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53章 占四角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汉中。

一座名叫‘荔枝楼’的酒楼上,王笑抱着孩子坐在窗口,往南可以看到汉水,往北可以望见规模宏大的褒王府。

他抱娃的姿势并不好,怀里的小呆瓜显然很不舒服,努力伸长了手向唐芊芊求救。

王笑只好把孩子递过去,一边和坐在对面的唐苙说话。

“荔枝楼?这楼里也没有荔枝嘛。”

“如今已是十月,当然是没有的。”唐苙道:“何况这荔枝楼之名,也不是指普通的‘荔枝’,指的是那边的‘荔枝道’。”

他抬起手指了指,指向汉水南岸。

“杨玉环是涪陵人,喜食荔枝,唐玄宗为了满足她,下令自四川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从涪陵到西乡这段穿过大巴山便叫‘荔枝道’,再从西乡穿过子午道,直通长安。

《洋川志》记载,治驿自涪陵,由达州取道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仍未变。”

王笑道:“二千里路,三日可至?你光是走子午道可就花了大半月。”

唐苙草莽出身,如今说话却可以据经据典,应道:“据《涪州志》记载,七日到长安,这段路我如今也走过,依然想不通如何能七日就走完。杜甫诗云‘忆昔南州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中,至今耆旧悲。’

可见为了这几口荔枝,沿途马死人亡不计其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之昏聩,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又有何异?”

他说着摇了摇头,似乎有些难过。

——那样的昏君尚且没有亡国,自己与父皇励精图治,却沦落如此地步。

此时菜肴已上来,唐芊芊给小呆瓜喂着汤,随口应道:“昏聩不昏聩,成王败寇而已,岂是几颗荔枝的事?荔枝道作为通蜀的主道,延续千年。没有它,哪来的文俗融汇,南北交通?事到如今,大哥还以为成败在于帝王是否昏庸,而不去深思国力与制度的根由?”

唐苙微微苦笑,也不与妹妹争论,举杯与王笑碰了一下,问道:“你怎么看?”

“知道鲥鱼吗?”王笑道:“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每逢春夏才由大海进入长江。而且它有一个特点,出水即死。捕鱼的人一碰它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苏东坡称它‘惜鳞鱼’,比荔枝还难保鲜。

有个皇帝住在北京,想要吃鲥鱼,下令让扬州进贡,三千里路程要两天内送到。进贡的时候,沿途竖立旗杆,夜晚挂上灯火,备马三千余匹,役夫数千人。所谓‘金台铁骑路三千,却限时辰二十二’、‘人马销残日无算,百计但求鲜味在’……大哥觉得,这皇帝这比唐玄宗又如何?”

唐苙道:“竟未听说过这样的皇帝……其劳民伤财比唐玄宗半斤八两。”

王笑道:“后世却评这皇帝是‘千古一帝’呢。”

唐苙大讶。

“为何我毫无所闻?”

“那是你孤陋寡闻。”王笑摆了摆手,道:“世事便是那样,大家做差不多的事,得到的评价往往截然相反,如芊芊所言,‘成王败寇’而已。

我并非是想说劳民伤财也没关系。而是说……一个国的国运,远远不是一个帝王的贤与昏这么简单。关系到各方各面,因为这些太复杂,大家解释不清,于是归为‘气运’。”

他指了指远处的褒王府。

“你看这褒王府,院落相连,楼台相望,占了汉中城的三分之一。一个藩王就富到这种地步,天下又有多少个这样的藩王?楚朝走到今日,要说气运尽了,确实也是气运尽了。

荔枝、鲥鱼、褒王府,单拎一个出来说,都是让人惊讶的劳民伤财,但真正可怕的是,它们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当今这天下四方政权,比的不是谁更好,比的只是谁‘不那么坏’罢了。”

唐苙道:“大瑞朝轻徭薄赋,为何却……”

“你们连制度都未建全,都还没入场呵。建虏的制度再差,人家知道要保证谁的利益,并有一套体系保证这些利益,你们呢?”

