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183章.性格与命运.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按照何宇的心腹史城的说法,蓟辽总督乃是明朝权势最弱的总督。

这种说法其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还有一个北直隶总督,这位总督的辖区就在天子脚下,成天都要面对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人眼色,权势未必就强于蓟辽总督。

但若是换一种说法,说蓟辽总督乃是朝廷之中最穷囧、最吝啬、最拮据的总督,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毕竟,吴家虽然连续出了好几位蓟辽总督与山海关总兵,但它的势力范围一直都被死死限制在山海关范围,能调用的资源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吴家还要维持供养一支强军“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乃是与“辽东铁骑”齐名并价的当世强军,自然是耗资不菲,吴家这些年来仅是为了维持这支强军,就耗尽了所有资源,自然是没有余力享受奢华。

据传,吴家子弟每年只能增添两件新衣服,族人内衫都能见到补丁;

据传,吴家每餐都只有一道肉食,而且由于吴家雇不起厨娘,只能让吴家妻女亲自下厨;

据传,吴家子弟每当是奔赴战场之际,所穿甲胄与麾下的“关宁铁骑”将士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要更为破旧许多

事实上,这些传言并没有任何夸张之处,吴家子弟的真实生活水平,较之寻常乡绅地主还要更差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吴家才会受到德庆皇帝的猜忌你吴家宁愿是忍受生活贫寒,也一定要把“关宁铁骑”牢牢控制在手里,这般表现说它是律己齐家、同甘共苦、发奋图强,自然是让人没有任何毛病,但若要说它是狼子野心、积蓄实力、图谋甚大似乎也很恰当

当年,朝廷中枢曾是给吴家拨了一笔银子,用以建造蓟辽总督在山海关内的行营府邸,吴家则是转手就把这笔银子的七成数目拨给了“关宁铁骑”,总督行营府邸建造之际则是能省就省,所以不仅是规模不大,占地仅有十余亩,看起来也很是寒酸。

所以,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听到吴家老仆的禀报之后,离开房间只是行走了几十步,就已经来到了吴家后宅、见到了吴家的老太爷。

而这位吴家老太爷,自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吴三桂了。

吴三桂的年纪要比赵俊臣了大了近五十岁,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与周尚景、郑芝龙是同一辈人。

但周尚景乃是权倾天下的臣权表率,郑芝龙也是雄踞台湾的一方诸侯,所以这两人就算是年纪大了,只要他们不愿意主动退居幕后,就没人能逼着他们离开权力舞台。

吴三桂则是不同,无论他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之中有多么鼎鼎大名,但在这个历史时空之中,他并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机遇,也没有机会率领“关宁铁骑”转战天下,自然也就成不了平西王、吴周太祖,只能被困在山海关,当一个“世代忠良”。

后世有人说“命运决定性格”,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这两种观点在吴三桂身上都有体现。

因为命运机遇的不同,吴三桂这些年来的种种表现,就像是明档所描述那般“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以报君桥之雠,以雪国家之难,以甦四民之困,揆此数行,千古之下可称大忠、大义、大仁孝之圣贤也”。

总而言之,这个历史时空之中,吴三桂就是一位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军中表率。

若是抛开他把“关宁铁骑”视作私军、死活不愿意交给朝廷的事情,吴三桂简直就是一个完人

只可惜,作为世代忠良、军中表率,吴三桂的境遇却是远远不如周尚景这样的权臣、郑芝龙那样的诸侯,当他逐渐老迈之后,就在朝廷中枢的暗示之下主动离开了军队,把权力尽数交给了儿子吴应熊,自己则是早早就退居幕后了。

不过,哪怕是吴三桂早已经退居幕后,总是摆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但吴家子弟依然是从来都不敢忽视吴三桂的意见,许多大事依然要询问吴三桂的意见、交由吴三桂拍板决定。

从某方面而言,吴家目前的行事作风,就是由吴三桂定下的。

当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进入后宅见到吴三桂的时候,吴三桂正在亲自监督幼孙吴世珵背诵诗文。

在吴三桂的安静注视之下,尚还只有八九岁的吴世珵用稚嫩童声大声背诵道:“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见到这一幕,吴应熊与吴世霖父子二人虽然已经分别成为蓟辽总督与山海关总兵,但依然是态度恭敬的垂手站在一旁,静静等待吴三桂的事情告一段落。

很快的,吴世珵已经背诵完了这篇韩诗外传卷十,然后吴三桂也终于把目光转向了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

