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经过初步试探之后,赵俊臣已是可以确定,德庆皇帝是希望左兰山进入内阁的。

但仅只是这么一点信息,赵俊臣依然无法猜到德庆皇帝的具体计划与真实心意。

毕竟,在今天早朝上,有许多“帝党”官员纷纷表态支持三边总督梁辅臣进入内阁,这显然同样是出自于德庆皇帝的暗中示意,但这般情况明显与左兰山入阁相冲突,却又是为何

要知道,以梁辅臣的功绩少有人及、声势无与伦比,一旦他加入了内阁空位的角逐,左兰山入阁的希望就要大幅降低了。

依照赵俊臣的猜想,德庆皇帝突然间将梁辅臣推出来,共有两种可能:或许梁辅臣只是德庆皇帝抛出的一个幌子、为了转移朝中各派系的注意力罢了;再或者,德庆皇帝打算毕其功于一役,想要让左兰山与梁辅臣二人一同入阁

在这两种可能之中,后一种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毕竟,在黄有容垮台之后,内阁看似只是出现了一个空位,但实际上,明朝从未明文规定过内阁辅臣的具体人数,自从内阁出现之后,数百年来,明朝内阁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人,人数最多的时候则是高达七人。

也就是说,一人至七人乃是皇帝与百官们所默认的内阁人数范围。

而如今的内阁,若是抛开即将要致仕还乡的黄有容不谈,也只有沈常茂、黄有容、程远道三位辅臣罢了,哪怕是再同时增加两人,也只是五人而已,并未超过君臣们所默许的范围。

若是左兰山与梁辅臣可以同时入阁的话,德庆皇帝显然是可以收获极多好处。

首先,左兰山入阁之后,这位“赵党”二号人物的地位就会超过“赵党”一号人物赵俊臣,能够极大的增加“赵党”内部分裂的可能性,以此来限制赵俊臣的权势增涨。

其次,梁辅臣入阁之后,德庆皇帝也可以借助于梁辅臣之手插手内阁事务,瓜分内阁的权柄。

再次,借机将梁辅臣这位“帝党”重臣调回京城、委以重任,也可以极大的增强“帝党”在京城中枢的势力影响。

最后,内阁人数越多,就愈是难以团结,内斗内耗也就愈是严重,内阁的权势影响也就会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也就等同于变相的增强了皇权。

如此种种,皆是大大有助于德庆皇帝增强皇权的目标,以德庆皇帝向来是好大喜功的性格来看,是绝不会轻易舍弃这些好处的。

所以,依照赵俊臣的猜想,后一种可能性明显要更大一些。

然而,猜想终究只是猜想,接下来的局势变化直接关系到赵俊臣最终计划的成败,赵俊臣自然是无比的慎重,绝不会凭借一时的猜想就断定德庆皇帝的想法,否则一旦是稍有偏差,赵俊臣就要迎来功败垂成的下场。

所以,赵俊臣还需要进一步的试探。

暗思之际,赵俊臣就打算进一步的试探德庆皇帝。

不过,为了防止德庆皇帝看出破绽,赵俊臣并没有马上试探,而是先与德庆皇帝商议了一些朝廷政务。

比如通达船行的未来前景、比如户部的近况、再比如内帑与西厂的接收事宜赵俊臣甚至还坦然与德庆皇帝交流了关于内阁空位的看法。

然后,在“不经意”之间,赵俊臣与德庆皇帝聊到了明年户部库银的用度支出。

只见赵俊臣神色之间满是得意,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近年以来,户部的收支状况渐渐好转,尤其是到了今年,户部的国库存银数目已是达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新高,抛开必要的用度支出,仅只是今年上半年,户部的结余就达到了五十三万两白银依照臣的预估,随着下半年通达船行进入正轨,结余数字至少还能再翻两番,或许能够达到两百万两之巨”

说实话,户部掌管着天下税赋钱粮,一年下来能够结余两百万两银子,其实并不算多。

然而,正如赵俊臣所讲的那样,这已是户部十余年来最好的状况了,在赵俊臣掌控户部之前,户部每年别说是结余了,往往都是收不抵支的。

这一切,全是凭借着赵俊臣的手段,也难怪赵俊臣会神色得意了。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禀报、再看到赵俊臣神色间的得意之后,德庆皇帝也很配合的笑道:“是啊,见到户部的近况,朕也是心中甚慰,这一切全是赵爱卿的经营之功”

赵俊臣连忙谦逊道:“臣不敢居功,一切全凭陛下您的英明圣断。”

