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27章 杀手锏(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夜里,多尔衮难以入眠,披着衣服坐起。

他把李爱淑送回京城安胎了,之后这几个晚上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好眠,开始翻来覆去睡不着。

于是只好在烛火下再次翻开军情。

情报上说的并不是好消息,博洛进展不顺。

多尔衮也早有心里准备,王笑确实不好打。

明明这大好江山如一尾鲜鱼,已经被自己打捞起来,只等狼吞虎咽落肚,那凭空出世的小崽子却好像是卡在喉咙里的刺一样。

但没关系,对方还太年轻。

正如自己年轻时遇到了更老谋深算的皇太极……

“王笑,你会输的。”多尔衮喃喃自语。

他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学着皇太极的口吻。

“你以为你用点小伎俩消磨博洛很厉害?但我的谋略又岂止于此?年轻人啊,这次便教你,目光还是要放远一点……”

~~

渤海海峡,大船破开海浪,满帆前行。

海风呼啸,涛声壮阔。

两个无聊的清军汉八旗的将领正在甲板上值夜,因为无聊,说起了一些闲话。

过了一会,其中一人从怀中掏出一张画来。

“给你看样好东西……我今天捡到的。”

另一人借着月光看去,见那是一张春宫,上面的男子扎着鼠尾辩,女子则是旗服半褪。

旁边竟还分别标注了名字。

代善、阿巴亥。

“这……这是和硕礼亲王和……皇叔父摄政王的生母……这……”

“嘻,你惊讶什么?搞得像你不知道一样。”

“嘿嘿。”

“这两年这些事可是到处传,你没听说过?以前老努,不是,太祖皇帝在的时候,继位的人选就是礼亲王和摄政王,结果就因为摄政王的生母和礼亲王搞在一起,这才让先帝继位。”

“不是北楚的细作们散布的谣言吗?”

“人家能是乱传吗?那事当年可是闹得人尽皆知,太祖皇帝亲自审过的。”

两人相视一笑,话语里的敬畏又减了不少……

过了一会,他们说起话来更是直呼其名。

“嘿,我是听说,代善是和莽古尔泰的生母富察氏搞在一起……”

“哈哈,你明明也听说了,刚还和我装。”

“这两年这些风言风言可是压都压不住,哪能不知道,你再和我说说呗?”

“要让人听到可是要杀头的。”

“这大海上,谁听得到?说一说有什么打紧?”

“说来代善可是搞了不少他老子的女人,难怪上不了位……”

“啧啧……”

“阿巴亥肯定也是和代善搞在一起了,没准这图就是当时画下来的。我可听不少满洲老人都说了,她好几次深夜里到代善家里去,宴会、议政的时候,两个人眉来眼去……

老努也是惨兮兮,自己的女人被儿子们搞了那么多个,又拿他们没办法,他们的习俗就是那样,当时他只好休了阿巴亥,把多尔衮母子赶出去……”

“那一定是了,你看这画得……”

说到后来,两人的笑容愈发贱兮兮的,眼神中有些淫邪的光。

直到船舱里又有一个将领走出来,两人连忙停下话头,笑着打了招呼:“高佐领。”

出来的这人名叫高延,两边耳朵上各破了一个大口,伤疤十分骇人。

他嘴里嚼着烟叶,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闻言只是随意点点头,道:“他娘的,也不知多久才能到登州,这一天天的闷死个人。”

“谁说不是呢,但再有两天怕是就能到了。”

高延啐了一口烟叶,道:“到了之后好好抢掳一把,快活快活。老子以前跟着和顺王在登州,没少被那些山东人欺负,呸。”

“哈哈,如今大清平灭山东,正好为高佐领出一口恶气……”

三人随意说了一会话,高延目光在他们手中的画上看了一眼。

那春宫已被收到了身侧,月光下也看不清是什么。

高延就是出来透透气,转身走了。

两人看着他的背景,小声嘀咕起来。

“他没听到吧?”

“海上风这么大,甲板这么宽,他能听到个鬼……”

“嘻,接着说……”

过了一会,船舱里有一行人大步走出来,明火执杖。

他们连忙毕恭毕敬地跪下。

“见过和顺王。”

大清和顺王孙仲德只是冷眼看着他们,大喝道:“将这两个北楚细作拿下!”

