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498章.一网打尽(五).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

……

与七皇子朱和坚一样,周尚景这个时候也已经赶到了夫子庙,名义上是为了旁观见证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公开辩论,顺便是协助七皇子朱和坚稳定双方辩论期间的秩序。

但周尚景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何,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至少,朱和坚就完全不相信周尚景的这般理由。

只是旁观见证?周尚景的立场岂是这般中立?

协助自己稳定辩论秩序?周尚景岂有这种好心?

事实上,朱和坚宁肯放弃留在瞻园之内旁观干涉三方联审的机会,也一定要亲自赶来夫子庙主持辩论之事,就是为了防范周尚景。

只不过,朱和坚一直拖到今晨寅时,才终于决定要如期举办这场公开辩论,所以夫子庙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准备,还需要临时安排辩论场地,辩论之际的流程安排也需要临时制定、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辩论人员名单同样需要临时确定。

如此一来,有太多事情需要临时筹备,而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公开辩论则是将于今天上午巳时开场,相较于三方联审的开始时间仅仅晚了一个时辰,朱和坚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自从周尚景赶到夫子庙之后,朱和坚也想与周尚景更多交谈几句、趁机试探周尚景的真实意图,但周尚景很快就表示朱和坚应该先忙正事,把朱和坚直接打发走了,而周尚景自己则是留在夫子庙的一间僻静房间之中休息养神、耐心等待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辩论开场。

而朱和坚在忙碌之余,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周尚景的动向,不敢有丝毫大意。

当一名身份不明的神秘人士匆匆赶来夫子庙、向周尚景通报了瞻园那边三方联审的最新进展消息、又从周尚景这里领取了最新指示匆匆离开夫子庙之后,朱和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得知周尚景刚刚密见了一名神秘人,密谈内容则是完全不知。

朱和坚心中愈发不安,很快就抛下了手头事务,匆匆赶去周尚景临时歇脚的房间求见。

周尚景所在的这处房间,乃是夫子庙内的一间小书房,书房内收藏着大量孤本古籍。

当朱和坚求见周尚景之际,周尚景正站在书架前方浏览这些孤本古籍,但只是走马观花,抽出一本古籍之后只是稍稍翻看两页,很快就把手中古籍放回书架,苍老脸上时不时还会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朱和坚通报之后推门进入小书房,就正巧看到周尚景把一本古籍孤册放回书架,同时还在不以为然的摇头轻叹。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和坚心中有些好奇,也正好寻到了一个话题,就问道:“周首辅,晚辈看您的神态,似乎是对夫子庙所收藏的这些古籍孤本不以为然?但据晚辈所知,这些古籍孤本皆是夫子庙内最为珍贵的藏书,许多古籍甚至是价值万金,乃是夫子庙数百年来努力收罗的心血所系,难道周首辅您竟然完全看不上?”

周尚景嗤笑一声,转身走到一张圆桌旁边落座,还挥手招呼朱和坚坐在自己旁边。

朱和坚落座之后,则是态度恭敬的为周尚景斟茶奉上。

周尚景轻饮香茗之后,老脸上闪过了一丝复杂神色,既有感慨、也有冷肃、还掺杂着许多无奈,缓缓道:“价值万金?那得是真品才行!但老夫大致翻阅了这些藏书之后,却发现至少有九成藏书已经让人偷偷换成了仿品!而且还是漏洞百出,有些地方连遣词用句也抄写错了,这种仿品简直是不值一钱!”

朱和坚不由一惊,忍不住追问道:“您是说……夫子庙的官员监守自盗?”

周尚景轻轻点头:“不仅是监守自盗,而且这种行为已经持续好多年了!老夫十年前造访夫子庙之际,当时也在这间小书房内落脚暂歇、抽时间大致翻阅了一下这里的藏书,那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大量仿品,但真品数量终究还留有近三成之多,没想到仅仅是过了十年时间,就只剩下不到一成真品了。

嘿!这里可是夫子庙啊!孔圣人的香火供奉之处,与京城孔庙、曲阜孔庙并称的当世三大文庙之一,还是南京国子监的办公衙门,同时又是江南学子云集的讲学之地,结果这种地方的相关官员却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当真是荒唐可笑!”

