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51章 清君侧(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傍晚时分,户部山积善堂的一间屋子里。

三十余岁的书生沉吟着,敲着桌子说了一句话。

“朝宗,我近日忽然想到了东汉末年何进引董卓驻关中一事,你对此怎么看?”

说话的书生叫冒襄,字辟疆。他出身南直隶如皋县的望族,其父官致按察司副使。

冒襄相貌十分英俊,浑身上下有股洒脱隽永之气,举止温文尔雅,气质超凡出群。

与他对谈的青年书生比他略小几岁,叫侯方域,字朝宗,是已致仕的户部尚书之子。

侯方域也是相貌堂堂,翩然佳公子模样。

“冒兄想说什么我自是知道。但,王笑与董卓不同,我们与何进更不同。”侯方域道。

他说话时忍不住又向门外看了一眼,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冒襄道:“人不同,道理却相通,乱世强者为雄、兵者为王。方以智劝我们引王笑入南京,这是干戈倒拿,将柄端递给别人,一旦功决不成,你我便成乱恶之台阶。”

侯方域道:“当年何进是大将军,掌握兵权,引董卓诛十常侍确实是不智。但如今我们是什么人?只是未中第的书生耳。

反观郑元化、应思节又是什么人?手握重权,欺压幼主,倒行逆施,使江南民不聊生!若不引王笑清君侧、诛权臣,我们便任他们一直把持朝政?或者眼看冲突再起,战乱席卷江南?”

冒襄嗤笑一声,道:“驱虎吞狼,不智也。”

“事到如今,已无路可走。徐州这一战死了多少人你也知道,大家都是楚朝臣民,本该合力抗虏,如今……生黎何辜?

郑元化趁火打劫在先,误的却是陛下。现在山东已有消息传出,齐王有称帝之意,一旦他与王笑造反,祸起萧墙之内,国必亡矣!

还有江南官气……烂透了啊,郑党敲骨吸髓、搜括民财以奉骄兵悍将抵挡王笑,若再不扫除这些奸邪,局势必愈演愈烈!”

侯方域说着长叹一声,开口又念了一句诗:“一年血比五年税,今岁监追来岁银。可怜卖得贫儿女,不饱奸胥一夕荤……江南如有大病,急需猛药,我愿作引。”

他这边声声动情,冒襄却是好整以暇饮了一杯茶。

“朝宗,你实话和我说一句。”冒襄缓缓道:“想要清君侧,你是出于一片公心,还是为了……个人的前程。”

“你我相交多年,你便是这样看我的?”侯方域不可置信。

“我信你,但我不信沈次辅。”

侯方域道:“我们本就不是为了沈次辅,方兄与陈兄都说了,等除掉了郑元化,我们让沈与王相斗,只等天子亲政。”

“幼稚。”冒襄道:“除郑元化之后,放眼楚朝,谁还能与王笑兵力相抗?”

“武昌还有镇南侯孟世威,福建还有南安侯郑芝龙,天下间还有我楚朝万万将士!”侯方域道:“除了北江四镇,我们还有六省总督,每省兵力都只比王笑略逊。只等扫除奸党,让朝廷再无党派、再无南北之争,上下一心,何愁不能北复?”

“那我们与郑元化有何区别?奉养骄兵悍将、内斗。做来做去都只是这些。上下一心?空想。”

“那你说怎么办?”侯方域问道。

冒襄苦涩一笑,道:“我能有什么主意?我又不像方以智和陈慧生,早早入仕为官。”

“你既无主意,为何每每说方兄的提议不好?”侯方域问道。

说完,他眉头一皱,补充道:“当此乱世,我辈当奋不顾身。若前怕狼后怕虎,何日能成事?难不成我们只要高谈阔论便能治天下。”

冒襄道:“你真要我说这提议哪不好?”

“说。”侯方域已有些生气。

“你别嫌我说得直白。”冒襄四下扫了一眼,道:“我们复社成员都是什么身份?江南官宦、科举士族、耕读人家,我们家中都有田地、都有生意,不然怎么供我们读书、清淡?”

侯方域不答。

冒襄道:“那我再问你,王笑是什么人?分田地、加商税,山东到现在都没开科举,倒是有个公务能力考试,让读书人和下民一起参加。今天我也看到了,王笑对付士族从不心软,等着看吧,徐州大户不是他的对手。”

他说着,指了指侯方域,指了指自己。

“你比我聪明,其实我不说你也知道。你我与王笑,势不两立,此利益相悖也。无关政见、无关黑白,只是我们与他身份、身世不同。”

侯方域道:“我知道。”

冒襄又道:“反正我空有才名,这么多年却举人都考不上,呵,六次落第。只要我投靠王笑,前方自然高官厚禄、锦绣前程!

