑兵就是砧板上的烂肉——」

有那经验丰富的老兵,看到吐蕃的重骑兵冲了过来,大吼一声,挥动手中的步槊就迎了上去。

方法倒是不错,可惜人数上的差距太明显了,一千对三百,又是这么短的距离,双方很快就撞在了一起。

......

「狄相,您怎么亲自来了?末将迎接来迟,还望恕罪——」

这里是吐谷浑征南元帅帅帐所在地,也是原来吐蕃北部一个中等部落的王帐,距离突前一部薛丁山的八角城,尚有三千多里地。

这位元帅乃是吐谷浑的土著将军,就因为站队站的早,如今无人可用的吐谷浑,他便成为了征南的元帅。

「莫里元帅无需多礼,主上挂念着吐蕃的战事,这一连五日都没有收到前方的军报,特命本相前来探查一番。」

狄仁杰也没同这个叫做莫里的元帅客套,径直走进了帅帐之中,一屁股坐在主位之上。

这看似无礼的举动,却让莫里感觉到莫名地心安。

「莫里元帅,这位是樊梨花将军,乃是主上的同教师妹,此次不远数千里来援,会担任南征大军的副元帅。」

这个时候,狄仁杰把一同前来的樊梨花叫了过来。

原来,当樊梨花到达伏俟城的皇宫之时,武娘子就已经有两日没接到前方的军报了。

最后的那一封,还是关于唐军先锋惨胜,夺取了八角城一事。

武娘子和樊梨花,都是正经做事的人,简单的接风宴之后,武娘子就亲自带着狄仁杰和樊梨花,来到了城南的「东来寺」。

如今的「东来寺」,比起初建之时又扩大了一倍有余,主要是在「东来寺」的后院,增盖了一处练兵之所。

前后这几年,陆陆续续招募、选拔了三千多名,来自南瞻部洲各处的武学、修行之士。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妖族之人,甚至还有几位罕见的巫族。

一律跟随阿来国师修炼,层层选拔、层层淘汰,如今就剩下了五百三十多人。

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或者说,杀戮本就是他们这几年训练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吐谷浑内部的反对势力,还是周遭诸国的「碍眼」之辈,都会成为这支劲旅拿来训练的目标。

「阿弥陀佛,主上,小僧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挑选出四百精锐,各有一员悍将统带,还请主上赐名——」

果然,在一处教军场上,整整齐齐排列了四路纵队,在每一路纵队的最前方,都站着一名统领模样的人。

四个「玄仙」级别的修士,其中一人甚至已经到了「玄仙」巅峰境界,这样的人能够被吐谷浑所招揽,还真是多亏了魔族在南瞻部洲的横行啊。

「很好,阿来师兄,看来这两年你的心血没有白费啊,这四百人堪称精锐啊——」

今日的武娘子,特意穿了一身劲装,外边罩着一袭大红色的披风,一头乌云被高高绾起。

这几年武娘子的修为也与日俱增,「太乙金仙」后期的修为,在整个吐谷浑都没有比她境界更高的了。

「尔等虽然虽然操练日浅,却也堪堪成军,今日本座就为你四

军授旗,抬上来——」

武娘子一声厉呵,就看到一旁过来了八名武僧,两两抬着一杆大旗。

你当为何一杆旗子还要两人来抬,原来这四杆大旗,竟然都使用实心的镔铁作为旗杆,真到了战场之上,那也是一件利器啊。

「龙虎」、「龙威」、「龙彪」、「龙武」,四面大旗一被展开,整个教军场竟然都增添了无限的庄严肃穆。

「武师姐好大的手笔,这四面旗帜居然还都被练成了法宝?——」

法宝,虽然比起「后天灵宝」要差多了,可那也是法宝啊,更何况这仅仅只是四杆军旗而已。

「呵呵,让梨花师妹见笑了,我吐谷浑地偏物少,也就只能练出这几百颗战之兵,师姐总得在别的方面下点功夫吧。」

「怀英啊,从今往后,这四支军队就归在你的名下,这是调兵的虎符,还请务必收好。」

「阿来师兄这里,还会继续不断的招募、选拔、训练,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方能扩编入各军。」

饶是狄仁杰乃是聪明睿智之人,也没想到武娘子居然将她这几年的心血,一股脑来都推给了自己。

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出于对武娘子的了解,狄仁杰也不好拒绝,只得上前去双手接过了虎符。

「各军头上前报号接旗——」

狄仁杰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那也是有着「金仙」修为之人,既然已经接过了虎符,自当进入该有的角色。

「‘龙虎军军头张环接旗——」

「‘龙威军军头李朗接旗——」

「‘龙彪军军头杨芳接旗——」

「‘龙武军军头仁阔接旗——」

四大军头纷纷走上前来,依次接过属于自己的大旗,每一声报号都有身后百位兄弟齐声附和,人数虽然不多却仿佛有千军万马的威势。

「虽然四军已成,距离本座心中的要求尚远,不要觉得尔等有多么的了不起,日常的修炼操演不可一日懈怠。」

「这位是本座的师妹樊梨花,有着「太乙金仙」的修为,一人之力足以灭掉尔等四百之众——」

看着一个个面露喜色的样子,武娘子心知在场的诸位将士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毕竟都是从众多的竞争者中一路厮杀出来的。