朱和坚又是一惊,再次追问道:“周首辅既然早已经发现了夫子庙相关官员的监守自盗,为何没有严查此事?”

周尚景转头看了朱和坚一眼,没有进行任何解释。

但朱和坚稍一思索之后,也很快就猜到了周尚景的想法,点头道:“原来如此!晚辈明白了!夫子庙的存在,是为了收揽人心、聚拢民望,让天下读书人皆是看到朝廷对待儒家士子的尊重态度!这般情况下,若是周首辅严查了夫子庙藏书失窃之事,让世人皆是发现夫子庙的相关官员尽是鸡鸣狗盗之辈,反而会动摇朝廷在百姓之中的威望,还会引起士林的强烈不满,夫子庙的存在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谓是舍本逐末。”

朱和坚自问自答之际,看似是完全理解周尚景的想法,但他心中却是闪过了一丝讥讽。

因为朱和坚很清楚,周尚景之所以是完全不打算揭发夫子庙相关官员的监守自盗,更是因为夫子庙的那些官员之中,有许多人就是周尚景的朋党门人,又或者是出身于周尚景的权势基本盘缙绅阶层,调查这些官员就相当于调查“周党”自己,周尚景自然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朱和坚甚至还在心中暗暗猜测,认为夫子庙的众多失窃藏书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周党”官员献给了周尚景,变成了周府的藏书,所以周尚景才可以一眼分辨真假。

周尚景也许猜到了朱和坚的真实想法,又也许没猜到,只是缓缓道:“对啊!舍本逐末这种事情,无疑是世间最愚蠢的行径之一,但偏偏绝大多数世人皆是毫无能力分辨本末,皆是短视之辈,只为了追逐一己一时之利,就对大局、对自己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却又毫无自知!”

说话间,周尚景扭头瞥了朱和坚一眼,似乎是想要劝诫朱和坚,甚至还给人一种最后通牒的感觉。

然后,不待朱和坚回应,周尚景就继续说道:“老夫没有严查夫子庙相关官员的监守自盗,还有另一层考量……我朝在成祖时期,就已经倾尽全朝之力编纂了《永乐大典》,可谓是旷世之作,乃是集古时典籍于大成之类书,历朝历代的的经史子集、百家言说、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皆已经备辑于《永乐大典》之中!

在编撰《永乐大典》期间,朝廷对天下藏书进行了筛选,唯有被《永乐大典》收录之古籍,才算是朝廷承认的正统之书,而夫子庙的这些藏书,大部分皆是没有被《永乐大典》收录的古籍,只能算是野书,并不被朝廷所承认,也不能归于正统,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孤本,也压根不值一提,丢了也不可惜!”

说到这里,周尚景的一双老眼紧紧盯着朱和坚,依然是以一种最后通牒的语气,缓缓道:“对于朝廷而言,没有任何事情比‘正统’二字更为紧要了!唯有坚守‘正统’二字,朝廷才可以名正言顺的驾驭百姓,百姓们也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朝廷治理!

所谓‘正统’,并不是特指一个人的身份如何,而是维系江山统治的基本秩序,也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皆是认可的行为方式……若是脱离‘正统’,那就是走了偏路,必然会受到朝野各界的集体敌视与唾弃!明明走正道就可以达成目标,却偏偏要走偏路,这种做法同样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愚蠢行径……”

随后,周尚景终于言归正题,问道:“先不说这些事情了……七皇子殿下这个时候来见老夫,可是有什么话要对老夫讲?”

周尚景的这般询问,明面上是询问朱和坚这个时候前来拜见自己的理由,语气也是亲切温和。

但落在朱和坚的耳中,却仿佛听到了周尚景的厉声质问――“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坦白交代,若是依然顽冥不灵,就别怪老夫下狠手了!”