但,我的父母、亲朋、乡党,还有复社诸人怎么办?我若迎王笑入南京,此举背叛亲族、乡党,问心无愧乎?”

侯方域坦然抬头,道:“此为国家大业,为百姓免于战乱,我侯方域问心无愧。”

冒襄微微一笑,又问道:“你是为了避免内战,为了家国百姓。那,方以智、陈贞慧呢?”

“冒兄!我四人多年之义,你便这么怀疑他们吗?!”

“知人知面不知心。”

“既如此,你何必跟来?!”侯方域问完,恍然了一下,又道:“哦,你以为董小宛也会来?”

冒襄转了转茶杯,有些落寞道:“其实,女人也没什么意思,人活着就是没什么意思。”

侯方域叹息一声,觉得冒襄变了。

三年前冒襄北上游历,今年归来时正好遇到建奴入关的散兵,他所带的仆婢被杀掠了二十几口。

也是那之后,冒襄似乎吓坏了,也厌倦了议论朝政、救亡危急,这次乡试落第之后,有了不再出仕的想法。

侯方域于是劝道:“如今郑党把持科举,你我落第实属意料之中,能中举才是怪了。你才三十出头,以后还有机会。我们一起立志的啊,出仕为官,光复河山……”

“你不懂的。光复河山?你甚至都没见过那些蛮人。”冒襄叹道:“你们这样有什么意思?以为自己救得了家,救得了国?我只问你们,自个的仕途顺遂吗?呵,不如趁着年华尚好,及时行乐。”

他说完,站起身,又道:“朝宗,我提醒你一句。你以前说‘嫡皇孙是天下正统,此纲常。王笑是外戚叛逆,必除之,此祖训礼仪。’如今却你想到联盟王笑,这是你妥协的第一步。有这一步,你还会再妥协下去……你我,都不复是当年意气书生了。”

“冒兄,我们当初说好了四人同进退!”

“方以智少壮登科,他倒想和我们同进退,行吗?若非如今他被罢了官,能有空想起你我?多说无益,我走了,且回南京。放心,你们的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从不向人妥协。”

看着冒襄的身影走出房门,侯方域有些伤感。

他低下头,喃喃道:“你不妥协,但你逃了……”

~~

侯方域独坐在屋中等了许久,终于听脚步声传来。

进来的是陈贞慧,也是‘复社四公子’之一。

陈贞慧四十余岁,本已出仕,因被郑党迫害,剥了功名。

“王笑下山了,李大家应该也快回来了……辟疆呢?”

“冒兄走了,回南京了。”侯方域勉强笑了笑,道:“陈兄知道的,他离不开那些姬妾,而且现在又想追逐董小宛。”

陈贞慧道:“你不必找理由,我知道的,他觉得我们这是在驱虎吞狼。没事,只要能让内战不起,我随他怎么想,无愧于心便是。”

“方兄呢?”

“他见徐州城在分田安民,摁捺不住,跑去看王笑是怎么施政的,晚间应能回来……”

正说着,李香君与顾横波也回来了,她们向余家相送的奴婢道了谢,方才进了院子。

“怎么样?今日见那王笑如何?”陈贞慧急问道。

侯方域仔细看着李香君,长舒一口气,微微一笑:“你无事便好,慢慢说。”

李香君秀眉一皱,低声道:“事有不好,我在山顶见到柳岚山了,他成了国公的俘虏,国公似乎向他盘问我们。”

陈贞慧道:“难怪我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臭味,原来是柳臭嘴也在徐州。”

他向来瞧不起柳岚山,别的不说,柳岚山为了功名娶了郑元化的庶孙女、想纳妾又不敢于是整天道貌岸抨击旁人的样子就让人厌烦……

更让他生气的远不止这些,陈贞慧每听到其名都要多骂几句——

“八股文章、诗词歌赋全都作得如狗屁一样的人,也能中进士?郑党把持科举,不除之,天下文人永无天日!”

侯方哉微微皱眉,沉吟道:“无妨,柳岚山既还是俘虏,说明王笑与郑元化绝无和解的可能,我们还有机会。”

顾横波忽然笑问道:“你们既是想不生内战,何不让国公与首辅好好谈谈?反而庆幸他们有冲突?”