虽然口中谦逊,但赵俊臣脸上的得意表情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

见到赵俊臣这般表情,德庆皇帝的眉头轻轻一皱。

在德庆皇帝眼中,居功自傲绝不是一个良好品质。

但与此同时,见到赵俊臣一如既往的城府浅薄,德庆皇帝心中对赵俊臣的防备也愈加少了一些。

说起来,赵俊臣之所以可以屡屡成功算计德庆皇帝,并不是因为德庆皇帝戒心低、城府浅、又或者是谋略不足,而是在德庆皇帝的眼中,赵俊臣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弄臣罢了,这般形象太过坚固,以至于德庆皇帝一直没有真正重视过赵俊臣,哪怕是德庆皇帝如今渐渐有些忌惮赵俊臣了,也只是忌惮赵俊臣的权势增涨,而不是忌惮赵俊臣的城府心机。

赵俊臣很清楚,这是自己之于德庆皇帝的最大优势,所以赵俊臣在德庆皇帝面前,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稳固自己的弄臣形象,哪怕是装扮小丑,也是在所不惜。

如今也正是如此。

眼见德庆皇帝的戒心进一步的降低,赵俊臣终于开口问道:“陛下,眼见秋收将至,每年往往这个时候,北边的建州女真、蒙古各部就会南下劫掠,也正是朝廷为北疆各镇拨放助饷的时候,今年户部的结余较多,拨放助饷之际也不似往年那般窘迫,还请陛下示下,户部今年可还要按照往年规矩拨放助饷得到陛下的吩咐后,臣也可以吩咐户部早做准备,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德庆皇帝并未多想,只是沉吟片刻后,说道:“还不急,此事还是等到朕与内阁几位阁老详细商议之后再做安排吧。”

“臣知道了。”

答应之际,赵俊臣的眼神闪过了一丝异色。

明朝的粮饷发放,也同样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其中,辽边军镇与三边军镇的粮饷,更是重中之重

自从建州女真渐渐崛起之后,每年的辽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辽饷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银子,但朝中许多大臣都通过辽饷受益,所以自然是纷纷为辽边军镇说话,从这方面而言,辽饷所涉及到的利益关系,甚至是完全不逊色于京杭运河的商税

而相比较辽饷,三边军镇统辖陕西、甘肃、延绥、宁夏等地军务,每年同样面临着异族南下劫掠的威胁,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辽边,但每年所得到的助饷,却是远远不如辽饷了。

但近十年来,因为三边总督梁辅臣乃是铁杆“帝党”大臣,德庆皇帝有心想让梁辅臣在三边总督任上干出一番功绩,却是想方设法的增加三边军饷的数目时至今日,三边军饷的数目也渐渐可观了。

而赵俊臣此时的询问,看似是为了边疆军饷的事情,但实际上则是试探德庆皇帝对三边军镇的态度,若是德庆皇帝一如既往的要为三边军镇争取更大数目的军饷,就代表着三边总督梁辅臣短时间内并不会移位,但若是德庆皇帝不那么重视三边军镇的军饷了,就意味着梁辅臣即将要任满回京了,所以德庆皇帝也不愿意再因为三边军饷的事情与朝中百官反复扯皮。

如今,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任何的特别表态,这就意味着

“终于可以确定了,梁辅臣果然是要回京城了,这个梁辅臣,不论是心机、手段、城府,在帝党之中皆是首屈一指,若是他回到京城,对德庆皇帝而言不啻于如虎添翼,这样一来,未来的中枢局势也会愈加复杂,我却也要提前做出准备了此外,还要暗中联络周尚景、沈常茂等人,他们恐怕也同样不愿意看到梁辅臣回京,要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可以暗中阻止此事还有,三边军镇如今颇是糜烂,也确实离不开梁辅臣的支撑,否则说不定就会出现大乱子”

赵俊臣暗暗想到。

其实,德庆皇帝之前就已是隐约透漏了要召梁辅臣回京的想法,赵俊臣也早就准备要暗中阻止此事了,只是直到今日,赵俊臣才终于确定了德庆皇帝的想法。

接下来,赵俊臣与德庆皇帝继续商议了一些朝廷政务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离开了御书房之后,赵俊臣返回府邸的路上颇是沉默,只是暗暗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但赵俊臣却不知道,就在他试探德庆皇帝的时候,朝中各大派系之中,有两个派系正在暗中商议着联手之事。

而这两个派系之所以会联手,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敌人那就是赵俊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75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