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162章.事端开启(六).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周党赵党

周尚景赵俊臣

朝廷格局发展到目前阶段,庙堂上的任何大事小事,皆是无法绕开这两个派系的干涉与影响;庙堂之中的大小官员,做事之际也必须要考虑这两位权臣的态度与立场。

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众位野心家而言,这两个派系、这两位权臣,简直就是挡在他们面前的两座大山。

而朱和堉与王保仁二人,无疑都是当代野心家之中的佼佼者,也都把自己视为是这两座大山的挑战者。

所以,谈及此处,朱和堉与王保仁同时间皆是抬眼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

随后,他们就从对方的表情之间,皆是看到了一丝刻意闪现的忌惮与敌意。

于是,这两人也皆是心中满意,认为他们的共同立场又多了一项。

一瞬间的相互观察之后,朱和坚又是轻轻一叹,缓缓道:“是啊,周、赵二党的朝野势力过于庞大,周首辅与赵阁臣这两位权臣也皆是嗅觉敏锐、手腕高绝,这种时候自然是避不开他们

现如今,因为南京官场的高层官员与中下层官员的离心离德、以及南京百官与南京百姓的矛盾重重,也就让周党与赵党两派皆是寻到了机会,分别拉拢了一批南京中下层官员与南直隶地方豪族势力,在南京官场之中又形成了另外两股势力

其中,周党在南京城内的领袖人物,乃是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森,而赵党则是以南京吏部侍郎曹文斌为首

近半年时间以来,这两人暗中活动频频,不仅是拉拢了许多心怀不满的南京中下层官员与地方豪族,而且还各自拥有一些强援相助

周党马森的强援乃是南直隶左布政使刘牧、以及南直隶按察使吕扬,赵党曹文斌的强援则是南直隶巡抚、前阁老黄有容,以及影响力愈发庞大的联合船行

这两股势力虽然一直是躲在幕后、表现低调,极少会有公开行动,但他们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觑,而且拥趸众多现如今,眼见大变将至,他们接下来必然会有所行动,而且必然是所图甚大

晚辈认为,相较于吴陉人、汪正这几个性格缺陷过于明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以马森、曹文斌这二人为首的周、赵两派势力,才是后续计划的真正变数,也才是我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真正对手”

说到这里,朱和坚的表情已是凝重至极。

王保仁也是轻叹点头,又补充道:“其实,七皇子殿下这几天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情报消息,有一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老夫这里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新消息

就在昨天午时左右,马森与曹文斌二人先后从京城中枢那边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两封密信的具体内容尚不可知,但马森与曹文斌二人收到密信之后,很快就进行了秘密接触

依老夫的推测,应该是京城中枢的周首辅与赵阁臣那两位已经在私底下达成了部分共识,所以南京城内的周、赵二党势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将会结盟合流、携手行动”

听到王保仁的补充之后,朱和坚的表情顿时是愈发严肃了起来,沉思良久未语。

若是周、赵二党联手算计朱和坚,朱和坚并没有太多信心可以阻挡。

见到朱和坚的表情变化,王保仁的眼神同样凝重,但又闪过了一丝满意。

让盟友深感威胁的共同强敌,永远都是促进团结、控制盟友的关键前提。

现如今,因为周、赵二党的联手合作,朱和坚必然是要愈发依赖王保仁,王保仁对于朱和坚的影响力与重要性,也将会越来越强

只要把朱和坚这位未来储君与自己牢牢绑定在一起,王保仁的未来庙堂地位,就必然是稳如泰山。

于是,见到朱和坚已是深刻感受到威胁巨大之后,王保仁却又适时的出言宽慰,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缓缓道:“对于周、赵二党的合作,自然是要慎重对待,但七皇子殿下也不必过于担心,就像是老夫上次所说一般,周尚景与赵俊臣这两人总体而言还是顾全大局的,他们的后续行动最多也就是浑水摸鱼、占些好处,绝不会破坏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只要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你我二人这一次就算是有功无过

