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九百九十九章.新格局.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最开始的时候,是朱和堉主动寻求与赵俊臣的结盟、尽力争取赵俊臣的信任。

但这个时候,突然就变成了赵俊臣尽力争取朱和堉的信任了。

毕竟,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两人一旦是执行了赵山才的计划,主动权就落在了赵俊臣的手里,朱和堉的未来命运就要全看赵俊臣的心意了。

朱和堉很清楚,赵俊臣就是一个纯粹的政客,说是见利忘义也不为过所以,朱和堉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赵俊臣会全心全意的辅佐自己,更不敢把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寄托于赵俊臣的身上。

此时,赵俊臣表示朱和堉的担忧皆是多余的,他今后并不会背叛朱和堉,这般说法太过轻巧,朱和堉自然是不敢轻易相信。

不过,对于赵俊臣的考校态度,朱和堉倒是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并没有任何抗拒,听到赵俊臣的反问之后,朱和堉也再次陷入了沉思。

只是,沉思良久之后,朱和堉始终是无法寻到答案。

见到这一幕,赵俊臣微微摇头,轻声提醒道:“我很理解太子殿下的想法,你我二人从前的矛盾太多,可谓是势同水火,如今就算是迫于形势而携手结盟,也要暗中防备一二,赵山才的计划看似可行,但毕竟是风险太大,所以太子殿下你担心我会在关键时刻背叛于你,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太子殿下也不要太钻牛角尖,更不要只考虑自己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这个时候可以站在我的立场上设想一下情况,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许多顾虑皆只是杞人忧天了。”

得到提醒之后,朱和堉表情轻动,迟疑问道:“难道说赵阁臣你是真心希望我得到百官拥簇、地位稳固因为这也是你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赵俊臣抚掌道:“孺子可教也太子殿下你固然有你的近忧,但我也有我的远虑那就是陛下的忌惮陛下他为何要忌惮于我就是因为我的权势太大、但年纪又太轻了所以,陛下他出于长远考虑,就会不可避免的心生担忧、认为新皇登基之后我将会权势滔天、无法控制

也就是说,朝廷的太子储君越是威望不足,陛下他就越是忌惮于我,唯有太子储君的威望高隆、地位稳固、得到了百官的真心拥簇,陛下他对于我的顾虑才能够稍减几分,我的处境也才可以稍稍好转

所以,我当然要竭尽所能的支持你、辅佐你太子殿下你也知道七皇子朱和坚的性格,他的性子过于包容与柔和了,也从来都不是心狠手辣、雷厉风行之辈,你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不愿意让七皇子继承储位”

说到这里,赵俊臣稍稍停顿了一下,趁机观察了一下朱和堉的反应,见朱和堉似乎是认同了这般说法,又说道:“所以,一旦是七皇子他成为新任储君,陛下他就会不折手段的赶在新皇登基之前排除隐患,而我也就会成为陛下的心腹大患、首要目标到了那个时候,我必然是结局不堪,身家性命皆是不保说实话,我每当想到这般情况,就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但若是赵山才的这项计划可以顺利实现,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太子殿下你的心性与七皇子截然不同,一向是不乏雷厉风行的魄力,朝野声誉也是极佳,更不会容忍我随意妄为,再让你得到了百官的真心拥簇之后,继位登基的时候就可以顺利掌控朝局,也不用担心我会失去控制,再然后我也就可以保全身家性命了

简而言之,我目前的选择同样不多,赵山才的这项计划也是我的最佳出路,我若是背叛了你,也不会落得好下场也许,我的这般想法,也同样被赵山才算计到了所以,太子殿下你的担忧全都是多余的,你就算是不相信我的承诺,但也应该明白我是一个趋利避害的聪明人”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朱和堉不由是沉思良久,表情也渐渐变得柔和,心中的猜疑也减少了大半。

成年人之间,总是很难互相说服若是某人被说服了,只是说明这个新的观点更加符合他的心中逻辑与利益考量罢了。

如今就是这般情况,经过了赵俊臣的侃侃而谈之后,朱和堉终于是信任赵俊臣了,对于赵山才的计划也多了几分信心。

因为,朱和堉思来想去,发现这项计划确实是自己与赵俊臣的最佳出路,两人在这方面的利益确实是完全一致的。

于是,朱和堉向赵俊臣拱手致歉,表情诚挚的说道:“原来如此还望赵阁臣不要怪我刚才的猜忌,实在是这项计划太过于冒险、也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让我心中颇感不安不过,若是赵阁臣全力辅佐于我的话,这样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就未必不能成功