……

孙仲德本是辽东人,矿工出身。

努尔哈赤占领辽沈后,他家小都被杀尽了,于是漂泊到皮岛,投军与后金作战。

他骁勇善斗,多立大功,累升至参将。

但后来……楚朝实在太让他寒心了。

东江镇覆灭后,他投奔登州,因麾下士卒是辽人,饱受冷眼与欺凌。

于是楚朝延光六年,他在登州发动叛乱,带着舰队、火炮以及匠人,飘洋过海投奔了皇太极。

皇太极封他为都元帅,安置东京,自成一军,称“天佑兵”。

清朝崇德元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封其为和顺王……

这两年清朝的仗渐渐不好打了,多尔衮自然能看出来王笑之所以每次能重挫清军,有一个看起来不显眼却极重要的原因——水师。

于是,他命令孙仲德在旅顺口秘密编练水师,造大船,趁山西大战之际,从登州攻打山东。

这才是多尔衮的杀手锏。

孙仲德的任务并不复杂,如今山东的兵马分别调动至河南、两淮、德州、山西……登莱地区与山东腹地空虚。他只需要登陆登州,一路烧杀抢掠,打乱王笑的布署就可以。

只要山东一乱,多尔衮还有后手配合……

孙仲德还探到消息,北楚的船队如今多已出海远洋贸易,另一部分在皮岛守备。

登州水师又因黄河水患被调到了滨州,调助疏理黄河入海口。

只要北楚不能提前得到消息,在滨州的水师无法即时回援。一旦天佑军登陆,就可在守备空虚的山东大肆破坏,直捣济南。

其后,北上两面夹击德州也好,出太行偷袭王笑也罢,这一支奇兵足以垫定胜局……

而这一仗的成败,有一个关键在于要隐秘行事。

多尔衮为了掩人耳目,一直在派使者逼迫朝鲜出水师攻山东,给北楚一种朝鲜水师还没行动的错觉。

目前为止,孙仲德确定王笑还不知道此事。

这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但孙仲德发现,自己军中有北楚的细作……

这个细作埋得很深,轻易不露痕迹。但这次大概也是知道情况危急,竟还敢在自己的层层封锁之下试图递消息出去。

出师时,对方派了一条小船试图把消息递到皮岛,被自己截获了。

那送信人也是个硬骨头,皮都被剥下来依然不肯供出上线是谁。

孙仲德一方面命令舰队加快行军,一方面也在筛查天佑军中的细作。

此时,终于把这两个细作拎出来了。

……

“冤枉啊……我们真不是北楚细作啊……”

“还敢狡辩?!”

“冤枉啊……”

凄冽的惨叫声响起。

高延一边逼问着,一边把两个将领一刀一刀放血。

两人一开始不认,但手里的图画还在,只好承认自己对主子们不敬。

但酷刑难捱,他们最后还是承认下来自己就是北楚的细作求痛快,高延这才一刀了结了二人性命……

“禀和顺王,他们已经招了,军中流传的关于摄政王以及礼亲王的传言就是他们放出来的,那封泄露军机的秘信也是他们递出去的……”

等高延汇报完,孙仲德不置可否,似乎不算满意,道:“事情就到这里,马上就到登州了,这些已不重要了。”

“喳。”

孙仲德眯着眼,看着高延耳朵上的伤,目光似带着些沉思,叹道:“你也是我身边的老人了……我记得,当年你曾跟着本王一起投奔登州?”

“是。”

“那时候遇到了大风雪,士卒们衣服也没有,粮食也没有,你捱不下去了,抢了大户人家的粮,我拿绳子穿着你的耳朵,拖着你去游营,以严肃军纪。”

高延低下头,有些惶恐。

孙仲德又道:“当天夜里,士卒们就哗变了。是你劝我,这世道竟然这样,不如反了他娘的。于是我们杀大户、攻登州……之后才投了大清,有了如今的富贵。这么说起来,你算是本王的恩人。”

“奴才不敢。”

“这些年,本王几次想提拔你,你不争气,不是打架斗殴就是在营中赌钱。渐渐地,我也只好冷落你。”

高延更加惶恐,低声道:“奴才知错。”

“今天你做得很好。这次我们又回到老地方,争点气,狠狠得打、狠狠得杀,为你自己出一口恶气,也为大清建功立业,明白了吗?!”

“明白,奴才一定杀尽那些山东人。”

孙仲德看了一眼甲板上的两具尸体,道:“去吧,这两个甲喇的兵士都由你来领。”

“喳……”

高延告退,向甲板前面走去,拿起一片烟叶放在嘴里嚼着。

他目视着前方的黑暗,心里想道:“为什么你只记得山东人欺凌过我们,却忘了努尔哈赤破家灭门的深仇大恨?”