陈贞慧正色道:“既要避免内战,又要除掉郑党奸恶,此一举两得。”

顾横波抿嘴一笑,道:“是我多嘴了,不打搅你们议事。”

说罢,她带着仆婢回房。

那边侯方域见怪不怪,挽着李香君的手,柔声道:“辛苦你走一趟了。”

“无妨,奴家也算是个有名气的,国公是驸马,他不管是捉了、还是杀了奴家,都与声名有损,不会动手的,公子不必担心。”

她一双美目看向侯方域,又轻声道:“公子为救苍生而奔走,奴家虽风尘女子,能为此事出力,亦有荣焉。”

陈贞慧叫了一声好,抚掌道:“李大家果有侠气,羞杀多少须眉汉子。”

“进屋再说吧……”

~~

“我以刘裕‘取位无愧’之言试王笑,未见其有丝毫反应……这一次,竟是真看不出来他的想法。”

李香君说到认真时,称呼上的细节也不那么在意,露出沉思的表情。道:“要么他就是毫无叛逆之心,要么就是城府极深……但这也要是官场上浸淫数十年的老臣才能做到的吧?”

陈贞慧点点头:“他既无反心,我们就继续行事吧。”

“他若是香君所言的城府极深者呢?”

“若是这般,至少他还懂得收敛,也好过别的军阀……吧?”

侯方域无奈地微微一叹,道:“香君,你继续说。”

“他似乎不像传闻所言那般好色,对我与顾媚都是一幅疏离的态度,唯独听到董小宛时微有些走神……”

“但说他不好色吧,他很是宠溺秦氏女,堂而皇之地与之牵手、交谈,视旁人如无物,眼中毫无纲纪,与其他说有反心,倒不如说是……藐视皇权?”

“他许久都在审问柳岚山,而且不介意被我们看到,反而像是故意让我们见到柳岚山,观察我们的反应……”

“让我最心悸的是那句诗,‘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虽只有残句,但其中的霸气,我平生仅见,越想越是不寒而栗……”

“千古文士对楚霸王项羽有褒有贬,推崇甚多,贬者也是哀之。但他这种对楚霸王的轻视……怎么说呢?古往今来,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人,他非是作不出全诗,而是只要这一句残诗,就足以压住戏马台上的雄风。以他如今功业,让人心服口服……”

李香君说到这里,眼中还带着深深敬畏……

侯方域、陈贞慧亦是良久无言。

三人都是诗词大家,虽不似唐宋名家能作出烁古传今之作,也是当今翘楚。

但,不知如何评点。这句诗,格律已不重要了,气魄就超出了诗词本身,脱开了他们写诗的框架。

就好像刘邦的《大风歌》,论意境无非是“风吹啊,云飘啊,我统一天下衣锦还乡了”,换个人写出来,谁都可以评点一句“你就吹吧”,但配上人家的身份,偏就是大气磅礴气势雄浑。

而今天这句诗,换个人写出来,无非就是“别让敌人跑了”,能有什么意境?偏人家有这个气魄。

哑口无言了良久,侯方域忽然身子一颤,脸色发白。

陈贞慧问道:“怎么了?”

“我忽然想起那首《沁园春》,当年,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王笑为了吹捧先帝所作,如今看来……”

李香君一愣,呆了片刻,只觉遍体生寒。

她太懂诗词了,仔细琢磨之后,越想越惊。

她想去问问柳如是:“你怎么看这几首词?当年他才多大,才有多少经历?”

也想去问问顾横波:“你说爱慕他?你真敢爱慕他?不怕他怀疑你居心叵测一刀杀了你?”

良久,还是陈贞慧喃喃道:“我们怎么办?他若有叛心,我们还能迎他入南京不成?”

侯方域有些乱,道:“等方兄回来再商量吧。”

李香君回过神,想了想,轻声道:“只怕……没有选择了。公子说的不错,他确实有动兵的打算。想必等他把北边的兵马调来,江南又是一场生灵涂炭。宜将胜勇追穷寇,他的意图诗里表露的很清楚。”

“确实如此啊。”侯方域叹道:“没有选择了,只能先弥消战火,再徐徐图之。继续说吧。”

接着,李香君娓娓道来,最后又说了与今天与王笑分别时的场景。

“看完戏马台,司马寿请他去家中小坐,王笑言‘不必去了,想必你等把家中值钱物件都已收拾起来,去了也无甚好看’,诸人俱惊,无敢应话者。”

“只过了片刻,王笑却又朗笑,言‘戏言罢了,你等勿惊,我若真对你们那点家当感兴趣,今日一到户部山便直接去你等家中了,何必来这戏马台?’,诸人依然惊恐不定,惶惶不安,不知他为何要这么做……”

侯方域沉吟起来。

过了一会,他缓缓道:“徐州大户要想抵抗新政,唯有抱团。只要他们抱团,王笑就不敢动手对付他们,否则徐州必乱。”

陈慧贞道:“不错。王笑想要破局,唯有分而化之,个个击破。但,为何不私下拉拢其中一两家?”