朱和坚表情微变。

虽然他一向是心性坚定,但这个时候在周尚景的审视之下依然是不受控制的稍稍慌乱了一瞬。

但下一刻,朱和坚就已经再次恢复冷静。

朱和坚当然不可能向周尚景坦白交代自身罪行,这种做法无疑是把自己的命运生死拱手交由周尚景掌控。

但朱和坚绝对不会信任周尚景,他从来都不信任任何人,他只相信自己,别说他现在自认为胜算不小,即便是只有万一机会,他也一定会垂死挣扎、负隅顽抗!

于是,朱和坚垂头掏出几张信纸,双手奉给了周尚景,说道:“晚辈来见周首辅,是因为缙绅们与管庄太监们的公开辩论场地已经布置好了,辩论之际的具体流程、各项细节、以及双方出场人员名单,也已经大致确定……但晚辈还想要征询一下周首辅的意见。”

周尚景目光深处闪过了一丝失望,认为朱和坚亲手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终于是不再继续劝诫,也彻底下定了决心。

但表面上,周尚景依然是不动神色,伸手接过了朱和坚递给自己的几张信纸仔细翻阅,却看到这些信纸上详细写着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在辩论之际的具体流程与出场名单。

稍稍翻阅之后,周尚景提出了异议:“殿下想让缙绅们与管庄太监们在大成殿外进行辩论?地方太小了吧?这是一场公开辩论,南京城内各界贤达皆是会赶来现场旁观见证,而大成殿附近空间不足,恐怕是容不下太多人。”

朱和坚解释道:“但如今南京局势刚刚稳定,百姓们皆是专注于抢购米粮,根本不会有多少人赶来看热闹,再加上这场公开辩论的如期举行,乃是今晨寅时才临时决定的事情,绝大部分南京各界人士皆是没有收到消息,又因为这段时间的屡次变故,恐怕他们已经忘记了这场公开辩论的事情!

所以晚辈预计,赶来夫子庙旁观见证这场辩论的各界贤达,必然是不会人数太多,所以把辩论场地安排于大成殿外,地方已经足够用了!从某方面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接下来缙绅与官员太监相互激辩之际,必然是全力攻讦对方、相互揭短,这种局面越少人看到越好……”

周尚景再次摇头,似笑非笑道:“不会有太多人赶来现场旁观见证?七皇子殿下太乐观了。”

话声刚落,朱和坚就从书房外听到了吕德的禀报声。

“殿下,学生有重要事情需要立即向您禀报!”

听吕德的语气严肃,朱和坚顿时是心中一凝,征得周尚景的同意之后就立即把吕德召进了房内。

吕德推门进入房内之后,甚至都顾不上行礼问安,就快声禀报道:“启禀殿下、启禀首辅大人,学生刚刚收到消息,有大批南京学子已经赶到了夫子庙外,数量有上千之众,说是他们也想要旁听见证缙绅与管庄太监的公开辩论!”

听到吕德的禀报之后,朱和坚再次表情微变,没想到竟然会有这般多数量的南京学子赶来夫子庙旁观。

再想到周尚景刚才的表态,朱和坚更是完全肯定,这批南京学子的出现必然是源于周尚景的暗中安排。

事实上,朱和坚的猜测没错,前天晚上南京城内正值局势最为混乱之际,也正值应天府衙门全体官员束手无策之际,周尚景就派人去见了应天府尹蒋庆,向蒋庆承诺了一些保证,让应天府衙以保护年轻读书人的理由,把大量南京学子聚拢于一处。

再然后,趁着这些南京学子大量聚集之际,周尚景又派人故意泄露了风声,让学子们知晓了今天的公开辩论之事。

这样一来,这些浑身精力无处发泄、满脑子想法无处倾述的年轻学子,就必然是呼朋唤友、纷纷赶来夫子庙,旁观见证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这一场公开辩论!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63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