更何况,就算是周、赵二人当真想要暗中坏事,但他们远在京城斌这两位小人物负责具体操作,老夫或许对付不了周、赵二人的联手,但对付马森与曹文斌二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七皇子殿下只需放手去做,若是事情出现了纰漏,一切还有老夫随时都可以出手相助。”

听到王保仁信心十足的承诺,朱和坚也是稍稍安心,连声恭维道:“这是自然,只要有王太师坐镇南京、主持大局,也愿意全力支持晚辈,那就必然是万无一失,晚辈也没有任何可担心的”

恭维之际,朱和坚的态度极为诚挚恭敬,似乎已经把王保仁视为自己的最大依仗。

然而,听到朱和坚的恭维言论,王保仁虽是深为满意,但依然没有向朱和坚承诺更多事情,只是微笑点头。

见到王保仁的这般表现,朱和坚不由是心中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其实,朱和坚刚才总结南京官场的各方势力之际,还有一股势力刻意没有提及,而这股势力的为首之人,正是太子太师王保仁

王保仁在南京官场经营多年,虽然前段时间因为朝廷中枢的整顿清洗而受到重创,但底蕴尚存,依然不可小觑南京六部的十二位侍郎,有三人乃是王保仁的门生故旧;南京都察院的众位御史之中,也有多人与王保仁交往密切;趁着南京官场这段时间以来的混乱局面,王保仁也同样拉拢了一批南京官场中下层官员与地方豪族壮大自身势力

与此同时,王保仁在南京城内还拥有一个效率极高的情报网,南京附近的任何风吹草动,皆是瞒不过王保仁的耳目。

更别说,南京官场的汪正、沈欣文、宋大成这一派,对于王保仁也是颇为信任,随时都可以驱使利用。

可以说,现阶段的南京官场,虽然局势复杂、派系繁多,但无疑是以王保仁的势力实力最强、隐藏最深

所以,只要王保仁愿意毫无保留的全力支持朱和坚,朱和坚自然是没必要担心太多

但偏偏,王保仁就是不愿意向朱和坚承诺太多事情,也迟迟没有向朱和坚交代自己的详细计划,只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关键时刻才会出手收拾局面的压阵人物,让朱和坚独自挡在前面、承担大部分压力。

朱和坚一向是精于算计、深谙权谋,自然是看出了王保仁的险恶用心。

很显然,王保仁就是想要逼着朱和坚愈发依赖于他,趁机提升他本人对于朱和坚的影响力

在朱和坚看来,自己现在所面临的艰难局面,主要原因自然是周尚景的暗中算计,利用造势手段逼着自己必须要由暗转明、被迫亲自出面收拾南京官场的复杂局面。

然而,王保仁的冷眼旁观、顺水推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保仁察觉到周尚景的算计之后,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毫无办法阻止,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其自然、作壁上观。

毕竟,若是根据德庆皇帝的最初想法,朝廷中枢推行收权计划之际,乃是王保仁站在明处主持大局,朱和坚则是躲在暗中辅佐协助,所以王保仁必须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与责任;

但现在,因为周尚景的暗中作梗,情况则是变成了朱和坚必须要站在明处主持大局,而王保仁则是躲在暗处协助压阵,也就让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必须要共同承担所有的压力与责任。

这两种情况相较而言,自然是后者对于王保仁更为有利,不仅能逼迫朱和坚竭尽全力,还可以逼迫朱和坚愈发依赖自己。

甚至于,若是今后南京局势脱离控制、万一搞砸了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还可以逼着德庆皇帝亲自下场收拾乱局。

所以,王保仁不仅是没有出手阻止周尚景的计划,反而是乐见其成、说不定还曾是暗中推波助澜。

这样一来,朱和坚被迫站在明处之后,所面临的压力越是巨大,就越是需要依赖王保仁的支持。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自从与朱和坚相见之后,王保仁看似是对朱和坚推心置腹,但实际上他提供给朱和坚的支持力度,一直都有所保留,就是为了让朱和坚深感压力。

