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八章.大朝议(八).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却说,德庆皇帝处理了黄有容的事情之后,朝议很快就转向了下一个议题。

在此之前,因为南巡的缘故,德庆皇帝已经有四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举行朝议了,所以朝廷中枢自然是积压了许多重要政务需要尽快处理。

比如四川布政使的空缺、又比如今年的河工预算银子、再比如某两位朝廷大员之间的相互弹劾

这些事情若是放在平时,全都是受人瞩目的大事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论,甚至还会引发朝廷各大派系的明争暗斗、相互攻讦,但放在今天的大朝议之中,它们又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在许多官员眼中,这些事情也只比李俞然弹劾赵山才的事情稍稍重要一点而已以至于百官们根本没有耗费太多的精力讨论它们,皆是有些心不在焉。

因为,皇极殿内的百官们都知道,在今天的大朝议之上,真正重要的议题只有两件:一个是黄有容即将要倒台的事情、以及黄有容倒台之后的朝廷格局变化;另一个则是商税整顿的后续发展太子朱和堉所推行的商税整顿政策,如今已是造成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它是否要继续下去又是否要做出改变以及是否要追究相关人等的责任

与这两件事情相比,其它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今,黄有容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了,但商税整顿的事情尚还没有开始,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着,或是焦急、或是平静。

不过,商税的事情虽然是十分重要,与绝大多数官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百官们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这个话题,只是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陆续抛出来进行讨论,却是绝口不提商税的事情。

毕竟,商税的事情太敏感了、也太复杂了,不仅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还牵连到了太子朱和堉,谁也不愿意亲自点燃这个炮仗,生怕会炸到自己。

此外,商税整顿的事情固然是触犯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也因此而受到了广泛的反对与抵触,但这种反对与抵触毕竟只是朝廷中底层官员的心声,但像是德庆皇帝、周尚景、沈常茂、赵俊臣等等这些庙堂核心人物的真正想法究竟如何,却依然还是未知数,若是发言的时候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恐怕就会引火烧身、自找麻烦

能够参加大朝议的朝廷官员,绝大多数都是“聪明人”,他们不想当出头鸟、只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可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每位官员都十分谨慎,最终竟是没有任何人主动出头,于是形势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事实上,即使是一向以“耿直”著称的“太子党”官员们,面对商税问题的时候也是异乎寻常的沉默毕竟这件事情就是他们亲手搞砸的,他们自然是不愿意自曝其短。

这般情况之下,自从黄有容的事情暂时解决之后,在不知不觉之间,已是半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德庆皇帝与百官们已是连续讨论处理了七八件积压政务,但商税的事情依然是没有人主动提及。

这样一来,即使德庆皇帝再有耐心,却也是渐渐有些感到不耐烦了。

于是,德庆皇帝的目光转向了周尚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如今尚处于合作阶段,所以德庆皇帝希望周尚景能够主动提及商税整顿的事情,以打破目前的僵局可惜周尚景只是一副垂首低目的模样,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德庆皇帝的暗示。

德庆皇帝眉头轻轻皱了一下之后,又自然而然的将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对于德庆皇帝而言,“有麻烦就找赵俊臣”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项本能。

与周尚景不同,赵俊臣的势力影响尚有不足,他暂时还不敢无视德庆皇帝的暗示,也不敢违背德庆皇帝的心意,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

所以,赵俊臣只能选择遵从。

于是,又一件积存政务处理结束之后,在众人瞩目之下,赵俊臣缓缓出列了。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出列之后,赵俊臣扬声说道。

德庆皇帝眉头一扬,说道:“哦什么事情说吧。”

赵俊臣缓缓说道:“据臣所知,在陛下南巡期间,几位阁老与太子殿下曾是详细调查了我朝商税的现状,发现了许多弊病之处,并且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然而到目前为止,商税的整顿并没有见到任何成效,反倒是引发了许多混乱,甚至还有许多中下层官员呼吁朝廷改变政策、中止整顿,这件事非同小可、影响深远,所以臣认为朝廷应该详细商议此事,并且尽快做出决定,否则朝野局势的混乱就会进一步扩大,还望陛下明鉴。”

发言之际,赵俊臣十分谨慎的挑选着措辞,尽量不让自己的话语之中表现出任何的倾向性。

然而,赵俊臣虽然已是尽量的表现中立了,但德庆皇帝还是追问道:“几位阁老与太子整顿商税的事情朕也知情,但百官们的分歧竟是如此严重赵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的状况最是了解,对于此事又是怎样的看法”