可是,就现在这样的实力,还真就不够看的,「太乙金仙」后期的威压释放出来,整个校场顿时鸦雀无声。

「我师妹会暂时统领你们这四军,先彼此熟悉一番,三日之后即刻开拔吐蕃——」

让樊梨花统带这四百人之事,在皇宫里的时候,武娘子就已经当着狄仁杰和樊梨花的面说过了。

只是没想到临了啦,武娘子又把狄仁杰给拉了进来,如果李治在此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慨一番。

上位者的心思,可谓是瞬息万变啊。

三日时间匆匆而过,军中的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还真的很简单。

樊梨花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让这四军四百零四人一个个心服口服。

没办法,打呗。

军中归根到底讲究的还是实力,樊梨花赤手空拳,面对四百零四人的进攻,也就半个多时辰,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站立之人。

这要是到了战场上,岂不是一个个都变成了死尸?

「樊将军神通广大、妙法无双,从今往后有谁敢不听号令的,俺张环头一个不会放过他——」

张环,「龙虎军」军头,也是这里边修为最高之人,已经到了「玄仙」巅峰境界,距离晋级「金仙

」也就一步之遥。

这是一个耿直的汉子,身上竟然还有着一丝巫族的血统,准确地说张环应当算是传说中的「巫人」。

力大无穷,天生就比普通人族更加的彪悍,四十岁不到,在过去这几年中,隐隐已经成为在此处特训之人的统领。

张环的战力最是高强,方才被樊梨花修理的也最是惨烈,连他都拜服了,其他人就更无话可说了。

「我等唯樊将军号令是从——」

四百余精锐喊出的声音,让这个从无带过兵的妙龄少女,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正如狄仁杰所说,一连五日伏俟城未接到军报,敏感的武娘子就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五千大唐禁军也许不算什么,但是那领军之人却非同小可,那可是唐皇李治的徒弟啊。

即便武娘子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主,这几年更是尝到了权利巅峰的滋味,可是,每每想到那个独特的男子,武娘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不禁还是有些触动的。

更何况,她的身旁还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丫头,这丫头的长相越来越像那位唐皇陛下了。

有时候武娘子不禁扪心自问,自己选择这样艰难的路来走,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广大师门,弘扬佛法吗?

可是,灵山都陷落了,她区区「太乙金仙」而已,还能够力挽狂澜不成?

为了成就霸业,过一过帝王的瘾吗?

她刚刚出生的时候,云游到武府的袁天罡可是有过卦言,「龙瞳凤颈,极贵验也!」

还是为了不想在那位唐皇面前露怯?

那人贵为大唐之主,有几名妃子很正常,可是凭什么自己就要被排在「四妃」之末呢?

再想想唐皇李治的那几个女人,「三圣母」杨婵,整个三界年轻女仙中都能拍上号的主。

未曾谋面的罗伽,那也是阿修罗族的小公主,而且已经是「大罗金仙」的修为,至少在修为上,走在了李治所有女人的前列。

敖凌,东海龙宫的七公主,也为唐皇生下一子,有四海龙族做后盾,敖凌已经成为大唐境内水族第一人,「龙女娘娘」的称号,可不是说说而已。

只有那位长孙娉婷貌似出身差了一些,那还是长孙皇太后的远房侄女,更是李治唯一地青门竹马之人。

要这样看来,她武娘子还真就不太容易排到前边去。

越是想到这些,武娘子越是想创下一份更大的事业,吐谷浑已经满足不了她的胃口,南征吐蕃是她宏伟蓝图的重要一步。

因此,五天不见前方军报,武娘子就有些坐不住了,直接将自己最信赖的狄仁杰给派了出来。

「末将谨遵主上旨意!狄相,您看这大军该如何调动?——」

即便莫里是三军最高统帅,但是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在狄仁杰面前他还真就什么都不是。

至于说刚来的这位副元帅,听听,那是主上的师妹啊,自己还是安心做一个「押粮官」得了。

莫里虽无帅才,做事还算是勤勉、仔细,亲自将一张标着敌我双方态势的行军图,铺在帅案之上。

「莫元帅,这里、这里、这里......这些地方距离我吐谷浑或大唐较近,无需派兵把守,从中抽调一万精锐,交于樊副帅统领。」

狄仁杰大体看了两眼面前的行军图,就瞬间做出了决断。

其实,这图上大多数的地形、城池和部落位置,狄仁杰早已烂熟于心。

虽然他才刚到吐蕃前线,这场战役真正的策划和发起者,正是他狄仁杰。

「尊令,末将这就

让人去传令——」

莫里元帅刚想离开,却又被狄仁杰给叫住了。

「莫元帅,你且说一下,先锋薛将军处的情景,你当真不知道吗?」

狄仁杰的眼睛离开了那张行军图,直勾勾地盯着莫里,帅帐中陷入了诡异的静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