虽然朱和坚本身也对王保仁隐瞒了许多底牌,但并不妨碍朱和坚心中厌恶王保仁的相同做法。

虽然是心中厌恶王保仁的这般手段,但朱和坚现在也确实离不开王保仁的支持。

所以,朱和坚心中暗骂之际,表面上则是愈发恭敬了,出言请教道:“王太师您刚才说,周、赵二党并不会破坏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他们的后续行动最多也就是浑水摸鱼、占些好处那么依照王太师的看法,周、赵二党究竟是在觊觎哪些好处”

王保仁依然是想要考校朱和坚的能耐,却是不答反问:“七皇子殿下一向聪慧,自然是心中已有推测了吧”

朱和坚沉吟片刻后,答道:“他们的目标不外乎有二,其一就是利用造势手段,逼迫晚辈亲自出面处理南京官场的复杂局面,趁机把大量难题抛给晚辈,一旦是晚辈没能妥善处理这些难题,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再次推迟储君废立之事;

其二,则是觊觎南京官场的那几个实权衙门,譬如说南京都察院、南京大理寺、南京国子监等等

毕竟,朝廷中枢这一次的收权目标只是针对于南京六部,但其余那些实权衙门的相关权力还会延续一段时间,而周首辅与赵阁臣二人一旦是掌控了这些实权衙门,就可以极大提升他们对于南方官场的影响力,所以这些实权衙门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眼中势在必得的肥肉”

王保仁点头表示赞赏,道:“七皇子殿下果然是慧眼如炬,老夫也不能补充更多了”

朱和坚试探道:“这样看来,周、赵二党确实是所图非小但南京官场毕竟是王太师的地盘,难道您就要眼睁睁看着周、赵二党插足其中”

王保仁的眼中再次闪过了一丝凝重,但表面上则是自信一笑,道:“老夫在南京官场经营多年,若是真让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予取予夺,那老夫今后也就没必要重返京城中枢辅佐朝政了,还是安心留在南京城养老就好

事实上,老夫当初虽然是被迫亲自出手整肃了南京官场,但也受到了陛下的准许,暗中保留了大部分亲信门生,而这些亲信门生如今就被老夫安排在南京都察院、南京大理寺、南京国子监等等衙门之中

所以,老夫对于这几个衙门的掌控力,还是有些信心的,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若是没有觊觎这几个衙门也就罢了,若是他们真想要趁机插足夺权,老夫必然会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保仁的这般表态,虽然是信心满满,但他依旧没有向朱和坚透露自己的详细计划。

顿了顿后,王保仁又说道:“所以,七皇子殿下不必考虑太多,还是专注于思索自己的事情就好随着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发展到下一步,七皇子殿下必须要站出来主持局面,也必须要接手周尚景为你所准备的那些难题却不知,经过这两天时间的推演与准备之后,七皇子殿下对于周尚景所准备的那些难题,是否已经寻到了妥善解决之策”

听到王保仁的询问,朱和坚却不似王保仁一般信心满满,至少表面上是一副信心不足的样子,再次叹息道:“在吕德与傅平生两位先生的协助之下,晚辈倒也寻到了一些对策,但这些对策究竟能否顺利解决那些难题,晚辈依然是心中没底毕竟,周首辅为晚辈所准备的那些难题,实在是过于棘手了,当真是令人左右为难。”

说到这里,朱和坚就把自己这两天以来所思索的各项对策,向王保仁详细讲诉了一遍,希望王保仁可以提供一些指教与意见、完善自己的想法与思路。

然而,听完了朱和坚的详细讲诉之后,王保仁的态度只是模棱两可,虽然没有出言质疑,但也没有开口称赞,依然是老调重弹,笑道:“七皇子殿下既然已是思虑周详,那就只需是放手而为就好,若是万一出现了纰漏,一切自然还有老夫随时可以出手相助”

见到王保仁的这般态度,朱和坚心中忍不住再次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无疑是让朱和坚愈发的倍感压力,自然是王保仁的刻意为之。

朱和坚也知道,他与王保仁虽然皆是有心合作,但他们皆是野心家,也皆是各有算计,合作之际又皆是想要保存实力、占据主动,任谁也不愿意主动亮出底牌,想要让他们二人摒弃私心、推心置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所以,王保仁唯有等到关键时刻才会出手相助,趁机卖给朱和坚大量人情、逼着朱和坚不断依赖于他,但现在还不是关键时刻,所以王保仁不仅不会向朱和坚提供更多帮助,反而还会向朱和坚不断施加压力。