显然,德庆皇帝这是在逼迫赵俊臣表态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赵俊臣心底暗暗叹息一声,但很快的,赵俊臣已是换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沉重表情,说道:“陛下,臣自从掌管户部以来,就深知我朝商税的种种弊端,朝廷每年的商税收入只不过七十余万白银,但与此同时,因为商税政策的诸般弊病与种种漏洞,朝廷每年损失的商税收入却高达两千万两白银以上,两者对比之下,可谓是触目惊心,所以臣一直想要设法扭转商税现状,也构想了许多计划,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现如今,臣依然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但既然朝廷中枢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商税现状,并且颁布了相关政令,那么就更加不能半途而废,正应该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趁机彻底扭转商税的混乱现状此外,出于维护朝廷声誉的考虑,朝廷的政策也不能朝令夕改”

说话间,赵俊臣已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且态度坚决。

毕竟,赵俊臣若是想要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此时就必须要表明自己支持商税整顿的态度,否则赵俊臣就会彻底失去负责此事的资格。

然而,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皇极殿内顿时就有许多敌视的眼神投向了赵俊臣。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赵俊臣想要改变商税现状的立场,自然是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敌视。

对于官员们的敌视目光,赵俊臣早有预料,却是并不在意。

另一边,德庆皇帝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眼神之中却是闪过了一丝满意。

德庆皇帝打算让赵俊臣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固然是想要借助赵俊臣的能力扭转商税的混乱现状,但同时也打算借着这件事情让百官们敌视赵俊臣,这样一来,赵俊臣为了自保,将来就只能继续寻求德庆皇帝的庇护,德庆皇帝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赵俊臣的控制力。

于是,德庆皇帝再次确认道:“这么说,赵爱卿你对于朝廷整顿商税的事情,是秉持赞成态度的”

赵俊臣也再次答道:“臣认为,商税整顿关系到大明江山的百年延续,诸般积弊必须要进行整顿,不能因为些许挫折就畏难而退,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商税的种种积弊也将会积重难返,所以,臣认为商税整顿之事应该继续进行。”

德庆皇帝并不知道,赵俊臣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已是蓄谋已久、准备万全,即使是因此而引起了百官们的敌视,但赵俊臣最终所得到的东西也只会更多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德庆皇帝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头向百官问道:“众位爱卿对于此事又有何看法”

却说,在赵俊臣表明了立场之后,皇极殿内的气氛顿时发生了变化,百官们的神色皆是专注了起来,不似之前一般漫不经心。

僵持良久之后,今天大朝议的正题终于是出现了。

然后,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自然而然的,赵俊臣的表态马上就受到了反驳。

首先站出来反驳赵俊臣立场的人,却是新任内阁首辅沈常茂。

在沈常茂眼中,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他的一次大好机会,只要他在这个时候能够站出来明确表现出反对的态度,那么哪怕是他的反对意见最终以失败为告终,但也同样可以收获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好感与支持,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与影响力自然是可以大幅提升,他的内阁首辅的位置也能够因此而稳固不少。

虽然,沈常茂也知道商税整顿的必要性,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沈常茂却是站在了完全相反的立场上。

只见沈常茂出列道:“陛下,关于赵尚书的想法,老臣不敢赞同商税的事情,老臣也有所听闻据老臣所知,因为整顿商税所带来的朝野局势混乱,绝对要比赵尚书所描述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自从朝廷推行了商税整顿政策之后,至今不过月余时间,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成效,反倒是严重阻碍了各地的货物流通,导致民间物价大涨,让百姓们怨声载道,也大量减少了地方衙门的商税收入,使得地方官员们举步维艰,若是长此以往,朝廷就会彻底失去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由此可见,商税整顿的事情,可谓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所以,老臣认为,朝廷应该暂停商税整顿的政策,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轻易尝试”

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顿时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毕竟,沈常茂的发言维护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

“陛下,臣赞同沈首辅的提议,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若是没有充足的准备,绝不能轻易触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陛下,沈首辅的提议,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难以持续,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皆是秉持着反对态度,此乃民意,绝不可轻易违背,还望陛下明鉴”