大概是因为缺少“权力”这帖强效药剂,吴三桂虽然要比周尚景与郑芝龙小了几岁,但他的模样却要更为老迈一些,身型佝偻、黝黑脸上遍布皱褶,精力也是不济,看似来就像是一个寿数将至的老农,但唯有一双老眼依旧闪烁着精芒。

打量了吴应熊父子二人一眼之后,吴三桂用一种有气无力的声音,问道:“听说,赵阁臣那边来了信使,说是赵阁臣在辽东西路的胡家庄,撞见了辽东边军肆意残害百姓的事情,所以就生了一场重病”

吴应熊立刻点头答道:“正是如此。”

吴三桂的老脸似笑非笑,道:“赵阁臣生了重病之后,还特意派出信使向咱们吴家通报,当真是有心了你怎么看”

吴应熊轻声答道:“依我的看法,赵俊臣有枭雄之姿,绝不可能因为撞见几具尸体就被吓出一场大病,这应该是赵俊臣的一个布局,想要趁机敲打辽东镇一番。”

听到吴应熊的说法,吴三桂当即是眉头一皱,训斥道:“赵阁臣也是你能直呼其名的人家虽然年轻,但不仅是朝廷阁老、手握大权,更还有陕甘三边的赫赫军功,足以名垂青史,现在更是代表朝廷中枢巡视辽东

而你,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蓟辽总督罢了,若你不是吴家之人,甚至就连这个有名无实的位置也轮不到你,你又有何资格对赵阁臣直呼其名切记,今后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议论,都应该对赵阁臣抱有敬意”

吴应熊见到吴三桂的训斥,立刻是垂头认错,道:“父亲教训的是,儿子较之赵阁臣只是虚长几岁罢了,不应该缺少敬意”

吴三桂轻轻点头,老脸上又闪过了一丝羡慕,道:“不过,你的想法并没有错赵俊臣的所作所为,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世英雄,也有许多人认为是枭雄之风

但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想要当英雄、还是想要当枭雄,都要有机遇才行为父虽然戎马一生、功勋无数,但最终只能带着咱们吴家困据在这山海关内,就是因为没有机遇啊。”

说到这里,吴三桂又面现疑惑,喃喃道:“但有一件事,让我有些奇怪我对于赵阁臣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也有过详细了解,此人一向是善用阴谋与隐瞒之术、喜欢打对手一个猝不及防,他当初在陕甘三边的时候就是这般做法,在朝廷中枢的时候也大多是这般做法

但这一次,赵阁臣把自己的重病消息到处通报,就相当于通告天下、摆明了自己要与辽东镇为敌,却不像是他一贯以来的风格,反而像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之道,当真是令人费解。”

听到吴三桂的这般说法,吴应熊与吴世霖皆是一愣,却是经过了吴三桂的提醒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赵俊臣的风格变化。

于是,吴应熊不由是面现疑惑,道:“若非是父亲的提醒,儿子恐怕也察觉不到此处蹊跷当初赵阁臣途径咱们山海关的时候,他大概是担心陛下猜忌,并没有与咱们有任何接触,咱们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只当是没见到赵阁臣的途径

与此同时,也正是考虑到赵阁臣一向是行事隐蔽,所以咱们还刻意帮着赵阁臣隐瞒了行踪,就是希望赵阁臣能打何宇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赵阁臣竟是作风大变、闹了这么一出,确实是好生奇怪。”

吴三桂思索片刻后,并没有想到答案谁能想到赵俊臣竟是要把辽东镇作为自己初次尝试阳谋手段的试金石

最终,吴三桂只是把目光转向了吴世霖,问道:“接下来,你就要亲自动身前往胡家庄探望赵阁臣了吧”

吴世霖也是迅速点头道:“正是如此”

“你父亲是怎么交代你的”

吴世霖如实答道:“父亲说,孙儿见到赵阁臣之后,只要没有遇到危害咱们吴家利益之事,就要尽量配合赵阁臣打压辽东镇,最好是趁机动摇辽东镇的地位;

与此同时,也不能与赵阁臣靠得太近,否则就会引来陛下那边的更多猜忌

最后则是让孙儿率一队关宁铁骑同去,因为何宇去探望赵阁臣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带着辽东铁骑,咱们把关宁铁骑带过去,也能压一压他的风头。”

吴三桂先是不置可否的轻轻点头,随后又补充了自己的意见,道:“你父亲的做法基本都对,但有些过于谨慎了赵阁臣乃是朝廷的财神爷,咱们该接触还是要接触一下的,只要没有表现出结盟之意,陛下那边也不会有太大反应。