对于王保仁的这般手段,朱和坚短时间内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再次言归正传,谈到了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

相较于朱和坚接下来必须要独自面对的那些难题,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则是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目前必须要携手合作的事情,两人商议之际也会有更多实际内容,王保仁也不会总是一味的避重就轻。

“既然已是避无可避,晚辈自然是要放手一搏但晚辈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依然是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

正如王太师所言,只要咱们二人妥善实现了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那就是有功无过,其余事情也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更何况,目前的南京各方势力,虽然是各有算计,但他们的诸般算计也皆是围绕着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而进行,唯有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进行到下一阶段,许多事情也才会逐一出现,咱们也才能更为清晰的洞察局势变化、进而是出手应对

王太师您此前曾说,因为晚辈来到南京祭祖的缘故,南京各方的矛盾积累必然会提前爆发,只需等到三五天之后,就会出现一场大规模暴动,这场暴动甚至有可能会波及到整个南直隶,这件事可大可小,必须要慎重应对却不知,王太师您心中可是设想好了应对预案”

顿了顿后,朱和坚担心王保仁又要敷衍自己,就再次补充道:“虽然因为周尚景的算计,晚辈接下来必须要站在明处亲自处理南京局势,反而是王太师依然可以继续隐于暗处,从容布局、徐徐图之

但晚辈在南京境内毕竟是没有任何根基,更不似王太师您一般准备充分,所以此事还是必须要由王太师您亲自操作主持才行”

见到朱和坚的这般表态,王保仁稍稍沉吟片刻后,却依然是不答反问:“是啊,南京各界的矛盾已是极深,再也无法化解,再加上各方势力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一场暴动已是近在眼前、不可避免

那么,在七皇子殿下看来,这场暴动应该如何引发为好究竟是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还是由咱们亲手引发”

虽然依旧是不答反问,但朱和坚已是明白了王保仁的真实想法。

但朱和坚这一次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态度愈发恭敬的说道:“这般大事,晚辈见识浅薄、经验不足,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一切还要以王太师的高见为准”

作为一名准储君,朱和坚必须要保证自己形象上的完璧无瑕,许多事情也就不能亲口说出来。

见到朱和坚的推诿,王保仁轻轻摇头,也终于是放弃了不答反问的考校话术,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既然一场暴动已是不可避免,这场暴动自然是由咱们亲手引发为好唯有这样,咱们才能进一步掌控这场暴动的发生时间、具体规模、以及未来走向当然,引发暴动之际,咱们必须要尽量隐蔽,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咱们的手段。

依老夫的看法,这场暴动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动摇南京六部的根基,但也不能太大,否则就难以控制局势,而且这场暴动必须要精准针对于南京六部才行至于这场暴动的具体时间,最好是定在三天之后,也就是三月初九这一天”

听到王保仁的这般说法,朱和坚不由是心中一惊。

这是因为,三月初九这一天,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谷雨”,宜祭司、祈福,也正是朱和坚前往皇陵祭祖的日子

但转瞬间,朱和坚就想明白了王保仁选择这个时间引发暴动的好处

正因为三月初九这一天乃是朱和坚前往皇陵祭祖的日子,所以暴动发生之际,朱和坚就必须守在皇陵之中无法轻离,任何人都无法轻易见到朱和坚,所以也就可以让朱和坚在暴动初期最大程度的撇清自身关系,不必提前涉足其中。

与此同时,因为南京六部众位官员到时候皆要跟着朱和坚一同前往孝陵祭祖,所以他们也无法第一时间及时反应、平息暴动,只能任由这场针对南京六部的暴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也就会让局面无法收拾、彻底摧毁南京六部的威望与根基。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朱和坚轻轻点头,又问道:“那么,王太师认为,咱们又应该要如何引发这场暴动”

王保仁却是再次出言考校,问道:“在七皇子殿下看来,一场规模不大不小、随时可以控制局势的民间暴动,前提应该有哪些”