一席话说得唐苙突然意兴阑珊起来。

他想到死在自己的剑下的刘氏……只觉骨子里那些自信如同被抽掉了一般,不知往何该如何做才好。

还有眼前的王笑,说话做事永远都是很随意的样子,孤身在外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但唐苙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去动他了。

子午道一战之后,文官百官,三军将士之所以还没有分崩离析,无非是寄望于北楚的支援。

——妹夫是王笑,这竟已成了自己最大的底牌……想到就在年初,父皇还寄望让王笑投降过来,何等可笑?

唐苙心里一片悲惘,面上却是不显,算是颇有城府。

但他这边故作平静地说着话,王笑与唐芊芊却是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他们早把唐苙的仓惶看在眼里,平时说话有意无意地故意打压,消磨他的野心……

唐苙又道:“说起这褒王府,修建了整整二十六年才竣工,可惜啊,当年父皇拿下西安之后,褒王仓皇逃到重庆府,第二年就遇到张献忠进川,把褒王杀了。”

王笑点点头,道:“大哥今天请我吃饭,是想说张献忠出兵来汉中的事?”

他叫‘大哥’叫得自然,唐苙却微有些不习惯。再听后一句话,他不由讶道:“你已知道此事?”

“嗯,我探马派得远。但也只知道有两万人出剑阁,如今还未出金牛道。”王笑道:“不会是想取你的汉中吧?”

“说是要北上抗虏,但想取汉中也不是没可能。”唐苙于是缓缓说起来。

“这次多尔衮拿下西安之后,派人招抚张献忠,无非就是说他前此叛乱皆楚朝旧事,如率众归降,则子孙永享富贵。张献忠没有理会,可见抗虏之心甚坚。但此时派兵北上也很奇怪……”

“何止是奇怪?反正如果是我,我绝没这么热心。”王笑漫不经心地说着,夹了一筷子面皮喂小呆瓜。

小呆瓜尝了一口,嫌弃地转过头。

唐苙道:“是啊,多尔衮一时半会是绝不可能入川的,张献忠如今在川南一带和南楚打得厉害。这种时候,他派一支兵马来汉中,太过于热心了。

前两年他也不是没打过汉中的主意,曾写信给我我父皇,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他定都于川,必取汉中,还警告诉我父皇不要‘得陇望蜀’。”

“得陇怎么能不望蜀?换作是我,攻下陇右,必取四川。”王笑说着,又夹了一块面皮喂小呆瓜。

这次小呆瓜又肯吃了,咂吧着嘴,似乎对这味道感到迷茫。

唐芊芊轻轻拍了王笑一下,道:“这菜有点麻,你不要乱喂。”

王笑擦了擦儿子的嘴,笑道:“没关系,入乡随俗吃一点,这汉中面皮要有油辣子才好吃。”

他说完才转头向唐苙道:“我以为张献忠取国号‘大西’是偏安四川之意,看来他这次也坐不主了。”

“他尚没到能偏安四川的地步,一是汉中不在他手上,二是南楚已反攻至重庆。”

“我的探马说来的西军主将姓李,可是叫李定国?”

“不是。”唐苙道:“这次来的是李鸿基,本来是老三麾下的大将,投奔了张献忠,成了五军都督之一,还得了一个所谓兴国公的爵位。”

王笑觉得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好像在哪见过,想了一下想不起来,也懒得再理会。

“大哥若是听我的,我出个主意,教你把西安打回来。”

唐苙微微一愣,沉思了一会,问道:“你早就在计划着利用这支兵马?我说呢,关中差不多要打起来了,你一点也不着急。”

“不急。”王笑抬起头望向窗外,再次感到天地浩大,江山如棋。

“下棋嘛,要通盘考虑,四角先占了,再占天元不迟……”

~~

太原城外。

晁黑腚背着一杆火铳站在一个地洞外。

二顺拍了拍他的肩,问道:“钱都寄回家了?”

“都寄回去了!”晁黑腚大声喊道,心里美滋滋的。

他立了几次功,军饷比当新军那会儿翻了几番,前几天小舅子写了信过来,说娃儿已经到县城里入了学堂,婆娘还在县城买了个小宅子……

二顺又道:“记住,火炮一响再冲出去,先等炸开城门……自己数着,六发子弹打完了找地方先换……”

“喏!”

