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06章 不义者(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余从容带着一群逃人,本想沿着山林荒野一路南下,绕过太行山再向西去西安。

然而次日才起身走不远,只见前面竟是连山林间也有清朝官差盘查。

齐晟小心翼翼地打听了消息回来,道:“听说是往南的逃人渐多,建虏封锁了所有的去路……还有,他们还在追捕京城劫法场的义士苏公子他们,前面怕是过不去了……”

余从容露出不出所料的表情,道:“这也是我带你们投附大瑞朝的原因之一,我们直接向西走,翻过大行山。”

齐晟等人哪知道该从哪走,见余从容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更感拜服。

太行山崇山峻岭,飞鸟难渡。

曹操就曾写诗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这一行近十人徒步攀山,自是艰苦。几日之后,余从容带的干粮也都分着吃完了,齐晟只好开始带人去山林里打猎。

逃人们不敢劳余从容费神,只请他们一家三口在树下歇息。

余从容轻捶着腿,向妻子何氏轻笑道:“想必我当时分干粮给他们,娘子还有疑惑,心想我家相公哪是这么好心的人吧?现在明白了?”

“相公就是好心人。”

“别。”余从容抬了抬手,道:“我早算定了,建虏会封锁南下道路,我们只能折道向西,沿途并无村落,银两毫无作用,我们所带的干粮是不够吃的,所以收买这几个蠢汉,让他们替我们打猎、扛行李,否则我们三人体弱,必翻不过这巍峨高山。”

何氏也是累的不行,感慨道:“出京时不知如此艰难,辛苦相公了。”

她说到这里,想到那日在破庙中听余从容所言,此时才有机会问出来。

“妾身听说那边的日子很好过呢,相公为何说北楚也会遣返逃人?”

“你这妇人还在心心念念。”余从容摇了摇头,道:“北楚日子好过是不假,想吸引流民归附也是真的,那些消息就是北楚的探子放出来的。但普通人过去能混得安稳,我这样的过去能有何前程?

出发前我都打听清楚了,就算是举人想出仕,也得参加那所谓的公务考试,除了一些杂学,还要核查考生的心性、务实能力。我要通过这考试也易如反掌,可考上之后又如何?依他们的规矩,得先做三年不入流的小吏,男吏走访乡野,女吏埋首文牍,非有大功不得升迁。嘁,三年又三年,庸庸碌碌……”

话到这里,余从容抬头看到,道:“到西安考进士又是如何?一朝登榜,天子传胪,那是何等贵不可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他遥想着那等风光,吟了一句古诗之后尤不尽兴,啧了啧嘴,又吟道:“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瑞朝政权初立,读书人少,我必能高中,并得瑞皇重用,这是唾手可得的高官显贵。反观北楚主政的这位靖安王……”

余从容说到这里,沉吟了一会,向何氏问道:“娘子可知贾似道?”

“是南宋权相?历官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封爵卫国公?”

“不错,贾似道以裙带关系起家,权倾天下,宋恭帝喻他为‘周公’,他抗击蒙元、提倡公田法、废除和籴、干涉科举,税制上他制作了新的官斛……你再看北楚这位靖安王所作所为,与贾似道相像否?”

何氏道:“相公是说……靖安王是像贾似道一样的奸臣?”

“贾似道是忠是奸我不好说,但至少还有‘公心’,人家之所以说他是奸臣,无非是‘公田法’触动了权贵之利罢了。”

余从容沉吟道:“至于王笑……这我就更不知道了,只知他的所作所为亦有公心,这种人,我敬他,但敬而远之。”

“敬而远之?”

“是啊,人活着要看清自己的位置,都不是走一条道的人,我自是不会去附归他。”余从容道:“我又不是那些吃饱饭就能满足的逃人。”

小女孩余娣问道:“爹爹是骗那些逃人的吗?”

“当然是骗他们的。”

“为什么呀?”