“陛下,因为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朝野局势如今已是到了失控的边缘,臣认为如今朝廷应该以稳定局势为重,必须要断然中止商税整顿的种种措施,否则后果将会再难收拾”

“陛下,赵尚书的提议,只是书生之见,完全忽略了时局之艰难,绝不可行”

“陛下”

随着沈常茂的出声反对,竟是一呼百应,皇极殿内顿时是风起云涌,马上就有大量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沈常茂的意见。

毕竟,有了内阁首辅的带头反对,众官员们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不过,因为德庆皇帝的态度,百官们在反对商税整顿的同时,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边,百官们的纷纷支持,也让沈常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自己做对了选择,经此一事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官员将沈常茂视为利益代言人,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也能够提升许多。

不过,赵俊臣坚持整顿商税的立场,也同样拥有许多支持者。

讽刺的是,首先站出来支持赵俊臣观点的人,竟是赵俊臣的政敌太子朱和堉。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整顿商税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的,如今他见到百官们皆是反对,并且还将朝野局势混乱的过错全部归咎于商税整顿,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于是,太子朱和堉马上出列,高声表态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整顿商税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此事一旦成功,国库收入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万两银子,可谓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造成朝廷的政令不畅,所以才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只要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严惩违背政令的官员,让商税整顿的各项政策顺利执行,相信朝野的混乱局面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商税整顿也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表态,“太子党”成员们亦是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与此同时,“赵党”官员们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同样是纷纷发言、为赵俊臣摇旗呐喊。

一时间,“赵党”与“太子党”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人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情愿的与“赵党”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乱。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爱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对于百官们的反驳,你可有什么说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深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头人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黄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另一边,对于德庆皇帝的态度,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但并没有进行反抗,只是表情平静的回答道:“陛下,刚才沈首辅曾说过,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商税整顿之事切不可轻易尝试,臣深以为然,臣也同样认为,商税整顿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局势的混乱,乃是因为朝廷这段时间以来整顿商税的策略方法同样存在纰漏正如诸位大人所讲的那样,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需要谨慎处理,从这方面而言,臣与众位同僚的观点完全一致。”

顿了顿后,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朝廷就不应该整顿商税毕竟,商税的混乱现状让朝廷每年都会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情况恶劣至极,绝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讲,若是朝廷能够找到合适恰当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着商税整顿的势在必行”

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沈常茂则是再次出列,质疑道:“难不成,赵大人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与此同时,沈常茂却是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不管赵俊臣提出怎样的方法,他都要想办法找出漏洞、进行驳斥。

毕竟,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总是很困难,但站在一旁挑毛病却很轻松。

然而,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我固然是想到了一些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执行之前,却也不敢保证这些方法就是正确的可行之策。但若是不尝试的话,又如何知道这些方法就一定无效”

沈常茂冷笑道:“尝试说得轻松若是再像是之前一般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甚至是加重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却又该如何朝廷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够重新稳定局势这里面的责任,又岂只是尝试二字就可以推脱的”

面对沈常茂的质疑,赵俊臣的表情依然淡定,缓缓说道:“沈首辅所说有理,所以晚辈也不敢全面的推行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而是建议朝廷先进行试点,以此来试验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这一次,不待沈常茂开口质疑,御阶之上的德庆皇帝已是问道:“哦试点什么意思”

赵俊臣解释道:“回陛下,臣所谓的试点,就是在朝廷全面推行某项政策之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行,进行探索、验证、以及示范,并且取得经验,找出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若是试点之后证明这项政策可行的话,再以点扩面、全面推广;反之,若是证明这项政策不可行的话,所造成的混乱也不会波及太广,朝廷也完全可以控制。”

在后世,所谓的“试点工程”、“试验田”、“试点区”等等,可谓是随处可见。

但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试点”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概念,却也让德庆皇帝产生了兴趣。

毕竟,德庆皇帝一向是稳字当先,虽然他如今已是下定决心要改变商税现状了,但也不愿意看到商税整顿造成太大的混乱,此外,赵俊臣在理财方面虽然是一把好手,但赵俊臣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整顿商税现状,如今也依然是个未知之数。

所以,赵俊臣的试点提议,也让德庆皇帝颇是欣赏。

于是,德庆皇帝问道:“原来如此,这般提议倒是不错,只不过你准备在何处来进行试点你所想到的方法,又具体是什么”

s:恩,六千字大章节

另,今天还会有至少两更

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48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