朱和坚稍稍思索片刻之后,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但他表面上则是摇头请教道:“晚辈想不明白,还请王太师赐教”

王保仁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道:“自古以来,任何大规模的民间暴动,前提都是百姓们已经走投无路、活不下去,而所有较小规模的民间暴动,前提则是两项

其一是百姓们虽然还能活得下去,但心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怨气与不满,其二则是必须要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让大部分人皆是感同身受、愤怒共情,但终究只是感同身受罢了,百姓们自身并不是实际受害者,所以他们参与暴动之际也只是一时脑热,很快就会恢复冷静

现如今,南京局势已经满足了第一项前提,因为南京六部这段时间以来的胡作非为,整个南直隶的百姓们皆是心存怨气,但南直隶终究是富裕之地,百姓们还活得下去,这般情况下,想要引发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暴动,就必须要出现一件标志性事件,引燃百姓们的心中不满,但这个标志性事情却又不能让百姓们成为实际受害者。”

朱和坚好似是才想到了这一点,顿时是钦佩点头,道:“确实如此,但王太师您具体又要如何操作”

王保仁表情冷漠的答道:“三天之后,将会有一名声誉极佳、走投无路的穷困书生,因为自身所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自尽于南京礼部衙门之外”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皆是生活穷苦,读书人则是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尊重与向往,

所以,一名穷苦书生的悲惨境遇,毫无疑问最能引发民间百姓的心中共情。

若是百姓们见到一位与他们同样出身穷苦的有德书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当众自尽于礼部衙门之外,而且这名穷苦书生选择自尽之前,说不定还会大声疾呼、揭露不公,再加上某些势力的暗中引导与鼓动,这般情况下发生一场小规模的暴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朱和坚很是钦佩王保仁所寻到的切入点,但他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询问王保仁为何能算准这名穷困书生的自尽时间与自尽方式,更没有想过要出手帮助这名穷苦书生解决不公正待遇,只是轻声叹息道:“这位书生当真是可惜了”

“是啊,确实可惜了,但他一定会死得其所”

王保仁点头赞同之际,同样是表达了惋惜之意,但眼神之中冷漠之意却是毫无变化。

毕竟,棋子就是用来抛弃的,而且王保仁手中的棋子还有很多。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朱和坚愈发忙碌了,不仅是依然与吕德、傅平生二人整理情报消息、思索后续对策,还抽出时间接见了南京官场的各界人士、势力代表,像是吴陉人、汪正、马森、曹文斌等人皆有相见,还或真或假的承诺了许多事情,让南京各界势力皆是认为朱和坚站在自己这一边,于是他们相互攻讦的力度也就更大了,南京官场也陷入了更进一步的混乱。

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皆是有利有弊,在周尚景的算计之下,朱和坚在南京官场的声誉极高,这就意味着南京城内一旦是发生暴动之后,朱和坚就必须要在“众望所归”之下站出来主持局面,无法抽身事外,但这般情况也就意味着,朱和坚很容易就可以收买人心、扩张势力。

所以,趁着与南京各方见面之际,朱和坚也根据自身所整理的情报,招收了一批有实力、有能力的支持者,在南京官场之中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与人脉。

朱和坚其实是真心想要与王保仁结盟合作,但朱和坚认为双方结盟合作之际,必须要以自己为主、以王保仁为辅,而不是反过来以王保仁为主、以自己为辅。

所以,他这段时间耗尽心思整理情报、扩张人脉势力,就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抛开王保仁的协助、独自解决接下来的各项难题,这样一来他就不必需要屡屡请求王保仁出手相助,也就不必欠下王保仁大量人情,反而是王保仁依靠着朱和坚顺利处理了南京官场的所有事情,这样一来王保仁今后与朱和坚相处之际自然就是矮了一头。

而就在朱和坚不断的准备与忙碌之间,时间很快就已经来到了三月初九这一天

三月初九,谷雨,宜祭司、祈福,忌婚嫁、搬迁。

而朱和坚这一天则是盛装现身,率领南京官场百官向着明孝陵而去。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的种种矛盾,也在这一天迎来了彻底爆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330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