“我们行路艰难,随从又丢了,自是要网罗些新的随从替我们干些粗活。”余从容把女儿抱到身前,郑重交代道:“娣儿你记住,这乱世之中想要过得好,凡事得多为自己考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余娣点了点头,乖乖应下。

何氏却是苦笑道:“相公哪就真是这么想的?不然为何不接受建虏的仕官,跑来受这奔波之苦?”

“建虏给我的官太小而已。”

“依妾身看,相公哄骗那些逃人,也是知道前面有建虏拦路,怕他们送了性命吧?”

“几个无知蠢夫送了性命有什么大不了的……”

余从容随口说着,忽听山林间有动静传来,本以为是齐晟等人回来了,转头一看,却见是一个年轻人拉着一个沉稳的中年人跌跌撞撞走过来。

两拨人对视了一眼,互相拱了拱手。

“哈哈,没想到这深山老林中竟能遇到人……这位兄台尊姓大名?”

那年轻人相貌俊俏,举止间却大大咧咧。

余从容不急着回答,把妻女拉到身后,又打量起这二人来。

小一会儿之后,他才拱手问道:“敢问可是刺杀叛贼王桦臣的苏义士、宁死不降的苏公当面?”

年轻人倒也不慌,先是“咦”了一声,接着问道:“你如何看出来的?”

“海捕文书见了许多次,如何不认得?”

“不错,我便是苏简,字彦才,真定府人士。”

苏简非但不慌,反而颇享受这自己四海知名的感觉,笑着引见道:“这位便是石公……”

“在下余从容,字善甫。幸与两位义士得见,三生有幸……”

三人寒喧之后,在山林间席地而坐。

一个是南楚弃臣,一个自认为是北楚暗谍,另一个想投奔瑞朝,几句话之后,他们言语间虽还和睦,对彼此的立场却也渐渐清晰起来。

石梦农话不多。他虽年纪最大、官位最高,且认为南楚才是天下正统。但作为使臣与外虏议和,又蒙苏简相救……总之不太想说话。

苏简的话却很多,说南下道路被截了,打算翻过太行山绕道山西归山东,又说余从容气度不凡,大可和自己去投奔北楚云云……

余从容听了不置可否,心里揣度着这次既遇到苏简、石梦农,该如何把此事办得于自己最有利。

他故意引苏简说了刺杀王桦臣、劫法场救石梦农的经过,沉吟了片刻,道:“有句话或不当讲,彦才做这些……只怕非但无功,恐还有罪,靖安王在北面谍报布置,一朝尽毁矣。”

石梦农闻言惭愧,深深叹息一声。

苏简听了摇了摇头,道:“余兄有所不知,虏寇屡破京师,驱苔百姓如猪狗,当此之际,神州如病入膏肓,唯有奋一腔热血,以为激励之方!建虏才多少人?我汉家儿郎又有多少人?!倘若人人皆能如我这般奋起杀敌,何愁天下不复?”

余从容微微一愣。

他看石梦农一脸无奈,再看苏简神色激昂,心知这种人性子极倔,认定的事是不会听别人怎么说。

——要说服他,得另想法子才行……

“是啊。”余从容随口敷衍了一句,问道:“彦才满腔报国热忱,让人佩服,对了,你们可知南宋时,宇文虚中之旧事?”

“自是知道。”苏简道:“宇文虚中虽失身金廷,但忍辱负重,每每以密信告诉宋高宗金国虚实,报国之诚炳炳如丹,不惜屈身以图成事,可谓忠谋义慨。”

石梦农也是微微叹息,道:“苏武牧羊,借雁足帛书得归汉土,宇文虚中真有此书,却因二帝未归,宁可不归……至今思来,我逊先贤远矣。”

余从容道:“二位可知宇文虚中因何而死?”