我也明白赵阁臣的担忧与顾虑,还望赵阁臣安心就是,我今后若是可以顺利继承大统,赵阁臣就必然是国之柱石,我决不会做出兔死狗亨之事”

朱和堉的这般说法,相当于他已经相信了赵俊臣,也认同了赵山才的计划,两人在这一刻也算是正式结盟了。

赵俊臣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复杂,但表面上也是态度诚挚,点头道:“太子殿下你说我刚才夹杂私货、避重就轻,倒也不能算错,我确实是想要趁机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毕竟我还要顾及到门下朋党们的利益、争取他们的支持,但我绝不会损害太子殿下的利益

像是养廉银的提议,咱们想要推动百官涨俸的事情,就必须要争取最多的支持、尽量避开祖制的阻碍,若是直接撞上南墙的话,我只怕是连自己都不能保全,今后又如何还可以辅佐太子殿下

还有,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谈及新任储君应该如何下台的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将会涉及到许多不上台面的卑鄙手段,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新任储君十有就是七皇子殿下了,而太子殿下你与七皇子殿下一向是感情深厚,我的计划不仅会污了太子殿下的耳朵,还会让太子殿下你心生迟疑,反而不美

不过,话到这里,我还是需要再次确认一下太子殿下你为了东山再起、顺利登基,可是下定决心要不折手段的针对七皇子殿下了”

朱和堉再次沉默了片刻,然后点头道:“我的态度不会更改,七弟他继承大统绝对不是一个上佳选择,行大事不拘小节,只要是可以阻止七弟登基,我可以接受任何手段当然,绝不能危害到七弟的性命等我继承大统之后,自然会设法补偿七弟”

听到朱和堉的回答,赵俊臣脸上的笑意又浓重了几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可以交疏吐诚、继续深谈了”

接下来,赵俊臣与朱和堉在书房内密谈了许久。

密谈之际,主要是赵俊臣在指导朱和堉。

现如今,朱和堉已经接下了调查各地藩王涉政乱纪的任务,这件事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全盘大乱,办事之际的轻重缓急皆是大有讲究,都必须要赵俊臣帮着朱和堉参谋一番。

与此同时,朱和堉今后的道路选择,应该如何化解百官敌意、又应该如何养望蓄势,以及双方今后的明暗配合,在这场谈话之中也都有涉及。

谈话期间,赵俊臣的指点显得极有耐心,一副全心全意的为朱和堉考虑的模样,而朱和堉也是一副虚心听从指教的模样,似乎是尽数接受了赵俊臣的说法。

等到这场谈话结束、朱和堉告辞离开赵府之际,时间已是傍晚时分。

赵俊臣亲自把朱和堉送出了书房,眼看着朱和堉的背影渐渐远去,却是突然间叹息一声,表情变得有些阴鸷。

其实,赵俊臣还是更欣赏曾经的太子朱和堉,纯粹、率真、坚持底线、黑白分明,若是朱和堉的性格没有改变的话,赵俊臣也愿意为他推心置腹,只可惜那样的太子朱和堉是完全不可能与赵俊臣结盟的。

现如今,朱和堉成熟了、复杂了,完全接受了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就像是赵俊臣一般好的不彻底、坏的不纯粹,赵俊臣对他的感觉也就变了,两人开始了合作、达成了结盟,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推心置腹了。

两人的今天这场谈话,看似是坦怀相待,但赵俊臣依然藏着自己的小九九,相信朱和堉也绝不是毫无保留,毕竟两人的合作与结盟说根到底也只是迫于局势而已。

“希望你是真心与我结盟、也会信守承诺,我也会给你留些情面,但若是你彻底变成了另一个德庆皇帝,那也就别怪我下手无情了这场博弈,并不是只有你拥有卸磨杀驴的资格恩,若是那样的话,我倒也不会心存愧疚了”

轻声自语之间,赵俊臣转身回到了书房,又唤人招来了赵府的几位重要幕僚。

与朱和堉达成结盟之后,赵俊臣完全不打算改变自己的现有计划,但许多计划进展也必须要进行一些修正了。

另一边,朱和堉离开了赵府之后,却是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赵府的大门,表情也同样是阴晴不定。