“活着回来,俺请你喝酒。”

“谢将军……”

二顺点点头,转头看向帅旗的方向。听到“咚咚咚”的鼓声响起。

战台上刘一口挥动帅旗,张光耀指挥着骑兵在侧翼掩护,耿当指军着炮兵向前推进……

接着军令传来。

“突击营,冲锋。”

“上……”

二顺干净利落地一挥手,晃黑腚跟在突击队当中,向地洞里钻去。

地洞里很黑,他却跑得很快,一点也不担心遇到敌人或被埋下去。

头顶上传来闷闷的轰隆声,那是楚军的炮火。

跑了足足两刻钟,前方响来一声大喝。

“停!”

晁黑腚于是倚着地洞等着,他头上是一块木板,透过木板可以听到前面杀喊声不停。

“等着。”军官短促地吩咐了一句。

晁黑腚于是老老实实等着。

过了一会,他忽然闻到有酒味。

不用看,他都知道是那个外号叫‘疤子’的同袍又在喝酒了。

这疤子算是军中少见的刺头了,说是刺头,因为这家伙每次发了军饷就拿去买酒买肉买快活,死命地糟践银子,银子花完了就找人借。

据说他本来立了不少功劳要升屯官了,但将军命令他去娶个媳妇成家也不肯,就一直那样无牵无挂的……

然后就被打发到这里来了。

将军说这人就是冲锋营的一粒老鼠屎。

晁黑腚前几天还借给疤子二两银子,这时闻到疤子又是去买酒,心中十分后悔。

但这种时候,也不能找疤子要银子……

晁黑腚想着这些,直到听到上面的建虏大喊道:“北面!北面有楚军……好多人……”

“林将军的援军到了,杀!”

前方的突击队首领大喊一声,推开头上的木板就冲上去。

晁黑腚迅速跟上,冲出洞口一看,只见自己已经在太原城内了。

他一转头,看到一个建虏守军扑过来,忙抬起火铳“砰”的就是一统……

“快!稳住阵地!”

“砰砰砰……”

楚军纷纷跃出地洞。

打了好一会,二顺又大喊道:“抢城门!”

晁黑腚又是一转头,随着同袍们便向城门方向杀去。

他一路冲,一路瞄着建虏射击,直到算了自己打了六铳了,身子一猫,躲在一边的墙根下装填子弹。

接着,“噗”的一声,他背上一痛,已是中了一刀。

见几个清兵趁机跃过来,脸上满是杀气。

晁黑腚手里火铳还未装好,背上又挨了一下,慌乱避了几步,退进一条小巷子,落了单。

又听身后脚步声阵阵,转头一看,却是一队清兵杀了过来。

晁黑腚有些慌,眼看前头两个清兵退上来,也顾不得装弹,拔出斩刀就迎上去。

“砰”的一声,前面有人打了一铳,正击在一个清兵。

晁黑腚抬头看去,只见是疤子快步冲过来,这老兵油子铳法准得厉害,砰的又是一铳击倒一人。

疤子也不说话,又冲了两步,端着火铳就打,直到打光了火铳里的弹药。

转角那边却有越来越多的清兵冲上来。

疤子迅速从腰间拿出两个手雷便往那边掷过去。

他一转头,瞪着晃黑腚看了一眼。

“快走!”

“疤子……”

“走啊!抢城门!欠你的银子下辈子还了……”

疤子一把推在晃黑腚身上,迎着那巷子又冲上去。

晁黑腚跄踉了一下,再转过头,只见疤子撞进好几个清兵之间,轰的一声响,溅起血肉模糊……

晁黑腚眼眶一酸,迅速跑出巷子向城门奔去。

他算不清自己一共发了多少发子弹,打死了几个建虏,只知道自己是第一个冲到城门口,打开太原城门的……

等到城门的清旗换成楚旗,代表着楚军终于攻下了太原。

晁黑腚一屁股坐在地上,听着四周的一遍欢呼,想笑又想哭,却是哭不出来。

两天之后,论功行赏,军法官召过几个士卒,道:“这是疤子欠你们的银子,写在他遗书里的……”

晁黑腚问道:“俺能看看他的遗书吗?”