石梦农博学,自是看过诸多记载,但他治学严谨,开口还是以《宋史》《金史》为准,道:“他因为恃才傲物、轻慢金人,被诬陷为谋反之罪。”

余从容摇了摇头,道:“实因宇文虚中揣测错了宋高宗的心思……”

话到这里,苏简讶然,问道:“余兄此言何解?”

“当时,宇文虚中制订计划,准备偷偷带宋钦宗归国。他先给南宋朝廷递了蜡丸信,请宋高宗派人接应。”

“竟是如此?”

“你们也明白吧?宋高宗岂愿真的迎回钦宗?钦宗若还朝,他将如何自处?于是,宋高宗与秦桧商议,把宇文虚中的蜡丸信交给金国,也把他为宋朝为秘谍之事告知金国……”

余从容缓缓道:“宇文虚中正是被自己忠心耿耿效忠的宋高宗出卖,这才全家惨遭屠戮。”

苏简一愣,怒道:“岂有此理!”

石梦农早看过这些记录,摇摇头道:“野史传闻,不足为信。”

余从容道:“更让人嘘唏的就在于此,《金史》说宇文虚中因恃才傲物而死,《宋史》不过是照抄一遍。可怜慷慨忠义之士,死后还要受此污蔑……寂寂无名。”

说到最后这四个字,余从容微微加重了一下语气,这才接着往下说。

“宋人笔记云‘绍兴十五年,宇文虚中谋挟宋钦宗南归,为人告变。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事实如何,二位更信哪种说法?”

苏简显然是更相信余从容所言,咬牙道:“难怪宇文虚中留诗‘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在我看来,你恐怕与宇文虚犯了同一个错误啊。”余从容郑重看着苏简,开口道:“你营救石公、刺杀王桦臣,与靖安王想要做的事一样吗?你坏靖安王之事,如宇文虚中坏宋高宗之事。”

“胡说……靖安王与宋高宗,岂能是一样人……”

苏简话到一半,一时也不知自己该贬的是哪个。

余从容又道:“你回济南,如何见靖安王?他若是褒扬你,往后别的暗探也如你一般擅自行动,他如何御下?若是贬罚你,岂非使世人寒心?”

“我问心无愧。”

“你问心无愧,却是给旁人出了难题。”余从容道:“若我是靖安王,恨不得派人在半路杀了你,消除此事的影响。”

“你休要胡说八道!”

“你违反军令,其罪当死。”

苏简愤然,大声道:“我一腔忠义,虽死何妨!”

余从容忽然拱了拱手,向苏简道歉。

“抱歉了,我只是一心为彦才考虑,言语有失偏颇……”

苏简也不是气量狭小之人,也不生气,重新落座,继续聊起来。

一会儿之后,余从容道:“我思来想去,不如这样吧?瑞朝大学士刘循与家父有旧,彦才与我一同投奔瑞朝如何?只对外说是被建虏追杀,得瑞朝相救,为了报恩、又为了促进楚瑞联盟抗虏,不得以留下任官。如此,皆大欢喜……”

“不行。”苏简直接了当地拒绝道。

余从容也不继续劝,只说等一起翻过太行山到山西境内再说……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话已在苏简心里埋下了种子。

再同行几天,苏简必然会被自己说动,再让他把刺杀王桦臣一事说成是与自己一起谋划的,偌大的名望就到手了。

科举除了八股文章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就是这名望了!

到时中第是必然的,瑞朝重用自己也是必然的……

——至于刘循,鬼认识什么刘循,用来与苏简交换的条件罢了……

~~

一行人继续攀爬太行山,几天下来,余从容都对苏简照顾有加。

偶尔,他言语间也流露出“恨未能参与行刺王桦臣”的遗憾来。

苏简明白了余从容的意思,他终归年轻,素来有意气,别人热忱以待,他于是也很愿意帮着余从容扬名自万。

这感觉怎么说呢,他少年成名,一朝干了大事、天下皆知,如同手中握了富可敌国的巨款,本身又是慷慨之人,哪就在乎分润他人一点名望?