~~

“当然是为了前程富贵啊!”

陈东铭压着声音喊了一句,眼睛里是热切的目光。

南楚寿昌皇帝登基之前,陈东铭已提督沿海五镇水师,后又加太子太傅,作为副使随石梦农出使清朝。

如今出使归来,陈东铭不回南京,却是第一时间赶到了泗州,秘见南楚广昌伯、泗州军镇总兵方明辅。

三个使臣,就陈东铭一人回来。方明辅就算是一个武夫,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秘见了陈东铭……

“前程富贵?”方明辅往南边一拱手,道:“陛下隆恩深重,我还要什么前程富贵?”

陈东铭道:“伯爷眼下的一切保得住吗?两淮都丢了,假以时日,王笑必攻泗州,伯爷能与之相抗否?或打算降了他?他肯给你这前程富贵吗?”

方明辅只是不语。

“伯爷呐,王笑在徐州可是斩了上千人!”

陈东铭说着,叹道:“别的不提,当年伯爷与关明争驻徐州,关明先至,伯爷你大怒,纵兵抢掠淮上;之后你去淮安,淮安官绅又不愿接纳,于是你又纵兵劫掠……如此种种,王笑若击败你,必不会放过你,否则他何以贯彻法政?”

方明辅竟也不怒,只是踌躇不语。

陈东铭道:“我知道伯爷是如何想的,你二弟早在辽东就降了大清,你想再望观望观,等大清举兵南下了再降。”

方明辅习惯性大喝道:“我二弟是我二弟,我是我。你休要血口喷人。”

“岂是血口喷人?我是为伯爷谋划。”陈东铭道:“若等清军到了再降,纵有功劳也是小功。如何比得上现在击败王笑,立不世大功?”

方明辅又哼了一声。

——你说的老子都明白,但老子就是不想跟王笑打。老子要能打得过他,老子自己起兵不好吗?

陈东铭目光炯炯,盯着方明辅,压低声音,道:“我这次出使京城,摄政王很器重我,告诉我一桩极重要的军情……”

方明辅对此并不感兴趣。

一副老子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等着投降的样子。

陈东铭见他兴趣缺缺的样子反而放下心来,打算全盘托出。

“伯爷,地图呢?”

方明辅身为一镇总兵,书房里却是连疆域大一点的地图都没有,好一会儿才让人送了一副过来。

陈东铭先从北京画了一个箭头从山西指向山东,又画了一个箭头直指山东。

“这是大清两路主力。”

接着,他从旅顺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山东。

“摄政王已派了水师,载天佑军三万余将士攻打登州……”

陈东铭说着,又从朝鲜画了一个箭头。

“消息一传出来,朝鲜很快也会派水师攘助……”

方明辅看了一会,隐有些心动。

陈东铭又道:“江北四镇,伯爷兵马最众,有十万大军……可直扑徐州,摄政王不需伯爷打硬仗,可避实就虚,只要在两淮、山东等地大肆意劫掠破坏便可……”

“真的?但如果王笑提兵来攻我又如何?”

“他不会的,大清雄军两路逼进,他如何抽得出身对付伯爷?”

陈东铭手里的笔不停,又从滁州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山东,道:“我来见伯爷之前,已到过滁州,靖南伯已答出兵攻打北楚……”

“他答应了?”

“伯爷你说呢?”陈东铭反问了一句。

方明辅凝视着地图,沉思起来。

陈东铭道:“道理很简单,眼下天下四分五裂,楚朝的根已经坏了、气数尽了,再挣扎又有何用?郑元化想改革,越改越烂。这就好比一泡屎,本来放得好好的,他非要搅动几下。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看得明白,手里捏着筹码等着下注不是?现在下注的时候到了。你看,赢面最大的两个盘口已经出来了,大清起于辽东,努尔哈赤却是我楚朝世职武将,亦是楚人啊。我们效忠大清,只是换一个天子罢了。

至于王笑呢?所谓‘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王安石也’,王笑此子,不愧是王莽、王安石的本家,流毒四海,其恶无穷!我等断不可能投奔他的,我不可能,伯爷也是,靖南伯也是如此。

如今他四面受敌,咎由自取。伯爷你只要兴兵助摄政王灭了王笑。放眼四海,谁还可与八旗争纷?等天下平定,伯爷可借此功劳,为开国大功臣!”

方明辅神色一动。

“只要去抢,不打硬仗?”

“请伯爷纵兵山东,予取予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