“你识字吗?”

晁黑腚一愣。

军法官又道:“他也没说什么,家小都死光了说给谁听,只有一句,还了你们银子,他也报了仇,死而无憾。”

晃黑腚接过那二两银子,蓦地大哭起来。

良久,他抬头看向城头上的楚旗,喃喃着“死而无憾”四个字,眼神却愈发坚定……

~~

济南城,一个僻静的院落里,几名气度不俗的人聚在了一起。

“消息准确吗?”

“想来不会有假。”姚文华抚着长须,叹息了一声,道:“眼下虽然还未传开,但陛下的处境……只怕不妙了。”

“怎么会?”

“怎么不会?”

“靖安王行事素来妥稳,就算是调蔡悟真去关中了,怎么就真让多尔衮掳了陛下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屋子安静了一会。

姚文华举起一杯茶喝了一口,转头看向何良远。

——你倒是说句话啊。

何良远默不作声。

他是前不久才丛朝鲜回来的,因出使朝鲜立了大功,挽回了不些声望。

此时见何良远不说话,姚文华只好自己开口解释。

“以靖安王之能,要保证陛下的安全确实不难,但偏偏……陛下真被掳走了,唉。”

傻瓜都能听出来姚文华是什么意思。

偏偏宁完我却问道:“姚大人是想说什么?”

姚文华有些生气。

——想说什么?都说这么清楚了!老夫想说就是靖安王放任陛下被建虏劫走的啊!他想当皇帝,我们要推一把啊!

——宁完我你个狗汉奸,在老夫面前装糊涂。

屋里再次安静下来。

高延看了看座中几人,犹豫着,问了一句:“姚老大人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高延本是天佑军将领,被楚朝策反以后,暗中传递消息,挫败了不久前孙仲德偷袭济南的计划。

但他是新归附的,没有再领兵,如今只领了一个闲职,不像孙仲德当年一投降就封了王。

高延也知道,自己曾经投降过清军,如今领了官职,待遇也不错,就算权力小一点,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他也理解。

但禁不住有人告诉他,有一桩大功劳给他。

高延一时心动,与对方接解了几次,就被引见到这宅子里来见了姚文华几人。

这几天,他有时候会梦到孙仲德的背影……梦里,他想追上去问问孙仲德想和自己说什么,却又追不上……

有些事他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对于他这种有污点的人来说,若是楚朝能接受清延投降,他的污点也就不是污点了。

他一直在观察宁完我,认为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此时姚文华被问了一句,眉毛一挑,却是又郑重交代道:“诸位该知道,我们现在所谈的,绝没有背叛靖安王的意思。为的是靖安王、为的也是天下苍生。”

“是啊。”

“是啊……”

座中诸人纷纷应和。

姚文华这才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玉佩来,道:“这是陛下亲笔写就的求援信,加盖了御印的,老夫核验过,作不得假。”

宁完我眼中精光浮动,问道:“姚大人这是从何而来的?”

姚文华终于失去了耐心,哼道:“要是都不想商量,那就别说了,当什么都没发生过。老夫这快入土的人,何必去趟这遭浑水?”

宁完我低着头,心想你是快入土的人无所谓,我却不得不谨慎啊……

他也去看何良远的反应,却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姚文华转头看了看,见这沉闷的场景,十分不悦,站起身就要走出去。

“姚大人打算怎么做?总得有个章程吧?”终于有人问道。

“好,也都别畏首畏尾的了……眼下建虏攻破陕西,又掳了我们的陛下,正是危急存亡的关头,国事总要有人担。老夫无德无才,却有一腔义勇,愿率先上表劝进,请靖安王登基即位!”

姚文华说完,本以为会是满堂惊诧。

但所有人都不惊讶。

只有宁完我又问道:“然后呢?”

姚文华又道:“老夫愿去京城,施谋用略、分化建虏内部,以期尽早平定天下。”

这窗户纸一捅破,何良远终于抬起头。

“姚老大人,想让大家跟你一起办事,也别想着好处全沾,总该把底牌亮出来看看吧?”

宁完我、高延这才终于感受到一丝振奋,嗅到了大功劳的味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2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