苏简还蛮喜欢余从容把自己比作宇文虚中这样的人物,虽然很不喜欢那个结局……

至于要不要投奔瑞朝?他心中也渐渐犹豫起来……

又在山中苦行数日,终于,一行人登上了太行山峰门岭的山巅。

翻过去,就不再怕建虏追捕……

“啊!我们逃出来了!”苏简站在山巅大喊,只觉心中豪气干云。

“看!那是什么……”

转头看去,远远地看见一片峡谷中似有一条巨大的黑色正在缓缓盘旋。

隔得太远,但居高临下看去,隐隐能认出,那是一支行进中的大军……

“是建虏!是八旗军!”

“大同!他们是要去偷袭大同……”

“不好!大同危矣……”

几乎是同一时间,余从容、苏简、石梦农已是惊呼了出来……

齐晟挠了挠头,心想这三个读书人是真厉害,自己连大同在哪都不知道,他们只看一眼居然就能看明白这么多……

~~

西安。

唐芊芊将一封书信推在唐苙面前。

“大哥看看吧,这是笑郎写给你的。”

“写给我的?”唐苙虽有诧异,表情还是喜怒不形于色,“可惜我还未见过王笑,七妹可请他来京城坐一坐。”

唐芊芊道:“以前大哥都说这里是‘西京’,如今每说是‘京城’,可是失了进取之心?”

“言重了,为了朝廷威望而已。”

唐苙随口应着,接过那封信看了好一会,神情依然古井无波,却是放下信之后又拿起来看了一遍。

“什么意思?”

唐芊芊道:“大哥上次在父皇面前表示反对弃守山西,其实是和刘循唱双簧吧?你心里的主张也是弃山西,出河南,占江南?”

唐苙道:“我是问你,王笑什么意思?”

“他写信向来直白,大哥还能看不懂吗?”唐芊芊道:“简而言之一句话,你和三哥,谁支持联楚抗虏,他就支持谁当下一任大瑞朝的皇帝。”

“你也说得出口,自己觉得可笑不可笑!”

“可笑吗?他能提供的粮食、火器、盔甲……足以决定你和三哥之间谁强谁弱。如此大的一股助力,在父皇眼里成了什么?小恩小惠。”

唐芊芊站起身,踱了几步,又道:“建虏出兵在即,是战是退我们还未商议出结果。父皇还想要狮子大开口,等着王珍把楚帝送来,或等笑郎亲自来谈……我实话说吧,笑郎不打算来。”

唐苙道:“他既不打算来,那就没什么好谈的,我上书父皇撤出山西便是。”

“大哥也许并不急着撤出山西,也许盼着三哥死在大同才好?”

“我不会有这种自毁长城的想法,反倒是你,今日来和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站在王笑的立场上与我谈条件不成?”

唐芊芊道:“传个话而已,你看不懂王笑的信,又开口问了,我解释给你听……笑郎这封信的意思是,父皇干涉不了楚朝的皇位由谁来坐,他却能干涉瑞朝的皇位,要谈合作就好好谈。当然,大哥与三哥之间若是毫无嫌隙,自然是不怕的。”

唐苙沉默了许久。

他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这两年时头发却突然间白了许多,整个人已显出老态,看起来比唐中元的精气神还不如。

“大哥,劝劝皇父吧。王珍的条件笑郎不答应,我们也不需这样的条件。笑郎提出的条件才是两国联盟的正途……当此局势,该有个决议了,而联楚抗虏,是对我大瑞社稷与百姓最好的出路。”

“你知道的,以我的立场,不好劝皇父……”

“只要大哥能真心联楚抗虏,往后三哥若与大哥有争储之意,我必站在大哥这一边。”

唐苙低头看向案上那封信。

他明白唐芊芊说说的一切,也被王笑给出的条件打动,对这其中的威胁之意也感到恐惧。

但越是想答应,他越能感受到王笑的强大与自信……而这,才是他真正顾忌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0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