“从今天的这场谈话来看,赵俊臣的病情果然全是出于伪装,原以为他的身体状况不佳,很快就要从朝堂之中隐退了,所以才打算借助他的力量,但如今看来他的图谋极大、不可不防这场博弈,只怕是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无论如何,只要是我可以顺利登基,就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只希望你今后可以安分守己、收敛自己的行径与野心,否则”

暗思之际,朱和堉的表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进入了自己的轿子里,向着东宫方向返去。

不谈赵俊臣与朱和堉在这场谈话之中的各自收获,却说朱和堉这一天连续两次拜访赵俊臣、双方密谈许久的事情,也很快就传到了庙堂各大势力的耳中,所有人都明白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反应也皆有不同

这一天的傍晚酉时三刻,紫禁城内,德庆皇帝依然是留在御书房内。

往常的这般时候,德庆皇帝早已经回到后宫休息了,但今天德庆皇帝却是一直留在御书房内,表情也颇是阴沉,任谁都能看出德庆皇帝的不开心,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

因为洪锦与朱和堉同一时间拜访赵俊臣的缘故,等到洪锦回到宫中向德庆皇帝复命的时候,德庆皇帝也就第一时间得知了朱和堉拜访赵俊臣的事情。然后,德庆皇帝马上就命人密切盯着赵俊臣与朱和堉二人的动向,也一直留在御书房内等候消息。

等候消息之余,德庆皇帝还命人再次调来了陕甘方面的宗卷与情报、认真审阅着。

等到德庆皇帝把御案上的宗卷与情报看了大半之后,一名太监悄然间进入了御书房内。

这位太监名叫孙贺,乃是东厂掌印,跪在德庆皇帝面前禀报道:“启禀陛下,刚刚收到了情报,太子殿下已经离开了赵府”

德庆皇帝沉默了片刻,问到:“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孙贺答道:“回禀陛下,眼下是酉时三刻。”

德庆皇帝轻轻点头,喃喃道:“也就是说,太子第二次拜访赵俊臣,两人足足谈了近两个时辰哈,就算是知无不谈的至交好友,也很少会交谈这么长时间吧可知道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

德庆皇帝的语气平静,但东厂太监却是忍不住心头一颤,只觉得恐慌不已,连忙答道:“太子殿下与赵俊臣的谈话是在赵府深处的一间书房内,我们尚还没有收到谈话内容的确切消息不过,根据东宫方面的情报,太子殿下他今天第二次拜访赵府的时候,曾回到东宫书房内拿了一封密信,那封密信应该是赵山才死前留给太子殿下的遗书。”

听到这般回答,德庆皇帝的表情愈加阴鸷了。

“赵山才、赵山才,记得他是赵俊臣的远亲,也一直期望赵俊臣与太子二人可以携手合作,如今看来也是如愿了不过,朕决心要另立太子,也是因为他的推波助澜,此人的做法相互矛盾,又对太子影响极深,只怕是居心叵测,不可不防”

轻声自语之间,德庆皇帝缓缓闭上了眼睛,表情间竟是有些痛苦与无奈。

“老三啊老三,让朕说你什么是好朕当初认为赵俊臣还有用处,想让你与赵俊臣缓和关系的时候,你一直是固执己见、与赵俊臣势同水火,如今朕已经打算要放弃赵俊臣了,你反倒是与赵俊臣结盟了你就非要让朕为难不成难道你就不知道,你与赵俊臣结盟之后,只会让朕打压于你的力道愈来愈大”

正如赵俊臣的推测一般,德庆皇帝对于太子朱和堉还留有一些父子情谊,这段时间屡次用莫须有的罪名打压朱和堉,心中已是有了些许愧意。

但很快的,德庆皇帝已经恢复了冷肃,目光再次转向了御案上的陕甘卷宗。

“河套战事如今正值最激烈的事情,朕原本是打算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出手处理赵俊臣在陕甘三边所营建的势力,但如今赵俊臣与太子只怕是已经达成了结盟,朝廷格局也就发生了变化,为了防止万一,朕必须要提前出手了”

而就在德庆皇帝收到消息的同时,七皇子朱和坚也同样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的时候,朱和坚正在府里接待一位身份贵重的秘密宾客。

这位宾客,正是当今的内阁首辅沈常茂

这一天,庙堂的格局变动,不仅仅只是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结盟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989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