所以,你去见了赵阁臣之后,一定要拿捏住其中分寸,既不能让陛下那边认为咱们吴家主动向赵阁臣靠拢,也不能让赵阁臣认为咱们吴家刻意疏远他

与此同时,还有两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好,其一是辽东督抚同知方振山,此人乃是赵阁臣的心腹,咱们虽然不能与赵阁臣关系过于紧密,但与方振山接触之际却是可以稍稍紧密一些,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方振山去向赵阁臣传话

其二是赵阁臣本人,你一定要趁着这次机会尽量打探一下赵阁臣的真实心思,譬如他对辽东边防的看法,譬如他对建州女真的看法,譬如他对咱们吴家的看法以及,若是将来辽东边疆再次出现战事,而辽东镇则是作战不力、屡战屡败,他是否愿意支持咱们吴家全权接管东北边防之事

若是赵阁臣他愿意支持咱们吴家接掌辽东边防,你也可以代表吴家向赵阁臣承诺一些回报至于咱们吴家的回报究竟能到何般程度,就要看赵阁臣的支持力度,以及由你来亲自拿捏了。”

听到吴三桂的这般交代,吴世霖不由又是一惊,问道:“这般重要的事情,祖父您竟是要交由孙儿来做决定”

吴三桂似笑非笑,道:“当然是由你来做决定,因为你还不是吴家家主,也不是蓟辽总督,但你终究是山海关总兵,在赵阁臣眼里,你的态度就是吴家的态度、你的想法就是吴家的想法,但若是将来情况有变,就可以由你的父亲出面反悔食言、一举推翻你的当初表态,若是将来情况再有变化,还有老夫可以出面推翻你父亲的表态明白了吗”

吴世霖恍然,连连点头道:“孙儿明白了”

另一边,吴应熊的关注点则是不同,忍不住问道:“父亲,您刚才说辽东边疆将来还会再次出现战事,而且这次战事就算是辽东镇也会无力应付、屡战屡败但据儿子所知,建州女真这些年来一直都还算是安份,也已经向朝廷纳贡称臣,父亲您为何认定建州女真一定会再次掀起战事”

吴三桂冷笑道:“为父与建州女真交战多年,岂能不了解建州女真的侵略成性建州女真这些年来确实是较为安份,但你想一想,建州女真这些年来的安分守己,可有为他们带来任何好处没有完全没有反而是因为几场天灾就闹得饿殍遍野这般情况,只会让建州女真彻底摈弃与我大明和睦相处的念头

所以,现在的建州女真,不仅是饿怕了,也已经忍到了极限,他们向朝廷纳贡称臣,只是想要专注渡过眼前难关罢了

但等到他们渡过了眼前这场难关,回想起这几年的饥荒惨状,他们只会愈发觊觎我大明的富饶,那位玄烨大汗为了稳固自身权势、转移内部积蓄已久的矛盾,也必然会抛弃曾经的安分守己,彻底转变作风到了那个时候,建州女真所有人侵略我大明疆土的决心,也将会前所未有的坚决强烈

所以,只要再等几年,辽东不仅会再次出现战事,而且还将是前所未有的一场血战辽东镇固然是实力雄厚,但也应付不了如狼似虎的建州女真,到时候正是咱们吴家再次主掌辽东的大好机遇”

说到这里,吴三桂的精神相貌终于是变得饱满焕发了,一双老眼也是愈发精光闪烁。

但很快,吴三桂就再次恢复了此前有气无力的模样,摇头道:“只可惜,为父已经老了,未必能看到那一天,如今也只是竭力为咱们吴家后人铺好道路、奠定基础罢了,咱们吴家今后究竟能达到何般程度,终究还要看你们这些后来人唉,生不逢时啊”

说到这里,吴三桂有些意兴阑珊,很快就挥手让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离开了。

在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转身离开之际,却听到吴三桂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幼孙吴世珵的身上,出言考校道:“刚才那篇螳螂捕蝉你背的很好,现在你再为祖父背诵一篇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就这样,在吴世珵的童声背诵声中,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表情复杂的离开了吴家后宅。

在化之中,有“秉性”与“根性”的不同说法。

其中,所谓“秉性”,是指一个人因为自身经历所逐渐形成的表面性格;而所谓“根性”,则是一个人生而有之、颠覆不变的真实性格。

很显然,吴三桂虽然自认没有机遇,一直都是忠臣典范,但他的根性,依然是枭雄之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264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