“他不想谈条件。”侯方域道:“他不给任何人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是在磨徐州大户们的胆气,只要有一人熬不住了,这些人就要全盘瓦解。看着吧,徐州大户撑不住两天。”

“这……行事未免也太霸道了。”

“比前他先前对孔家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很温和了。”

“能化暴虐为温和就好啊,说明他还不是无可救药。”

侯方域点点头,向李香君柔声道:“今日辛苦你了,我与陈兄再商议些事,顺便等等方兄回来。”

李香君笑了笑,款款退下。

侯方域目露沉思,敲了敲桌案,似遇到了难解之处。

“如何?”

“只怕王笑不会答应我们的条件。”

“奉正统天子、削齐王之权,扫除奸党、保境安民,哪桩哪件不是好事?”陈慧贞道:“等他到了南京,大可在江南施行他的新政,分田地、收商税,我陈家的田地可第一个拿出来分!我陈家商铺,也第一个缴商税!”

陈贞慧说到激昂,又道:“我们能让武昌的宁南侯孟世威响应他,宁南侯当年受你父亲提拔,又有清君侧之意,必举旗;我们还能让沈次辅劝降江北三镇,在南京可与他理应外合;到时我们再振臂一呼,召集复社成员共攘大义!”

侯方域道:“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说不上来。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被沈次辅利用了如何?等王笑出兵,孟侯若是不来、三镇若是不降,则战乱必久,遗祸无穷啊。”

“不会的,次辅再如何,总不会拿江南百姓做筹码。”

侯方域点点头心想也是,但又道:“我总觉得王笑不会答应我们,尤其是让他背叛齐王。”

陈贞慧瞬间郑重起来,道:“这条件他若不答应,我绝不迎他入京!”

“齐王是庶出,陛下是嫡孙,此乃君臣礼仪纲常!纲常若失,我等还算什么?若无纲常,是否我等西面降反贼亦可?北面降建奴亦可?若无礼仪,我等与猪狗何异?”

“天子已立,自然绝无更替之理。此事,我也宁死无改!”侯方域强调了一遍,这才又道:“但我们不肯退让,王笑很可能不肯答应。”

“为何不答应?没有理由不答应。”

“今日香君所言有一细节,王笑溺宠那秦氏女,可见他是重情之人,而非市井所言重色之人……齐王能得王笑扶持,最关键处在于公主。王笑若顾夫妻之谊,自然难答应此事。”

“朝宗如何这般确定?”

侯方域自嘲一笑,道:“王笑与我,一类人也。”

陈贞慧愣了愣,不敢相信道:“天下事,系一女子乎?”

“红颜祸国,自古皆有。”侯方域道:“若把香君与王侯之爵放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我弃王侯、而娶香君。”

“呵,那是你现在未见到王侯之爵摆在眼前。”陈贞慧道:“你论断草率了,我实不认同。”

侯方域以手指天,坦诚道:“我赤诚之心,天地可鉴。”

陈贞慧又气又笑:“好你个侯朝宗,你再赤诚,与我说这些有何用?我又不是你的美娇娘。”

“我说了,我与王笑相类,若说有不同之处,他更多情、我更专情,但我知他想法。”

陈贞慧不喜侯方域每每三言两语又要转回这些风花雪月,皱了皱眉,又问道:“你知他想法又待如何?”

“我听说他外室甚多,可向陛下请一道旨意,允其纳妾。”

“以己推人,荒唐。”陈贞慧道:“何况我们如何请得到陛下的旨?”

“先承诺王笑便是,此事最好不是由我们开口,先由美姬央他一番才好。”侯方域敲了敲桌案,道:“但还不够,要想让他疏远齐王姐弟,须先想办法乱了他的心……可惜,顾媚风评不佳,他看不上眼……”

陈贞慧摇头叹了叹,道:“我看是秦淮花场迷昏了你的眼,越说越离谱。”

侯方域抬起头,眼神坦荡,缓缓道:“冒兄把我们比作何进,引董卓诛十常侍。为了陛下,为了大楚社稷,这也是无奈之举。那,何不再学学司徒王允?”

王允?

这么一说吧……陈贞慧忽觉得若换作自己,若有枕边风一吹,确也是更容易被说服。

这些天都满腔热血激昂,此刻忽然也有些想念秦淮河畔了……

“刚才李大家所言……董小宛,能把她也请来?但,怕是难吧?”

“她是香君的手帕之交,我看怎么问一问香君。另外,冒兄正好回南京了,她应该正好想要躲冒兄……”

“还是等密之回来再议议吧。”

“也好……”

两人闲聊着,苦等方以智回来,渐渐又骂起那柳岚山。

“呵,那只知高谈阔论之辈,提他做甚……”

“若非郑党把持科举,他也能入仕焉?看那劣等文章,惹人发笑……”

“听说他献计关明,以高位哄骗马时胜投诚,弄巧成拙,这才兵败如山倒……”

“什么样的人就出什么样的馊主意,鼠目寸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142s